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多由奸臣「譜寫」

2020-12-17 漢周讀書

文/食堂

歷史,

大多是奸臣「譜寫」

因為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好人太反人性,

儒家的標準幾千前來懸在頭上,

沒幾個人真的做到,

這個奸臣系列可以給做壞人的你找個開脫藉口,給做好人的你找個鬥爭的辦法。

09

慶曆三年(1043年)三月,夏竦被宋仁宗任命為樞密使。

夏竦資歷深厚,才能突出,又有前宰相呂夷簡的推薦,這個任命沒什麼好說的,完全合乎宋朝官場規矩。

於是,夏竦接到任命狀後,快馬加鞭往開封跑。

可就在他回京途中,夏竦迎來了宋朝歷史上都比較罕見的一幕,御史臺和知諫院兩大言官系統開始聯手。

此時知諫院一把手是歐陽修,御史臺一把手是他的姐夫加妹夫王拱辰,兩人一聯手,彈劾力量達到空前程度,這將會是大宋所有的官員噩夢,就連宰相也吃不消。

而這次言官聯手,要彈劾的目標,很不幸,就是夏竦!

而且是唯一的打擊目標!

歐陽修彈劾夏竦好理解,夏竦這樣的小人他早就看不慣了。

可王拱辰為什麼也跟著湊熱鬧呢?

他跟夏竦又無仇無怨的。

原因很簡單,王拱辰意識到接下來就是君子黨當家了,他想用夏竦做投名狀,投靠範仲淹。

如果範仲淹這個時候接納了他,範仲淹為首的慶曆改革派將控制御史臺和知諫院。

10

當夏竦拼命往開封趕的時候,他並不知道御史臺和知諫院聯手連上11道奏章彈劾他。

其中有道奏章列舉了夏竦幾條大罪。

第一條罪:夏竦在陝西畏縮懦弱不肯盡力,每次議論邊事,只列陳大家的言論,到朝廷派敕使前來督促,才陳述十策。

第二條罪:夏竦曾經出巡邊地,把侍婢安排在中軍帳下,幾乎導致軍隊叛變。

第三條罪:李元昊曾懸賞得到夏竦首級者給錢三千,他為敵人輕視侮辱如此。現在又任用他擔任樞密使,邊地將要解體了。

第四條罪:夏竦挾詐任數,奸邪傾險,與呂夷簡合不來。呂夷簡害怕他的為人,不肯引為同列,辭官隱退後,又推薦夏竦來消除歷來的怨恨。

恭喜夏竦,他成為繼呂夷簡之後,當世第一大奸臣!

而此時的夏竦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傻乎乎的往開封跑,眼睛裡只看到了樞密使的寶座。

等到他到達開封城門的時候,言官們更是出奇的憤怒,好你個夏竦,居然還敢回來。

他們趕緊出動勸宋仁宗不接見他(宰執上任得接受皇帝召見),讓夏竦沒法進城,然後加大抨擊力度。

這個時候言官中的戰鬥機餘靖大人出馬了,這哥們因為一座塔都能逮著宋仁宗噴兩個時辰,這會噴夏竦這個奸佞小人,他更來勁。

餘靖噴人不僅時間持久,長到官家都體力不支了,而且噴人角度刁鑽。

他說,夏竦屢次上表因病辭官,等到聽說召用,馬上兼程而疾馳。

這是怎樣的小人啊,這就是一個小官迷。

嗯,如果換成是範仲淹,這叫憂心國事,換成是夏竦就是官迷。

雖然夏竦確實是個官迷,可當官的不想升官還算官嗎?

接著餘靖又道:如果官家你召召見了他,夏竦就會使出各種陰謀詭計,迷惑聖聽。

沃特?

餘靖這是什麼理論?

夏竦還沒幹什麼呢,怎麼就迷惑聖聽了?

得,夏竦碰上了餘靖算他倒黴!

但是甭管餘靖怎麼說,畢竟是樞密使,不是說免就免的。

宋仁宗決定,先任命了再說,以後夏竦幹的不好再換也不遲。

11

這個時又一個人親自出馬,給夏竦來了最後一擊,也是決定性打擊!

這個人就是偉大的大宋的御史臺長官!

王拱辰立功啦!

王拱辰立功啦!

不要給夏竦任何的機會!

他繼承了大宋言官的光榮的傳統。

寇準、孔道輔、範仲淹在這一刻靈魂附體!

王拱辰一個人代表了大宋言官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在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不是一個人!

他以最快的速度撲了上去,把皇帝袍子給拉住了,死不撒手:眾怒難犯,官家,你還是直接罷免了夏竦吧!

這一幕震驚在場所有人。

宋仁宗這人吧,出了名的耳根子軟,優柔寡斷,朝令夕改。

他沒辦法,只能將言官們彈劾的奏章給夏竦看,將他趕回原地,罷了他的樞密使(沒過多久,夏竦改判亳州,官銜挺好,改授吏部尚書,後來又加封資政殿學士)。

於是我們的夏大人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快的貶官速度:還沒上任,就被趕走!

再次恭喜他。

12

而夏竦被貶後,杜衍接任樞密使,韓琦頂替辭職的富弼,和範仲淹一起擔任樞密副使。

夏竦人都氣瘋了,但他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去蔡州上任。

臨行前,他向朝廷請求,我大老遠跑一趟不容易,我要回家,我要收拾東西,我要安撫家屬。

這是人之常情,沒人能拒絕,夏竦進了開封城。

夏竦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託宮中關係,把言官們彈劾他的奏章搞到了手。

然後他在回蔡州的路上,一一細讀,夏大人慾哭無淚,他的眼睛裡在冒火,他鼻子裡在出氣!

這TM說的都是啥?

他連夜寫了萬言書,來反駁這些彈劾奏章!

結果你猜怎麼著?

萬言書交上去後,夏竦得到的是加倍的汙辱。

君子黨另一個成員孫回復道:「圖功效莫若罄忠勤,弭謗言莫若修實行!」

什麼意思?

老夏,你別廢話了,只有辦點實事才能洗掉罵名!

然後又是一棒子,夏竦接著被貶宣徽南院使、河陽三城節度使、判并州。

夏竦都被氣暈了,老子幹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了?

我怎麼就招你們恨?

你們不是君子嗎?

君子講的忠恕之道,在哪裡?

你們對付我可比西夏人狠多了!

你們這算哪門子君子啊…

於是他開始發動自己的力量,進行反擊,指責範仲淹、富弼、杜衍、歐陽修等人結黨。

這樣一來,慶曆改革派結黨言論甚囂塵上,一直到一年後,宋仁宗都忍不住開始問範仲淹君子是否結黨一事。

但是這樣的反擊手段,起效慢,夏竦也沒辦法,只好忍了。

惹不起你們,老子還躲不起嗎?

13

結果是躲不起!

因為這個時候又一個奇人出場了。

這哥們叫石介,字守道,另字公操,操蛋的操。

天聖五年(1027年),二十三歲的石介在應天府讀書求學於範仲淹,因此他算是範仲淹的學生。

天聖八年(1030年),石介中進士,跟歐陽修是同年。

這樣的經歷,註定他將成為範仲淹的黨羽。

但是石介厲害的地方不在於仕途,而是他的學問。

這麼說吧,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可論文學水平當時能當第一的是歐陽修。

而論學問,第一的就是這個石介。

石介曾辦立兩個學院,一個是泰山學院,

另一個是與石鼓書院,金山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北宋四大書院的徂徠學院。

這兩個學院在哪?

在山東,離孔子老家十分近,一個能在孔子老家辦學校的人,你說說他學問有多深,石介因此被譽為宋初三先生。

也就是說石介官雖然不大,能量卻很驚人。

當夏竦被當成落水狗被一頓痛打之後,時任太子中允、國子監直講的石介也不知道發哪門子瘋。

他寫了一首詩,一首四言古樂府詩——《慶曆聖德頌》!

讀書人可怕啊

在詩中他把宋仁宗誇出了花,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用了兩個大賢臣——範仲淹和富弼!

他倆是「一夔一契」,都是古代大聖人。

石介很興奮,在他看來,自己的老師和富弼一定會創造一個世界,一個君子理想中的社會。

他熱情的謳歌這個即將到來的新世界,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君子一起來創造這個新世界。

既然是君子,那自然就得與夏竦這樣的小人劃清界限,「掃除妖魃」。

而夏竦,就是石介口中的妖。

現在夏竦這個妖被扳倒了,這真是「眾賢之進,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脫!」

這首詩一問世,流傳時間非常長,傳播範圍非常廣,是當時的暢銷詩,天下讀書人,基本都讀過。

就連四川眉山一個小孩子都能看到,並且為這個孩子開啟了文學世界的大門,造就了一個千古大文豪,嗯,這個孩子名字叫蘇軾!

當夏竦看到這詩後,他知道自己本就不好的名聲,被石介徹底毀於一旦,他將被釘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夏竦是氣得跺腳,對石介恨之入骨,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扒了石介的皮。

你大爺的,老子怎麼就成妖孽了?

文人重名,石介一首詩,讓夏竦遺臭萬年,這比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都更要命。

14

夏竦什麼人?

他能忍受李元昊對他的侮辱,因為他打不過李元昊,可他能忍受石介的侮辱嗎?

前面已經提到了,夏竦是個棄嬰,心理很脆弱,很敏感,攻擊性非常強,誰要讓他不痛快,得罪了他,他一定會報復回來,他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

而且這人報復起來不擇手段,六親不認。

有個故事很能說明這點。

夏竦年輕的時候,曾向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的狀元胡旦學習,算是胡旦的弟子。

但這個胡旦嘴很臭,最喜歡挖苦人,後來他被貶。

好巧不巧,夏竦後來就到襄州做一把手,成為胡旦的頂頭上司。

胡旦是自己老師嘛,因此夏竦對胡旦還是挺客氣的。

有次夏竦召集本地老幹部舉行一次宴會,宴會後每人送了十匹絹做禮物。

胡旦笑嘻嘻的接過禮物,又退回了五匹,並對夏竦的人說:回去告訴夏竦,他怎麼能這麼無知,我送他五匹絹,讓他回去好好看看書。

夏竦得知此事後,趕緊回家查書,果然書上寫著像他這樣送禮,應該是送五匹,並將五匹對摺,擺著十匹的樣子。

要說夏竦學問也很深,可他還不是學貫古今,包羅萬象的胡旦的對手。

這個老師,夏竦服了。

可是,現在什麼情況?

夏竦是胡旦的大領導,頂頭上司,還當夏竦是小學生呢?

一個退居二線、被貶的老幹部,在領導面前顯擺個什麼?

夏竦是個心胸狹窄的人,尊師重道?

老子高興的時候就尊師重道,不高興,該幹嘛幹嘛,我就是你大領導!

夏竦,壓根就不吃這套,他暗自發誓要找回這個場子。

有次夏竦找胡旦喝酒聊天,胡旦是真不客氣,又擺起了老師架子,開始指導功課。

說著,說著,他問夏竦:你看書了嗎?

夏竦恭恭敬敬地回答,最近公務繁忙,書沒看,就寫了首詩。

寫詩?那說出來聽聽。

夏竦寫的詩有意思,是一首寫麻雀的詩:

燕雀紛紛出亂麻,漢江西畔使君家。空堂自恨無金彈,任爾啾啾到日斜。

這詩意思很簡單,這些麻雀唧唧歪歪的真討厭,我只恨自己沒有彈弓,才讓它們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夏竦明著是寫麻雀,實際上就是把胡旦當麻雀。

他根本就不管師生那一套,你敢懟我,我就懟回來,你一個老東西就跟麻雀一樣,煩死個人,惹惱了我,你猜我會不會抽你?

這就是夏竦,一個吃了虧,連老師都敢懟的人,他會容忍石介對他的侮辱?

有仇不報非君子,有仇不報更不是小人,而且小人報仇,只會比君子更狠、更毒、更致命!

石介,你完了,你口中的大妖,夏竦馬上就要展開報復!

你不是說他是妖嗎?

那夏竦就讓你知道,他究竟有多妖!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十大奸臣,你認識幾個?
    歷史上的十大奸臣,你認識幾個?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忠誠良將,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影響了歷史的發展;當然也有不少出了名的大奸臣,下面這十位出了名的大奸臣,你認識幾位呢?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後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抄沒家產,子孫流放。來俊臣武則天執政時的著名酷吏因告密獲得武則天信任,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又設推事院,大興刑獄,製造各種殘酷刑具,採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
  • 沒有一段歷史,沒有奸臣!
    文/食堂歷史,大部分是奸臣「譜寫」的,因為當好人,是反人性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宋史中,夏竦的傳是和王欽若、丁謂這兩個大奸臣一起的,三人開房鬥地主。什麼意思,夏竦也奸臣唄。也就是在這時,夏竦仕途遭遇嚴重打擊。正所謂人不風流枉少年。
  • 高俅蔡京童貫,水滸傳的三大奸臣,歷史上他們的結局如何?
    小說中的108將具有鮮明的個性,但他們最終的結局大多數不是很好,這其中的原因就要拜當時宋王朝的奸臣所賜。《水滸傳》中,一共有三大奸臣,分別是蔡京,高球,童貫。這三個人雖然是小說人物,但歷史上他們是真實存在的,水滸傳中他們最終的命運沒有說得很清楚,歷史上卻詳細記載了他們各自的結局,屢屢陷害梁山好漢的三大奸臣的結局如何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美女奸臣與昏君,歷史的三大背鍋俠,多少辛酸淚?
    引言最近在看歷史的時候,讀到了學者的一篇論文,感覺非常的受教。這位學者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美女奸臣與昏君,這三者是所有人討厭的存在,也是歷史上的終極背鍋俠。仔細想想,這位學者還說得有道理,因為打開二十四史,任何一個國家的毀滅,全怪君主的無能,全怪奸臣們的無恥,還有美女的傾國傾城。從商紂王的酒池肉林和妲己再到烽火戲諸侯的褒姒,再到明末楊嗣昌的奸佞,我們滿眼望去都是這三大元素,都認為是他們導致了歷史的毀滅。但學者給予我們的答案就是,這三者其實都是背鍋的人,真正的歷史結構往往被人忽略。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從古至今,在朝堂之上有忠臣,當然也就有奸臣。可是能讓人深深記住的,要麼是忠心耿耿的忠臣要麼是大奸大惡的奸臣。而奸臣在世人眼裡就是擾亂朝綱的存在,他們站在正義的對立面,利用手中的權力殘害忠良,欺壓百姓,使其哀怨不斷。
  • 歷史上有一個朝代,盛產忠臣,同時也盛產奸臣,這究竟是什麼邏輯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朝代,盛產忠臣,同時也盛產奸臣,這個朝代就是明朝。我們看明朝的歷史會發現,和其他朝代相比,幾乎每個皇上的治下都會有幾個著名的大忠臣和大奸臣。其他朝代很少有這麼多的忠臣和姦臣。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
  • 歷史上的鰲拜是個怎樣的人?他真的是一個大奸臣嗎?
    歷史上的鰲拜是個怎樣的人?他真的是一個大奸臣嗎?時間:2020-11-22 16:3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上的鰲拜是個怎樣的人?他真的是一個大奸臣嗎? 鰲拜,瓜爾佳氏(全名為:瓜爾佳鰲拜),滿洲鑲黃旗人。鰲拜出身將門,他的伯父是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
  • 歷史冷知識:大奸臣卻憎恨奸臣,乾隆修四庫全書,焚書卻更厲害!
    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想要都了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史學家也只能精通某些方面的知識。畢竟我們最多也就活一百多歲嘛,怎麼能清楚幾千年的事兒。有些歷史框架我們是都了解過的,但是更多的歷史知識是我們不清楚的,甚至說出來都覺得不相信。下面就來了解一些歷史冷知識。
  • 小店請奸臣為店鋪起名,奸臣多寫一筆,造就了500年響噹噹的招牌
    這位大臣是歷史上著名的嚴嵩奸臣。嚴嵩是個有教養的人,自幼受父親的管教,飽讀詩書,二十五歲就考入進士,才華橫溢。大家知道,在給一家店題名時,首先要了解店的基本情況,這樣才會有一個比較合適的名字,當時嚴嵩在了解店後,想到了「六心居」,但後來想起來,這六心居總是不合適的,這六心居是六人合辦的,自然是要講究專心致志。
  • 歷史上的四大奸臣,留下了四個經典成語,至今都在用
    回顧歷史各個時期,都會出現很多奸臣,讓大家恨得咬牙切齒。又因為這些奸臣,人們總是喜歡把他們的行為編成成語,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後人能夠引以為戒。今天要講的古代奸臣,他們各自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我們也在經常使用。
  • 一代奇才,被冤枉近千年:大宋最應該平反的「奸臣」
    針對這份奸臣名單,歷史學者喻朝剛曾撰文發出三個疑問:第一,在蔡確之前的100餘年中,宋朝統治集團內部難道就沒有一個奸臣嗎?宋神宗默然不語,冷靜後,怒氣漸消,對蔡確、章惇等人說:「這件事就由你們酌情處理吧。」從來奸臣只有溜須拍馬、逢迎皇帝作惡的,哪有如章惇、蔡確這般,當面頂撞,給皇帝製造不痛快的奸臣?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
  • 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權當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一)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所以不禁沉吟起來。喜歡中國歷史的人都對呂不韋不陌生,但是呂不韋在普通民眾中的知名度卻很小,不少人或許都不知道他是什麼人。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二)呂不韋是衛國濮陽人,他是戰國末年陽翟的一名大商人,據說是姜子牙(呂尚)的第二十三世孫。
  • 三個來自奸臣的成語,東窗事發是由秦檜創造,一個比一個有內涵
    此時君王已經失去了對天下百姓的關愛,但是卻又喜歡臣子誇讚其政績,而奸臣正是利用這一點,迎合帝王的心思,但是諫臣卻做不到這一點,自然失去了帝王的寵幸。這些巧妙利用帝王心思,而在外狐假虎威之人,歷朝歷代數不勝數。他們禍亂朝政,甚至賣國求榮,而其中這些奸臣的事跡更是令人後人深思,由他們的故事所衍生出來的成語,也被後人沿用至今。
  • 40後的蔡京、50後的童貫,70後的高俅與90後的秦檜,誰是頭號奸臣
    蔡京、高俅、童貫、秦檜四人,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宋朝的大奸臣。他們都出生於北宋中後期,但他們算不得上是同一代人。蔡京是40後,童貫是50後,高俅是70後,秦檜是90後。他們誰才是大宋的頭號奸臣?所以,在誰最奸臣的比拼中,先去掉最「善良「的高俅。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個成語,如今人人皆知!
    眾所周知,公元前221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才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然而看起來這樣強大的帝國,僅僅持續了15年,就被劉邦建立的漢朝取代了。它的滅亡,離不開今天文章裡主人公之一的大奸臣。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奸臣,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
    肝膽相照的故事,令人欽佩;有情有義的故事,讓人感動;生死難解的情緣,令人唏噓……這些成語分別與一位歷史奸臣有關。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秦二世荒淫不理朝政,趙高心裡有了篡位的種子,導演了一出歷史上著名的「指鹿為馬」的醜劇。有一天朝會,趙高牽來一頭鹿,獻給二世說:「臣有千裡馬一匹,獻給陛下玩賞。」秦二世大笑說:「丞相眼花了吧,這明明是一頭鹿。」
  • 唯一由中國人譜寫國歌的外國,資源豐富卻很窮,人均日收入僅15元
    文|格瓦拉同志 眾所周知,國歌是表現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獨立意志的歌曲,常常用來讚頌、鼓勵一個民族的自信心與凝聚力,因為地位極端神聖,所以常常要由本國知名人士來譜寫,鮮有讓外國人「捉刀」者。
  • 歷史上三個著名奸臣留下的成語,你知道相關的人物是誰嗎?
    提起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奸臣,那可謂是數不勝數。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那麼幾個奸詐小人把持朝政,他們的罪行被史書一一記錄,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因為這些奸臣過於著名,後人們或是從其言論,或是從其事跡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成語,有的至今還在被廣泛使用。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句成語,語文課本上經常見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的英雄豪傑,正因為有他們的出現才開創出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於此同時有光明的地方也註定會有黑暗,今天要說的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三大奸臣,他們一人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甚至在書本中都很常見。
  • 千古奇冤話章惇:本是中興名臣,卻被寫入《奸臣傳》?
    年少學歷史,其中的人物往往過度「臉譜化」,要麼好人,要麼壞人!隨著年紀漸長,才漸漸發現:原來堯舜之間並非禪讓,他們之間也有權力鬥爭。同樣的道理,被官修寫進正史《宋史—奸臣傳》的章惇,難道真的就十惡不赦麼?歷朝歷代都出「奸臣」,但是有的是「真奸臣」,有的是「被奸臣」。而章惇,則是一個最該獲得平反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