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巨幅山水畫《中華魂》

2021-02-08 書畫名家1

重磅:喜迎全國兩會 特邀長安籍著名畫家李正平先生為國務院重要會議場所創作巨幅山水畫《中華魂》

「為什麼我的眼裡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這是李正平最喜歡的一句詩。

李正平,1959年出生在陝西長安,自幼,古長安疙瘩拐角都有他尋覓藝術美的蹤影,無論是古樸的少陵塬,歷史悠久的興教寺、大雁塔,亦或巍峨延綿的秦嶺山,都在用獨特的方式,滋潤著他那顆時時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從而也激發了他用手中的畫筆,孜孜不輟抒發著他眼中祖國大好山河的獨特之美!

前不久,當他應邀再次為國家重要會議場所創作一巨幅國畫作品《中華魂》時,他的腦海裡立即湧現出了黃河壺口,那浩蕩的、洶湧奔騰的、石障山屏難阻擋的、氣吞山河的黃河壺口!是的,我們偉大的祖國,不乏名山大川。安徽的黃山,張家界的天子山,陝西的華山,四川的峨眉山,還有廬山,武夷山,井岡山……這些名山大川,無不浸潤著千萬年古老文明的歷史,迴蕩著人與自然的交響。但唯有壺口,更能展現當今時代,偉大的祖國和人民,那種堅強不屈,團結奮進,銳意進取的中華之精神!

總書記曾經說過,「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而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它從巴顏喀拉山走來,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公裡,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河。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500米的距離內,河面寬度從數百米急劇收窄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勢若萬馬奔騰,滾滾河水躍下二十多米,入至直徑五十餘米的大石潭中,聲如洪鐘巨雷,激起水霧迷漫,形成罕見的奇觀。

因為熱愛,李正平曾經很多次去壺口寫生。他喜歡默立瀑布前,感受千裡黃河極為壯觀的滔滔激流,看著飛瀑落入龍槽騰起的水花翻騰,駕著彩虹似霧如煙,遠處的山,近處的巖,聽如千山飛崩,看似山飛海立,在這恢宏氣勢中,任飛濺的水花淋個痛快!他享受憑欄遠眺時,李白筆下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曠遠意境,欣賞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悽壯,也理解「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至此不復回」的禪意現實,但是,那是古人筆下的黃河。而他想要表達的,是當今的黃河,是融入著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的黃河!

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到辛亥革命,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鬥爭從未停歇 ,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才真正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幕,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經過14億人民的努力,現在已經真切的來到人民面前!而這些,都是黃河文化的精神帶給我們現代追夢人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願景以及共同期盼!

歷史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的個人前途命運,都是和這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是和這個民族的前途命運密切關聯,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順利通車,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完工使用, 「神州五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和諧號」動車組面世到「四橫四縱」高鐵網,快速行進在復興之路的中國,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世界,惠及世界!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智慧和力量匯集起的磅礴力量!

開始作畫,李正平經常會融入其中,情到激處,往往眼含淚水,他說,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的確,他深愛這片生他養他的黃土地,深愛著培養他滋養他的偉大祖國,還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感使命感。春節前夕,新冠病毒突然肆虐,疫情遠猛於18年前的非典,面對世界各國不同程度的明哲保身,在總書記的親自指揮下,我們偉大的祖國依靠自身的智慧、團結,凝聚磅礴的愛國之力,穩定疫情並無私的幫助曾經嘲笑我們的國家,實踐證明,偉大的中華民族,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擔當者!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詩史般的歌詞經常在李正平的腦海迴蕩!他畫著心中的壺口,腦海裡閃過的是960萬平方公裡廣袤美麗的祖國大地,他堅信,我們偉大的祖國,一定會成為人人嚮往的萬福之地!

愛,可以使一切擁有獨一無二的靈魂!李正平畫壺口,不是看山畫山,看水畫水。不是畫形 ,不是畫景,而是畫神、畫韻、畫魂!他感嘆黃河的人文內涵與壯美,「湧來萬島排空世,卷作千雷震地聲」,「吐吞萬壑百川浩,出納千流九曲雄」,「石塹橫分薄煙霧,天飄倒洩吼雷霆!」李正所畫的壺口,令人喜,令人驚,更令人思…

…!

黃河,在青海,是美妙的一縷;在寧夏,是平靜的一灣;在鄭州,是浩蕩的波濤,在山東,是平穩的漫流;而只有在壺口這裡,才是立體的黃河。雄壯的力量,磅礴的氣勢,使我們感受到她漫長的歷史文明,看到她豐富的內涵,博大寬厚,柔中有剛,寧折不彎,堅韌剛強,前赴後繼,勇往直前。黃河的威力在胸中鼓動,雄風在血管內呼嘯……

李正平心中的《中華魂》完成創作,這幅巨畫長16.8米。筆墨賦色,情藝交融,當凝視作品時,那勢不可擋的韻律張力撲面而來,帶著黃河激情的咆哮,以及黃河獨有的浩然正氣,勇往直前……!

李 正 平 簡 介

李正平,陝西長安人,現居北京。先後就讀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班、中國國家畫院高研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協會理事……其作品《唐風和韻》入選第12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作品《大唐盛韻》入選第13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黃花皓月》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回望中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作品展」等。應邀為人民大會堂人大常委會議室、黨中央國務院多處重要會議場所、天安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多國使館、教育部、建設部、國家留學基金委、陝西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室、西安市市委常委會議室、西安市市政府常委會議室等全國各地重要場所創作巨幅國畫山水作品百餘幅並長期陳列。作品入編《中國國家畫院名家工作室優秀作品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生優秀作品集》、《中國當代名家作品集》、《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作品集》、《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作品集》等。出版個人專著有《李正平巨幅山水畫》《李正平意象作品》《李正平花鳥集》《李正平書法作品集》等。

相關焦點

  • 「藝術中國」——熊師輝山水畫賞析
    臺灣中華文化藝術家協會榮譽會長。,作品多次被中國各大藝術刊物收錄發表。2014年創作盛世牡丹圖和碩果纍纍葡萄圖,作為第十七屆亞洲運動會,中國亞運交流團國禮送給韓國仁川,同年又創作碩果圖作為2015年53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官方禮品和桌球博物館館藏藝術品。2015年參加中國書畫院文化援藏主創《大美西藏》123米巨幅國畫長卷創作,參加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型畫展。
  • 王寧辦公室山水畫《中華之魂》一筆一墨豪情萬丈
    王寧,一個典型的藝術追隨者從小熱愛美術,十幾歲時便拎著顏料桶在家鄉挨家挨戶的畫照壁,壁畫,終於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國畫作品《塬上春色》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大路畫展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有多幅作品在《中國畫論壇》《南方水墨》《國畫經典》《華夏美術》等美術專業刊物發表及評述。
  • 「藝惠藏」國禮畫家胡夢師承名門,推陳出新獨創胡氏道境書畫
    現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教授協會會員,中華名人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顧問,閩西書畫院名譽院長等職。擅長油畫、水彩畫、中國山水畫。油畫「魯迅和瞿秋白」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收藏,編入中國革命博物館藏畫集。國畫「古堡驚濤」在老教授作品展展出,《人民日報》發表,編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中華民族之魂」巨型畫冊。許多作品入選國內外大型畫展,並發表在多種報刊和書畫精品集。
  • 「藝術中國」——覃雄山水畫鑑賞
    廣西美術出版社2009年和2014年分別出版發行《中國西部實力派藝術家叢書--覃雄作品集》,《中國當代精英畫家系列--覃雄作品集》 等兩部作品專集;近年來致力於家鄉山水畫創作和研究工作,其作品構圖嚴謹,有很強的地域特徵,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鑑於他在藝術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先後被中共崇左市委員會,崇左市人民政府,中共大新縣委員會,大新縣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鋒」和「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 「藝惠藏」陳清泉山水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現唐宋之大氣
    其國畫在1996年中國書畫精品展中獲金獎、1999年巨幅國畫《氣壯山河》在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展中獲特別金獎、第五屆國際書畫大展獲銀獎等等,作品多在世界各地部分重要場所進行巡迴展出,其獨有的學術修養、人格魅力在國際文化界及收藏界受到一致好評。
  • 「藝惠藏」盧志遠山水畫作品氣勢雄闊,格調俊雅,意境深遠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時代的變革必也反映到繪畫上,正所謂"筆墨當隨時代"。盧志遠通過自己多年對中國山水畫的研究,立足傳統入古而能出今,摸索創造了新的筆墨程式和藝術語境,風格獨特。所表現的是祖國的壯麗河山和欣欣向榮、清新亮麗的嶄新的面貌。先後在江蘇南京、山東濟南、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 「津門網」上海山水畫壇三傑之俞子才山水畫欣賞
    二十世紀中後期,俞子才與山水畫大師陸儼少、應野平一起並稱上海山水"畫壇三傑"。俞子才專攻山水,師法北宋董源、郭熙、巨然及元、明、清諸大家,尤擅長金碧青綠山水。書法不拘一格,傳統深厚。1937年曾參加全國美展。1938年起以賣畫為生。新中國建立後,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
  • 「藝惠藏」陳清泉推陳出新,獨創陳家山水畫意境蒼莽新奇
    當代國家級殿堂畫家陳清泉的作品,藝術造詣高深,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將會成為名震畫壇的一代宗師!陳清泉通過多年的自己實踐,愈發覺得中國的審美高度,中國的哲學思想的高度,中國的審美法則的那種嚴密、那種精神,世界獨一無二。
  • 遷安 巨幅山水畫作贊「最美家鄉」
    近日,遷安市城區內一家小小的書畫工作室裡幾乎天天擠滿了人,工作室的主人趙立國,是一位本土畫家,他歷時半年精心創作的巨幅山水力作《東風一夜早春來》封筆後,引來了無數市民前來觀賞。2016年,他的作品《紅色記憶》入選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他本人也獲得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入會資格,成為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回歸家鄉,鄉土情結升格畫作從小生長在遷安這塊熱土,趙立國熟悉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家鄉的眷戀之情更加濃烈。遷安的各項建設成果映入他的眼裡,並在他的腦海裡織就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 張志民為陽信創作巨幅畫作《盛世梨鄉遊春圖》
    ·齊魯壹點通訊員 王洪磊 陳瑞 記者 張峰《盛世梨鄉遊春圖》創作團隊等合影創作團隊書畫精品展陽信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藎一與張志民為《盛世梨鄉遊春圖》揭幕6月29日,「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陽信縣隆重舉辦巨幅國畫
  • 「藝惠藏」畫壇新秀徐惠君山水畫作品賞析
    黃河畫家徐惠君1973年生,江蘇省江陰市雲亭花山村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畫家,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民盟中央美術院理事,光明日報青年聯合會副主席,香港雲峰畫苑籤約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名家收藏委員會理事,大理學院客座教授,
  • 「藝惠藏」潘文良推陳出新已形成自己獨特的「詩境山水」藝術風格
    作品不僅有其藝術的力量,還具有理性的深度;既是現代審美心理對自然美感的新認識的結果,也是從心靈深處對回歸自然渴望的產物。潘文良的書畫作品流露出來的,是一種別樣的美學意味和價值。他好書畫,善詩詞,使得其作品顯示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視野和胸襟,也顯示出他個性化的藝術追求。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山水、人物、花鳥均有涉獵,尤擅山水畫。
  • 「津門網」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白雪石灕江山水畫
    作者簡介: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齋號何須齋,北京市人,自幼習畫,早年師從趙夢朱,後拜梁樹年為師,1937-1948年期間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同時參加湖社畫會和中國畫研究會;後執教於北京師範學院、北京藝術學院
  • 中國山水畫的古今之變
    他主張以鑑定學、文獻學為基礎,發掘新材料,立體化把握歷史的生動性與豐富性,積點成線,重新梳理歷史線索,從風格與內涵、功能與創造、藝術與社會諸多因素的具體聯繫,說明藝術演變的來龍去脈;在跨界研究中不忽視藝術本體,強調「立足於優良傳統而不固步自封,認真學習西方而不邯鄲學步」,「為中國美術立言」。
  • 「直擊書畫」畫家李洪臣的山水畫
    李洪臣作品 1山水畫,有眾多的說法和講究,也有眾多的門派。山水畫和其他中國畫門類一樣,都需要紮實的繪畫功底和對中國畫畫理的認知與解讀。只有在這兩項的前提下,加入個人的領悟和認知去創作的山水畫作品才能夠稱為藝術品。
  • 吳東洲,中國山水畫創作畫院畫家藝術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 吳東洲,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家,中國山水畫學會會員。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中國山水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委員會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委員會研究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政協詩書畫之友社會員。
  • 寫山真骨——評姚伯齊大幅山水巨作《三峽魂》
    ,劉宋時期還出現了精彩的山水畫論專文《畫山水敘》(宗炳)、《敘畫》(王微),隋唐山水畫已成熟,而到五代和北宋山水畫進入黃金時代,出現了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範寬、郭煦等大家,兩宋以降山水畫代替人物畫成為中國繪畫中的主要畫科。
  • 如何欣賞中國山水畫?
    明代前期,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勢力最大,繼承的是南宋馬遠、夏珪畫風而無所創新;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明四家」為代表的吳門畫派統領山水畫壇,上師董源、巨然,下接「元四家」的衣缽,所畫姑蘇山水,一派古風,特別到了明代晚期,經董其昌等人從理論到實踐系統地提倡復古,以臨摹前人為能事,中國山水畫藝術陷入步履古人的圈子而少有創造。沈周《廬山高圖》
  • 「藝術中國」——遊依珊繪畫作品鑑賞
    個展2020,「漂浮Drifting」多納藝術,臺灣2020,「夢的漂浮」凱基銀行中山分行/新莊分行,臺灣2018,「虛擬的身體」,藝星藝術中心/HTC科技大樓,臺灣2017,「虛擬的詩性」,水色藝術工坊,臺南,臺灣
  • 「藝術中國」——徐鴻傑繪畫作品鑑賞
    後函授進修中國美院山水畫專業。現為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畫研究院高級美術師,上海市文化藝術委員會會員,浦東新區美術家協會理事,美術專業教育委員會理事,《中華書畫報》特約記者,上海大初書畫院特聘畫家,臺灣星際畫廊特聘畫家等。作品《黃土情懷》入選(由中國美協舉辦)第三屆北京雙年展備選資格展。《秋韻》獲浙江「神農杯」全國書畫大賽優秀獎,《故土新綠》獲建國45周年海內外書畫大賽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