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有眾多的地形地貌,其中最美麗的,有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砂巖地貌、冰川地貌等。今天,行者為大家介紹美麗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
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一般呈現出來的樣子是溶溝、石芽、天坑、豎井、溶蝕窪地、溶蝕谷地、幹谷、峰林、峰叢、孤峰、天生橋、地表鈣華堆積等。
中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有廣西、雲南、貴州、重慶、四川等地。其中,最著名最美麗的,當屬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
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中,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全票入選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三大喀斯特風景之雲南石林
世界自然遺產雲南石林
雲南石林,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面積350平方公裡,景奇物豐,風情濃鬱,是阿詩瑪的故鄉。
石林形成於2.7億年前,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華,擁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歷史最久遠、分布面積最廣、類型齊全、形態獨特的古生代巖溶地貌群落,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雲南石林由石林、黑松巖、飛龍瀑、長湖、圭山、月湖、奇風洞等組成,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
阿詩瑪-石林奇觀
萬年靈芝-石林奇觀
石林範圍廣袤,山光水色各具特色,石牙、峰叢、溶丘、溶洞、溶蝕湖、瀑布、地下河等景觀錯落有致,是最適宜人居的生態環境,是人們的旅行天堂。
中國三大喀斯特風景之貴州荔波
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
貴州荔波喀斯特位於貴州省東南部的荔波縣,是貴州高原和廣西盆地過渡地帶錐狀喀斯特的典型代表。
貴州荔波完好的生態系統,是當今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主流,具有優先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優勢,具有突出的遺產價值。
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觀是錐狀喀斯特,最典型的類型是峰叢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
峰叢景觀與峰林景觀呈有序排列,展示了相互地貌演化與遞變;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與顯著的生物多樣性,包含眾多特有和瀕危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代表了大陸型熱帶-亞熱帶錐狀喀斯特的地質演化和生物生態過程,是研究裸露型錐狀喀斯特發育區喀斯特森林植被的自然「本底」及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平衡的理想地和天然試驗場所。
人與自然的和諧荔波,是至今保存著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在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上,因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加之喀斯特地貌生境複雜多樣,森林生態空間廣闊,蘊含著豐富的動植物種類及遺傳種質資源。
中國三大喀斯特風景之重慶武隆
世界自然遺產重慶武隆
武隆喀斯特地貌位於重慶市武隆縣,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深切型峽谷的重要代表。
芙蓉洞,天下第一洞,發育寒武系和奧陶系碳酸鹽巖中,由同汽坑洞、摔人洞、衛江嶺洞、垌壩洞、新路口洞、水簾洞、芙蓉洞、幹矸洞和四方洞等洞穴組成。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橋群,分布在長度為10公裡三疊系下統的碳酸鹽巖河段,由峽谷幹谷、伏流、天生橋、天坑、洞穴、喀斯特泉組成,峽谷深200—400米,尤以其中的羊水峽和龍水峽地縫式巖溶峽谷最為壯觀。
天生三橋,又名天坑三礄,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生態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三座氣勢磅礴的石拱橋稱奇於世,屬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
武隆喀斯特,在寂寞中守候著自己的絕代芳華,等了千年萬年。其中,天坑,這種負地形之美,就是人們難以充分感受的。
大自然造就的天生石拱橋和天坑,具有雄、奇、險、秀、幽、絕等特點。武隆喀斯特林森木秀、峰青嶺翠、懸崖萬丈、壁立千仞、綠草成茵、飛泉流水,一派雄奇、蒼勁、神秘、靜幽的原始自然風貌,以山、水、瀑、峽、橋共同構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
點擊文章上方藍色「周益清」,關注作者。
創作宗旨:努力為您奉獻中國最美麗的風景和人物!
作者聲明:不需申請,讀者們都可轉發該文;如是其他平臺或媒體轉載,必須標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