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購房手冊

2021-02-07 深圳法拍王
屌絲購房手冊(一)

當一個移一代來到陌生的大城市;除了闖勁之外他一無所有。

最符合他利益的做法是什麼,那就是不承認任何現有價值體系!

一)貧窮

屌絲兼具幾方面的特性,例如「貧窮,野心,破壞,平庸,IB,粗疏」。

屌絲的行為,並非不可琢磨,相反很容易猜透。

利益是一切的根本。當屌絲們發出他們的呼聲時,他們並非喜惡,而是為了利益。

當屌絲呼籲奔跑時,他們並非為了理想,而是為了利益。

當一個陌生的屌絲,剛來到大城市,22歲,大學文憑,一貧如洗,又窮又酸。那麼,他們最容易發出的呼聲是什麼。那就是「不承認任何地段價值」。

因為任何地段價值,對他們都是一種壓迫。

2004年時,曾有一個凱迪帖子,小年輕號召任何的地段價值,不應該「超過計程車的車資」。

作者聲稱,如果打車回家25元,每個月打40次。每年12000元。

那麼A地一套房子,最多比B地高12萬元。

最好的地段,和最差的地段,價格差不應該超過1200元/平米。

他這個說法,當然遭到了一致的恥笑。但卻是有道理的。其背後,蘊藏著深刻的哲學道理,也就是屌絲不願意為「地段」付費。

我們只會捍衛那些我們鍾愛的,我們只會鍾愛那些我們熟悉的。

YP屌絲,對上海毫無了解,當然更談不上歷史和喜愛。

對他們來說,房子就是一張床,拿來住的地方。甚至連生活社交活動都十分地有限。

這樣情況下,他們為何要為「地段」付費。

而且,大城市的房價已經要如此之貴。動輒一套房子幾百萬元,而讀大學收費~屌絲罵到五毒俱全朱榕基短壽也不過三五萬元。

你說,屌絲怎麼會不恨房價,怎麼會不希望房價降下來。

所以屌絲們的第一個呼聲,就是對任何的「地段體系」不承認。

最好所有的地段都均一化,同樣價錢。或者說和最差的曠郊同樣價錢。

其背後真實的哲學思想,是貧窮。

二)內向

為了掩蓋自己的貧窮,屌絲們想出了一整套手段為自己張目。

一個最典型的方法,是將對方貶得一文不值,將自己說得花好月圓。

譬如說,籬笆屌絲說起浦西的內環,大基調一定是這樣定的;

「擁堵,尾氣,倒馬桶,貧民窟,漲不動,老破小」,不是爺爺買不起,而是爺爺看不上你。

而當他們說起自己住的周浦航頭,則是「時尚,寬敞,環境,綠化,絕對沒有化工廠,絕對沒有高壓線,垃圾焚燒廠純屬最無恥的謠言!」

有過一次,我和一個浦東幫吵架。對方問我:「你認為老南市的房子,哪一天可以改造趕上聯洋」。

我白白眼睛,「黃浦任何一套房子,都比聯洋好」。

對方大吃一驚,「你說那些外牆斑斑斕斕的房子,也比聯洋好?好在哪裡」。

我說,「好在不象VVDR的家鄉」。

中國有640個城市。如果論自然風貌,上海恐怕是墊底。

因為上海是衝擊平原。既沒有山,也沒有海。市內連一個像樣的名勝古蹟都沒有。

如果你要看「馬路寬廣」「綠化成蔭」「山清水秀」,那你隨便找一個江西,湖南的小鎮,保證自然景觀勝上海十倍。

沒有汙染,天天吃有機食品,沒有交通堵塞,你根本不用來上海。

而為什麼小城鎮的地方賣2000元/平米,上海賣80000/平米呢。

因為上海是城市,是都市文化。

你來上海看的是什麼,看的是人,是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只有人多的地方,才會產生商業。只有人口密度達到千人公裡以上,才會誕生複雜服務業。只有500W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才會誕生紙醉金迷。

我要的是紙醉金迷的生活,我要你山清水秀幹什麼。

上海最美麗的景觀是「人」,是人山人海。

每一次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就感到興奮,手心發熱。因為我知道,這才是我的主場,只有在統計大數的人口中,我才能發財,經濟學才能變成人民幣。

全世界風景秀美的地方多了。但是大城市卻有限。

大城市中心,才是唯一稀缺的地方。

只有在大城市,才有商戰和風雲,才有狂歡和愛恨情仇。

我又不是你們那種低級很Low的人,我要的是精彩的生活。五顏六色的一生。

只有在彎彎曲曲的小巷內,你才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才會接觸社會各個階層。整個城市必須充分地多元化,你才能每一天都過得精彩而不同。

而郊區那些沉悶的,方塊盒子狀的,整整齊齊一塊又一塊的街區,蕭瑟無邊的落陌。[1]

那是怎樣枯燥而又單調的人生啊。

日出日落,千篇一律,二點一線上班和公司。往前走五個街區,往後走五個街區,景色完全一樣。這樣的日子我一天也過不下去。

上海是魅力之都。他的精彩在於他象怪物巨獸城市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象外地縣城「風景優美冰冷孤寂」的部分。

最後,我拍著對方的臉蛋說:「知道為什麼你沒什麼錢,而哥哥比你有錢得多麼」。

「因為你太內向了。你只想過那種下了班趕快逃回家,然後躲在房間裡死宅死宅的生活」。

「因為你嚮往孤寂,所以你賺不了錢。阿宅」

三)屌絲選房

人的童年生活,會對人的一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我們從小就生活在都市之中,所以我們對城市的大街小巷非常熟悉。對於逛商場,趴公車,辦年貨非常地熟悉。這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接受老公房。我們傾向於住在市區,因為我們知道生活的滋味是怎樣的。

可是屌絲是那種一隻腳踏入城市,心卻還在農村的人群。

他們對於城市生活,內心是有一種恐懼與隔離的。都市人的人潮與社交,讓鄉下娃子非常地不適應。他們寧可躲到郊區冷冰冰的水泥盒子中去,技術男死宅。

屌絲心中還有夢,屌絲是按「家鄉縣城加強版」在規劃著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都市版。

屌絲買房子,第一點是貧窮。所以他們要往郊區買,地段是首先被犧牲掉的。

第二是夢想。屌絲要買板樓。打死也不買老公房。

因為買了老公房,你就一輩子住老公房了。這對屌絲的「出人頭地夢」是一種否定。

而買板樓,「畫虎不成反類犬」好歹也混個形似。誰知哪一天會旺起來呢。

其三是YY。屌絲特別喜歡買期房。幻想中的房子才是完美無缺的。現實中的任何一套房子都無法承受屌絲們的地命海心。

其四是顛覆。屌絲們創造了無數的新理論。來論證自己買的不是垃圾地段,反而是浦西人有眼無珠看不清大勢。

第五是IB。鳳凰男是家鄉父老的期望。所以面子上的體面是一定要有的。屌絲男打死要買板樓,要買帶小區的。他們要有面子的,而不是最實惠的。要買萬科,仁恆。這讓屌絲虧了不少錢。

第六是粗疏。屌絲不承認對他們的批評。

這些因素累加,答案就只有一個:「超遠郊新城品牌開發商一手期房精裝修小戶型現代生活派」。

至於這種房子賺不賺錢,那是另一篇文章需要討論的事情。

四)顛覆之顛覆

顛覆這種事在歷史上很常見。歐洲向來以宮廷油畫為美,形成了非常嚴謹的畫風。

可是1960~1970年代,隨著越戰反戰嬉皮士一代的興起。年輕人大力疾呼「印象派畫家」。把傳統油畫貶得一文不值。

印象派水平畫風真的比殿堂派高麼。恐怕也不見得。

這件事,你不是要聽他們說什麼。而是要看背後的暗線是什麼。

暗線是,年輕人不承認任何現有價值體系!

既然現有的名畫都在Old Money手中,那我乾脆不接盤,把你貶得一文不值。

加州的地產市場,向來是以Beverly Hill比弗利山為高貴。

可是矽谷那些IT新貴崛起了以後,New Money並沒有向Old Money買房子。

相反,New Money自己找了塊地。各大年輕IT精英們自己聚在一塊,並宣稱這是最好的地段。

凡事要看暗線。

暗線就是,既然所有Beverly Hill的好宅子都掌握在Old Money手裡,我幹嘛要向你買呢。不承認任何現有價值體系!才是最有利的做法。

年輕人的顛覆是到處都有的。只要舊勢力板結得太嚴重,就一定有人重建價值體系,另起爐灶。

只不過輸贏很難說。至少目前在歐洲,印象派已經退潮。陷入「有價無市」,甚至根本沒人肯買的境地。

另一場革命SCI統計分數,基本已經失敗。

比弗利山時間還短。再看看結果。

當2003年聯洋崛起的時候,他採取的是一種「否認一切」的態度。

聯洋幫姿態之高,之趾高氣揚,簡直要踩到你臉上去。

「市中心一切地段都不足為道,聯洋才是宇宙中心」。

他們的評估依據是,「老一派的價值體系已經過時了,上海的中心應該是依到世紀公園的距離」。

「綠化率是評價樓盤的唯一標準。聯洋最佳,浦西最差。什麼,崇明,呃,給我趕出去」。

「股市向好,住在聯洋的基金經理是最大受益群體」。

「呃,聯洋哪有基金經理,你是說基金公司裡管茶水間的麼」。哥哥掏掏耳朵說。

這就是外地人論壇發生的典型故事。過去十年,吵了無數架。上海人外地人外國人,真的是生活在三個星球上的人,不吵也罷。

所以,在這裡,我不準備討論聯洋是不是三流屌絲窮鬼貧民窟漲不動垃圾地段的問題。

我想回答的是另一個問題;

@傅蔚岡:「為什麼2015年唐鎮猛漲,而聯洋不漲」。

答:「唐鎮為什麼要賣你面子」。

想當年,聯洋以「顛覆者」的形象崛起。否定一切,打倒一切。不承認任何市區現有的地段價值。反正你只要粉絲足夠多,光靠粉絲也能撐得起你。

可是,你既然是顛覆者,你就難免被顛覆。

唐鎮崛起時,他為什麼要賣你面子。聯洋能把幾十年文化底蘊的浦西都說得一文不值。唐鎮幹嘛要把才幾年「底蘊」的聯洋叫你哥。你聯洋算什麼東西。

當年高喊地段不可法,現在想起重申地段尊卑了,你精神分裂啊。

「下克上」從來沒有善終者。顛覆者終將被顛覆。

此後浦東新開發的地塊還有很多。孫橋,六裡,龔路,趙行,哪一個都不會把你放在眼裡。




屌絲購房手冊(二)----以力破巧 

英國最偉大的傳奇君王---亞瑟王,卻不是現代英國人的祖先。

亞瑟王是Celts凱爾特人,5世紀古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日耳曼大移民。他依託長城防線,擊退了一波又一波Saxon部落向不列顛島的移民。(有據說是七次)

可是,無論亞瑟王如何英勇,武技高超,他最終無法抵擋滾滾而來的移民潮。在歷史中隕落,今天的英國人是安格魯撒克遜人Anglos-Saxon後裔。

一)買貴貨

雖然我們並不同意「成本決定價格」,但我們要說的是,成本對價格還是有影響力的。

在國務院文件中,「城市化」每一個農民的估價是15W人民幣。而在東部沿海大城市,這個標準要遠遠更高。

一般一個100W人口規劃的新區,耗資至少5000億以上。還不算「超支」部分。[1]

當政府花費了這麼高昂的成本去建新城。等他拍賣土地的時候,「售價貴」,也就不足為奇的了。

但是,售價貴,不代表他賣得也貴。很多情況下,太貴了就根本賣不動了。於是新城就成了鬼城。[2]

在某些的情況下,偏貴的東西也能賣。這就成了上海浦東。

上海每年有約58W人口湧入,十五年內淨增加了900W。人多了就要蓋房子,城區要擴展,這是客觀規律的事情。無可改變。

但是,政府選擇了「非飽和供地」,也就是新供應~~我只賣給你浦東的土地。

連帶著屌絲的「一手情結」。

連帶著屌絲的「不服,顛覆」。

環環相扣,連鎖反應,一起產生了「賣貴貨」的現象。新移民們用了高於公允合理價格,買了一塊郊區沒開發的土地。

二)漲幅

浦東漲不動。

時至今日,我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喊:「浦東漲幅快」「浦東漲幅遠超浦西」「LZ錯失大牛市」。

過去的十五年中,漲幅最高的,或許是桃浦萬裡板塊。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在上海鐵路西站附近。緊貼著鐵路線以北,是上海著名的髒亂差地方。也完全沒有任何小白領屌絲湧入。

萬裡的漲幅,大致是1999->36000,十五年漲了18倍左右。

此外,奉賢的西渡,1300->23000,十七倍。

寶山天馨2200->33000,十五倍

莘莊閔富2100->36000,十七倍

九亭1800->28000,十六倍

盧灣斜土路4500->55000,十二倍

聯洋5000->55000,十一倍

源深6000->72000,十二倍

碧雲14000->50000,三倍

小陸濱江18000->90000,五倍

這張清單可以列出很長。我們無意和你爭論數字的細節,但有一點是非常明顯的。「浦東既不是最強的,也不是平均強的,甚至是偏弱的」。

為什麼,因為浦東的起價太貴。

「浦東起價太貴」這是一件非常致命的問題。以致於到今天都沒有解決。浦東以新房為主,一手房一開就很貴,從而完全沒有投資的價值。

作為職業炒家,LZ在上海各個區都有大量房產。可唯獨浦東的物業很少,和浦東佔全市的份額完全不成比例。原因就是浦東太貴,一直找不到低價入手點。

很多人都誤解了「價格」的意義。你們所謂的漲價,並不是漲價。而是你的成本高。請看下圖;


這是一張純屬虛構的示意圖。其中板塊一,板塊二,板塊三…………板塊八,你可以理解為完全類似的地段。譬如繞中環等半徑的一圈。

在最初的時候,大家都是差不多水平。如圖中綠色柱子。

而到了2015年,部分地段已經漲得非常離譜。如圖中的藍色柱子表示。

這時候,一些新入行的小白會激動萬分,「你看,你看,浦東漲得快」。趕快入場。

這是漲得快麼,不,這是你的成本高。

因為真正有意義的,是圖中的紅色部分。也就是他最終可以漲到多少。紅色部分才是你的差價利潤。

對於絕大多數的「同半徑」板塊,其實他們最終2020年,2030年的價格是差不多的。

因為建築的工藝是有限的。甚至越晚開發的板塊建築越好。所以從來不存在「地段的逆襲」。

聯洋幫最初氣焰囂張滔天,狂妄說:「聯洋是超一流地段,大寧是三四流地段」。可真的等大寧開發起來,遠遠把聯洋踩在腳下。耳光三四個扇上去,還要踩上一隻腳。

所以,如果最終「2020年價格」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話,那麼,藍色部分越小越好。

任何付出都是成本,在侵蝕著你的利潤。如果你起價太高,你就完全沒有利潤。

按照浦東目前的規劃,道路,土地容積率等等硬體因素,我們不認為浦東未來會有任何特殊之處。

浦東目前的起步價太高,就嚴重侵蝕掉了「投資浦東」所可能的利潤。

當你荒郊野嶺,秋風瑟瑟的一塊小區,要賣到繁華已成熟完善市區的價格。何必呢。然後你和我說「漲得快」。你腦子有病,那是別人搶你的錢搶得快。

三)一手房的陷阱

浦東的另一個致命缺陷,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提及;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小白領的購房需求:「超遠郊新城品牌開發商一手期房精裝修小戶型現代生活派」。

請注意其中的「一手期房」四個字。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小白領喜歡買一手期房,這是我們都知道的。

可是這句話的反面呢,反面則是「他們買的房子,非常非常地不保值」。

為什麼,讓我們再想想上海樓市的「三分天下」。當你賣出的時候;

那麼,誰來買你的浦東遠郊二手房呢?邏輯悖論啊。

你這房子,賣給誰去呢。如何保值呢。

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事實上,流動性真正不好的,是森蘭,滴水湖,周康航頭那些遠郊房。甚至包括張唐川。

籬笆上的小白領,天天都在喊「老公房根本賣不掉」「老公房沒有流動性」。

「郊區新房才有流動性」「我喜歡的房子別人才會喜歡」。

這充分反應了一個論壇,可能整體的全面的輿論都是錯的。

實戰多軍的真相是:老公房才是三天必走的高流動性產品。郊區新房才是一買就套,套了出不來的賠錢貨。

而誰在買老公房呢。那是一個屌絲們看不見,也看不起的龐大群體:「民工」。

一旦你以很不低的價格KFS處買入一手,誰來接你的盤呢,你倒是說說。

外地人連市中心5W的盤都不肯接,他為什麼要接你外環外5W的盤?外地人買一手盤的。

我對賣給小白領的「精緻」遠郊房完全沒信心。我只對賣給「民工」窮人遠郊房有信心。

* 「處房情節」以後另有文章展開。

三)人口比例

外來人口和土著的關係,一般有三種模式;

1)外地人力量和人數都十分少。

這一般符合「改革開放」之前,在計劃經濟下,只有少量的幹部和技術人員可以改變城市。

這種情況下,新人口會被土著們「同化」。所謂入鄉隨俗,新移入人口,必須接受土著們的喜好和價值觀。按照土著社會的遊戲規則行事,否則他們就會處處碰壁。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這個速度是1%。也就是每年可以同化土著人口1%的新人口。

2)外來人口,遠遠超過原住民。

這種情況下,外來人口佔80~99%,本地原住民成為少數。

其典型的例子,例如改革開放之後的東莞,深圳,珠海。

在這種情況下,土著無法同化外來人口。

而外來人口,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建立起這座城市的地段估價體系。具體的模型很難說,視移民原人口是湖南四川江西安徽,表現為千奇百怪。

而土著則被邊緣化,也沒有人關心土著的原有喜好偏愛。

3)土著和外來人口勢均力敵

這種城市,原本規模就已經很大。土著不可能佔5~10%的絕對少數。

而外來人口同樣龐大,甚至達到每年50~60W人的規模。

更為嚴重的是,外來人口的湧入是持續的。每一年50W,十年五百萬,廿年1000萬。市場份額不斷增加。

這種城市,呈現出更加錯綜複雜的局面。

其典型的代表是北京、上海。

過江龍喪失30%戰鬥力,過海龍喪失70%戰鬥力。

我們用了整整三篇的篇幅,來描述外地人初到上海犯的錯誤,買貴貨,屌絲們的膚淺不耐和草率。

可是,在這場新區和舊區的較量,屌絲和本地人的角力中,究竟誰會是贏家呢。

答案是毫無懸念的:肯定是外地屌絲。

北京上海最終也會「淪陷」。

四)屌絲無敵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還是屌絲的。

- yevon_ou

我們都知道屌絲犯了很多錯誤,他們買貴貨,糟蹋錢,很多大學生高受薪人士,一輩子的收入五六百萬,或許最後就換了一套廿五公裡遠的二室一廳。

可是,你要看清楚屌絲們的力量來源。屌絲的力量,來自於他們的勞動與工資。這是絕對的 「增量性」力量。

工資就是力量。哪怕他使用不當,打了個折扣,可力量還是力量。

如果一個人亂花錢,可只要他每個月還有工資進來。他最終是無敵的。

目前,本土戶籍的人口增長率接近停滯。而屌絲移民還在不斷增長中。

總有一天,上海人口比例,會由現在的1500W:900W變成1500:3500,上海成長成為一個五千萬人口的大城市。

而這其中,七成是新增移民。整個城市的地段,喜好,價值體系,也將由屌絲們說了算。


只要屌絲們在勞動有工資,他們就掌握了「錢的入口」。最終世界將強迫著圍繞他們轉。

因為你無論多大的智慧,多巧的技巧,你仍然無法和每個月一千億,每個月一千億的工資相抗衡。

所謂「以力破巧」,在絕對力量面前,任何謀略都是無用的。

許多人沒搞清楚「崛起」與「賺錢」之間的區別。屌絲們可以讓爛泥灣變成陸家嘴,北蔡鎮變成世紀公園,川沙變成迪斯尼。這個叫崛起。

可是整個過程中,屌絲們沒賺到錢。這個叫賺錢。

今天很多回帖關心的都是崛起,而我真正關心的是賺錢。

屌絲投資不賺錢,和屌絲最終統治世界,這根本就是二回事。不矛盾。

作為一個浦西土著,我眼睜睜看著外地小白領拿著很高的工資,撒花銀子般的投入到坑子項目。宛如飛蛾撲火燃燒自己,點亮浦東。

我能為自己賺取更高投資回報;

卻無力對抗大勢。

(yevon_ou@163.com,2015年9月28日晚)

屌絲購房手冊(三) 

說了很多宏觀的話,今天我們來說說微觀選房。

在屌絲的世界觀內,房型,樓層,朝向,品質,社區,交通,各有哪些喜好。

一)打七折

開始分析屌絲之前,先讓我們來看個帖子:

《非學區沿街無電梯六樓的房子,大概這輩子也賣不出去了吧,哭~》[1]

這是籬笆上一個帖子,帖子很長,有285樓。

如果你想迅速歸納一下重點的話,大致是說,有一個LZ想賣房子,然後一群籬笆男就在那裡起鬨「打七折,打七折,打七折」。

打七折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LZ的是六樓的房子,所以「群眾」的意見,你至少要比五樓便宜30%才行。

就這麼十六階樓梯,3米勢能,但到了傻空的嘴裡就是打七折。

如果你仔細看這個帖子,汙言穢語,詛咒攻擊。總之你這個房子是爛得不能再爛了。完全沒有希望的。儘快七折跪才能出手。

事實的真相呢,如果你拿到市場上去賣,大概95折就能賣掉。

這只是事情的一個側面。如果你像我一樣每天看200條籬笆帖子,堅持十幾年,你最終會發現籬笆輿論的共同點:

6F的房子,打七折

沿街的房子,打七折

有高架高壓線,打七折

附近有菜場,打七折

朝北向,打七折

衛生間無窗,打七折

牆壁有黴斑,打七折

隨著事情越來越瑣碎,最終你衛生間沒有窗,牆壁上有一條裂縫。到了屌絲的嘴裡,也是大得不得了的罪孽。他們一致的反應,就是「打七折」。

這意味著什麼呢。2006年時,搜房網異想天開,想要搞「房產團購」。

正值政治極左,全民公討房產商「不道德的暴利」之時,輿論每天關注度也很高,CBN派了攝像隊全程跟蹤。電視播放。

當時第一站選定的是閔行顓橋幸福小鎮,房產商也很重視。派了大隊人馬接待。是生意誰不想做,團購大單子大家都想接的。

事情的結局,卻是落得不歡而散。有媒體資源的朋友,還可以找出當年的影像來看看。

為什麼,因為房產商答應給消費者的最終「團購折扣」,是3%,也就是97%折。

而消費者要求的是什麼呢,你看電視裡採訪的黑紅臉胖子,一股濃濃的白完落地味,他要求的是70%,七折!

70%,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其具體的形成原因,牽涉到心理學,宗教文化道德傳統,是一件很複雜的事。但在這裡,我們第一次給出的精確答案:「屌絲的心理價位是市場價的70%」。

無論市場怎麼變化,這個比例幾乎是恆定不變的。2005年時,我們嘲笑一個人,無論他去看任何樓盤,心理價位永遠落後實際3000~5000元。其實這就是70%。

如果換算成漲幅的話,大約是一年半的漲幅。也就是屌絲的心理價位落後市場18個月。[2]

二)真心話

說的話和想的事,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當我們見過太多的屌絲言論之後,我們應該剝開的,其實是內裡真實的想法。

真實的想法是什麼呢。屌絲三個字:「我沒錢」。

為什麼屌絲對戶型,樓層,朝向,環境,綠化,通風這麼挑剔。任何一套房子,永遠都可以挑出毛病來。世上沒有完美的房子,喜靜和喜動完全就是嘴皮一翻。

因為屌絲的下一句話,一定是「打七折」。

說話要聽真實的想法,屌絲真實的想法,其實是希望你便宜一點。

屌絲真正喜歡是什麼類型的房子呢?真正答案是:戶型,樓層,朝向,環境,綠化,通風…………統統都不重要。

屌絲內裡真正的想法,是「在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體面情況下,所有因素能省則省」。所以屌絲選房子的真正喜好:

樓層,除了123特殊樓層不考慮。其他樓層越低越好,省錢。所以整棟樓裡,往往上海人住中高層,屌絲住低層。

朝向。屌絲其實完全不在乎朝向,朝北只要便宜他們樂意接受。只不過現在上海純垃圾戶型很少。

景觀。謝絕任何景觀溢價,謝謝。順便把景觀溢價貶得一文不值。

靠馬路或樓王。完全不在乎,便宜就好。

廳大臥小還是臥大廳小。二個都小,謝謝。

層高。不重視

衛生間。一個

菜場擺攤大排檔。完全不在乎,但談論時要鄙視。

品牌,重視

得房率,重視

會所。重視,但不辦會員卡。

學區,重視

交通,2KM內有軌交即可。具體站數不重視

在《世界上最好的房型》一文中,有一句話叫做:「你只要比隔壁內個盤小5個平米多半個房間就行。」

這句話,實在再精確不過地揣摩到了屌絲的心態。

屌絲喜歡的口味,就是在保證「功能」齊全的基礎上,儘可能地降低成本。所以一切有Taste的東西都不要增加,你就絞盡腦汁少5個平米好了。

房屋的指標,分為硬指標和軟指標;


屌絲選房,不願意在硬指標上花錢,能省則省。(地段,樓層,朝向,景觀,層高,水泥用料……)


而卻在軟指標上浪費了很多錢(品牌,精裝修,廣告,IB格,初房情節……)

這是屌絲特有的情懷。並最終報應在他們的投資回報率上。


三)次新房,老公房,老大樓

外地移民屌絲的另一個特點,是極其地看不起老公房,老大樓。

我們知道,老公房,老大樓,主要是1980~1990年代的產物。而大部分集中在市區,由上海土著居民持有。

屌絲小白領主要以購買郊區新房為主,他們的膚淺與淺薄,在這一刻表露無疑。

因為他們從來不接觸老公房,老大樓,所以他們對「異己」之物貶斥得一塌糊塗。談起來也恨不得以縣城估價的記憶去套。

屌絲們對老公房,老大樓的印象,估值,流動性評判,和實際情況有非常大的差距。

常看Liba.com的人應謹記區別,免得被誤導。

詳細分析要到後面的綱目再展開。

四)屌絲房的升值潛力

上海是大鱷潛伏之地,有的是冒險家的樂園,白相人的世界。

屌絲拿著摳錠換來的工資,要進入這個名利場中。無異於二手空空的菜鳥戰士上戰場。

在買房這場格鬥中,很難想像老牌的大鱷精英沒有看上你那些地段,而讓小白們吃到筍盤。

所以屌絲移民買的房子,通常都是不太划算的。被Mark Up漲幅不大的。

然後屌絲們用數量堆死精英,這是後話。

現在我們要說的是,屌絲們買的房子,屌絲們鍾意口味的房子,能不能漲。

答案是比較麻煩。

在《世界上最好的房型》[3]一文中,我們說到;


如圖,假設我們以「離圓心的距離」代表熱度的話,則二者並不重合。

2015年的大熱門,或許2025年已經是冷門。

譬如板塊2,在2015~2025年中就是受害者。

譬如板塊5,在2015~2025年中,則是從無人問津變成大熱門。

當屌絲們買房子時,他們考慮的是今天,「在功能齊全下,儘可能的便宜」。

而老手們買房子,考慮的是明天,「2025拋售時,儘可能受歡迎」。

二者的出發點完全不同。屌絲很容易在總價恆定的情況下,買入超遠郊區的超小戶型。

這些房子其實並不適合居住。無論是未來消費升級換代,還是屌絲本身的家庭人口增加,都顯得非常地不適用。

而要拋出的話,更是找不到對手盤。


五)屌絲的上限

在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洪日慶教蘇燦降龍十八掌。並說他日後會貴不可言,成為丐中之王,丐中之霸。

蘇燦問:「那是什麼」。

洪七公傳人:「還是乞丐」。


如果要說「丐中之王」,我們不妨花一點時間,繼續黑一黑我們極其厭惡的「仁恆河濱花園」。

如果要說RHHB,那簡直就是小白領心目中的聖地。他坐落在屌絲之巔:聯洋,充分滿足了「四房188平米」的緊湊感。

他有很多燈光投影,可裝修全是最差料的櫸木。

全聯洋只有一家粉塵般的大拇指廣場,5KM之內沒有任何商業。可是售賣的東西價廉物美,星巴克大娘水餃一應俱全,深度貼合屌絲消費檔次口味。

2009年我在陸家嘴濱江找房子,因為連續二套的房東跳票,最後中介試圖著向我推薦「陸家嘴內陸」10KM,也有一家仁恆河濱號稱是豪宅。

我冷冷地說,「我不買中低檔房產的」。

中介一臉不解地疑問,「我覺得挺好的呀」。

我說:「我若是住在聯洋,朋友圈一定以為我生意失敗。以後讓我還怎麼混啊」。

此後的軌跡,完全符合我的預期。仁恆河濱花園,從2009-2015,上海樓市漲了250%的絕對大牛市之中,一點都沒有上漲。

譬如可參考這篇:《不是我不明白,這市場變太快!仁恆是在太瘋狂!!!》[4]

六年前的價格,和今天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仁恆為什麼漲不動,因為他的定位不對。

仁恆的定位,是「屌中之王」,「屌中之霸」,屌絲中的王者。

仁恆的房子,小白領一看喜歡讚嘆不已。因為這就是他們理想夢想中的房子,一切按照「農民想像中的皇帝」來建造。

可是在有錢人眼裡呢,仁恆一文不值。

有錢人首先就不會住聯洋。不是不會,是根本不考慮。一個小白領屌絲聚集區,是不可能出現豪宅的。

其次仁恆不符合有錢人的口味,「不是把公寓造到極致就能叫豪宅的」。

豪宅有豪宅的骨架,骨架決定檔次,乞丐終身是乞丐。

仁恆的188是四房,而在小陸家嘴,這面積最多只能做二房。

在真正的豪宅,188平米只能做一房。

他的整個小區,集中在平均面積100平米,緊湊型二房,以總價的控制來扯高單價承受力,這是歪門邪道。

住戶全都是小白領緊緊褲腰帶,工薪族加按揭。

這絕對不可能是豪宅,只能是屌絲中的戰鬥機。啊嗚卵冒充金剛鑽。

不是豪宅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他漲不動。

你如果把市場分為「高、中、低」的話,他就是中遊頂峰。永遠不可能上遊。

仁恆就是一些比較有錢的小白領在買,永遠不入富人的法眼。那麼他的單價,總價上限,也就非常地有限的了。

你購買房子,要儘量避開「中遊的上限」,因為中產階級這一個區間,潛力已經挖盡。

將來你的位置,只能在「中上、中中、中下」擇一。而無論哪個結果,都比昨天低。



相關焦點

  • 屌絲的本質是什麼 壹讀精選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傅踢踢(futeetee)前幾天一早,吳曉波老師微信號推送《算算你的「屌絲值」》,通過和北京的哥小張的聊天引出文眼:屌絲的標配與他從事的職業其實沒有關係,而在於兩個指標。
  • 希臘購房移民項目手冊
    希臘概況簡介…………………………01希臘之經濟篇…………………………02希臘之生活篇…………………………03希臘之教育篇…………………………07希臘之醫療篇…………………………09希臘購房移民法案…………………...11希臘購房移民優勢…………………...12希臘之房產篇……………………….…15希臘之稅收篇……………………….…19希臘購房移民之費用篇…………….....21希臘考察六天五晚行程
  • 屌絲就是屌絲
    鞋圈賣特別低價期貨的大部分都是屌絲,因為只有屌絲才會擔心自己的資金周轉、賣不出去的問題。期貨、無息貸款並不是放期貨人的問題。
  • 「屌絲」的性價比
    10年風雨拼搏後是否跟上了腳步脫離了」屌絲」。或進步,或漸行漸遠。圖片來源:unsplash性價比是一種態度 性價比≠"屌絲"當你說性價比,他說」屌絲「你買不起在賦予」屌絲「他定義的時候,自我嘲弄之時。不乏眾人皆醉,我獨醒。性價比,在一部分人眼裡也可謂成了吐槽」屌絲「的另一個代名詞。以此而出來的各種鄙視鏈屢見不鮮。
  • 吳曉波:論屌絲
    譬如今日,我們再次在「屌絲」這個詞彙上陷入了爭吵。我們如何定義「屌絲」?當你此刻說到「屌絲」這個詞彙時,會聯想到什麼?它所代指的對象意味著什麼?而在這個詞彙的背後又承載著怎樣的語境、社會心理與共識?如果認為,「屌絲」指向的是財富貧乏及底層邊緣人群,則也不完全的準確,因為我們還是看到,很多財富擁有者,比如騎狗的首富之子也以自詡屌絲為樂。
  • 我和屌絲爭女神,女神為啥選屌絲?
    小夥子對感情輸給一個「屌絲」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最終自我歸結原因竟然是:剛認識女神時「屌絲」的學習成績比他高了十名。這理由瞬間把我雷了個七葷八素。 我只能說:「呵呵,好孩子!」其實屌絲不配和女神在一起本來就是個偽命題。你覺得你是帥氣逼人的小鮮肉,說不定在姑娘眼裡你充其量就是個娘炮。你覺得你年少多金,說不定在妹子眼裡你就是個啃老蛀蟲。你說你成績優秀,前途無量,可姑娘說,那又如何,還不如哄我開心給我買個棒棒糖。還有,你怎麼就知道你比那個追到女神的屌絲優秀?別人背後為追姑娘做出的努力你知道?
  • 我不是屌絲!
    我都用4000的手機了,怎麼我還是屌絲呢?! 我早不是屌絲了啊!  七年前,有老外問馮小剛屌絲是什麼意思,馮小剛脫口而出,屌絲不就是xx毛嗎? 百度百科對屌絲一詞的解釋是:屌絲就是這麼一類人,生活平庸、未來渺茫、感情空虛,不被社會認同。
  • 屌絲!逆襲!
    2,這就是屌絲最好的時代!太有利於屌絲逆襲了!上周5,任何低位敢買創業板票的朋友,今天都有大肉吃!我想,如果我還算屌絲,全倉梭哈,這樣進階,好像比以前容易太多了!3,這真的是屌絲最好的時代!各位不要抱怨了!
  • 中國屌絲市場報告
    在一個看重身份地位的社會,中國曾經被邊緣化的「屌絲」具有強大的新身份。隨著近年來「屌絲」一詞的廣泛傳播,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屌絲」這個詞。而鑑於「屌絲」群體的壯大,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開始關注這個群體,也開始號稱自己的用戶群就是「屌絲」,但是怎樣吸引「屌絲」的注意,從「屌絲」的口袋裡賺錢,什麼樣的人是「屌絲」,甚至「屌絲」最大的需求是什麼,並沒有真正的受到關注。
  • 戴建業專欄人情世態與「屌絲」姿態
    分屬兩個不同群體:一個是弱勢群體,一個是腦殘群體。」這兩條微博一下子捅了馬蜂窩,給這個本來十分火爆的「屌絲」火上澆油。另一政協委員也跟著起鬨,要求政府淨化網絡上的「屌絲」語言。馮小剛的《甲方乙方》《手機》很「搞笑」,而他有關「屌絲」的微博評論則很「可笑」。用「屌絲」的話來說,馮導與自己的時代似乎已經「out」了。至於那位要求淨化網絡「屌絲」語言的委員,不用說,簡直就是生活在類猿人時代的「菜鳥」。
  • 為什麼我們不再自稱「屌絲」?
    「我們可以自嘲,但是商家不能嘲諷。」《屌絲男士》那時的年輕人都自嘲是「屌絲」,而且也不怕被人叫做「屌絲」,至少沒有像今天這麼敏感。所謂「屌絲群體」就是這麼來的,而且恰恰因為自己屬於「屌絲群體」的一員,非常有安全感。
  • 古代屌絲逆襲指南
    ,金庸小說中甚至將屌絲逆襲設定了主角成長的固定模式,原因不外乎襲逆成功後的感覺令人胸膽開張。西漢名將衛青起初也是一枚標準的屌絲。衛青父親本姓鄭,與平陽侯的妾衛氏私通生了衛青。他在家中沒有地位,長大了後在侯府做從騎,身份相當卑微。
  • 「屌絲」如何成長
    生活中,沒有金錢,沒有地位,多數已過而立之年,迷茫著、漂浮著,做啥啥不行,幹啥啥沒勁,偏偏想法多多,實踐躊蹴,愛幻想,雖不乏夢想、激情,奈何生活就是如此有趣,看他人成功如同上天追著餵飯,自己則是被上天追著要債,社會淡然的賦予「屌絲」稱謂,在人情冷暖中,多數人已然坦然承認了這所謂的稱謂,開始越發頹廢與墮落
  • 哲學屌絲的美好人生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維根斯坦被奉為20世紀的哲學大師,何以「屌絲」相論?不過在我看來,「屌絲」並非貶抑之詞,屌絲也未必滿腔的羨慕嫉妒恨。屌絲,同樣可以擁有坦誠而美好的一生。能挫敗一個屌絲的常常是身份敏感,比如馮小剛。
  • 購房資格是什麼意思 購房的具體流程
    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購房是一見你大事,所以說一些購房相關的小常識和注意事項是很重要的內容。有些城市在購房的時候是需要符合購房資格的。那麼購房資格是什麼意思呢,購房的具體流程是什麼,這些相關的內容對於大家了解購房合同等問題會有很好的了解和參考,來具體的了解一下。
  • 客觀上我就是「屌絲」,但主觀上永遠無法接受你說我是「屌絲」
    出來讓大眾不要過分的人,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有一定話語權的人,他會是屌絲嗎,「屌絲」這個詞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場景設定,假如說一個非常德高望重的老者,被一個年輕人說成屌絲,老者並不會在意,人們也會說這個年輕人出言不遜目中無人。倘若是這個老者說這個年輕人是屌絲,那他就是,每個人都會認為他是。
  • 屌絲的逆襲是怎樣煉成的?
    屌絲逆襲的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從實踐出發。2、靜氣深度思考。3、掌握得力的方法。人生只有足夠的殘酷,才有足夠的美麗。只有身處足夠的逆境,才有令人盪氣迴腸的逆襲。《中國最強音》本周五的比賽上,選手曾一鳴在羅大佑露骨的阻擊和巨大的壓力下,終於成功地實現了逆襲。
  • 你或許歧視「屌絲手機」,卻鮮有聽聞「屌絲藥」
    「得屌絲得天下」的言論,讓我很是心堵。回想起和同事推薦紅米note9的畫面,臉上一陣燥熱。因為我擔心他們會嘲笑我,果然一上班,幾個傢伙就擠眉弄眼地說我「屌絲」。呵呵,是不是屌絲,我作為當事人自己還不清楚?我掏出兩板感冒藥,「唉,冬天到了,有備無患,誰能猜對價格,我免費送一板!不能網上搜,要馬上回答。錯誤價格不超過50%就算贏!」
  • 觀察 為什麼人人都說自己是「屌絲」?
    現在,「屌絲」已不只是相對於「高富帥」的「矮窮矬」。從年輕農民工、醉心於網遊的宅男到不限於單身白領、碼農的網民們,再到在常青藤學府接受精英教育的學生,人人都毫不介意且樂於自我認同為「屌絲」。究竟是什麼使中國人團結在「屌絲」這個微妙而曖昧的標籤下?屌絲=中國的99%?
  • 看15個屌絲職業如何在科幻電影裡大翻身
    有一些職業,特別能引發勞心勞力﹑沒有前途沒人愛的人(也就是指木村君我)的自我認同,從而被歸為屌絲職業。從程式設計師到搬磚工,這些職業不光在現在存在著,在未來也會存在。如果你正好擁有一份屌絲職業,不要自暴自棄,且看這些屌絲職業是如何大翻身,成為英雄甚至救世主的——當然,這是在科幻片裡。不知道有沒有你的職業在裡面呢?看一下就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