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閆利
繼11月兩度開展MLF操作之後,12月央行繼續實施大額MLF操作。
據央行公告,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2月15日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95%、2.20%,年底充分呵護機構流動性。
央行超額續做MLF
央行公告稱,這有可能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MLF操作日,而從今年來看,前10個月央行保持每月一次的MLF操作頻率,僅在11月打破慣例,在月中和月末各操作了一次。
目前一次性操作9500億元的MLF,屬於有史以來最高單次紀錄。考慮到12月累計有6000億元MLF到期,因此本月一共淨投放3500億元。
就央行這次操作,業內普遍認為這是跨年央行呵護流動性的一貫行動。
國泰君安覃漢認為本次MLF超量續作,可能源於四個原因:其一,社融頂部區間已經出現,央行大概率會在信用拐點右側有所行動。其二,信用市場風險尚未完全消除,需要央行資金層面予以支持。其三,商業銀行資金壓力仍然不小,市場跨年資金需求較強。其四,人民幣升值和出口延續高景氣增加貨幣邊際轉松壓力。
平安證券分析師劉璐也稱,此次或許是因為財政部提前下達了明年新一批再融資債券額度,該債券有可能於近期陸續發行,額度也可結轉至明年發行,為了避免再融資債券對銀行間資金面造成衝擊,央行進行了提前流動性呵護操作。
不過,不同於往年,今年信用債風險衝擊下,央行的操作也確實頻頻超預期。
眾所周知,部分地方國企違約引發信用債市場遭遇寒冬,11月新增社融中企業債券融資同比少增2468億,AA級信用利差繼續走闊,因此為了緩解信用風險上升,央行也只好進行流動性投放來緩解機構層面的緊張。
券商:難現A股年末大行情
不過,MLF雖然超預期,但市場一致認為A股已經到了社融頂部,或者說是已經到了拐點的右側,因此年末有大行情這樣的判斷幾乎沒有出現。
方正策略在研報中提到,11月信貸社融數據均已拐頭,且2021年非常規貨幣財政政策將逐步有序退出,疊加資管新規將在明年年底到期,本輪信用擴張已經見頂,未來方向沒有分歧,但回落的方式市場仍在觀望。
此外,A股接下來的利空來自於解禁規模的上升。據券商測算,本周限售解禁規模為789億,下周限售解禁規模上升至1737億。
而且有券商認為,央行如今保持流動性充裕也是為了讓未來信用端的收縮變得可能。
畢竟由於疫情突如其來,在「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的背景下,實體經濟中的債務不能再繼續快速地積累了。但為了避免激進做法可能會引起市場對貨幣政策明顯轉向的恐慌性預期,因而只能通過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窗口指導的手段,讓商業銀行直接減少信貸業務的拓展但又不至於引發市場流動性的恐慌。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央行看著國外操作而操作的。
經濟體目前連接緊密,如果全世界只有自己一家在貨幣正常化,那麼本幣升值壓力無疑會驟增。據消息顯示,目前美國或將放水高達9000億美元的救助資金,這顯然對升值中的人民幣進一步造成了壓力。
因此,多方壓力下,央行祭出這一招看似意料之外,卻處情理之中。
如何退出寬鬆貨幣政策仍是問題
從高層講話可以知道,雖然與國外「兇猛放水」相比國內頗為克制,但相比去年中國的宏觀槓桿率,我國年內又增加了20個百分點,到了260%。
樓繼偉在近期的講話中就表示,如果明年疫苗能夠普遍研發成功,並且廣泛接種,經濟出現向好的局面,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就面臨退出的問題。樓繼偉指出,資產價格已經過高的時候,怎麼退,是一個問題。
可以看出,高層也仍在摸索「後放水期」的經濟正常化。
因此,階段性的寬鬆期或許得到確認,但未來緊平衡的格局或許才是長期趨勢。
不過,從短期效果來看,交易員表示,昨日央行天量續做中期借貸便利(MLF)引致的流動性淨投放的餘威仍在,市場信心高漲,各機構融出積極,例行繳稅幾無影響,短期內保證了跨年資金面的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