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2021-01-19 網易

  洞見|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作者:趣史錄

  

範進是範進,範進也是我們。

  小時候讀《儒林外史》,覺得範進中舉是一個荒誕而可笑的故事。

  範進在中舉之前,窮困潦倒,備受旁人的羞辱和輕視,卑微軟弱得令人憤懣。

  一旦中舉,境遇立即逆轉,一日之內飛黃騰達。

  粗俗世故的丈人胡屠夫,在範進發跡前極盡粗鄙諷刺他,在他發跡後又極盡卑微地諂媚。

  年紀漸長,再讀到這一段時,才知道所有的寓言都是現實,幾百年前的故事也是今天的社會。

  當你弱小,周圍都是小人壞人;一旦你強大了,身邊是一張張笑意逢迎的臉。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發現我們的周圍,範進中舉的荒誕故事天天都在上演。

  

  

  範進的屠夫丈人頤指氣使地坐在酒桌上,貶低他是個爛忠厚的廢人,科考多年未謀得一官半職,一個芝麻大的相公還是靠丈人積德考中,自己瞎了眼找這樣一個女婿。

  在丈人眼中,女婿本事全無,是靠著人家舍善才得了一點小名頭,找個低微的工作養家餬口已是極限,再想參加鄉試便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胡屠夫將他罵得狗血淋頭,不肯出半文錢財支持他趕考。

  兩人一個卑微至極、一個市儈至極,都如此令人生厭。

  多年後,我們在繁華的城市穿梭,在城市與家鄉間往返,在工作裡來來回回,堆著笑臉受著冷嘲熱諷時,範進與胡屠戶的臉在我們的腦海裡漸漸清晰起來,變換成了現實中的甲乙丙丁。

  盤問你「在哪兒工作,收入幾何,有沒有對象」,然後嘖嘖譏諷你「不如隔壁誰誰有出息」的老家親戚、鄰居們;

  自己犯了錯,受了氣,卻將過失、責任全推到你身上,在你面前劈頭蓋臉訓斥的領導——

  人人都頂上了那令人討厭的屠戶臉。

  而受著冷言冷語,忍著滿心憤然、胸中鬱結卻還勉強自己笑臉迎人、努力維持脆弱關係的你我,與卑微的範進又何其相似。

  世事變遷,自古人性卻從未改變。

  在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裡,可憎的霸凌者與可悲的被霸凌者,誰沒見過或者做過呢?

  

  

  中了舉人的範進擺脫了三十年的廢物之名,變成了人人恭敬的範老爺。

  成了大人,範進有了蜂擁相助的親鄰殺雞上酒招待報信者,不用再聽屠夫丈人大呼小叫、冷嘲熱諷,只有殷勤提著肉上門送錢的「老爹」;

  成了大人,範進便是天上的文曲星,為治瘋病被打一巴掌都有上天懲罰胡屠夫那隻「犯了罪」的手。

  成了大人,便有平日高攀不上的鄉紳親自登門,兄謹弟恭地送錢、送宅院;

  成了大人,兇神惡煞的屠夫便轉臉成了乖順的小綿羊,鞍前馬後讚不絕口,拿了錢對姑爺千恩萬謝。

  長大後方明白,有時候現實比故事更加真實。

  一無所有時你是「現世報」,有成就的人依然是「文曲星」。

  黃渤在訪談中說,自己寂寂無名時在劇組跑龍套,觀察到的都是社會暗面,周圍的人多多少少都耍著心機。

  但當他發展好了,成了百億影帝,每個人都對自己笑逐顏開,和諧有愛。

  在最尋常的辦公室裡,小職員來來去去從來不被人看見,但有權有勢的領導到哪兒,總有人殷勤地端茶倒水,熱情洋溢。

  窮人在鬧市,持十把鋼刀勾不到親人骨肉;富人在深山,握棍棒打不散無益親朋。

  這叢林法則下的社會,依然是無能弱者人人踩上兩腳,有成就的強者人人敬重畏懼。

  

  

三十年來難得一瘋,一巴掌醒來還得拿出爛好人的模樣。

  範進從二十歲開始科考,考了三十幾年才金榜題名。

  這三十幾年他都是肩不能單、手不能提,養不了家的書生,受著嶽父和周圍人的白眼和冷嘲熱諷。

  想來他也憤懣委屈,但他始終謙卑著、忍受著,心情和壓力都無從發洩。

  得到中舉消息的時候,範進的極度企盼、極度委屈都在瞬間化作了極度歡喜,一時間竟發起瘋來了。

  這看似荒唐的過程,不過是一個壓抑到頂點的人終於得以撕下憋悶的偽裝,放下背負的苦悶,盡情釋放了自己的心情。

  嶽父的一巴掌把他打醒時,範進又回到現實,梳洗打扮,收回不小心顯露的本性,重新披上斯文恭謹的皮囊,做回那個迂腐的儒生。

  每個人在生活、工作裡都或多或少承受著壓力和折磨,都有著自己的苦悶、焦慮。

  但不管願不願意,我們總得披著合時宜的偽裝,帶上合時宜的面具應對這個世界。

  天長日久,總會有疲憊的時候,總有釋放情緒的想法,總有做一做真實自己的念頭。

  有人大哭一場,有人失蹤一陣,有人泡一泡酒吧,有人大吃大喝,有人在歌廳唱上整晚,有人到處遊玩,有人打遍遊樂廳所有遊戲,有人衝在賽車道上……

  扒下偽裝,隨心所欲那麼一陣,長出一口氣,是每個人在繁雜生活裡給自己留的出口。

  而後,在周一的太陽升起前,乖乖打扮回平時中規中矩的模樣,按時按點地推開現實的門。

  成年人,誰不像範進一樣崩潰過,誰又沒在崩潰後重新組裝好自己,繼續恭謹地生活下去。

  時代在變,但人性未改,沒被世界折磨過,天真善良不難,被世界折磨過還能有情有義,才是真的不易。

  範進的圓滑世故不是罪,是在世俗磨礪下長出的盔甲。

  ▽

  範進是範進,範進也是我們。

  我們需在無所成就時忍辱負重,也可以在功成名就時放縱一把。

  但終歸,要回到生活裡繼續堅韌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範進是範進,範進也是我們。小時候讀《儒林外史》,覺得範進中舉是一個荒誕而可笑的故事。範進在中舉之前,窮困潦倒,備受旁人的羞辱和輕視,卑微軟弱得令人憤懣。一旦中舉,境遇立即逆轉,一日之內飛黃騰達。粗俗世故的丈人胡屠夫,在範進發跡前極盡粗鄙諷刺他,在他發跡後又極盡卑微地諂媚。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園是象牙塔,為少年阻隔外面的灰暗和殘酷,讓人誤以為悲歡只有一座塔那麼大,荒誕可笑的故事都在書中。可當少年離開了象牙塔走進社會大熔爐,才發現世界上沒有人人平等的神化,只有強者崇拜、弱者淘汰的社會規則。當你弱小,周圍都是小人,當你強大,周圍都是好人。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發現你我周圍,範進中舉的荒誕故事天天都在上演。
  • 在社會摸爬滾打的成年人,最大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
    那時,最討厭的就是讀到魯迅的作品,感覺他的文章晦澀難懂,筆下人物或是麻木呆滯、或是面目可憎,又或是結局悲哀。每次老師讓背誦魯迅的文章時,多少人總是愁眉苦臉,覺得實在是背不了。在時光飛逝,歲月悄然流逝之間,曾經的少年長大成人,卻發現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英雄美夢,只有為生活不斷奔波的匆忙和滿地來不及收拾的狼狽,在一次次的碰壁下,我們逐漸認清現實,因為某些事,突然發現不知幾時開始,我們總能在他人身上多多少少看到魯迅筆下人物的影子,甚至連自己也是如此。大致是在「流浪大師」沈巍消失一年後,我也開始逐漸讀懂了魯迅。
  • 範進中舉之後
    範進中舉,《儒林外史》寫活了各色人等的表演,尤其是範進的嶽父胡屠戶。但是範進中了舉之後有怎樣的人生道路呢?一般讀者就不太清楚了。話說先是張鄉紳來拜訪,胡屠戶躲進女兒房裡,張鄉紳送上賀儀五十兩,還送了一所三進三間的宅子。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範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
  • 為什麼範進中舉後會突然發瘋?放到現代範進是怎樣的職位?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名篇,大概是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曾在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範進中舉一文的節選。範進中舉講述的是範進從年輕時就參加科舉考試,直到五十四歲時終於考中舉人,從一介布衣平民青雲直上終於實現當官夢想。夢想成真那一刻範進喜極成瘋,最後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將其打醒。
  • 《範進中舉》中,為何嶽父對範進的態度前倨後恭呢?
    中舉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之後舉人在地方上就可以其紳士的身份,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範進中舉之後,身份、地位都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胡屠戶才前倨後恭。考舉人的競爭非常激烈,每百名生員中,幸運者僅一兩名。舉人的功名比生員重要得多。舉人不但可參加會試投考進士,即使考不中進士,也能參加「大挑」,或做知縣,或做學官,從此步入仕途;再退一步,哪怕不做官,在地方上以其紳士的身份,也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考上舉人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它在讀書人的人生經歷中是極為關鍵的一環。
  • 中醫角度來看範進中舉
    範進中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它講的是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嶽丈在範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對當時社會及其陰暗的特徵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 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
    所謂「中舉」,就是秀才在鄉試中考中舉人了!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呢?普通人突然成為百萬富翁,如果神經不夠強大,確實可能發瘋!那麼舉人到底值不值錢呢?舉人是可以購買的。光緒十六年,浙江副貢生龐元濟,捐直賑銀三萬兩,李鴻章奏準賞作「舉人」。
  • 範進中舉後真發瘋了嗎?
    範進中舉前,飽嘗了科舉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50多歲還只是個沒有任何功名的童生,窮愁潦倒,寒冬臘月的天氣還穿著單衣,凍得直發抖,小說中說「廣東雖是地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
  • 魯迅筆下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
    或許是我們讀懂魯迅最好的體會。  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巨人,是文化運動的裡程碑。可是面對如此完美的文學作家,他筆下的作品給人卻是苦澀和悲哀的色調,在作品中讀出成年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究其一生,我們卻不難發現.魯迅有魯迅的悲哀,從作品中也讀出了成年人的悲哀。
  • 「範進中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在這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士人舉子。普通百姓把科舉考試視作改變命運的途徑。"範進中舉"就是在這樣的思想環境中誕生的故事。沒有經歷過封建制度壓榨洗腦的現代人很難理解範進,在封建制度下普通百姓的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科舉考試。
  • 範進中舉後,到底當了多大的官?
    單看明代中後期《傳世藏書》《採芝堂文集》的記載,一個人只要「中了舉」,那真是「親朋率望腹焉」,也就是「沾點親的」,全都指望著你來過活。而且千萬別怕沒錢,阿貓阿狗都會爭著來投奔你,「且厚貲以見」,絕不空著手來。
  • 人到中年再讀《範進中舉》,發現範進的妻子才是女人的楷模
    非常佩服那些編教材的專家們,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值得一讀再讀。上過初中的朋友應該都讀過《範進中舉》,第一次讀到《範進中舉》只覺得是一個有意思的嘲諷故事,當時老師講本文的中心思想好像是封建社會下的科舉制度怎麼樣。於是範進在我腦海裡就變成了一個「中舉變瘋」的形象。
  •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知道原因後,大家都理解了!
    範進中舉,反映了過去的科舉制度,可以讓人從寒門一躍到天子明堂,這讓無數的讀書人,沉浸其中,追求功名,但是科舉考試的競爭也極為巨大,不是人人都能那麼容易考中的,我們的主角範進,從年輕考到老才考中了秀才。範進中舉範進考中的時候鄰居們紛紛圍過來,祝賀可是此時的範進去了集市,他現在和自己的母親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
  • 範進中舉我們看來非常的搞笑,他中舉之後,周圍人的反應更誇張
    因為我們對於當時的情況確實不是很了解,而當把這整篇文章全部看完之後,你知道範進中舉之後到底有多麼神奇嗎?我們在課本上看到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更多就是對他中舉之後的醜態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議,甚至是有些可笑讓人不齒,但實際上他這些行為算不了什麼,最刺激的反而是他的母親在他中舉之後,他的母親就因為一口痰上不來下不去,最後硬生生的把自己給憋死了,因為兒子中舉導致母親被痰憋死,這件事情讓我們現在看來就更不可思議了,即使誰家的小孩考上了清華北大,甚至做了文理科的狀元,也不至於如此的興奮,但是為什麼最後把自己一口氣憋死
  • 《儒林外傳》中範進中舉為什麼高興到發狂?你怎麼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曾是受到批判的,在提倡勞動者光榮的時代,在批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時代,在批判「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對於範進中了舉,就變的癲狂起來的樣子,是難以理解的。《範進中舉》這段故事出自於清代偉大作家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被選於中學語文教科書上。範進中了舉是怎樣一種狀態呢。
  • 明清小說《範進中舉》教案/賞析,咦,好了,我中了!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明清的小說非常有名,深深人們的歡迎,這些小說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作為諷刺小說的代表,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範進中舉》就是選自《儒林外史》的第三章,作者吳敬梓。範進中舉是什麼意思?範進是封建時候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中舉就是在封建社會,秀才參加三年一次的考試(鄉試),考中了,錄取了就叫做中舉。
  • 範進中舉,這間小小事情,告訴我們真正的道理
    一定學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範進中舉。很多人就是由於這篇文章,才認識到了範進。知道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也已經認識到了,一個人如果想要改變命運的話,只能通過好好讀書,通過參加各種科舉制度,然後在朝廷上混個一官半職。但是古時候的科舉制,可比我們現在的考試要困難許多。
  • 《範進中舉》:一出絕妙的鬧劇,是書中最精彩片斷之一
    這在「範進中舉」一段情節中有所體現。「範進中舉」見於《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是書中最精彩的片斷之一。童生範進從二十歲參加科舉考試,考了二十多次,直到五十四歲連個秀才都沒有撈上,但他仍不死心,又一次厚著臉皮去參加院試考秀才。當時的範進「面黃肌瘦,花白鬍鬚,頭戴一頂破氈帽」,「穿著麻布直頓,凍得乞乞縮縮」。與範進有著類似經歷的學道周進,出於同病相憐的惻隱之心,對範進格外注意。
  • 儒林外史:在範進中舉的故事裡,胡屠戶才是真正的主角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經典回目,講述了窮書生範進五十四歲方才考中舉人,卻因此而高興發瘋的故事。毫無疑問範進是故事裡唯一的主角,然而還有一個人雖為配角,但他的戲份絲毫不比範進少,給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