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中心,刻著女國王的印記

2021-02-19 南都周刊

(盧克索神廟裡,門廊的一側的牆上有座仍在使用的清真寺,由於整個神廟原來都被十幾米深的沙子所覆蓋,後人直接在沙子上蓋了這座清真寺,等地下的沙子被掏空時發現寺廟已在半空了。)

哈特謝普蘇特是埃及第一位女王。她在位的21年是古埃及歷史上少有的和平時期。作為古埃及的中心,盧克索城內紀念她的遺址少之又少。

文/圖_盧慧明

沙漠揚起的沙礫可以遮蔽太陽的光芒,卻無法掩埋古埃及的歷史,因為這歷史本身就是由沙石所構建而成。古埃及的漫長的歷史便濃縮在盧克索這片沙漠中的綠洲之中。四千多年的時間讓無數王侯將相的史詩和平凡百姓的軼事統統化為沙礫飄散風中,最後歸為塵土,交織在一起無法分離。

盧克索的名字來源於阿拉伯語,意為「很多宮殿的地方」。當公元7世紀阿拉伯徵服者來到這個已被風沙和戰爭毀滅的廢墟,看到一座座被方尖碑和巨像簇擁著的神廟,誤以為是昔日國王的宮殿,盧克索因此得名。在阿拉伯人來之前,這座古城叫底比斯,是古埃及的九朝古都。4個世紀的王朝更迭留下了眾多的遺蹟,盧克索有了「露天博物館」的美名。現存的古埃及文物中約七成出自盧克索,而仍有更多的歷史遺蹟被掩埋在城中星羅棋布的居民樓下面。每天都有新的發現從這裡的地下被發掘出來。埃及政府正以盧克索神廟及卡納克神廟為中心把周圍的民居有計劃地進行拆遷,以進行新一輪的考古發掘。

這裡葬著埃及第一位女王


(哈特謝普蘇特神廟內的女王石像,均為身著男裝手持權杖佩戴假鬍鬚的形象。)

(盧克索神廟內的巨型石柱。)

晨光初現,我們坐船渡尼羅河。登岸,尼羅河西岸被沙石覆蓋的荒山在薄霧中若隱若現,汽車行駛在這片荒蕪之地,一旁是河邊狹長的耕地,另一邊則是黃色巖石構成的群山。在一個半環形的山坳下,是依山而建的哈特謝普蘇特神廟,這裡同時也是安葬著這位古埃及第一位女王的陵墓。

與其他古埃及的神廟的單層結構不同,哈特謝普蘇特神廟是上下三層結構,前後遞進,由一條數十米長的階梯坡道將三層建築從中貫通。神廟的每一層前面是橫向排開的二十多根石柱。每個石柱前都有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石像,我數了一下,現存下來的只有8座。

阿木,埃及導遊,口才極佳。在他口中,我們得知女王的故事。十八王朝的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兩位最著名的女王之一(另一位是託勒密王朝的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簡單地說,她是埃及的進階版「武則天」。從小便雄心壯志夢想統治埃及的國王女兒哈特謝普蘇特,嫁給了同父異母的弟弟圖特摩斯二世後,等到夫亡,終於執掌大權,自立為王。古埃及人無法接受一名女性成為國王,哈特謝普蘇特便宣稱自己為「太陽神阿蒙之女」,以獲得執政的合法性,同時把自己塑造成男性的形象。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神廟現存的哈特謝普蘇特石像,均為身著男裝手持權杖佩戴假鬍鬚的形象。

哈特謝普蘇特在位的21年是古埃及歷史上少有的和平時期,把歷任國王熱衷發動的對外戰爭取而代之為商貿往來,並將獲得的財富用於大興土木,留下了這座建築瑰寶,以及和建造這座神廟的建築大師森姆特的一段情史。當時最具聲望的建築大師森姆特被女王的美貌所徵服,傾盡畢生之天賦和精力修建了這座神廟,而女王也被森姆特的愛慕之心打動,破天荒允許他死後安葬在帝王谷。在位期間,無論她有多大本事,加強了埃及的商貿往來,提高了GDP,建起了神廟。她最終並未被古埃及人所接納。去世後,剛登基的圖特摩斯三世馬上抹去了她治國的痕跡,眾多雕像的面部被損毀得無法辨認,只有少數製作精美的被保留下來,但上面的名字已被換成圖特摩斯三世,當作新國王的雕像。這是後話了,然而這座神廟或許因為其獨特的建築價值最終得以保存下來,這個謎就像無法解釋哈特謝普蘇特如何失去了權力,也解釋不清她的死因一樣,史學家還沒有給出一個結果,真真成了千年之謎。

拉美西斯,到處都是拉美西斯


(盧克索市集的商販和顧客。)

(卡納克神廟前的獅身羊面像。)

一條兩側排放著獅身人面像的大路連著盧克索神廟和卡納克神廟,正正就在盧克索中心的中心。據說這條路有一小段在盧克索神廟前,更長的一段則還掩埋在盧克索城中無數居民樓的地底。阿木說起一個故事,之前他做客到盧克索的一同學家中,進門便發現大廳裡杵著一尊獅身人面像,好奇想知真偽卻不好意思開口,便問同學此像何來,同學回答:這尊像建這房子的時候就在這個地方了。

在埃及,除了獅身人面像外,最容易記住的就是人物雕像。來到埃及,才知道,無所不在的雕像形象多為同一個人—拉美西斯二世。在盧克索、孟菲斯、阿布辛比勒,幾乎所有的古埃及遺蹟都有他驕傲的形象:雙眼直視前方,左腳前邁象徵著徵服,雙手手持權杖或交叉於胸前或置於身體兩側,有的雕像鬍鬚筆直說明為生前所建,有的鬍鬚末端上翹說明為死後所立。如果問埃及有多少座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恐怕沒人能答得上來。

這位古埃及歷史中最為傳奇的國王對龐大土木工程的熱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跡。他在位66年,膝下超過一百名的兒女,最後以91歲高齡長眠。對於這位古埃及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國王,阿木卻表現得非常不屑,跟我們說到,他只是古埃及最會作秀的國王而已,其他比他更加勵精圖治的國王,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治國上了,沒有閒工夫去給自己修雕像。阿木指著背後的一幅石雕說到,這上面的文字記載了拉美西斯二世生前進行的多次戰爭,統統寫著他大獲全勝滿載而歸,然而在他的對手那邊,卻發現了截然相反的記載,說完衝我們一陣壞笑。

古埃及的神廟多為數位國王所建,每一任國王會在前任國王修建的神廟基礎上向外擴建,所以今日所見的神廟遺蹟都是由裡到外一層比一層更高更大。盧克索神廟的最外一層,看這規模和氣勢,不用問便知是由古埃及這位最驕傲自戀的國王拉美西斯二世所加建。

盧克索神廟的門前有2尊16米高的「門神」拉美西斯二世坐姿雕像,原有的一對23米高的方尖碑只剩一座,另一座現位於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穿過大門是一排巨大的柱子構成的門廊,原有的屋頂早已風化,門廊的一側的牆上居然有座仍在使用的清真寺。阿木解釋,那是因為整個神廟原來都被十幾米深的沙子所覆蓋,後人直接在沙子上蓋了這座清真寺,等地下的沙子被掏空時發現寺廟已在半空了。

在盧克索的眾多神廟中,卡納克神廟最為人所熟知,這個世界現存最完整最龐大的神廟始建於3500多年前,有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在內的多位國王花費1500多年時間來興建的。神廟的一頭通過被掩埋的獅身人面像之路與盧克索神廟相連,另一頭入口的道路兩旁,則是由兩排獅身羊面像所守護。粉色的夾竹桃花盛開在古老的雕像前,透過牆上斑駁殘留的顏色讓人依稀能夠想像往日的盛世。我小心翼翼地向前走著,不時抬頭仰望,生怕上面會有巨石從高而落,然而觸目所及,都是精美的石雕和3000多年的迴響。在建造這些石柱時,古埃及人使用了另外的技巧,與我們通常的認知不同,這些巨大的石柱並非整塊建好再一根一根豎立起來的,而是分層同時建造的。古埃及人在地基上需要立柱的位置用石頭砌起一層,便雕刻,然後用沙子把整層掩埋平,在每根柱子上接著砌,接著雕刻,再埋沙子,如此循環,直到神廟頂端,最後把所有沙子掏空,整個神廟上百根柱子同時完工。

如同盧克索神廟等古埃及神廟遺蹟,從入口往裡走,一層比一層侷促,到了盡頭,狹小的祭祀間內,裡面的雕刻部分已被人為損毀,是因為這裡曾經是基督徒們逃難躲避之所,他們把牆上雕刻的古埃及神祗的面孔鑿掉,並在這裡生火做飯,天花板的彩色壁畫也被燻黑。這些刻在牆上的古埃及人的保護神們,抵擋了幾千年風沙的侵蝕,卻無法躲過人為的傷害。

從卡納克神廟裡面走出來,遇到一群一群前來參觀的埃及女學生。雖不像印象中那樣紗布蒙面,但還是用頭巾把頭髮全部小心翼翼包了起來。她們熱情地拉著我們當中的女生合影留念,隨後當我們當中的一位男生也想去求合影時,卻遭到了斷然拒絕,被告知在規矩上不允許。

相關焦點

  • 巾幗不讓鬚眉,古埃及也有一位女統治者,戴假鬍鬚在位21年
    在人類歷史上,在男權時代的古埃及,也曾出現過一位女性統治者—— 哈特謝普蘇特,她的名字翻譯出來就是最受尊敬的意思。自小不甘平凡的她,實現了自己做女王的夢想。她之所以被後人銘記,不僅僅是因為她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人物。
  • 古埃及文明史上的「女船長」與「女首相們」
    一副石棺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位女船長,她撐著創世主神阿圖姆的帆船款款而去,河面上灑滿神聖的光芒,美不勝收。埃及的統治體系由三個權力層級組成。第一權力層是國王夫婦,他們坐鎮首都,首都 的位置會隨著王朝的更迭而改變;第二權力層是省長,他負責執行國家政令,但享有一定 程度的自治權;而第三權力層的權力集中在城鎮或村莊。
  • 古埃及史之埃及帝國時代最後的大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國王)
    圖註:拉美西斯三世國王木乃伊面部相和位於埃及南部城市盧克索市的麥迪奈·哈布神廟的拉美西斯三世國王塑像
  • 奧西裡斯:一個成為地獄之王的古埃及國王
    下面神秘學君再給大家扒一扒這個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一個神。奧西裡斯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地獄之王,也是古埃及九大神一,因此在古埃及人的信仰中,人的生死都是由奧西裡斯決定,並且奧西裡斯也常被描繪為一個木乃伊的形象,以象徵人在死後成為奧西裡斯的子民。
  • 古埃及三千年史:古埃及第一王朝1
    在前美尼斯時代,古埃及還處於部落與城邦的混戰之中,大魚吃小魚的規則,形成了上下埃及兩大政權體系,在北部是下埃及王朝,國王頭戴紅色王冠,以蛇為保護神,以蜜蜂為國徽;在南部是上埃及王朝,國王頭戴白色王冠,以鷹為保護神,以百合花為國徽。如同「蛇」與「鷹」之間的相互對立,上下埃及也長期處於南北朝式地對峙與徵戰狀態,埃及在這種徵戰中走向它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
  • 「尼羅河」創造的古埃及,從興起到6次被入侵,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年之前,然後他們遵循大自然的要求,從原始社會進入了現在的奴隸社會,然後就形成了有擁有42個奴隸制的城邦,也就是說從一個城市為中心,然後形成一個個小農村包圍的一個小國,就為城邦。就在大約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的國王美尼斯親自率領大軍討伐了下埃及,下埃及國王帶著士兵應戰,兩者在三角洲區域進行了大戰之後,上埃及國王獲勝,下埃及國王帶著俘虜一起奉上自己的王冠,從此埃及統一。
  • 失落的帝國 • 古埃及
    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43年,鼎盛時的疆域面積為105萬平方公裡)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國土緊密分布在尼羅河周圍的狹長地帶,
  • 古埃及莎草紙:古文明的歲月印記
    莎草紙是古埃及人廣泛採用的書寫載體,它用當時盛產於尼羅河三角洲的紙莎草的莖製成。
  • 揭秘古埃及宗教儀式中的祭司!
    古埃及神廟建築的牆壁和石柱上雕刻著大量描繪宗教生活場面的浮雕和壁畫,然而,王朝時期的埃及(約公元前4千紀末期至公元前332年),神廟浮雕和壁畫中幾乎沒有神職人員祭司的身影。浮雕和壁畫描繪的宗教場面中,向神只獻祭和膜拜的人基本上是國王,而非祭司。因為,古埃及人認為,國王在主持向神只的獻祭活動時是神之子,具有神的屬性,是神只與人類之間的中介,神廟祭司則是國王的代理人。
  • 帶您走近《古埃及壁畫》
    為什麼古埃及人要在墓穴的牆壁上畫畫呢?但又由於擔心屍體腐爛就不能復活,他們就想到用石頭雕刻國王、王妃的像保存下來,同時為了避免靈魂回來找錯身體,所以就把他們活著的時候發生的事都畫在墓壁上。這就是埃及壁畫的由來,埃及壁畫從本質上來說為了讓人復活而做的功能性繪畫,所以它不要求美觀,只要求真實。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古埃及壁畫中的人物都有獨特的造型,他們描繪的人物眼睛是正面的,臉卻是側面;腰部以上手和肩膀是正面的,腰部以下的腳和腿卻是側面。
  • 世界歷史:古埃及的經濟文明與法老制度
    公元前41世紀中葉,古埃及部落之間發生戰爭,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王國,下埃及王國以布陀州為中心,分布於北部三角洲地區,國王頭戴紅冠,以蛇神為保護神,以蜜蜂為國徽。上埃及王國以尼赫布特為中心,國王頭戴白冠,以神鷹為保護神,以白色百合花為國徽。下埃及的文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上埃及在政治和軍事上遠遠強過下埃及。公元前3200年,上埃及國王美尼斯擊敗了下埃及,埃及得以統一,建立了埃及的第一王朝。
  • 古埃及簡史
    此時統治埃及的是一南一北兩個王國,南部是上埃及王國,國王戴白色王冠Hedjet;北部是下埃及王國,國王戴紅色王冠Deshret.這個時候,古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就快要出現了。大約在公元前315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都在孟斐斯。
  • 【埃及文明】—古埃及象形文字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現了象形文字,後來被歐洲人稱作Hiérpglyphe——這是希臘語「神聖」與「銘刻」組成的複合詞,即「
  • 夏朝與古埃及
    如果我告訴你,上古埃及也黃種人,中國古籍所記載的夏王王表和幾乎所有重大夏代事件與古埃及全部吻合,古埃及也是修煉之域,甚至有國王王號都是修煉得氣之意,會吃驚嗎?說到神授,那先講講古埃及九大神之首的創世大神,亞圖姆,也就是華夏傳說的創世大神,盤古。
  • 古埃及諸神:是神話還是歷史事實?
    儘管如此,有人認為,古埃及人自己也將神的前一個時代視為歷史事實,而金字塔文本中所描繪的神的時代究竟是純粹的神話還是實際的歷史事實,仍然是個謎。在金字塔文本中,古埃及的神的時代始於普塔,他跟隨古代的大洪水,通過進行築堤工程,從洪水過後的沼澤地中升起土堆,從而建立了尼羅河流域的王國。
  • 方尖碑:古埃及文明特徵的象徵
    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的另一件傑作,是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徵。
  • 【古埃及君王譜】古埃及古王國時期:埃及第五王朝
    古埃及古王國時期:埃及第五王朝 古埃及第五王朝(前2494—前2345 BC)首位國王是烏瑟卡夫(前2494—前2487
  • 古埃及是什麼樣子的,金字塔怎麼出現的,當時的信仰到底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統治者的墳墓,為什麼要建成金字塔模樣,這就要從古埃及的宗教信仰說起。在古埃及,宗教的信仰認為國王就是天神的化身,是天神在人間的使者,鑄造高大的金字塔,讓完成使命的國王,可以重返天國。
  • 古埃及人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
    為什麼過著窮奢極欲生活的古埃及國王要給自己造一個巨大堅固的墳墓,而且還修成金字塔形呢?這與古埃及人的宗教迷信和自然崇拜有關。古埃及人極為迷信「陰間」生活,相信人死之後靈魂不滅,並認為要使人的靈魂水久留存,人死後的屍體必須長久保存。
  • 古埃及文明的消亡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段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徵服埃及的歷史,歷史專家們實際探討古埃及文化的實際範圍,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佔領埃及,託勒密王朝的覆滅,亦指通常所說的歷時3000多年的法老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