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中,為何嶽父對範進的態度前倨後恭呢?

2020-12-23 魚兒讀書會擺尾

中舉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之後舉人在地方上就可以其紳士的身份,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範進中舉之後,身份、地位都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胡屠戶才前倨後恭。

舉人是中國古代社會紳士的主體,他們是一個地方最有權勢和經濟實力的人。考中舉人可以使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產生質的飛躍。舉人見知縣,與秀才只能是拜見不同,他們是會見,也就是說舉人與縣官是平等關係,可以平起平坐。如果舉人犯了罪,知縣是不能隨便處罰的,必須先報告學政,由學政革除其功名後,才能進行審理。

考舉人的競爭非常激烈,每百名生員中,幸運者僅一兩名。舉人的功名比生員重要得多。舉人不但可參加會試投考進士,即使考不中進士,也能參加「大挑」,或做知縣,或做學官,從此步入仕途;再退一步,哪怕不做官,在地方上以其紳士的身份,也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考上舉人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它在讀書人的人生經歷中是極為關鍵的一環。

中舉士子的經濟狀況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範進在中舉之前,是窮得叮噹響的人物,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當有報子來他家告訴他中舉的好消息時,他正抱著家裡唯一值錢的老母雞在街上換米,以解決無米下鍋的生計問題。範進中舉的消息被確認之後,就有很多人來拜「新中的範老爺」,「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範進家奴僕、丫環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如此巨大的反差,讓範進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儘管範進只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筆下的典型人物形象,但也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中舉給士子帶來的精神和物質上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儒林外史》中有胡屠夫對待中舉後的範進的態度有惟妙惟肖的刻畫。範進中舉之後,平日可以將範進「罵了個狗血噴頭」的丈人胡屠夫也一改先前的蔑視之態,對範進是恭恭敬敬,甚至還要當眾巴結、討好範進。當眾人要他打範進個耳光時,他卻戰戰兢兢道:「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聽齋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拿去打一百鐵棍,發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

見到範進以後,「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心裡到底還是怕的,那手早顫起來,不敢再打到第二下。……胡屠戶站在一邊,不覺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自已心裡懊惱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範進的瘋病被治好以後,與眾人回家的路上,「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這充分說明舉人的社會地位之高。

相關焦點

  • 範進中舉之後
    範進中舉,《儒林外史》寫活了各色人等的表演,尤其是範進的嶽父胡屠戶。但是範進中了舉之後有怎樣的人生道路呢?一般讀者就不太清楚了。話說先是張鄉紳來拜訪,胡屠戶躲進女兒房裡,張鄉紳送上賀儀五十兩,還送了一所三進三間的宅子。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範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
  • 統編版九年級上冊第22課《範進中舉》知識點
    四、課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寫範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窮困潦倒、受盡侮辱。第二部分(③—⑩):寫範進得知自己中舉後喜極而瘋,眾人請胡屠戶出面打了範進一個耳光,範進因而得以清醒,然後和眾人一同回家。
  • 中醫角度來看範進中舉
    範進中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它講的是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嶽丈在範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對當時社會及其陰暗的特徵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 儒林外史:在範進中舉的故事裡,胡屠戶才是真正的主角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經典回目,講述了窮書生範進五十四歲方才考中舉人,卻因此而高興發瘋的故事。毫無疑問範進是故事裡唯一的主角,然而還有一個人雖為配角,但他的戲份絲毫不比範進少,給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 為何範進中舉後會失常?你看他中舉後,會獲得哪些權力就明白了
    範進中舉 讀書人範進的一生恰是這種境遇的真正寫實。中舉之前的他,一生落魄,生活困苦,雖然一直以讀書人自居,但多次的科舉考試不第,也成功的讓他成為了眾人眼中的笑談,連自己的嶽父胡屠戶都奚落著讓他死心,一句句的「爛忠厚沒用的人」、「窮鬼」更像是一把把尖刀刺痛著他,而且由於只顧讀書,他甚至連一絲絲的生存技能都喪失了,家中無飯可吃,還要母親囑咐才會去賣雞換飯,然而他卻連個雞也賣不掉。
  • 「範進中舉」反映的社會現實:讀書是「寒門學子」自救的唯一出路
    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裡有一篇經典諷刺小說《範進中舉》,講的是年過半百的秀才範進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終于于五十四歲那年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但歡喜狠了,生了瘋病,在其嶽父胡屠戶惶恐下的兩巴掌下才清醒的故事。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範進是範進,範進也是我們。小時候讀《儒林外史》,覺得範進中舉是一個荒誕而可笑的故事。範進在中舉之前,窮困潦倒,備受旁人的羞辱和輕視,卑微軟弱得令人憤懣。一旦中舉,境遇立即逆轉,一日之內飛黃騰達。粗俗世故的丈人胡屠夫,在範進發跡前極盡粗鄙諷刺他,在他發跡後又極盡卑微地諂媚。
  • 範進中舉我們看來非常的搞笑,他中舉之後,周圍人的反應更誇張
    因為我們對於當時的情況確實不是很了解,而當把這整篇文章全部看完之後,你知道範進中舉之後到底有多麼神奇嗎?而範進中舉之後到底有多神奇,也可以通過幾件事情來顯示出來,雖然自己差一點瘋掉,而母親更是因為中舉這件事樂死過去了,但是這些在他中舉這件事情之後並沒有任何的影響。並沒有任何人嘲諷他,或者說覺得他不合適的情況,他在中舉之後最先改變態度的就是自己的老嶽父了,本身他是一個多年的讀書人,一直沒有功名。
  • 《範進中舉》:一出絕妙的鬧劇,是書中最精彩片斷之一
    這在「範進中舉」一段情節中有所體現。「範進中舉」見於《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是書中最精彩的片斷之一。童生範進從二十歲參加科舉考試,考了二十多次,直到五十四歲連個秀才都沒有撈上,但他仍不死心,又一次厚著臉皮去參加院試考秀才。當時的範進「面黃肌瘦,花白鬍鬚,頭戴一頂破氈帽」,「穿著麻布直頓,凍得乞乞縮縮」。與範進有著類似經歷的學道周進,出於同病相憐的惻隱之心,對範進格外注意。
  • 範進中舉後發瘋,他究竟得到了類似現在的什麼官職
    《範進中舉》是我們每個人都曾學過的一篇文言文,出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作者通過描寫範進中舉一事,刻畫了他的形象,用嶽丈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來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世態炎涼的的社會風氣,對當時社會的陰暗進行了諷刺。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園是象牙塔,為少年阻隔外面的灰暗和殘酷,讓人誤以為悲歡只有一座塔那麼大,荒誕可笑的故事都在書中。可當少年離開了象牙塔走進社會大熔爐,才發現世界上沒有人人平等的神化,只有強者崇拜、弱者淘汰的社會規則。當你弱小,周圍都是小人,當你強大,周圍都是好人。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發現你我周圍,範進中舉的荒誕故事天天都在上演。
  • 洞見|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洞見|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作者:趣史錄  範進是範進,範進也是我們。  小時候讀《儒林外史》,覺得範進中舉是一個荒誕而可笑的故事。  範進在中舉之前,窮困潦倒,備受旁人的羞辱和輕視,卑微軟弱得令人憤懣。  一旦中舉,境遇立即逆轉,一日之內飛黃騰達。  粗俗世故的丈人胡屠夫,在範進發跡前極盡粗鄙諷刺他,在他發跡後又極盡卑微地諂媚。  年紀漸長,再讀到這一段時,才知道所有的寓言都是現實,幾百年前的故事也是今天的社會。
  • 範進中舉後,到底當了多大的官?
    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答:在古典名著《儒林外史》裡,「範進中舉」後的癲狂一幕,幾百年間不知笑噴多少粉絲。但為何範進會當場「歡喜瘋了」到「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的地步?多年前紅遍全國的「白話寫史」讀物《明朝那些事》裡,對此也有一句風趣調侃:「換了你也可能會瘋的」。如此「瘋狂」,當然因為明清年間舉人的「優厚待遇」。
  • 看完範進中舉,我又笑了一遍:年少只笑範進瘋,年長方知……
    《範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節。記得初中階段,《範進中舉》這一節被選進了語文課本,我第一次讀到它時就興趣濃厚,主要是人物刻畫得好,語言文字太TM形象生動了。特別是胡屠夫,承包了我好些年的笑點。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狂?你把他的官職放到現在,你可能比他還要激動
    一開始聽說《儒林外史》一書就是從中學時代的語文必修《範進中舉》中了解,而《範進中舉》這一章節,絕對算得上是《儒林外史》一書的精華所在。中舉前的範進,算是一個典型的幹啥啥不行的窩囊廢形象。胡屠夫這樣的肉販子,都覺得自己的閨女嫁給他是下嫁。嶽父都是這樣的態度,就不用說其他人了。而在其中舉之後,大家似是都忘記了曾經對範進的挖苦。
  • 為什麼範進中舉後會突然發瘋?放到現代範進是怎樣的職位?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名篇,大概是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曾在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範進中舉一文的節選。範進中舉講述的是範進從年輕時就參加科舉考試,直到五十四歲時終於考中舉人,從一介布衣平民青雲直上終於實現當官夢想。夢想成真那一刻範進喜極成瘋,最後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將其打醒。
  • 範進中舉後瘋了?若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可能比他還激動
    《範進中舉》作為課本裡的一篇文章,大多人都學過,它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部分。整部文章講述的內容大概是有一個叫範進的窮讀書人,十分的追求功名利祿。半生貧窮,考了二十多次都沒能考中,所以遭受了不少的歧視。54歲才考中個秀才,而他嶽父一開始也是對他百般嘲諷。
  • 明清小說《範進中舉》教案/賞析,咦,好了,我中了!
    《儒林外史》作為諷刺小說的代表,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範進中舉》就是選自《儒林外史》的第三章,作者吳敬梓。範進中舉是什麼意思?範進是封建時候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中舉就是在封建社會,秀才參加三年一次的考試(鄉試),考中了,錄取了就叫做中舉。這篇文章就是以範進中舉前後為線索,來展開情節安排,人物刻畫的。這部小說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 人到中年再讀《範進中舉》,發現範進的妻子才是女人的楷模
    非常佩服那些編教材的專家們,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值得一讀再讀。上過初中的朋友應該都讀過《範進中舉》,第一次讀到《範進中舉》只覺得是一個有意思的嘲諷故事,當時老師講本文的中心思想好像是封建社會下的科舉制度怎麼樣。於是範進在我腦海裡就變成了一個「中舉變瘋」的形象。
  • 範進中舉後真發瘋了嗎?
    範進中舉前,飽嘗了科舉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50多歲還只是個沒有任何功名的童生,窮愁潦倒,寒冬臘月的天氣還穿著單衣,凍得直發抖,小說中說「廣東雖是地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