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在,所以我存在

2021-01-20 正心正舉

「自在」似乎是個釋道色彩頗為濃厚的詞語。

在佛家這裡,「自在」是菩薩的觀境自在和作用自在,是跳出三界外的無拘無束大自由。而在道家,「自在」則是一種無所達致,自然而然的存在狀態。

不得不說,「自在」因為這兩者的加持而多了一層超凡脫俗的氣質。

我們也知道,佛家講求的是慧根和修煉,道家追求的是不爭和無為,如果沒有出世的智慧和修為,這是否意味著:塵世中的自在並不是自在?

作家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這樣寫到: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可見,自在是一種博大萬千的狀態,它可以形而上到信仰和精神,也可以形而下到生活和心境。它既超驗,又現實。

自在兩個字,拆開來,就是自和在。自,對應的是自己,是我;在,對應的是存在,既有物理存在,也包含存在感。說白了,自在就是「我存在」的一種表達方式,是意識自我與物質自我的綜合體現。

我們追求精神世界的充盈和現象世界的豐富,當兩個世界和諧而圓融,既讓我們精神上享有自由,又能在生活中有掌控感,這種積極的狀況就是自在。問題是,這種自在該如何實現?

01

自在的前提是價值

《增廣賢文》中有句話: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放縱。這句話的積極意義在於鼓勵人要有所追求,創造存在。

但其中隱含著這樣一個假設:這個努力的過程因為是辛苦的,所以是不自在的。即認為辛苦與自在之間必然是對立關係,這恐怕就有些絕對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比如深耕易耨的勞動、朝九晚五的工作、勤儉有方的持家或專心致志的求學等等。不論何種存在方式,真正讓人自在的是價值感。

換句話說,當我的存在有價值,我就會自在;價值感越強,我就越自在。

當一個人投入了一項熱愛且有意義的工作時,那種全情投入帶來的愉悅體驗就是自在的形式之一。

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將之命名為「心流」。

心流,指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在此狀態時,人已經處於忘我的境地,創造力迸發,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阿基米德是如何發現浮力原理的呢?

有這樣一個傳說,阿基米德為了測量國王的金王冠是否摻了銀,苦苦思索鑑定方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剛躺進浴盆水便滿溢出來。

於是他突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體,由於體積的不同,排出的水量就不同。那麼也就是說,金王冠重量相同,但如果摻假則體積不同,因此排出的水量肯定也就不一樣…

阿基米德因為發現這一方法大為狂喜,從浴盆中跳出來,一絲不掛地從街上跑回家。由此,浮力原理被發現,並被人稱之為阿基米德原理。

一個人在創造或創作中處於自在狀態時,他的認知世界與創作對象之間會建立起無障礙連結,智慧被充分調動,成果往往不期而至。

自在,不代表一個人必然清閒舒坦,如果沒有價值創造,本人也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價值感,這種形似自在其實就是安逸放縱。

相反,積極的自在必定是以價值創造為前提。那些廢寢忘食,冥思苦想,雖讓我們身體疲累,卻令人忘情專注,才是真自在。

02

自在的衡量是自適

自在對應它在,這裡的「它」包含「自」之外的很多事物。客觀而言,外界事物於我們本是中立的。

但不難發現,面對紛繁複雜,有人氣定神閒,有人卻兵荒馬亂;面對名利誘惑,有人視如浮雲,有人卻如獲至珍。

莊子在渦水垂釣,楚王派二位大夫請他做官。

莊子淡然說道:「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至今已三千歲了。楚王十分珍惜它。我請問二位,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

二位大夫道:「那當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莊子寧在「無何有之鄉」安享清靜和淡泊,也不願「居廟堂之高」坐享榮華和高位,在功利主義者看來一定是極不明智的。而在莊子看來,這種選擇順從己心,是最自適的,因此才是自在的。

當今社會在面對問題決策時,思考框架往往以理性為重,不僅「Listen to your head」,還要借用各種工具、模型等等,務求做到準確預測和精確計算。

而隨著環境的日益複雜混沌,理性的局限越來越凸顯,經濟至上主義已受到人文價值觀的嚴峻挑戰。

Listen to your heart,聽從人心的召喚,無論是宏觀決策或者個人選擇,實際上更符合天道。

人人都有選擇活法的權利。只要不違反道德底線,都可以追求各自意義上的成功。可如果追求中失去了自在怎麼破?

答案就是聆聽心的聲音,無論向左走,抑或向右走,以「自適」為校準砝碼。

現代人經常自嘲「年輕時拿健康換金錢,年老時拿金錢換健康」。

這種以功利與自在的交易,勢必會帶來種種身不由己、己不由心,長期不自適之下,又怎能健康?

佛偈: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它在」如果佔據了太多的分量,自在的空間必然就被擠壓。

自在,不是存天理滅人慾,而是對內外平衡的掌控力。只要掌控自適,就可以自在。

03

自在的體現是本己

楊絳先生在100歲生日時說過:「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自在,說到底,不就是自己心中的淡定與從容?有了內心的安定,感官就有了信息的聚焦和編碼,我們所見所思不再只有執念,我們忙忙碌碌不再只為利害。

有了內心的從容,做事也就更加篤定和沉穩,不再挖空心思垂涎自己能力不逮的事,而是在自己所能及的範圍內自在的行動。

自在,是動態的,讓我們隨時實現內外打通的和諧與自然;自在,也是彈性的,我們可以拓寬自己的邊界,也拒絕自己變身人形機器。

操之在我。請記住,自在的主人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大多數人除了賺錢其他的話題極難吸引他們。無論他們有錢沒錢,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區別。種種現象都在告訴人們:抓緊時間賺錢,拼命地賺錢。

對於很多人來說,好像這個世界除了賺錢其他的事均無意義可言。其實到頭來,你會發現這是一群極其不幸的人。更多的人是被社會大潮所裹挾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樣來生活與工作。

這個就是攀比,是來自於大腦的比較。如果你能夠輕輕鬆鬆的快樂生活和賺錢,這沒有什麼不妥;如果你是在犧牲快樂和健康而拼命賺錢,那你就需要認真地反思了。

最好找到自己的樂趣,並使之為社會大眾服務,這個才是你真正應該做的。

在目前商品社會的裹挾下,整體的社會道德底線一破再破。更有甚者,身體和愛這種生命本質的東西都作為商品在出賣,以換取生命本不需要的、廉價的羨慕眼神和所謂的面子,他們怎麼能夠幸福快樂呢?

人的正常生活所需真的不多,只是我們想要的太多了。

相關焦點

  • 「我抒我讀」投稿|自在獨行,萬物有靈
    繼《自在獨行》後,時隔三年,賈平凹又推出最新散文集《萬物有靈》,書中收錄了賈平凹自1981年至2019年近四十年的創作隨筆,共66篇。其中《六十歲後觀我記》《女兒婚禮上的講話》《人家》三篇散文,是首次被收錄進其作品集。
  • 原創-我想要顆自在心
    我想要顆自在心,想放下肩上沉重的包袱,想放下生活生活的重擔,忘記該忘記的,只留下我想留下的。或者並不想記掛他,可總有一份回憶會觸碰心弦,讓你不經意總是會想起,甚至在夢裡也會邂逅遇見,可儘管如此,我亦不會輕易去打擾。
  • 正義自在人心!禁賽八年,孫楊發文回應:我堅信自己的清白
    日下午的18時發微博表示:我剛剛訓練完畢,我一直堅信自己的清白。收到國際體育仲裁院的裁決結果,我感到震驚,憤怒,不能理解!我明明按照興奮劑檢查的各項規定,積極配合,只是因為檢查人員不具備資質,他們當時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所以同意不帶走血樣,怎麼就成了我的錯誤?!考慮到國際體育仲裁院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已經委託律師依法向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訴。讓更多的人知道事實真相。我堅信自己的清白!堅信事實必定戰勝謊言!
  • 自在獨行,你我都是江湖中人,緣何被瑣事打擾?
    自在,是指人不受外物幹擾,痛痛快快的瀟灑的去做、去活。獨行,是指一個人忍受孤獨、寂寞,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人向前。《自在獨行》的作者是賈平凹,平凹先生的文風多是用簡單質樸的文字來寫記憶中或是在平日的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但平淡後卻總有著一些不平淡,這本書裡有很多篇章都寫了秦腔,這不僅是因為平凹先生對秦腔有著深深的情感,還有著害怕秦腔會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的不安。所以,他把這種喜愛寫了出來,同時,也把這種不安寫了出來。他希望人們通過他的文章,去認識秦腔,了解秦腔,甚至愛上秦腔。
  • 宣化上人:如何能做觀自在菩薩?——這是真正的自在、真正的逍遙快樂
    今天在這個坐禪班開始的這一天,我在《心經》上提出來幾句講一講,這幾句是什麼呢?就講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怎麼樣證得耳根圓通呢?他就能「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因為他能反聞聞自性,所以他才自在,才得到這觀自在。所謂自在就是一種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的境界。那麼說自在,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地方不自在?在聖人的地位上就是自在,在凡夫的地位上就不自在。
  • 賈平凹《自在獨行》:我的啟蒙老師,因為她,我學會了寫作
    第一章第二篇《我的小學》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平凹先生的這篇《我的小學》,就說的是他的啟蒙老師,是怎樣一步一步的影響他著的。記得,以前我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給我們說,老師幹這份工作是個良心活,每天給你們傳授知識,全憑自己的良心教呢,你們可要好好學,不要自欺欺人。
  • 「我是誰?」我因藉助而存在
    「我是誰?」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從古至今,只要一念返照,每個人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可是這個問題問錯了,因為問我是誰,就默認了我有身體、眼睛、頭腦,而我有的這些,都是我所藉助的東西。我是助借了這些東西才看見杯子的,才看見了面前許許多多的東西。
  • 《自在獨行》|生命本是一場修行,你我都是孤獨的行路人
    《自在獨行》賈平凹 著這本書是賈平凹先生四十年的散文精選。作者素來喜靜,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在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而這部散文集也給人這樣的安靜的感覺。本書分為五章,分別是孤獨地走向未來,默默看世界,獨自走一走,獨處的安寧,自在的禪意。
  • 我身邊的攀登者|劉勇:致自在獨行的你
    轉載請註明中法山地旅遊發展研究院,原文發於2019-10-12,圖文資料來自劉勇教授「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 王陽明:「因為樂天,所以自在」,笑看人生悲喜,樂對成功失敗
    王陽明說:「可欲者是我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王陽明在《傳習錄》寫道:因為樂天,所以自在;因為知命,所以順暢。良知,在王陽明看來就是本心,是每個人成為人的本質,良知永遠存在,隨著人的出生而出現,是先天的,是我們的天德,是永遠存在,不會消滅的。最終,王陽明開創了陽明心學,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三大核心理念。
  • 被網友戲稱「好慘一男的」,黃景瑜:拍戲讓我更自在一點
    有很多粉絲盼望他能多上綜藝露露臉,增加一下曝光量,畢竟上一次作為綜藝常駐嘉賓已是一年前的《放開我北鼻》了。但黃景瑜卻覺得「拍戲已經把我的時間全部佔滿了」,而且「拍戲讓我更自在一點」,如此看來,近期內大家想在綜藝裡看到他是比較難了。但專注於拍戲和磨練演技的演員,不正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嗎?如此,大家就期待黃景瑜更多的好作品吧。
  • 負債的「自在人生」,我不想要了
    掛掉電話後,我開始慌了。 01 給銀行「打黑工」,就是我本人 想想大二的時候,我有穩定的實習工作,月入4000,基本都不用找家裡要零花錢。
  • 佛論「我」「如我」「假我」到底是什麼意思?
    《成唯識論》卷一說:「我,就是主宰的意思。」唐·窺基大師所著的《成唯識論述記》對此加以解釋說:「我,就是主宰的意思,就如一個國家的國王,他統治著一個國家,在國家當中,他是最大的,所有的人事都必須聽他的命令行事。因此,他在這個國家中,是很自在的;同時,主宰的意思又如古代輔佐國王處理政務的宰相。宰相有決定、判斷一切政務的權力,他要怎樣,一般官吏就得怎樣,不得有所違背。
  • 考研榜樣丨林嵩:因為自信,所以自在
    他為我們列出自己的幾點考慮:林嵩解釋到他加入這些學生工作的原因:「這些組織不是隨便選的,我在某個時期想要接觸某個領域才會選擇加入,忙不過來或者不喜歡這個組織之後會毫不猶豫地退出。從電視到微信到報紙,不知不覺中,我把和專業相關的內容都接觸了一遍,成為了一個全媒體人。」
  • 雪鐵龍舒適空間 領航「途我自在」法式生活藝術
    雪鐵龍所倡導的舒適空間、途我自在、與眾不同的風格又是什麼?……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見解,就好比"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巴黎"。只是,想要深度了解文化精髓,需要宏觀視野、豐厚積澱與真摯感悟。  雪鐵龍:一步巴黎奇妙旅程  "途我自在"(LIVE THE JOURNEY)——CITROËN SPACE雪鐵龍舒適空間首站開放日,前往武漢新天地廣場,瞬間有時空穿越感。
  • 我思故我在——人存在的意義
    感動網易雲音樂「這麼多勵志有趣的評論」、豆瓣有趣而美好的志同道合的友人……我們因為聯繫互動而感知自己的存在。所以我想在這裡分享我的所感所想,聖人曾說:我思故我在!現在思考這句話說得很實在!西方哲學家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人因為聯繫互動而存在,微信、QQ、釘釘、郵箱、各類網站,不一而足,都是為了人們的聯繫互動。
  • 《自在獨行》:孤獨一直存在,孤獨伴你前行,值得一讀再讀的語錄
    孤獨一直存在,孤獨伴你前行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齲齲獨行著的,就像劉震雲的質問:你有朋友嗎?是一樣的孤獨。《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行路人的書,這也是賈平凹的獨行世界。1、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2、.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嫌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這個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圓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因為有你,所以我在
    也許,你走過了千山萬水,尋尋覓覓,終未能如願,也許,在你準備轉身的時候,那個人便出現了,所以,如果那份純真還沒有到來之前,請別著急,靜下心再等等。有些人一輩子遇到一個就足矣。如果,沒有經歷雪與水的交融,沒有坦誠相待的追尋,又怎麼會有現在如此美妙的煙火。
  • 賈平凹《自在獨行》:大字不識一個的母親,卻激勵著讓我上了大學
    第一章第一篇《紡車聲聲》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農村的父母供孩子讀書的決心大我本人就出身於農村,和大部分孩子一樣,基本上和父親沒什麼共同言語,但在我從農村升入縣城初中那一年,父親對我說:「我這一輩沒啥別的要求,對你唯一的期望就是給我考上大學,我們這一輩過的太苦了,我不想讓你和我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