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請奸臣為店鋪起名,奸臣多寫一筆,造就了500年響噹噹的招牌

2021-01-10 王保乾說事

讀書觀史,談古論今,傳承人文,守望正義。歡迎來到王保乾說事。

經商講究名人效應,只有名氣大了,才會有更多的顧客來。看現在街上,有多少網紅餐廳,就是因為某明星來這裡吃飯,或者某名人說某餐廳味道不錯。

古時候,雖然明星代言不多,但也很講究名人效應。比如:乾隆喜歡私巡乾隆的微服,更喜歡吃美食,凡是被乾隆光顧並誇讚味道好的店鋪,基本上都成了熱銷店鋪。有時,皇帝心情很好,也會提到牌位,那更是光宗耀祖。

然而,想要皇帝頒發牌匾,難度還是很大的。這樣,精明的店主就會把目光放在有名的才子、或達官貴人身上,能得到他們親筆題寫的牌匾,也能大大提高知名度。明代,有個小店老闆想到了這個辦法,他找當朝重臣為店內立了牌匾,再加上大臣們的努力,倒成就了五百年的響亮招牌。

這位大臣是歷史上著名的嚴嵩奸臣。嚴嵩是個有教養的人,自幼受父親的管教,飽讀詩書,二十五歲就考入進士,才華橫溢。

大家知道,在給一家店題名時,首先要了解店的基本情況,這樣才會有一個比較合適的名字,當時嚴嵩在了解店後,想到了「六心居」,但後來想起來,這六心居總是不合適的,這六心居是六人合辦的,自然是要講究專心致志。

唯有團結一致,才能把生意做好,無論以前還是現在,在做生意時,對人對事,平等對待,唯有真心相待,所以這樣的名字有點不太合適,突然間想到一個,又在心上多加一筆,成了「六必居」,店主看了很高興。

說也奇怪,自從有了這個名字,店裡的生意就越做越好啊!

可是自己一定是沒想到,因為自己當時多了一筆,就成就了一個響噹噹500年的招牌,一直延續到今天。請奸臣為小店命名,奸臣多寫一筆,成就500年響噹噹的招牌。

因此,名字的重要性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和我們一樣,名字對人或對物來說,都很重要,好的名字是成功的一半,會讓更多人認識它。

但到後來,嚴嵩失勢,自己的家也被抄了,但皇帝念及嚴嵩的舊情,並未將他處死,而是將他改為平民,據說當時嚴嵩很窮,自己死後連棺材都買不起,真是可憐。

對此各位看官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更多歷史資訊,請關注王保乾說事!

本文由百家作者王保乾說事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明朝小店請奸臣起名,因奸臣多寫一筆,自此造就百年老字號
    現在很多的品牌都會用一些有名氣的明星做代言,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銷售數量,古時候也會用這樣的方式,不過那個時候因為商人的地位比較低,所以很多有地位的人都不願意與他們有明面上的交集,想要請到厲害的人物為自己的小店說好話,除了要花大價錢之外,還需要有中間人幫忙介紹。
  • 小店有一金字招牌,奸臣加一筆後,成就出百年老字號,名字很耳熟
    那麼這樣一個大權臣、奸臣是為何會願意去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店鋪題字的呢? 但是小店老闆想到嚴嵩一家貪財,像嚴嵩這樣的大貪官他肯定是收買不起的,但是嚴嵩的老婆卻完全收買的起。於是他託人請嚴夫人幫忙,只要嚴肅給自己題字「六心居」,就給嚴夫人報以厚禮。嚴夫人當然也不好意思直接去叫嚴嵩去給這麼一個小店題字,於是她就裝作愛上了書法,天天在嚴嵩面前寫「六心居」幾個大字,寫得卻實在是不怎麼樣。
  • 最有才華的3大奸臣:寫的字連書法家都自愧不如,名聲卻聲名狼藉
    字寫的好壞是體現一個人文化修養的重要因素,自古以來便有著「字如其人」的說法,所謂的「字如其人」就是指作者字的風格大致會與他的性格特點相近,這樣的說法是有一定科學根據在其中的,不夠今天說得到這3大奸臣卻是一個意外,他們的字一個寫的比一個好,連書法家都自愧不如,但是名聲卻一個比一個臭。
  • 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呂不韋似乎不甘心只當一個商人,他用盡家財,多方運作,終於讓公子異人回到了秦國並被孝文王(秦始皇的祖父)立為太子。孝文王去世以後,公子異人繼位,史稱「秦莊襄王」。呂不韋被拜為相國,封文信候。莊襄王去世以後,繼位的秦始皇年紀還小,尊呂不韋為相邦,稱他作「仲父」(古人對父親的大弟的尊稱)。那時呂不韋可謂權勢燻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招牌是店鋪的門面,寫不好丟人丟臉
    店鋪招牌,指掛在商店門前作為標誌的牌子,主要用來指示店鋪的名稱和記號。既是名字,也是廣告,是一個店鋪的門面和臉面。為了提高檔次,過去的招牌一般都是請名家書寫後刻匾懸掛。後來有一段時間,因為電腦的發展,噴塗招牌十分流行,但卻缺少了文化氣息。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現在又流行起了木質刻匾。由於招牌名號上的字比較大,不是十分好寫,為了便於識別,一般用楷書、行書、隸書為多。字怕放大,招牌一般比較大,一旦字寫不好,放大後毛病特別明顯。
  • 一代奇才,被冤枉近千年:大宋最應該平反的「奸臣」
    宋哲宗親政後,紹聖元年(1093年)四月,召章惇為相。重返朝廷核心的章惇,第一件事就是追究已故的司馬光、文彥博等人向西夏割地求和的罪責,同時停掉每年給西夏的歲賜,命章楶修築城寨,加固邊防。5年後,章楶在平夏城大敗西夏人,使得西夏「不復能軍,屢請命求和」。
  • 明朝最大的奸臣嚴嵩,皇帝下令抄家之後發現,家產還沒清官多
    明朝的奸臣,我們第一個能夠想到的就是嚴嵩,這個人是嘉靖年間最大的奸臣,或者可以說是整個明朝志氣最大的奸臣。嚴嵩是在嘉靖皇帝登基之後開始步步高升的。1521年嚴嵩升南京翰林院侍讀,署掌院事。1525年,嚴嵩升為國子監祭酒。1532年,升南京禮部尚書,兩年後改南京吏部尚書。1536年,任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 史書中的唐代九大奸臣 為何只有李義府李林甫通過成語為人們熟知
    有爭議的奸臣崔胤崔胤被列為奸臣,一直讓筆者很是困惑,因為他是誅滅晚唐宦官並且死保唐昭宗的呀。當然,筆者並沒有為崔胤翻案的意思,只是筆者掌握的史料不夠全面,希望讀者諸君能補充此人的惡行。晚唐時期,宦官已經猖獗到了可以隨時更換皇帝的地步,是崔胤幫著唐昭宗一舉幹掉了大宦官宋道弼、景務修還有宦官的同黨宰相王搏,讓所有的宦官提起崔胤的名字就哆嗦。
  • 中國最有才華的三大奸臣,作品家喻戶曉,聲名卻狼藉不堪!
    倘若德行有虧,再多的才能也挽救不了自己的名聲。例如以下這三個我國最有才華的大奸臣,作品家喻戶曉,名聲卻狼藉不堪! 在兩宋交接的混亂時局裡,秦檜當真是從一開始就當了奸臣嗎?並非如此,實際上他是在國家的現實處境面前迅速換了一個人設:從堅持大義到賣國求榮。他遺臭萬年的名聲,也從力主退讓求和開始。 秦檜早年期間頗具學識,曾經當過私塾先生。後來經過考試,正式開始了入朝為官之路。
  • 南宋鐵血宰相韓侂胄,追封嶽飛,北伐金國,為何被後世罵為奸臣?
    ,官復原職,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追封嶽飛為"鄂王"的實際上是南宋宰相韓侂胄,也是最後一位對金國發起北伐的宰相,然而最終他卻被函首安邊,還被安上了"奸臣"的罵名。可以說這場持續一年多的戰爭已經使宋、金雙方都疲憊不堪,而誰能在這個時候繼續堅持下去,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然而歷史總是那麼的相似,在韓侂胄打算整軍再戰之時,南宋的主和派人士聯合發動了政變,韓侂胄於宮中被殺,而他的人頭甚至被主和派送到金國以作議和的誠意。
  • 閩南語朗讀 |貓的奸臣,鬍的不仁
    「貓的奸臣,鬍的不仁」   貓的,指「麻臉者」;鬍的,指「大鬍子大漢」   臺灣掌中戲,俗稱「布袋戲」,源自閩南,又分南管與北管兩類。清代時,艋舺地區之南管布袋戲,有「金泉同」、「奇文閣」、「龍鳳閣」、「亦解頤」、「哈哈笑」等班,其中以「金泉同」及「奇文閣」兩團,最負盛名。
  • 蘇軾為人一身正氣 為什麼卻有一個奸臣兒子
    在宋徽宗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奸臣——梁師成,自我標榜為蘇軾的遺腹子,而蘇家也從來沒有否認過。那麼,這個奸臣真的是蘇軾的私生子嗎?為何蘇家人和蘇軾門生沒有一個人出來質疑呢?梁師成是北宋末年六賊之一,歷史上著名的大奸臣,毀掉北宋的壞人之一,我們熟知的高俅都沒有資格位列「六賊」,可見梁師成作惡多端到了何等程度。而蘇軾是一代文豪,為人一身正氣,為何卻有一個奸臣兒子?
  • 沒有一段歷史,沒有奸臣!
    而夏竦這人天資非凡,是個讀書的好苗子,詩詞文賦,佛老之說,無一不精,陰陽五行,經史律歷,無不通曉小小年紀,就寫了很多品質優良的詩詞。不誇張的說,在真宗朝,夏竦的文學水平是頂尖水準,是當時知名的文豪。於是他想了個精妙的辦法,拿著自己寫的詩詞給當時的宰相,有聖相之稱的李沆看看。李沆一看,這小夥子是文曲星下凡啊,怎麼能幹武將這樣大老粗沒文化沒前途的職業。於是他拿著夏竦的詩詞進獻給了宋真宗,並說夏竦父死家貧,請給他換個文職,真宗就任命夏竦為潤州丹陽縣主簿。
  • 千古奇冤話章惇:本是中興名臣,卻被寫入《奸臣傳》?
    同樣的道理,被官修寫進正史《宋史—奸臣傳》的章惇,難道真的就十惡不赦麼?歷朝歷代都出「奸臣」,但是有的是「真奸臣」,有的是「被奸臣」。而章惇,則是一個最該獲得平反的「奸臣」。章惇,福建人,不但出身世族,而且長相不錯,文化水平也不低,但是性格卻有點高傲自負。
  • 歷史上的十大奸臣,你認識幾個?
    歷史上的十大奸臣,你認識幾個?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忠誠良將,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影響了歷史的發展;當然也有不少出了名的大奸臣,下面這十位出了名的大奸臣,你認識幾位呢?慶父春秋時魯桓公之子中國有一個成語叫「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裡的慶父就是又名的奸臣。他本是魯莊公是弟弟,因為沒能如願當上魯國國君,所以與莊公夫人合夥殺死國君子般,立公子啟方為國君,沒幾年又謀殺公子啟方而自立,當時魯國的群眾都想殺死他,所以有了這句成語。梁冀東漢時期外戚、權臣梁冀是東漢時期有名的奸臣及貪官。
  • 歷史上的四大奸臣,留下了四個經典成語,至今都在用
    回顧歷史各個時期,都會出現很多奸臣,讓大家恨得咬牙切齒。又因為這些奸臣,人們總是喜歡把他們的行為編成成語,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後人能夠引以為戒。今天要講的古代奸臣,他們各自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我們也在經常使用。
  • 陷害嶽飛,遺臭萬年的奸臣「万俟卨」,為何他的姓名如此奇怪?
    後世人民對於嶽飛非常崇敬,對於陷害嶽飛的奸臣則十分痛恨,至今嶽王廟前都有五人的跪像,首要的當然是秦檜了,還有其老婆;但有一個冷知識大家可能真的不清楚:陷害嶽飛的第二號奸臣,他的名字怎麼讀?這陷害嶽飛的第二號奸臣,名字叫「万俟卨」,他未發跡時,嶽飛曾鄙視万俟卨,二人有過節。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而在眾多的奸臣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比較突出,讓人們把他們的事跡編寫成了各種成語,讓後人以此為戒。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因這四大奸臣所發生的故事而流傳下來的成語是哪四個。如果沒有趙高,秦朝可能還會多存在幾年,可世上沒有如果。
  • 歷史,大多由奸臣「譜寫」
    這個奸臣系列可以給做壞人的你找個開脫藉口,給做好人的你找個鬥爭的辦法。第三條罪:李元昊曾懸賞得到夏竦首級者給錢三千,他為敵人輕視侮辱如此。現在又任用他擔任樞密使,邊地將要解體了。第四條罪:夏竦挾詐任數,奸邪傾險,與呂夷簡合不來。呂夷簡害怕他的為人,不肯引為同列,辭官隱退後,又推薦夏竦來消除歷來的怨恨。恭喜夏竦,他成為繼呂夷簡之後,當世第一大奸臣!
  • 正史上出現的第一位「奸臣」,身為唐朝宰相,卻被人們冤枉數百年
    事物都有兩面性,有「賢臣」,就應該有「奸臣」,宋朝時期,歐陽修主持編纂《新唐書》,特地寫了一篇《佞臣傳》,把那些對時代造成巨大傷害的奸佞之臣列入此傳。這是正史上第一次出現《佞臣傳》,很不巧的是,唐朝宰相許敬宗位列第一位,因此,許敬宗被人認為「中國正史上第一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