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車險綜合改革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主要目標。銀保監會《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各方面的設計看起來很完美。那麼這場改革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各經營主體又得到了什麼?
銀保監會財險部副主任尹江鰲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車險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這次車險綜合改革從保護消費者權益出發,通過對價格、保障、服務、機制等多方面的改革,為消費者提供實惠也便利。
與銀保監會財險部副主任尹江鰲意見一致,平安產險董事長兼執行長孫建平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指導意見》切實服務於民生,讓人民群眾得到了利益。
據分析,當前中國汽車保險市場散、亂,處於虧損狀態的保險公司也不在少數。如果保險費用繼續下降,保險公司賺不到錢,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對能不進行修理的事故車就不修理、對需要換件的事故車進行修理處理。如果一旦形成這樣的局勢,對消費者的保障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嘈雜的市場,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保險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據統計,2015年上市險企人保、平安、太保「老三家」財險公司盈利較高,市場份額繼續擴大。非上市險企經營車險業務的公司有48家,其中44家車險業務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其中,安誠財險車險經營虧損3.05億元,虧損額同比增長78%。富邦財險在年報中披露,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當年虧損1.2億元。2015年,兩家外資險企退出車險市場。
孫建平表示,《指導意見》的多項規定也是對車險市場秩序的規範。此外,此次車險綜合改革方案還能夠促進各家主體提升風險篩查能力、運營效率、理賠服務能力。
同時,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示,車險綜合改革方案,即是有利於消費者的舉措,也能有效的減少車險市場亂象,倒逼保險公司精細化、規範化管理。
但江蘇益昌集團總經理廖長安對這次改革卻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來,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將保費價格下調,保障範圍上調,看似是在「討好」消費者,不過實際可能會事與願違。最終好處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消費者看得見卻得不到。
也有汽車行業人士與廖長安持同樣的態度。他們認為,「降價提質」是不大現實的事情,低價不可能買到LV,同樣低價也不能買到其他好的產品和服務。
同時,也有經銷商表示,雖然在外界眼裡4S店一直都是汽車保險的最強渠道之一,但是,此次車險綜合改革對於汽車4S店而言,也是不利的。第一、改革之後將降低消費者對4S店的依賴度;第二,市場主體是以盈利為目的,爭奪的是市場佔有率,當一些弱小的保險公司面臨生存壓力時,並不能保證完全杜絕惡性競爭,當競爭對手形成絕對的價格優勢時,難免客戶會流失。對4S店也是如此,如果汽修店給予消費者更高的返點,4S店也將面臨客戶流失。
此次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在各界人士眼裡起到的效果不同。但是,從當前的汽車保險大環境來看,合理的市場幹預勢在必行。如果放任汽車保險市場與汽車保險市場主體任意發揮,市場惡性競爭、亂象將難以休止,最終或將導致整個市場更加無序,陷入惡性循環,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關於這次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或起到什麼樣的效果,現在還不好說,一切都要交給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