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因泉水為世人熟知;
這座城市,因泉水為文人吟誦;
這座城市,古意與現代逐漸融合;
我們都會老去,但濟南卻永遠年輕。
攝影丨王嘯
濟南地處岱嶽、濟水之陰,古齊重鎮,漢設郡治,隋唐為州為郡,宋升為府,明改省治。從此以後,濟南作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迄今未變。
濟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在保護和開發中迸發出的能量是驚人的,在經濟發展中也屬於「潛力股」。古城新事,新經濟時代,濟南正在走向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的和諧共贏之路,「名城」也正在成為新經濟的實際參與者和創新主體,也在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切入點和增長點。
明府古城
老商埠區
明水古城
長清古城
傳統村落
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精髓和中華名族的根基,是中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和「博物館」。濟南也有著眾多的古村鎮,它們也是濟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齊魯第一古村 朱家峪
朱家峪,是中國北方地區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東省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其位於章丘(明水)東南4.5公裡處,太平頂之陰,馬連山西麓。朱家峪古村為梯形聚落,上下盤道,高地參差,錯落有致,該村三面環山,北臨齊魯世博精品園,南接胡山,西連胡山森林公園,村南頭,文峰獨秀,莊北首,文昌閣樓,筆架山依偎著村西首,東崖下,清泉長流,村四周尚有九山不露頭,這風光此處獨好。
中國傳統村落 三德範村
三德範村總面積14.3平方千米,有2100戶,7000餘人,是章丘屈指可數的大村之一。境內「於家莊」、「小寨」、「廣宗城」均為漢代遺蹟,是三德範歷史悠久的見證。村內現有三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被列入章丘文物保護名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扛芯子遠近聞名。三德範村設立全省首家鄉村儒學講堂,崇德向善,鄉風文明。莊內圩子牆現存近千米,另有頗具明清特徵的古宅院、古門樓、古街巷遍布其裡,古石板路隨處可見。村內現有石碑、石刻近40塊,其中明朝石碑4塊,村內現有古橋兩座。根據石碑記載及省市有關專家考察一座為元代、一座為明代。均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平陰縣洪苑池鎮南崖村
南崖村位於平陰縣洪範池鎮鎮駐地東南方向的一條狹長山峪中,這裡祠廟、樓閣、古橋、古井、泉水、碑刻、石雕等古文化遺蹟星羅棋布。四面青峰隱隱,泉水四季長流,大寨山、雲翠山諸峰拱衛映帶如畫。目前保留有明清建築300餘戶房屋2000多間。2009年被推薦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非常值得遊覽。
1986年12月8日,國務院發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在列。古城不僅是歷代濟南的共同記憶,而且是鄉土氣息、歷史積澱、文化積累的匯聚。
古建築
在濟南,古建築數量眾多,其中頗有名氣的有四門塔、靈巖寺、洪樓教堂、淌豆寺等,這些建築也因久負盛名逐漸演化成濟南的旅遊景點。
四門塔
位於泰山之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南郊30公裡的柳埠,山清水秀,文物薈萃,民風淳樸。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便勞動生息在這塊美麗的土地。四門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全石結構佛教塔,全以青石砌成,是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單層庭閣式石塔,也是現存最早的亭式塔。
靈巖寺
靈巖寺峰巒奇秀,風光旖旎,以風景幽深、泉石秀麗著稱於世。寺周群山環抱,深奧幽邃。寺內外摩頂松、千歲檀、朗公石、「鏡洩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勝景別具情趣。寺內古木蒼翠,怪石林立,殿宇崢嶸。著名勝境有千佛殿、墓塔林、闢支塔、大雄寶殿等幾十處。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是千佛殿內40尊宋代彩色泥塑羅漢,歷來為觀者和專家們讚譽不絕,梁啓超稱其為「海內第一名塑」;藝術大師劉海粟有「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淌豆寺
淌豆寺位於在港溝夥路村南,清乾隆《歷城縣誌·卷十八》和道光《濟南府志·卷六》有載,傳說因感念此處巖洞曾淌豆接濟李唐軍士糧餉而得名。今泉源在巖壁上,水自巖縫流出,經鑿石修建的長方形池,順山勢北流,匯於石壩攔截的蓄水池內。泉旁伴有一株挺拔高大的古銀杏樹,據說這是一棵一千四百年唐代銀杏樹,秋季銀杏葉黃時,寺內景色引人入勝。
傳統民居代表——後宰門街41號院
位於後宰門街41號,建築院落格局為典型的濟南四合院格局,正房、東廂房現狀保存完整,主牆體由青磚砌築而成,雙坡屋頂鋪設小青瓦,建築整體形態優美,後期經過裝飾改造,現用途為一設計工作室,院落空間加以鏤空現代元素與傳統建築完美結合,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典型代表。靜存了長久歲月的韻味老宅,與現代藝術相結合,成為夢想家們的窖藏。
工業遺產代表——1953茶文化創意產業園
位於槐蔭區張莊路廣友茶城內,園區佔地面積80畝,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按蘇聯援建項目設計圖紙於1953年建設的建築及配套設施,共計18棟庫房六處站臺;配有蒸汽機車和綠色車廂的鐵路專用線長1100延長米。改造後,原廠房建築基本保留,內部空間進行重新改造利用,外立面加入現代元素與原始傳統風格相結合,悠遠的茶香縈繞在老建築樸拙堅固的底蘊之上,別有風味。
商業辦公代表——濟南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樓
建於上世紀50年代,位於槐蔭區經一路170號。作為上世紀50年代民族形式探索的產物,它不同於同時期其他「大屋頂」建築,在設計中對屋頂進行了簡化,主體建築屋頂模仿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歇山式屋頂形式,兩側翼樓採用廡殿頂。採用這種布局一方面是受中國傳統建築所堅持的中軸對稱布局原則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為節約建築用地面積,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築面積。該建築與周邊高樓大廈相映成趣,別有景致。
時間過去近二十二年,濟南對古城的保護、文化的傳承正在趨緊,明府古城、明水古城、長清古城也接連迎來保護修繕、原址重建等;實現人與日然、現代與古代、環境與發展、城市與文化的和諧共生。
明府古城作為濟南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橫跨二十餘年的發展,可以窺見濟南古城文化從保護、挖掘到利用,這也為濟南其他古城、古鎮提供了範本。明府古城在保持現有空間特色的基礎上保持了發展的後勁,想盡辦法平衡泉水特色元素和創新發展、傳統與現代、建設與保護、文化傳承和時代創新、公共利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點。
2600年來,濟南以泉為媒,搭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歷史舞臺,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爭相吟誦,除了留下大量的歷史建築,還形成了濟南這座城市的特色文化。
近些年,濟南市對歷史文化名城的理解逐漸深刻,對泉城文化由保護到挖掘開發,再到現在的充分利用。古中出「新」的濟南城現在正充分利用「名城」的文化內涵,為經濟發展提供內在動力,做到「內外雙修」!在「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快速發展的道路上,也讓泉城人的生活更加厚重和溫潤。
山東商報新媒體綜合 愛濟南 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山東商報新媒體編輯 翟翔宇
更多新聞看這裡
濟南這461個老舊小區今年改造!附全省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項目全名單!
重磅!歷下大潤發要拆?!濟南2018年首批281個項目招商公布! 涉及文西路大潤發、歷下大廈等16片區
補償方案出爐!濟南這些地段房屋徵收範圍確定!你肯定關注!
重磅!濟南這6大片區(街區)要大變樣!!東部、西部都有!快看與你有關沒
重磅!濟南再挖一個新明湖!建大型溼地公園!黃河將變城中河!|齊魯醫科大學4月開工!
重磅!濟南186個重點項目開工!涉CBD、萬達文旅、華僑城……|還有所名校也要來!
濟南又一片區徵收範圍確定!涉及解放路、春江飯店|歷城130個老舊小區改造|大變化!這三類人將成濟南新市民
9709處!濟南2018第二期拆違拆臨臺帳來了!每個區都有!5月底全拆完!
領導說了!
你點山東商報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