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幾乎每天上午,位於(許昌市)清潩河遊園的空竹園總是熱鬧非凡,一群抖空竹的老人經常在此鍛鍊。空竹在他們拉扯的線上上下翻飛,好似有了生命。他們的身影成為遊園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記者 李嘉 文/圖
空竹園內,每天都上演空竹奏鳴曲
幾乎每天上午,在蓮城橋附近的空竹園,路過此處的人就會聽到不絕於耳的「嗡嗡」聲。幾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興致勃勃地玩著一項我國的傳統健身運動抖空竹。老人們兩手有節奏地抖動,空竹在細線上翩翩起舞,引得不少路人駐足觀看。
領頭的老人叫林秀國,今年73歲。他從2005年開始接觸抖空竹,到現在已經玩了15年的時間。「有一次我在公園遛彎兒,看到有人一邊抖空竹一邊賣空竹,我覺得挺有意思,就跟著學了起來。」林秀國介紹道,他剛開始學時感覺很難,不得要領。不服輸的性格令他每天都向老師請教,用了3個月的時間,他才熟悉要領。
「學習抖空竹,關鍵要堅持,我們隊伍裡不少人學了將近1年才學會。不過,學會之後很快就能玩出花樣。」林秀國說,慢慢地,他把抖空竹當成一種鍛鍊身體的生活方式,一直堅持到現在,基本上每天上午都會來這兒玩一兩個小時。
林秀國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市空竹協會會長。「我們協會是2014年成立的,成立後多次參加國內的空竹比賽,獲得過團體和個人一等獎。」林秀國說,空竹協會人員鼎盛時有近百人,現在經常抖空竹的人大約有60人,年齡大都在60歲以上。
「目前,市裡有4個空竹園,都是橡膠場地,不少外地的朋友都羨慕我們。」林秀國說,政府投入資金修建健身遊園,讓大家有了健身的場地,也讓空竹愛好者有了活動的空間,「現在雖然冷,不過每天7時到10時,都有人在空竹園鍛鍊,大家熱情很高。」
堅持抖空竹,身體受益多
空竹園內的老人個個身體矯健,抖、盤、撈、甩、接等動作做得行雲流水,極具觀賞性。他們分開站立,拉開距離。只見一名老人手腕一抖,空竹「飛」到他的手掌上,直立著旋轉不停。
「這叫上腕。空竹的動作有上百種,只要打好基礎很快就能學會。」老人名叫柳紅旗,今年62歲。他玩空竹有10多個年頭了,每次一玩就是兩三個小時。「並不是一直在玩,玩一會兒歇一會兒,和老夥計說說話,一個下午很快就過去了。」
柳紅旗說,空竹的玩法有很多,雙輪的較輕,但可以變換不同的樣式,主要訓練兩手之間的配合;大輪的較重,但能運動全身。抖空竹的過程也是鍛鍊手、眼、腳的過程。就如他將空竹飛到手掌上任其旋轉,像玩雜技一樣,需要身體多個部位的協調。
「抖空竹確實是一項技術活兒,有三個基本動作——抖、撈、盤。所有的花樣都在這三個動作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抖空竹對身體大有好處。」今年74歲的韓新榮說,他原先有嚴重的頸椎病和肩周炎,抖空竹几個月後,症狀有所緩解,1年後,症狀基本上消失了。
韓新榮說,許昌抖空竹的人年齡都較大,但是抖空竹的技術都很強。有人在省級運動會中獲過金獎,有人同時抖上18隻空竹,擺出「孔雀開屏」的造型。
以「竹」會友,歡迎更多的空竹愛好者加入
任何運動,只要持之以恆,就能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抖空竹也是如此。林秀國說,抖動空竹時,人隨著空竹來回伸展兩臂,移動兩腿,既要前俯後仰,又要扭身轉腰,上肢的肩、肘、腕和下肢的胯、膝、踝都在運動,可以鍛鍊肩部肌肉,對治療肩周炎很有效;玩花樣時鍛鍊眼睛,跨腿、扔高可以鍛鍊腿部和頸部……
除了抖空竹外,這群老人還喜歡抖空竹龍、舞彩條龍、打花棍。抖空竹龍是空竹和彩條龍相結合的一種運動,抖動時不僅能夠發出嗡嗡的空竹哨聲,還能演繹出多種龍形姿態。舞彩條龍較為簡單,但因彩條龍體寬、線條長,最短也有10米,因此舞動起來也不容易。這兩項運動腦、眼、手、足並用,鍛鍊人的反應能力,更能提高肺活量。
「學習的關鍵是堅持,許多人還沒入門就放棄了,沒有感受到抖空竹的好處。學習抖空竹不能一蹴而就,用幾個月甚至半年時間打好基礎,才算真正入門。」林秀國說。
林秀國說,抖空竹有很強的趣味性,學會了一個動作還想學另一個動作。如此良性循環,就會讓人慢慢愛上抖空竹。因為愛好抖空竹,大家相互學習、交流,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採訪時,記者發現,不少抖空竹的老人都有帶學生的經歷。只要有人想學抖空竹,他們就會熱情地指導,分享經驗和心得。
「歡迎廣大空竹愛好者加入我們,一起享受抖空竹的樂趣。」採訪最後,林秀國熱情地說。來自許昌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