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天風證券
在全球經濟受疫情重創的情況下,2季度國內出口連續轉正,最主要的原因是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出口佔比高的受疫情影響小,受疫情影響大的出口佔比低,歐美停工加速海外訂單轉移國內。2季度是各項實體金融數據修復斜率最大的階段,也是疫後經濟復甦的高光時刻。
預計2季度實際GDP增速轉正至3%左右,6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基本恢復至疫前水平,基建和房地產單月投資增速有望進一步升高甚至超過疫前水平,但是製造業投資和消費增速可能恢復偏慢。後續經濟復甦的斜率可能出現放緩,關注7-8月是否出現瓶頸和失業率衝高。詳見《7月:GDP重回正增長,關注復甦斜率變化》
(1)國內權益市場的情緒處於泡沫初期,短期市場情緒上升較快,上周權益市場短期情緒指數從40%分位迅速上升到80%分位。泡沫期與牛共舞,趨勢大於結構,應對大於預測,內部風險主要來自於監管層對於資產泡沫的態度和央行的流動性管理,外部風險主要於來自美股(疫情、刺激政策、中美關係)。
周末監管層面發出抑制之聲讓市場情緒出現降溫,但是目前場外流動性充裕,資金流入尚未結束,在偏弱的基本面數據出來之前,短期的風格再平衡仍有較強驅動,但是尚不支持趨勢性的風格切換。市場短期處於超漲狀態,如果情緒和資金出現降溫,短期可能轉入震蕩或回調。
國內債券市場從當前基本面、貨幣政策和信用環境來看,方向上仍偏利空。但調整已經比較充分,信用債和利率債市場的短期擁擠度都在10%分位以下。市場處於超跌狀態,方向上維持震蕩或回升,等待基本面斜率放緩信號和貨幣政策再加碼,觀察權益市場風險偏好變化。
大宗商品的主要投資邏輯是貴金屬和有色的金融屬性,黑色的工業屬性和農產品的供給彈性。詳見《風險可能來自那裡?》
(2)美股正處於流動性充裕、政策面敏感、基本面模糊、市場面分歧加大的混沌狀態,高波動聚集和結構極度分化是泡沫晚期的顯著特徵。6月中旬以來,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恐慌指數(VIX)平均在30以上,近期又出現反彈,這與美股牛市時期VIX平均10-15的狀態截然不同。
從結構上看,銀行、航空、旅遊、服裝、酒店、商業地產等板塊股價,已經從6月中旬以來出現了二次探底,與科技醫藥板塊以及強勢的納斯達克形成鮮明對比。其中,美聯儲指導美國銀行業提高下半年的不良計提,並暫停分紅和回購,引發了銀行股的大幅下跌。
美股成長和價值風格的極度分化反映了投資者對未來基本面復甦不確定性的擔憂,而花旗美國經濟意外指數跳升至歷史高位又反映了投資者對經濟數據反彈的估計不足,原因是當前美國經濟基本面的復甦斜率正處在模糊狀態:一方面,5-6月非農就業人數超出預期,6月ISM製造業和服務業PMI也有明顯反彈,顯示經濟在各州重啟和刺激計劃的推動下正在緩慢恢復;另一方面,6月中旬以來,疫情較嚴重的FL/AZ/TX/CA等州的餐廳入座率重新回落、失業率重新反彈,全美零售業數據在5月略有恢復之後又進入瓶頸期,實際的就業水平距離疫情前還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美股投資者對於後續的財政刺激計劃和貨幣政策態度非常敏感,原因是3月底以來美股反彈的主要推動力是飽和式救援和極低的流動性溢價。最近聯儲資產負債表略有收縮,主要是全球市場的流動性恐懼減少,貨幣互換工具到期後沒有續作。但大方向上,貨幣和財政政策仍傾向於寬鬆。
美聯儲表態將在未來幾個月維持當下購債速度,並將維持當前低利率水平至少到2022年;財政政策將面臨7月31日的「財政懸崖」,且兩黨在是否延長擴大的失業保障計劃方面存在分歧,雖然新的一輪財政刺激大概率會繼續,但可以預見財政刺激的力度相比前幾輪將有減弱。詳見《風雲莫測:下半年全球宏觀投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