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今日表示,春節後A股市場正常開市以來,政府部門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做行政幹預,市場自我調節功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與境外資本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目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總體看,外部環境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不會改變我國資本市場運行平穩向好的趨勢。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上午10點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有關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超、國家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出席此次發布會,並回答提問。
李超是在此次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針對資金槓桿水平、境外市場對A股市場的影響、上市公司復工復產、創業板等重點改革等市場關注的六大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要點速覽
·春節後A股市場正常開市,政府部門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做行政幹預,市場自我調節功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A股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目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外部環境的影響是階段性的。
·資本市場壓降市場資金槓桿水平,當前槓桿資金總量與2015年高峰時相比下降了80%。
·股票質押風險採取降存量、控增量的措施,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數量比高峰時期下降了三分之一。
·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對我國市場直接影響主要在投資者心理、資金流動兩方面。目前投資者整體平穩、理性,外資流動總量不大。
·目前外資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不足4%,交易佔比也不大。外資流動對A股市場有擾動,但沒有顛覆性、根本性的衝擊。
·針對2700家上市公司進行的快速調研顯示,上市公司的復工率已經超過98%,中小型上市公司員工返崗率超過80%。
·證監會已經對創業板改革進行了研究論證,並在一定範圍內徵求了意見。創業板改革將重點抓好註冊制改革這一主線,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工作不會受疫情影響,將大力推進「深改十二條」落實,大力推進改革開放。
要點一:未做行政幹預 A股自我調節功能發揮 展現較強韌性
李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在多個國家擴散、蔓延,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巨幅調整,社會公眾、投資者都十分很關心國際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變動。國內疫情漸趨平穩、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對改善市場預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李超判斷,與境外資本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運行總體平穩,A股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股票市場波動相對較小,投資者行為更加理性。目前A股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總體看,外部環境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不會改變我國資本市場運行平穩向好的趨勢。
他介紹,疫情發生以來,證監會會同相關部門發布文件,在資本市場、企業融資、重點地區支持、費用減免、便利服務等方面推出了相關舉措,體現監管溫度,夯實了市場運行的內在基礎。
在保持穩健運行的基礎上,資本市場功能正常發揮。李超表示,春節後A股市場正常開市,政府部門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做行政幹預,市場自我調節功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維護了整個金融市場順暢運行,有力推動了風險緩釋和投資者信心回升。
要點二:上市公司復工率超過98% 市場資金槓桿比高峰時下降了80%
李超說,我國資本市場與境外資本市場相比穩定性更強的局面,得益於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也得益於金融、資本市場提前布局、下了「先手棋」,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風險緩釋措施。
他具體介紹了如下三項重要措施及市場數據:
·資本市場壓降了市場資金槓桿水平,當前槓桿資金總量與2015年高峰時相比下降了80%;
·對股票質押風險採取了降存量、控增量的措施,主要指標向好,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數量比高峰時期下降了三分之一;
·優化交易監管,增強監管透明性,增強市場對監管的明確預期,同時堅持資本市場改革開放。
權威統計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交易所市場股票、債券累計融資約1.3萬億元,其中IPO完成發行38家,融資額724億元,再融資規模901億元;交易所債市發行1.1萬億元,同比增長30%。
李超介紹,3月份市場各項指標出現比較明顯的邊際變化,根據證監會3月上旬針對2700家上市公司進行的快速調研,上市公司的復工率已經超過9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要點三: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是階段性的、可控的
針對近期境外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對我國市場影響的問題,李超回應表示,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對我國金融市場存在影響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
這種直接影響主要存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對投資者心理的影響,二是資金流動層面的影響。
他表示,從實際情況看,A股市場投資者情緒經歷了短期波動,目前整體平穩、理性;資金流動層面來看,外資流動總量不大,對A股市場的影響也比較有限。總體看,境外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是階段性的、可控的。
要點四:今年來外資累計淨流出規模不大 沒有顛覆性、根本性衝擊
李超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市場十分關注的外資流出A股市場的情況。他表示,今年以來外資累計淨流出規模僅為約200億元人民幣,外資在A股市場上的交易佔比也不大,外資變動對A股市場有擾動,但沒有顛覆性、根本性的衝擊。
就近期外資流入流出的具體情況,李超介紹表示,債市方面,外資流出不明顯,甚至還有小額的淨流入;股市方面,近一個月的外資流出規模相對較大,變動較為明顯,但今年以來外資淨流出累計規模僅在約200億元人民幣,「過去一個時期,尤其是2019年,外資進入A股市場較為集中、規模也較大,因此近一個月的流出數據相比可能反差較大」。
李超表示,目前外資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不足4%,交易佔比也不大。外資流動對A股市場有擾動,但沒有顛覆性、根本性的衝擊。
要點五:A股整體估值較低 流動性充裕風險相對較低
李超分析,與境外市場相比,A股市場近期波動較小,展現了較強韌性,主要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從A股市場的內在結構看,市場整體估值較低,目前上證綜指的市盈率不超過12倍,上證50市盈率不到9倍,無論與境外市場橫向比較,還是與A股市場的歷史縱向比較,都處於較低水平,A股投資價值顯現,流動性充裕,風險相對較低;
二是從宏觀經濟環境看,中國的疫情防控與境外市場國家相比處於不同階段,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正在逐步消化,企業逐步復工復產,除上市公司復工率達到98%以外,中小企業的情況也比較樂觀,證監會對中小型上市公司的調研數據顯示,這些公司的員工返崗率超過80%。
李超稱,這兩方面因素都釋放出了積極信號,總體看,宏觀經濟也存在快速恢復的基礎。
要點六: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不會受疫情影響 創業板改革正有序推進
李超表示,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工作不會受疫情影響。目前,證監會已經對創業板改革進行了研究論證,並在一定範圍內徵求了意見。
他介紹,創業板改革將重點抓好註冊制改革這一主線,同時在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礎性制度方面作出改革安排,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李超還著重介紹了對資本市場推進全面深改和改革開放的工作安排:
·證監會將按照已經公布的資本市場「深改12條」,大力推進註冊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中介機構執業水平、保護投資者權益、創造有利於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環境。
·堅定不移加大開放力度,重點關注市場、準入兩方面工作。一方面制定市場開放的制度規則,繼續穩妥加大可投資品種的範圍;另一方面,在2019年已經核准了幾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的基礎上,今年4月起外資可申請設立獨資券商基金公司。
李超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至今有近30年曆程,實踐表明,改革開放工作力度較大、成效較為明顯的階段,資本市場更穩定、市場功能也能更好發揮,反之,市場就會出現一定問題。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是有其內在原因和動力,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存在一些缺陷和薄弱環節,因此要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促進市場功能更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