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璐 龍驍丨 文
陳穎 丨 編
李晶 丨 審
心臟支架作為急性冠脈事件冠脈血運重建的重要醫療工具,拯救了許多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是植入支架後,是不是就意味著治療終止了呢?專家指出,心臟支架術後患者還需要接受心臟康復治療,營養保健,心理關愛以及慢病管理等方面的持續性醫療服務。為此,長沙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推動成立「支架人生俱樂部」,旨在為心臟支架術後患者建立「線上線下並行」的心臟康復健教診療模式,提供長期健康管理和教育支持體系。8月28日上午9:00第一場 「支架人生患教會」在長沙市中心醫院門診大廳舉行。
建立微信「支架術後管理群」
帶給患者滿滿 「安全感」
71歲的吳爺爺(化名)是心臟支架術後患者。2018年11月14日,吳爺爺因反覆胸痛,連續3天加重的情況下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就診,心電圖檢查顯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診冠脈造影顯示左前降支開口及近段見血栓及斑塊影,最嚴重處狹窄約95%。吳爺爺緊急接受介入手術治療,在心臟左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胸痛獲得緩解,經過後期治療後病情穩定,順利出院。
出院後,吳爺爺一直很焦慮,既害怕再次犯「心肌梗死」,又對長期吃藥很抗拒。家人帶吳爺爺來複查時,向醫生說明了情況。心血管內科主任蔣路平主動與吳爺爺溝通病情,還請他加入心血管內科建立的微信「支架術後管理群」,告知他這個群24小時都有醫生、護士在值班,任何關於術後康復、疾病管理的疑問都可以提出,專家會進行解答與指導,重要情況還會主動進行電話追蹤與回訪。
隨後,吳爺爺加入「支架術後管理群」。半年來,「支架術後管理群」除了提醒吳爺爺定期複查,還成為了老人的「家庭醫生」,只要老人發一條語音,就有醫生及時給予回復,指導他觀察病情,正確服藥,日常進行適量運動,讓老人覺得滿滿的「安全感」和 「溫暖感」。現在,吳爺爺的生活與正常人無異,還能爬山、出門旅行。
線下「支架人生患教會」定期舉辦
專家義診「權威指導」
本次「支架人生患教會」,除了有專家講授《正確認識冠心病》和《支架術後自我管理》的健教講座,長沙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護理團隊還編排了一套「心臟康復操」,現場教授患者進行練習。另外,邀請心臟支架術後患者的家屬,學習心肺復甦的急救技能,指導患者家屬遇到突發情況時正確救助。
蔣路平表示,通過「支架人生俱樂部」建立「線上線下並行」的心臟康復健教診療模式,能有效實現「群防群治」,幫助冠心病支架術後患者做好心臟康復治療及慢病管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醫療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