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生活的你,
是否知道老城區裡有座
城隍廟?
從泉城路東頭的按察司街往北走大約500米,
西拐進入東華街路口不遠,
有一處山東省現存最大的城隍廟——督城隍廟,
也是山東省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
距今已有651年的歷史。
5月18日,位於濟南市歷下區
按察司街中段西側東華街5號的督城隍廟院內,
施工人員在前殿、耳房和戲臺周圍
搭建了腳手架,
並拉起綠色的防護網,
開始對城隍廟進行系統的修復。
近日,施工人員進駐督城隍廟,
建築修復工作正式開啟。
今後,院內將僅保留督城隍廟原始建築,
後建磚房將被拆除。
以上圖片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記者 王鑫 攝
百年修女樓將平移
2019年7月,濟南再次掛牌出讓17宗地,總面積748畝。其中,歷下區供應的一宗居住、綠地混合地塊位於東關大街以南、歷山路西側,即歷山路47號,因院中的百年修女樓保護問題備受關注。此前,相關單位表示該地塊掛牌出讓後,將與土地競得人協商修女樓平移方案,初步確定平移二三十米,以減少對周邊居民區的影響。
根據掛牌信息,歷山路47號院地塊出讓面積約34畝,地上最大容積率2.82,為高層住宅。該地塊為山東省教學儀器廠舊城改造項目,院中的這座修女樓全名為「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為二層帶閣樓的西式建築,距今已有100餘年的歷史,2013年,百年修女樓被列為濟南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列入文保單位,出於對百年修女樓的保護,在舊城改造中修女樓將向東北方向平移二三十米,平移至東關大街與歷山路西南角。
廣智院位於濟南市廣智院街,原屬基督教浸禮會。1904年,浸禮會在青州開辦的博古堂遷至濟南,由英籍牧師懷恩光主持興建院舍。次年首期工程竣工,命名為廣智院。是外國教會在中國興辦最早的博物館之一。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巡撫院署大堂在珍珠泉東側。建於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由山東巡撫周有德拆青州明衡王府大殿木料建造。昔時為清山東巡撫及民國山東軍政首腦施政、斷獄的場所。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築,金碧交輝,宏偉壯觀。1979年9月濟南市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濟南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經二路市政府南側,有一座華麗壯觀的西式建築正是濟南郵政及其營業廳。資料記載:該建築為西洋古典式,設計者為天津外國建築事務所建築師查理與康文賽,建造者為天津洋商1918年3月動工興建,1919年竣工,為濟南郵政自建的第一座郵政大樓。
交通銀行濟南分行舊址,也稱濟南交通銀行大廈,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經二緯一路,歐式建築,其西側路北即為德華銀行濟南分行舊址。該建築建於1925年,設計者為中國建築師莊俊,風格基本上為早期美國仿希臘古典復興式。
濟南老洋行就是「山東豐大銀行」的舊址,位於濟南市緯六路27號,「老濟南」們也把它叫作「老洋行」、「老銀號」或「老洋樓」等。一百多年前,濟南在老城西側自開商埠,一座體現西方近代風格的商埠新區崛起,「老洋行」始建於1919年,是濟南商埠區保存較完整、具有南歐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孤本」。
濟南德華銀行舊址位於經二緯二路口的東北角,1901年此樓建成,小樓集中了當時德國建築的主要特徵,是目前濟南地區保存最好的德式建築,1906年改為德華銀行,是濟南第一家外商銀行。
在黃臺南路和山大路交叉口北側有一個院子,院內有一座老房子,這就是建於1905年的膠濟鐵路黃臺車站,是膠濟鐵路最早使用的幾個小站之一。黃臺車站是膠濟路全線濟南境內唯一保存下來尚在使用的原有車站,20世紀初膠濟鐵路的原始風貌在這裡依稀可見。
美國於1918年10月在經五小緯二路路東租賃了一個小樓,正式建立了領事館。1921年3月,第三任領事高斯請求當局建立固定館舍,按照其要求圖樣在經七小緯二路東南角建造完成。如今,原美國領事館成為濟南保存最為完好的民國時期外國領事館,其主體建築、院落、大門、圍牆基本保持了建成時的原貌。
濟南懿範女子中學是美國天主教瑪利亞修女會創辦的一所教會學校,位於洪家樓天主教堂東北(今山東大學老校),始建於1936年。濟南解放後,這裡曾一度為山東農學院校舍,後為山東大學校舍至今。懿範女中由教學樓及學生宿舍和修女樓組成,另外還有平房百餘間,灰磚、紅瓦、坡屋頂,系典型的歐洲建築風格。
濟南市京劇院位於經二路168號,最早為濟南大眾平劇團,成立於1949年3月,是當時濟南第一團,也是全省建團最早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之一。首任團長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孟麗君。建團之初,就以名角薈萃、流派紛呈、行當齊全、劇目豐富,在華東、華北、東北等地區享有盛譽。
北洋大戲院始建於1905年,位於濟南市經二緯三路通惠街1號,佔地面積1805平方米,是濟南市最早的戲劇演出場所,也是山東省歷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專業戲劇演出場所。
南新街58號是濟南最著名的老舍故居,1931年夏,老舍返回北平與胡絜青完婚,隨後夫婦二人回到濟南,在南新街54號(今南新街58號)租住了3年,其間生下了大女兒舒濟。在這間小屋裡,老舍創作了長篇小說《離婚》、《牛天賜傳》,以及收錄在《趕集》中的大部分短篇小說。
東元盛染坊是濟南第二印染廠的前身,創始人張啟垣和少東家張東木,1938-1954年,張東木的一生中都充滿著傳奇的色彩,他創出「名駒」和「雙魚」兩個名牌,獨步省內外二十年的名牌,影響範圍甚至到了東南亞一帶,名氣很大。
濟南宏濟堂由同仁堂第十二代傳人樂鏡宇在1907年創辦,其熬製的阿膠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名譽海內外。山東首家中醫藥博物館——宏濟堂博物館坐落在經二路宏濟堂舊址內,藏品以濟南百年老字號宏濟堂中醫藥文化展品為主。
「瑞蚨祥」——高級定製的中國領導品牌,1862年(清同治元年)創建於濟南,獲得「中華老字號」、「中國絲綢第一品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消費者信賴的著名品牌」等多項殊榮。1924年,濟南「 瑞蚨祥」在經二緯三路開設了「 瑞蚨祥鴻記分店」,就是存留至今的「 瑞蚨祥綢布店」。
據史料記載:祖籍東昌府堂邑縣(現今聊城市)的棉花商人王協三,於1908年在濟南商埠區開設了「阜成信棉花行」。隨著棉花生意越做越大,王協三相繼在經二路363號和369號置辦房產創辦商號,於是「阜成信東記」和「阜成信西記」的牌匾也就被高高地鑲嵌在拱門上方。
洪家樓天主教堂全稱洪家樓耶穌聖心主教座堂,一般簡稱洪樓教堂,為濟南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也是濟南文化帶的重要象徵。教堂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區東部,歷城區洪樓廣場北側,東鄰山東大學老校,以洪家樓村而得名,建成時是濟南市也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國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
經四路教堂為濟南現有的七處基督教教堂之一,位於濟南市槐蔭區經四路425號。該教教堂南部立面堂原為山東中華基督教自立會禮拜堂,1924年始建,1926年落成,為濟南最大的基督教堂,也是濟南商埠地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建於1924年的基督教青年會舊址位於經二路67號,1925年落成。坐北朝南,三層磚木結構建築,下方做蘑菇石基座,牆體用清水紅磚砌築,白灰勾縫。南入口設門廳,由方柱支撐起二層的陽臺。屋頂覆蓋紅瓦,上開尖頂老虎窗。整個建築追求簡潔明快,並無過多裝飾。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來綜合生活日報 大眾報業 齊魯壹點 掌上山東 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