民族遷徙時的蠻族大軍:根本不會害怕漢晉時期的中原軍隊!

2021-02-18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蠻族對東西方的入侵?

儘管曾經在歐洲盛極一時的匈人帝國,並不是東方漢晉歷史上匈奴人。但總是架不住有人將兩者直接對等了,並得出羅馬亡於匈奴而漢朝笑到最後的史盲結論。然而,若是漢晉時的中原軍隊會遭遇到阿提拉時代的蠻族,可能下場比暮年的羅馬帝國更慘。

阿提拉勢力的最大化階段 超過了漢晉的任何蠻族對手


今人對於公元5世紀的匈人勢力,往往將全部焦點都聚焦於阿提拉的個人才華。在有意無意之中,忽略了當時的蠻族軍隊已經在各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如果說公元1世紀的森林部落,還不能在開闊地上擊敗陣列完整的羅馬軍團。那麼在公元4-5世紀,這些蠻族部隊就已經和當時的羅馬軍隊不相上下了。

匈人帝國軍隊 本質上以日耳曼人和希臘羅馬人為主


儘管阿提拉的作戰往往以純粹的劫掠為主,但他的匈人帝國在技術上卻不會忌憚於發起城市圍攻戰。在公元3-4世紀,羅馬人在多瑙河沿線就經常遭遇各類規模的部落入侵。但因為後者往往缺乏圍攻大城市的技術和耐心,所以給了羅馬人以喘息之際。羅馬軍隊也就進一步被割裂為小股勢力,分配到主要城市與鄉間堡壘中去,應付這種周而復始的突襲。

後期的羅馬軍隊大部分都是小編隊配置


但在阿提拉的時代,重新整合的蠻族帝國,已經吞併了不少過去文明區人口。其中既有在攻伐中擄掠的拉丁人,也有主動從帝國出逃到其境內的流亡者。更有不少具備技術才能的專業人士,因不滿羅馬的腐敗和沒落,轉頭蠻族領袖麾下。加上不少邊區城市的投降,為蠻族軍隊輸入了諸多他們過去沒有耐心獲得的新技巧。他們的士兵不僅開始裝備更好的盔甲和武器,也有了自己的艦隊與工程兵隊伍。若非阿提拉的戰略短時與倒行逆施,匈人帝國與眾多蠻族勢力,可能更早就顛覆了羅馬江山。

黑海邊的希臘-羅馬人口 給了蠻族勢力以很大協助


或許有人會說,歐洲本土的蠻族並不是東方匈奴那樣的騎兵高手。這話同樣錯的離譜。作為日耳曼人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哥特人在2-3世紀就已經遷入了東歐地區,並成為不錯的騎兵部隊。在他們生活的周遭地區,還有千年來不斷繁衍的斯基泰人、薩馬蒂亞-阿蘭人等善於馬戰的遊牧勢力。在後來的民族遷徙中,經常被打散的日耳曼部落武裝,也往往會有遊牧部落附庸跟隨。他們最遠甚至度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的迦太基建立起新的王國。

入侵北非的汪達爾人也帶著遊牧民做附庸


就是與這些新勢力有顯著區別的北方希臘-羅馬城市,其軍事力量也早已習慣了農牧混合區域的特點,具有不錯的騎兵與弓箭手。羅馬軍隊經常招募使用的博斯普魯斯士兵,就是黑海海岸邊的希臘殖民者與遷徙遊牧民的混血族群。羅馬人自己也在長期同各騎兵強國對抗中,引進、模仿和學習了大量騎兵戰技巧。早已不是過去那支靠步兵雙腳去追趕輕騎兵的步兵大軍。

黑海地區及東歐都是遊牧勢力頻繁出沒的地方


相應的,蠻族傳統的步兵隊伍,也因為武器提升和組織水平進步,有了不輸於普通羅馬步兵的水準。尤其是在帝國中後期,大量蠻族步兵被招募進入羅馬軍隊服役。當他們重新站在帝國的對立面,也依然是以偏羅馬的方式作戰。

在步兵作戰中 蠻族士兵也絲毫不忌憚羅馬人


所以,民族遷徙時代的蠻族入侵者,在大部分技術上都已經不弱於羅馬。他們的軍隊裡有模仿晚期軍團的步兵,學習自草原遊牧民的騎兵。在需要的時候,還有不輸給羅馬人的艦隊和攻城力量。真正將之與羅馬做區別的,是對拉丁文的使用和對龐大官僚體系制度的認同。羅馬人敢於嘲諷蠻族沒文化,卻不敢笑談對手缺乏武力。

漢朝面對的匈奴 實力比較有限


遠在東方,漢晉帝國就很少遇到有這樣水平的對手。早期的漢帝國,面對的匈奴是典型的草原部落聯盟。這些部落原本並非同一起源,只是在匈奴足夠壯大時,才勉強向單于臣服。由於秦漢時期的戰爭與帝國化改造,很多中原人口選擇北上逃離故土。這才有了匈奴勢力在秦末漢初的突然壯大。在擁有了不少中原遺民和漢初的叛亂軍隊支持後,匈奴勢力對漢朝北境構成了先秦諸侯都不曾體會到的壓力。

漢朝與匈奴的最後結局其實是握手言和


當然,隨著漢朝對匈奴的持續用兵,暫時將諸如河套等農牧混合區據為己有。匈奴勢力在資源配給上出現了重大問題。這就類似羅馬帝國的兵鋒,一度抵達匈牙利、德國南部、達契亞和黑海沿海。既有佔據奧爾比斯這樣的希臘城市,也有建立科隆這樣的新興殖民地地。

匈奴的每次壯大 都伴隨著中原人口的遷徙與逃亡


但隨著漢帝國財政崩潰,這類邊境地區也很快又丟給了匈奴等蠻族。亦如羅馬人在幾個世紀裡,坐看蠻族勢力的逐步南遷。漢帝國同樣面對匈奴等遊牧民族的持續滲入。類似歐洲的情況,在東亞同樣發生過數次。包括大量的人口,因為不堪編戶齊民制度的壓抑,轉而北上投奔蠻族地區。他們為蠻族帶去的是更加穩定的農業產出和更加龐大的工匠數量。也是他們,如同黑海等地的希臘-羅馬人口一樣,幫助蠻族以最快時間掌握了徵服文明區域腹地的技巧。

胡化人口成為了漢末與三國的軍隊武力中堅


很多人會津津樂道於漢末至三國時代的表象記載。比如分裂的地方部隊,居然也能在內鬥失敗之餘,擊破邊境上的蠻族對手。但這些被當時士人稱讚為強軍的部隊,全部來自胡漢混雜區域。他們的士兵,不是歸化的胡人,就是胡化程度較高的漢人。這就如同中期羅馬帝國的軍團,會越來越多募集蠻族士兵是一個原理。帝國後期的混戰,則有更多蠻族部隊參與。類似的事情,同樣在三國與西晉的八王之亂中不斷上演。

西晉滅亡的時代 君士坦丁重振了羅馬帝國


等到羅馬的君士坦丁一世,在今天的英國約克郡崛起,帶著蠻族部隊重建帝國。西晉王朝的都城也被歸化已久的南匈奴摧毀。自稱漢朝繼承人的匈奴首領劉淵,其血統與出生都比被後人強行追認的阿提拉要苗正根紅。他的部隊也在戰術、技術和組織層面,都不屬於自詡為文明世界正統的西晉大軍。

君士坦丁的時代 中原已經陷入了一片混戰


最後從軍事層面來看,瓦解羅馬帝國的蠻族大軍,同樣有著讓漢晉兩朝都吃不消的優勢。後者在長期的對蠻族作戰中,主要對付的是兵種單一的小勢力。若遭遇規模達一定級別的對手,就開始顯得非常吃力。兩漢到西晉,長期依賴地方郡國部隊的傳統,也與羅馬晚期拆散的小規模軍隊類似。而當劉淵和阿提拉的部眾,已經是人員齊整、兵種完備的大規模力量時,羅馬與漢晉都發現自己抵抗不住。

蠻族入侵在東西方早期歷史上是經常同步上演的


西羅馬在行將就木之際,還有沙隆會戰這樣的最後輓歌。西晉在尚有餘力之時,便被對方打的分崩離析。本身就已經非常說明問題。如果不學無術者堅持的匈奴不等式成立,那也就更加說明了漢晉兩朝比之羅馬的不如。

巔峰時期的羅馬軍團:根本不會害怕阿提拉與他的匈人大軍!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以兇狠著稱的三大蠻族,竟然全都是遊牧民族
    蠻族,這個詞我不知道大家對它的理解是什麼?歷史上中國對於蠻族理解是指那些非華夏部落或者說是那些文化層度落後於中原的一些南方部落。而在國外,對於滿足的理解,是分區域的。在西方歷史中,滿足這個詞是源於羅馬帝國時期,對周邊的部落和民族的稱呼。而我今天要給你們介紹的是我國史上三大蠻族。
  • 歷史上中國的三大蠻族,都是遊牧民族,都以兇狠著稱!
    蠻族,這個詞我不知道大家對它的理解是什麼?歷史上中國對於蠻族理解是指那些非華夏部落或者說是那些文化層度落後於中原的一些南方部落。而在國外,對於滿足的理解,是分區域的。在西方歷史中,滿足這個詞是源於羅馬帝國時期,對周邊的部落和民族的稱呼。而我今天要給你們介紹的是我國史上三大蠻族。
  • 巔峰時期的羅馬軍團:根本不會害怕阿提拉與他的匈人大軍!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評論區話題丨你覺得巔峰時期的羅馬會害怕阿提拉嗎儘管曾經在歐洲盛極一時的匈人帝國,並不是東方漢晉歷史上匈奴人。但總是架不住有人將兩者直接對等了,並得出羅馬亡於匈奴而漢朝笑到最後的史盲結論。然而,若是類似的情況在200-300年前出現,那麼匈人可能根本不是羅馬先民的對手!
  • 亂世三國:蠻族入侵的前傳(下)
    從《吳書》看,孫吳鼎盛時代有軍隊30萬,共從南蠻,交州,山越手中至少得兵13萬,比例相當驚人。漢代其實對於南方的開發並不充分,楚吳地區地廣人稀,飯稻羹魚,貧富差距不明顯。很多地方並不由漢人直接控制。漢末大動蕩時期,很多漢民遁入南方山中逃避壓迫,或者與揚越、東甌、閩越的遺民混居,這些人被統稱為山越。但其相當一部分是漢人後裔。
  • 傈僳族是一個遷徙的民族
    「慄粟兩姓蠻、雷蠻、夢蠻,皆在茫部臺登城,東西散居,皆烏蠻、白蠻之種族」。這是漢文獻最早對傈僳族族名的記載。【見(唐)樊綽《蠻書》卷4《名類第四》。(魯建彪主編《傈僳學資料叢刊》(第一輯)第3頁.雲南民族出版社,2013)】
  • 中國古代南方有哪些民族,為何他們不像北方匈奴蒙古一樣侵擾中原
    南蠻是一個總稱,可以理解為南方所有的蠻族,蠻就是野蠻、不開化的意思,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蠻族非常多,大多數在楚國擴張過程中,融入了楚國,這也是楚國被稱為南蠻的原因之一,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較大的蠻族,其中一個說法就是有蠻族、濮族、巴族三個民族,這也就是三苗的後裔。
  • 「苗族」如何從「蠻族」中脫離出來,單獨成為了一個民族的稱謂?
    都知道,苗族是我國有著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古老民族,曾被稱作「三苗」、「南蠻」、「荊蠻、「武陵蠻」等,但實際上,這些稱呼卻把苗和其它族稱混在一起了。 直到宋朝之後,「苗」才從混稱的「蠻」中脫離了出來,單獨成為了一個民族的稱謂。
  • 史上的三次民族大融合:從華夏族到漢族,再到中華民族
    古羌又被稱為戎狄,圖騰為羊,炎黃族就是出自於古羌,分布在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地區,直到春秋時期,依然有姜氏之戎和姬姓之狄。夷擅長於射箭,圖騰為鳥,主要分布在東方的山東半島和淮河流域,被稱為「東夷」。商朝的建立者就是夷的一支。苗蠻在上古稱為「三苗」,商朝稱為「荊蠻」,西周時期建立了楚國。
  • 華夏族,漢民族,中華民族
    華夏之始祖,軒轅黃帝也,華夏族,漢族前身。華夏指中原地區,與夷狄地區相對而言。春秋戰國,華,夏和華夏,正式為民族名稱,始於史籍。華夏族形成過程,血緣同一之認同擺在第一位,為炎黃子孫。黃帝,母系向父系社會轉化象徵,堯舜禹是其子孫。炎黃因阪泉之戰,結成盟誓徵服周邊部落,進而所部壯大,華夏族由此產生。華——華與花,古音意同。
  • 三國中蠻王沙摩柯所在的「五溪蠻」,來自於何方?今天后代在哪?
    三國魏晉時期,武陵蠻等族群趁中原分裂割據,不斷向洞庭湖和江漢平原推進,勢力強盛時直達湖北東部和河南南部(如襄樊之戰關羽大勝後,荊州長江南北到許都以南響應起事的群蠻可能就有五溪蠻)。唐宋時期,中央王朝對武陵地區主要採取羈縻政策,族群流動相對減少,但與西部的烏蠻等族群交往加強,進一步溝通了武陵少數民族地區同西南地區的聯繫。
  • 吃人的五胡 暗黑時代拯救漢民族的梟雄
    也許這個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這樣大規模的吃人。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幾乎所有的胡人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十分野蠻,許多胡人還保留著食人的獸性。以羯族,白種匈奴,鮮卑族三族最為兇惡。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
  • 戎狄入關:春秋時代中華大地上的蠻族大遷徙
    當成周者,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北有衛、燕、狄、鮮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東有齊、魯、曹、宋、滕、薛、鄒、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荊、戎、狄之人也。非親則頑,不可入也。
  • 攪亂中原的匈奴、鮮卑、氐、羌、羯等五族,最後都去哪了
    在三國時代,有一個三國演義中耳熟能詳的人一統鮮卑,此人名字叫做軻比能,曾在進攻蜀漢政權的六路大軍之一。不過正因為他的運作,鮮卑政權進一步強大,而且不斷的與中原政權作戰。
  • 羅馬帝國時期的匈族(匈奴)西遷
    筆者認為,其中最為值得注意的是就是所謂「葷粥」,這一民族很可能就是以後的匈奴名稱的來源。各種典籍中屢次提到葷粥,可以證明兩點:其一,這個民族與漢族關係密切,他們居住地離古代中國文明起源地黃河流域不會太遠,他們基本上就在中國西北邊界。《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諑鹿之阿」。可見其地甚至會深入中原。
  • 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氐族】
    十六國時晉室南下,氐人便在北方建立前秦、後涼、仇池等政權。隨著長居於中國日久,在唐朝時代,一部分氐族人與吐蕃人相融合,而其餘氐族則與其他民族相融合。魏晉時氐族得到進一步發展﹐顯然已較羌族更為先進。
  • 文明與野蠻的戰爭之中,為何歐洲幾次被「蠻族」打敗?
    他固然能在沙隆之戰中暫時抵抗阿提拉的軍隊,卻被長達數百年的戰略衝擊徹底打擊到分崩離析了,至於中世紀的蠻族入侵,並不能以現在歐洲文明的強大來定位當時的歐洲。2.蠻族持續的衝擊日耳曼人在凱撒時代就在萊茵河畔和帝國軍團戰鬥過,數百年來,他一直戰略性的衝擊著羅馬人的領地,這種衝擊是可怕的,這個民族的堅韌和數量的眾多,讓羅馬人根本看不到絲毫勝利的可能。
  • 日耳曼人的冷歷史:曾是歐洲蠻族,滅掉羅馬帝國,二戰中攪亂世界
    但是很不幸,希特勒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傢伙,日耳曼人在歷史上其實和其他民族並沒有什麼不同,也是從野蠻、落後中走出來的。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高貴基因」。日耳曼人在古羅馬帝國時期,曾被羅馬人稱為歐洲三大蠻族之一,另外兩大蠻族是大名鼎鼎的凱爾特人和斯拉夫人。但是諷刺的是,昔日輝煌的古羅馬人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和斯拉夫人這三個昔日的「歐洲蠻族」卻統治了現在的歐洲。
  • 「漢民族」如何成長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民族?
    魏晉南北朝的主要矛盾體現在民族矛盾上。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比較強調那個時代的民族融合,一般認為那是一個以漢民族為主體,少數民族群體處於周邊的融合狀態。但實際上,魏晉南北朝的民族遷徙的規模非常龐大。在十六國前期,非漢民族和漢民族的人口比例是9:10。當時,非漢民族所佔的比重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所引發的民族文化的變化,也非常顯著。
  • 漢民族形成的常識你未必知道
    民族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間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密切聯繫的結果,是一個互相滲透的過程,在我國歷史大量存在,且有兩種具體的表現形式:一是落後民族在先進民族經濟文化的強烈影響下,逐漸融合於先進民族。如我國匈奴族從後漢至南北朝的漢化,鮮卑族在南北朝時期的漢化,契丹、女真在遼、金、元時的漢化。一是先進民族的部分成員,因陷於落後民族的汪洋大海而融合於落後民族。
  • 蠻族入侵與西羅馬帝國滅亡
    目前關於日耳曼蠻族在四世紀活動情形的歷史文獻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