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塑造了許多奇觀和風景
如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重慶武隆天坑
貴州荔波水上森林、九寨溝和黃龍鈣華堆積
可你知道長壽之鄉—廣西南丹的喀斯特
有什麼不一樣嗎?
喀斯特(KARST)
原是地中海沿岸伊斯特拉半島上
一座石灰巖高原的名字
因其發育有典型的巖溶地貌
後人就將「喀斯特」作為巖溶地貌的代表
我國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
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上
廣西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最初是在淺海等沉積環境中形成的石灰巖
後來由於地殼運動而抬升露出水面
形成由石灰巖覆蓋的陸地表面
如剛好位於溼潤地區,就會發生流水溶蝕作用
從而逐步形成喀斯特地貌
在喀斯特地貌發育前期
流水會順著石灰巖的節理(裂隙)開始溶蝕
並形成溝槽
大片的石灰巖層被溶溝分開形成石柱和石筍
廣西桂林溶洞內的石筍石柱
隨著流水溶蝕作用的不斷加強
溝槽不斷向地下侵蝕
到喀斯特地貌發育的中期
流入落水洞內的水進入地下以後
並發生橫向侵蝕,形成溶洞和暗河等景觀
在我國總長超過80km的10條地下河系中
廣西就佔7條,可見其地下水系統之豐富
它是目前國內巨型地下河系分布最密集區域
也是地球上一處極好、罕見的地下河天然博物館
廣西河池溶洞裡的地下暗河景觀
隨著時間推移,溶洞和暗河的規模不斷擴大
有的地下暗河長度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公裡
流水在地下巖層中不斷地進行溶蝕
使得地下溶洞的空間越來越大
最終無法承受上方的巖層重量而發生坍塌
這就到了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後期
形成了天坑、天生橋、坡立谷、峰林等景觀
桂林天生橋
橫屏看盛景
▼
廣西天坑
橫屏看盛景
▼
雲南羅平金雞峰林
我國98%的峰林地貌
以及80%的峰叢地貌均分布在廣西
這裡崇山峻岭、恢弘雄奇的峰叢地貌
或連片展布數十裡、又或如孤島挺立
比如廣西河池喀斯特地貌
橫屏看盛景
▼
廣西河池喀斯特地貌
廣西河池南丹的山水奇觀
在眾多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地區中
廣西河池是一個隱秘的角落
它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
中國分省地圖—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部監製)
它獲得諸多讚譽,比如「中國水電之鄉」
「世界銅鼓之鄉」、「世界長壽之鄉」等
它還是世上少有的生態王國
和風情萬種的民俗文化樂園
橫屏看盛景
▼
河池市南丹巴平村 攝影/韋日紅
河池市境內有眾多河流經過
如享有「母親河」美譽的紅水河
享有「長壽之河」美譽的盤陽河等
眾多水系把河池下轄的九縣兩區
變成靈動秀美的一體
這裡以溶洞、峽谷等地貌特徵而出名的
山體資源較多
比如木論喀斯特自然保護區
廣西河池喀斯特地貌景觀
南丹縣位於河池市內,雲貴高原南緣
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熱
物產豐茂、自然風光秀麗、森林覆蓋面積大
塞上秋色 攝影 /韋必儒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在遊記中以
「田隴盤錯,自上望之,壑中諸隴
皆四周環塍,高下旋疊,極似堆漆雕紋」
「壑皆耕犁無隙,居人亦甚稠
所稱巴坪哨,亦一方之沃壤也」
來形容河池南丹縣巴平村田園的如畫風光
橫屏看盛景
▼
霧染巴平 攝影 /唐啟祿
同樣是喀斯特地貌發育完全的區域
南丹縣境內地形地貌總體可分為兩類:
構造、侵蝕類型的低中山、低山
構造、溶蝕類型的峰叢窪地、峰林谷地等
橫屏看盛景
▼
群山間的景色 攝影 /韋日紅
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廣,地質構造較複雜
出露的巖性有白雲質灰巖、頁巖、泥灰巖等
形成了不同形態、不同級別、不同次序的
褶曲、斷裂等構造形跡
洞奇多姿、河谷深切、崇山峻岭
橫屏看盛景
▼
雲霧繚繞顯露山群 攝影 /莫錦銳
典型的巖溶區,讓這裡地表水相對豐富
以碳酸鹽巖(石灰石)類巖溶水為主
其次是基巖裂隙水和鬆散巖類孔隙水
根據南丹縣普查勘測資料統計
縣境內地下河10條,泉水露出343處
橫屏看盛景
▼
巴平梯田 攝影 /莫錦銳
紅水河、拉平河、清水河等大中小河流286條
其中大河流22條、中小河流264條
水能資源蘊藏豐富
橫屏看盛景
▼
納力河電站雄姿 攝影 /周軍伊
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自然風光
不僅讓南丹這座小城溫婉秀麗
其地貌所孕育的地下暗河、水資源
富含多種礦物元素,不僅是當地人的源泉
更是古往今來釀造好酒的絕佳水源
南丹好山好水蘊藏的好物
攝影 /莫錦銳
南丹縣地處鳳凰山餘脈
長壽之鄉的山泉水奔流在地下暗河中
經歷巖溶區層層過濾,不僅水質達直飲標準
山泉水中還蘊藏著氯離子、硒元素等
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元素
早在漢朝,這裡就有用山泉水釀酒的傳統
在南丹的歷史上,有兩項值得驕傲的「御品」
一個是宋朝貢米巴平米
另一個就是更悠久的漢朝貢酒丹泉酒
在《漢武帝於宮中宴西王母》詩中就曾記載:
「長生碧字期親署,延壽丹泉許細看」
可見丹泉酒在漢朝就已經成為高端用酒了
能夠成為貢品,通常都有不凡的出身
丹泉酒古今聞名的背後
其實離不開當地好山好水好氣候的滋養
南丹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立體氣候特徵明顯
乾濕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較短
年平均氣溫17℃,空氣溼度在75%以上
賦予了當地糯紅高粱的生態健康品質
讓高粱中的單寧物質在大曲醬酒
長達58道的釀造工藝中
轉化成散發香氣的丁香酸
與丹泉酒麴中的百草一同
增加醬酒的陳香與花果香
所謂「好酒三分釀,七分藏」
藏於自然,是高端醬酒才有的禮遇
丹泉擁有700畝的洞天酒海
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藏酒洞
因洞內藏酒60000噸,價值600億
從而被譽為「白酒銀行」
丹泉成為了桂酒典範,廣西驕傲
洞內的金屋藏酒
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洞天酒海
是藏酒的天然場所
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
在本地溫和溼潤的氣候條件下
形成了恆溫、恆溼、恆風、恆氧的絕佳環境
恆定的洞藏環境
有利於空氣中鮮活的微生物、水分子
與壇內酒分子活性互動,促進產酯生香
這是喀斯特地貌賦予人類的禮物
舉世無雙的「活的洞藏」
釀造醬酒自古以來,都是講究「慢」
其實藏酒才是釀酒中最急不得的一環
經過時間與大自然醞釀洞藏數年的老酒做「引子」
讓老醬酒風味中的陳香/油脂香/花果香
通過大師勾調後,達到協調平衡,醇厚豐滿
這正是丹泉酒回味悠長,柔雅醬香的緣由
丹泉洞藏老醬酒,慢下來做好酒
不僅使用古法慢工藝,更敢以洞藏慢時間
造就「不上頭」的丹泉洞藏老醬酒
丹泉酒的前世今生(本視頻由丹泉酒業提供)
一杯好酒,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更是大自然對生命的款待
將廣西的好山好水裝進瓶中
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感受因深藏而不凡的體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