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濟南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研究員張華松就新修的《濟南通史》和第一版相比,修訂了哪些新內容,以及有哪些突出的特點和創新進行了介紹。
濟南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研究員張華松
《濟南通史》修訂本在充分吸收了史學界十年來學界研究成果和新刊文獻史料的基礎上,對初版進行了增益和改進,內容更加豐富,體例更加完備,評述更加準確,質量得到很大提升,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從遠古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濟南地區歷史發展的面貌,是一部縱貫濟南古今的大型史學專著。其主要創新點和特點體現在六個「新」:
一是充實新內容,論述更加全面細緻。
編輯體例由通紀、典志、列傳、年表四部分組成,在內容上有較大的修改和補充,總修改量近三分之一,總字數近100萬字。通紀部分對原有內容作了充實和修改。如,《明清卷》增加了移民內容,《近代卷》對濟南開埠的歷史背景及重大意義作了重點論述等。典志部分對原有缺少的典志加以補充,增補了生態、法制、交通等志。列傳部分對歷史人物傳均有修改和增刪。增寫了附卷《文物考古與山水園林卷》,增訂了大事年表,增補了參考文獻、修訂了圖片等。
二是使用新史料,填補研究空白。
本次修訂不僅新增加了《文物考古與山水園林卷》,運用了古遺址和古墓葬等考古資料,從物質文化的角度展示了濟南地區燦爛的古代文明,可以說是濟南的另一部厚重的「無字」史籍;而且大量引用了考古新發現資料,並採納了考古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觀點,特別是對於有文字記載之前的史前時期,主要運用考古發掘資料反映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濟南地區所起的重要作用。這是地方通史編撰工作值得借鑑的。
三是開創研究新途徑,融合多學科知識。
大量採用文物考古方面的新資料新觀點,認真搜集正史、野史、方志、文集、筆記、碑刻和考古資料及相關文獻的善本或足本,充分運用歷史學、民俗學、社會學、藝術等多學科知識,相互參照、相互印證,言之有據,更加具有說服力,開創了地方史編纂工作的新途徑。
四是提出新見解,推動學術創新。
在廣泛佔有資料的基礎上,深化研究,鉤沉發微,在理論上多有創新。如,關於舜耕歷山的古史傳說以及有關史跡的考證方面,提出了獨到的新見解,這是本書的重要創新之處。又如,對齊長城的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成果進行了考證和論述,將對中國長城學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是本書的一大亮點。其他各卷也都根據濟南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變遷,修正一些不合時宜的觀點,提出新觀點,更加符合歷史事實。
五是編纂新體例,體現科學性和客觀性。
修訂版編纂體例突破了學界慣用的章節體,各部分之間互有側重和補充,詳略處理得當,結構合理,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全面系統深刻地呈現濟南的社會樣態和變遷,豐富了濟南歷史文化內涵。
六是提供新鏡鑑,融史學價值與資鑑當今為一體。
《濟南通史》全景式地呈現了濟南近萬年的歷史,對今後濟南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鏡鑑作用。比如,書中對富有濟南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遺蹟、名勝古蹟、名人名士、書院、宗教都有濃墨重彩的描述,對於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文化產業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對濟南北郊生態變遷的論述,為我們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大有裨益。
來源|濟南發布
編輯|鄒婭
責編|鄭富強
發布濟南權威資訊
與您一起,見證濟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