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看重3個青年:1個滅魏、1個滅蜀、1個滅吳,成就仲達天下

2020-12-23 尋歷史真相

前言

公元220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曹操去世。曹操的離世,讓一個人終於可以鬆一口氣,這個人就是司馬懿,曹操對司馬懿一直都是心有懷疑的,並且曾直接說他「不似人臣」,但是司馬懿小心翼翼,讓曹操無法抓住把柄,而且曹操一向愛惜人才,對司馬懿的態度是能用則用,雖然也心存忌憚,但是還沒有真的動過殺心。

司馬懿全靠這三人,才奪得天下

而曹操離世的這一年,距離「高平陵政變」的發生,還有足足二十九年的時間,此時司馬懿雖然能夠鬆一口氣了,但是魏蜀吳這三座山一樣的障礙還在,想要自立,必須先掃清這些障礙。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年輕人得到了司馬懿的賞識,也正是這三個年輕人,為司馬家掃清了障礙,這三個人就是鄧艾、王基和羊叔子。

先來說說鄧艾,鄧艾在被司馬懿重用之前,只是個無名之輩而已,他天生有口吃常常被人輕視,只有司馬懿不嫌棄鄧艾出身寒微,十分看重他的才能,有心提拔和重用他,司馬懿在軍事才能上表現不佳,而鄧艾恰好彌補了他的這個不足,姜維在面對鄧艾的時候十分怵頭,最終也是鄧艾滅掉了蜀漢。

鄧艾

王基同樣也是出身寒門,但是起點要比鄧艾高一些。司馬懿發現了王基的才能,一路扶持他坐到了刺史的位置,王基給司馬懿的回報也是相當可觀的,他協助司馬懿奪了曹魏手中的權力,並且殺了不少曹魏的血脈宗親,在淮南三叛出現的時候,王基當機立斷迅速擊潰對方,為司馬懿消解了心頭的煩憂。

王基

第三個要說的就是羊叔子了。羊叔子出場的時候,司馬家已經穩坐朝堂,但是還缺少一點契機來篡位,這個契機就是攻滅吳國。作為司馬懿選出來的人才,羊叔子獻計說,現在吳國正是昏庸的孫皓掌權的時候,此時不攻打吳國還等什麼時候呢?結果吳國果然被滅掉,司馬炎穩坐君王的位置。

羊叔子羊祜

結語

司馬懿的高明之處就體現在這裡了,都說曹操擅長知人用人,司馬懿的才能也不在其下,同樣也具有識人之明,讓後人非常佩服,這三個小青年,都是被司馬懿一手提拔上來的,且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司馬懿在大事上的謀略是非常深遠的,如果不是他這樣的才能,也不會有晉朝的根基。

往期精彩文章

喬家大院如此富裕,為何日軍侵華時卻不敢打劫?全靠門口這樣東西

貂蟬其實是歷史小說杜撰出來的,她的原型到底是誰?有兩人!

隋唐女武將:殺瓦崗一將擒九將,為嫁他而降,一見面卻被他斬了

嶽飛死後五個子女下場:長子被殺長女自殺,另三個生不如死

為什麼張飛敢三番五次找呂布單挑,而關羽不敢?原因其實很簡單

參考資料

《三國志》

《晉書·列傳第四·羊祜傳》等

題/司馬懿選中3個年輕人:1個滅魏、1個滅蜀、1個滅吳,助仲達奪天下文/尋歷史真相-宥乾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看中3個少年:1個滅蜀、1個滅吳、1個滅魏,幫助仲達奪天下
    在《軍師聯盟》中,曹操有7次想要殺掉司馬懿,但是司馬懿還是成了漏網之魚。在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在洛陽病逝,但是死前卻將司馬懿叫到跟前說:我和你 ,現在並不是什麼兄弟關係,我是君,你是臣子,你要知道作為一個人臣的本分。
  • 大漢最後的崢嶸——魏滅蜀之戰
    (公元280年)期間97年稱為「三國時期」,因為當時華夏大地由魏、蜀、吳三股勢力長期對峙,也由此演繹出無數精彩紛呈的故事。公元263年,魏國的晉公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接受魏元帝曹奐「禪讓」稱帝,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魏國滅亡。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三國時期徹底結束。
  • 魏滅蜀與克裡米亞戰爭
    敵虛,則我必為奇魏滅蜀與克裡米亞戰爭■張翬 曹愛永原 典《百戰奇略》奇戰篇原文為:凡戰,所謂奇者,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交戰之際,驚前掩後,衝東擊西,使敵莫知所備。如此,則勝。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曰:「敵虛,則我必為奇。」
  • 西晉滅吳為何是一場「處心積慮」的戰爭?
    公元264年,孫休病死,交趾又叛吳降魏,魏滅蜀之戰後,蜀吳聯盟不攻自破。唇亡齒寒,以當時北軍的兵鋒,為何不一鼓作氣,趁勢滅掉據有江東數十年的孫吳?是司馬昭並無滅吳之意嗎?顯然不是。因為在伐蜀前,司馬昭在與群臣的商略中就明確表示:「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然而,滅吳的願望卻等到十幾年後於晉武帝太康元年方才實現,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司馬氏遲遲沒有發動滅吳的戰爭呢?是因為司馬氏政權自身的原因嗎?還是因為蜀中局勢的複雜性和孫吳政權尚存等原因呢?
  • 西晉滅吳之戰:劉備、曹操都鎩羽而歸,為什麼司馬炎能成功?
    魏國滅蜀後「領戶九十四萬二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萬二千八百八十一。」魏國滅蜀之後領戶九十四萬多戶,減去蜀地二十八萬戶,那就是66萬戶、443萬人。這一組數據充分證明了三國實力並不對等,三分天下的格局是基於蜀漢、東吳共拒魏國之上的。
  • 晉滅吳之戰:終結三國的最後一戰
    西晉鹹寧五年(279年),晉武帝派兵伐吳。鹹寧六年(280年),吳主孫皓投降,三國結束,西晉完成統一大業。那麼西晉是如何消滅東吳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蜀魏滅亡司馬炎司馬炎稱帝後,一直圖謀滅吳,統一天下。但由於北方的鮮卑多次入侵,威脅西晉的安全,再加上群臣反對,所以司馬炎決定先平定鮮卑,再消滅東吳,於是西晉對孫吳採取守勢。
  • 真實的東漢末年,不僅僅有「魏蜀吳」,還有三個隱藏勢力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可是真實歷史中,東漢末年整個中原大地,並不僅僅只有魏、蜀、吳這三方勢力,還有三個隱藏勢力其底蘊也是非同小可,這或許是最容易讓大家忽略的冷知識。首先三國時期中原地區版圖,和現如今差距較大。
  • 鄧艾:放牛娃出身的軍事天才,三國最強八將之一,教科書奇襲滅蜀
    鄧艾小時為放年娃,稍大後在家種田,是個貨真價實的農民。但他自小有遠大志向,堅持刻苦學習,這在戰亂時期的老百姓之中是很少見,這也為他後來能得到司馬懿的賞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有才學,鄧艾被推薦為典農都尉(下級官吏),但他天生口吃,其它人都看不起他。一直熬了二十年才有機會當上了典農功曹,並有了見到司馬懿的機會,司馬懿慧眼識才,升任他為尚書郎。
  • 看看三國時期魏蜀吳領土都是怎麼樣變化的
    243年,司馬懿趁冰期水退進攻皖城,諸葛恪棄城而走,時隔近三十年皖城重歸曹魏。244年,魏將毌丘儉遠徵高句麗,大敗高句麗軍,攻破丸都山城。245年,毌丘儉再攻高句麗,深入朝鮮半島,高句麗遭到毀滅性打擊,朝鮮半島的濊貊地區被納入魏國領土,毌丘儉刻碑而還。253年,諸葛恪重修東興堤,司馬師隨即派三路伐吳,因主力胡遵在東關慘敗,另外兩路也隨即撤軍。
  • 司馬昭一石二鳥,殺了滅蜀的功臣,誰是那粒奪命的石頭?
    有句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成語的意思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想篡奪曹魏江山,是個過路人都知曉,可見,司馬昭急於搶班奪權是多麼的赤裸裸啊
  • 秦滅六國與晉滅三國哪個難度更高,答案顯而易見!
    秦滅六國與晉滅三國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前者實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大一統,後者則終結了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亂世,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從創業難度上,秦朝完爆西晉!從這種落後的國家到統一天下,難度是鳳凰涅槃,甚至一開始根本沒想過統一天下,商鞅變法最初是為了秦國能夠存活下去!西晉掌握政權是從高平陵之變,司馬氏實際控制的地盤就要比吳蜀合起來還要大,對兩國完全是碾壓之勢,完成統一是意料之中。從對手實力上來看勉強不相上下!
  • 《王者榮耀》三分奇兵攻略 魏蜀吳區域背景曝光
    S20賽季新推出的三分之地都會有奇兵,最近魏蜀吳區域背景也已經曝光,下面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內容解答。 王者榮耀三分之地英雄是哪幾個? 1、蜀國之地 英雄名稱:阿古朵... 王者榮耀三分奇兵英雄有哪些?
  • 司馬懿犯下1次不可饒恕的歷史罪行,300年後隋煬帝成了最大受害者
    但要問誰能與諸葛亮並駕齊驅,不分伯仲,恐怕非司馬懿莫屬。無論才幹、膽識、生平業績,司馬懿都足以和臥龍諸葛亮平分秋色,不讓諸葛專美於前。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司馬懿對三國歷史進程的影響,還要超過諸葛亮。兩人出生年齡僅僅相差兩歲,但司馬懿卻比諸葛亮多活了19年,一口氣活了72歲,在三國而言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壽星。
  • 秦滅六國的順序有何深意?為何第一個滅的不是最弱的韓國?
    秦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舉重若輕,秦國滅了六國,最後一統天下。「韓、趙、魏、楚、燕、齊」這是秦滅六國的順序。很多人覺得韓國最先被滅,那麼秦國最先出兵攻打的就是韓國,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秦國第一個攻打的國家其實是趙國。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嬴政解決了秦國內部的問題之後,在李斯的建議下開始著手統一天下,那時,他們定下的策略相比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著名的「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 軍師聯盟 | 司馬懿神機妙算,四千裡遠徵滅遼東!
    ▍公孫家族反覆叛降於魏吳之間曹操在擊敗烏桓之後考慮到遼東地遠,加之軍力受損嚴重並未乘機討伐遼東。當時遼東的統治者公孫康也很識時務的斬殺袁氏兄弟向曹操納了投名狀。但隨著各方面局勢的變化,尤其是隨著諸葛亮北伐失敗和曹魏南徵孫吳的功敗垂成,遼東的公孫家族也漸漸不安起來。
  • 從兵種的角度來分析,魏、蜀、吳為何能鼎足而立?
    東漢末年,英雄豪傑輩出,他們紛紛參與到逐鹿中原的天下大戰中,最後,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代表,在消滅了其他各路諸侯後,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的局面。我們都知道,這三方勢力,在各自的地盤裡,基本是以蜀、吳聯合,對抗勢力最強勁的曹魏政權,從劉備稱帝的221年開始,到263年鄧艾兵臨城下,劉禪投降為止,蜀漢政權也延續了四十多年;而東吳的孫策從229年稱帝開始,到280年東吳滅亡算起,也延續了五十餘年。
  • 歷史不願記載,吳國坐擁長江以南,為什麼一夜間滅國?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分六路大舉伐吳,兵力近二十多萬,但是僅僅4個月,晉軍便突破長江,吳主孫皓投降,東吳滅亡(東漢三大戰役戰勝劉備起兵同樣20萬)。 為什麼坐擁長江天險,東南丘陵,吳國如此滅國?
  • 諸葛三兄弟分別效力於魏、蜀、吳三大勢力,為什麼沒成最後贏家?
    不僅諸葛亮三兄弟分別效忠魏蜀吳。荀彧家族叔侄兄弟不也效力於袁紹和袁術兩方陣營當中嘛。這樣一來不管是哪一方諸侯獲勝,他們都會是最後的勝利者。這也是他們必勝的不二法門。諸葛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以及從弟諸葛誕。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諸葛瑾最早出仕於東吳,被孫權信任重用,為東吳大將軍。
  • 同樣是滅蜀功臣,為何鄧艾能進武廟72名將,鍾會卻不能進?
    對於這九位名將,分別是諸葛亮、張飛、關羽、張遼、鄧艾、周瑜、呂蒙、陸遜、陸抗,也即蜀漢三位,曹魏兩位,東吳四位。值得注意的是,就鄧艾這位名將來說,之所以能夠進入武廟72名將之中,自然和魏滅蜀之戰存在直接的關係。
  •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秦,原本是偏居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是如何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