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文,農藥學博士,現任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兼任貴州省茶葉研究所病蟲防控研究室首席專家、科研管理科科長。貴州省千層次人才培養對象,貴州省省級科技特派員。
茶產業是貴州脫貧攻堅十二大特色產業之一,對茶葉來講,廣大茶葉消費者對安全茶葉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長。談到茶葉質量安全,首先想到的就是標準,放眼全球,歐盟茶葉質量安全標準(簡稱「歐標」)是公認的最嚴的標準,從供給端看,生產達「歐標」的茶葉,也可以保障廣大茶農生產的茶葉成為「搶手貨」,賣得出、有錢賺、保增收。
自2014年以來,將生產達「歐標」的茶葉定位為我和我們團隊努力的方向,並付諸實踐。堅持貴州茶園的問題儘量貴州人自己解決。與團隊成員一起,到茶園中去發現問題,凝練出科研項目,通過自主創新與集成創新相結合,攻關解決問題,明確了5個新發現,形成了4個防控新技術。 在思南縣4年科特派期間,印象最深的是我到思南縣張家寨現代農業園區開展茶樹病蟲害周年防控技術服務,通過調研發現企業只生產春季名優茶而總產值低下,並且伴隨茶園病蟲害發生情況。結合自己專業特長,明確以「歐標茶」生產為突破口,定點晨曦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一家企業,「鼓動」其利用夏秋茶生產出口茶,發掘新增長點。
自2014年冬管開始,通過科學肥水管理、自己研製的防治茶黑刺粉蝨的植物源農藥的應用、強採控蟲除病、誘蟲技術、藥劑防控技術等多種措施的聯合實施,茶園茶黑刺粉蝨、小綠葉蟬、薊馬、茶尺蠖和炭疽病的發生得到有效控制。 2015年,該企業生產的春茶和夏秋茶中農藥殘留完全達到歐盟標準,打消了茶葉企業因前兩年夏秋茶農藥殘留無法賣出而產生的後怕和顧慮;茶企的信譽度也得到提升,多家企業以訂單搶購其所生產超300噸的夏秋茶,與2014年相比,企業新增產值超過360萬元。 示範、輻射帶動多家茶葉企業啟動夏秋茶生產出口茶。2018年以來,輻射帶動思南縣20多家茶葉企業大量投產茶園的夏秋季茶青實行機採,生產大宗茶,提高茶青下樹率,增加茶園產值。根據思南縣茶桑局年度茶產業報告,2019年共生產夏秋茶0.62萬噸,產值4.4億元;其中直接出口茶葉200噸,出口收入2490.54萬元。 2018至2019年,在德江科特派期間,通過運用在思南縣形成的歐標茶生產技術,開展試驗示範,2019年,帶動德江縣茶子山茶場500畝茶園由2018年只採春茶向夏秋茶機採的轉變,實現德江縣夏秋茶採收增效的根本性改變。 湄潭縣多年來因「小農戶、大產業」現狀,茶葉質量安全是其茶產業主要痛點。針對制約湄潭歐標茶發展存在的問題,著眼於「減施增效」,採取「四創建四保障」的舉措逐一破解。 2019年,先行啟動湄潭縣核桃壩村、隨陽山村、興隆村、廟塘壩村和中華村建設了5萬畝歐標茶園。通過努力,五個試點村全覆蓋茶園抽樣篩查,茶葉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為100%達到歐盟標準。5個試點村,5188戶茶農共計增收2049萬元。 自2014年以來,我積極開展服務「三區」工作,結合科特派工作,著眼於貴州夏秋茶提質增效,圍繞茶園病蟲害防控與茶葉農藥殘留控制,結合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與相關技術的集成創新,在思南縣、德江縣和湄潭縣,大力推廣歐標茶園建設與生產技術。通過6年的努力,三個產茶縣「歐標茶」建設順利推進,科技助力脫貧增收成效顯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維維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