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及履及的茶故事

2021-02-17 茶業復興

每周一至周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劍及履及的茶故事》
亮軒(臺灣知名作家)

——《找茶,就是找故事 》推薦序

生活是個大道場,我一向以為,就像夫妻是人生最大的修持一樣。比如吃什麼穿什麼到那兒去跟誰相會又怎麼談話等等,那一處可以馬虎?然而大多數人並不重視生活,只重視存活,隨俗而行無可無不可者比比皆是,生命也就如此蹉跎殆盡,錯失許多好景緻好機緣。

當然這麼樣的隨俗也有好處,省心省力,在一定的封閉性的價值體系中,與同流彼此肯定打氣,相濡以功利以色慾以貪嗔,依然虎虎生風,如此種種,倒也肥潤爽口,了無遺憾。
但是依然有人不覺得人生應該如此,要活得生動些,明白些,為此付出的代價也要多一些。其中之一,便是吳德亮。

德亮以茶名,顯而易見,似乎為茶而生,而活,而境界。緣訂三生命中注定。
茶事是說不盡的,且看他,舉凡飲茶、找茶、茶壺、茶杯、茶人、茶景、茶史、茶經、茶鄉、茶路、茶食、茶餐、茶點、茶窯、茶瓶、茶罐、茶器、茶友、茶療、茶補、茶詩、茶文、茶館、茶票、茶書、茶肆、茶價、採茶、焙茶、老茶、新茶,以致茶之死茶之活等等,無一不出現筆下,直可謂茶氣蒸騰,茶天茶地。人間豈復有比吳德亮更茶者?


數十年前的拙作中曾有「茶道一得」一文,並無新意,只說茶道似有道而無道,喝茶而已,口齒生津便已然大備,何須多事?是以從來就不講究茶道,更無茶事之想,光顧茶莊,稍貴則望望然而去,從來不以品到數萬元一斤的比賽茶之類為得意。反倒為了原先所嗜價廉之茶為人炒作至價昂為憾,漸漸更不顧茶事。而茶之身價有飆至數百萬元一斤者,飲食一道,固有貴賤,豈能如此走火入魔?真乃去道日遠。容我說一句不怕冒犯的話,要惜福啊!自此,但可以飲水終吾身也,與茶相去更遠。只肯讀讀茶詩茶書而已。

那時海峽對岸福州有作家聚會,一路聽福州朋友大談當地茶經,以茉莉香片一斤數萬元人民幣至數十萬元人民幣相告,暗中心驚不已,茉莉香片是我早年經驗中最不善飲茶者的嗜好,依此而觀,茶之正道欲尋也難矣。於是閉口不言,悄然而退,以為此生與茶無緣矣。


是夜在飯店大廳見一人與幾位朋友高談茶經,說起某處某茶如何尋得某茶又被炒作自十數元一斤到幾十萬元一斤,又說某茶實在不是某茶而是某某茶因某人某事而成如此之某某,所云如此種種,十分引人入勝,我就成了座中一員。此人嗓音宏闊,興致盎然,僅談茶事便數小時不疲不倦,題材從無重覆,句句翻陳出新,非茶不語有語皆茶。細看此人,面色紅潤,健康寫實,當屬旅途陽光留痕。凡出門,則戴一頂寬邊帆布帽,語語誠懇,一派天真,笑容常在,泰然自若。私心甚怪之,便與論交,問題層層,俱得一一作答,自此方知茶之一道未必寬袍大袖者之專利,而且也許盡棄斯文,方得真意,如此論茶,復古開新兼而有之,頗有幾分當年退之先生文起八代之衰的氣息。於是乎在閩其間便追隨德亮左右,或直問或旁聽,玩味再三。

德亮隨身攜帶茶葉茶具,旅途中談得興起,便為在座泡茶,杯杯都有來歷,用心品嚐,果不其然。最有趣的是每一種茶都有故事,名川大山間數百年繚繞盤旋,盡是鄉野奇談,更讓人驚訝者,是德亮劍及履及,常常不辭路遠輾轉艱難,烈日風霜中見之識之飲之而後以為快。為一茶之得而願付出偌大代價,這是常年只能拳身書齋中的我難以想像之事。而在下平素貪杯,酒後塗鴉相贈,德亮鄭重裝裱,懸諸他專用之茶室,令我受寵若驚。爾後論交,便在茶氣氤氳中盡談茶事,卻俗忘塵,一杯又一杯,居然一如多年舊識,茶逢知己千杯少,何必有酒?


德亮是真茶人,自茶而入萬事,自萬事復入茶道,不拘泥不傷雅,用心專注自成一家,相與結緣,引領走出書齋得見天地未曾具想之一隅,衰年偶得,大喜過望。
某日,德亮邀約新書發表會場,方知此人早已盛名兩岸乃至全球華人世界,一時冠蓋雲集交相稱譽,凡有茶事,德亮多有參與,茶界眾生種茶焙茶販茶飲茶者無不來往接納,識淺如我方才認得此人真非一日之功也。當場他居然不以寡陋視我,堅請上臺,於是不免綿上添花,從而敬奉一名號,曰:「有茶氏」,眾友熱烈鼓掌相挺,從此,伏羲有巢有熊神農之後,更添一有茶,意以為真得其人其趣,蒙德亮欣然賞收,吾之幸也。


德亮有新書,名為「找茶,就是找故事」,乃以以上故事附麗為序。

目錄  · · · · · ·

目次
序:劍及履及的茶故事〈亮軒〉


卷一、茶來茶去
一個六安三種茶
富士山下茶飄香
春訪金谷茶鄉與櫻花共舞
在龍貓的故鄉尋訪狹山茶
在月亮的淚光中看見茶
茶席在奼紫嫣紅茶園間
臺灣紅茶的故鄉日月潭
小葉紅茶在臺崛起
在福建土樓看見臺灣美人
美人也瘋狂
北臺灣最美的茶鄉
從夏威夷大島來的茶
冰島找茶
普洱茶王福元昌號品賞記
透過鏡頭愛上茶
泡茶養生說
三月柚花入茶香
老來學茶圓茶夢
鳳凰老茶
鷹揚土樓茶鄉
前夜浮梁買茶去
尋找陽羨千年貢茶的輝煌


卷二、茶香與詩畫共舞
茶香在詩畫間舞動
走過悠悠歲月的茶票紙
禪語如金
大紅袍漆器茶盤
鋦補重生的陶杯
村長伯的茶陶成績單
蝙蝠車上的野溪巖礦
警局裡的陶壺茶香
鳳山訪壺看見牛吃餅
金銀璀璨臺灣新柴燒
古厝茶香
古厝雙橋老茶廠
紀州庵文學茶館
臺北最有茶味的歷史建築
明月相照竹裡館
極簡中的圓滿自在
黑白變彩色的茶則人生
烈火共舞巖礦極致


卷三、馬背的下午茶
紅色阿比西利亞
馬背的下午茶
貓們的下午茶
沙漠小仲馬的茶花貓
在湯島與少年川端對話
大眼舢舨凳
發現東川紅土地
金玉滿堂油菜花
屋頂上的捕魚手
銀格鋼筆中的如金秋色
騷人多愛茶

圖書信息

作者: 吳德亮 
出版社: 聯經
出版年: 2013-11
ISBN: 9789570842807

定價:39.8元

END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識別下圖二維碼直接購買

諮詢加微信:1273545925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茶會主茶師的喝茶故事
    對我來說,乾淨無汙染的茶是不可替代的生活喜樂,由茶而發展出來的同好交流更是趣味盎然,每位司茶人沖泡技巧的不同,所以大家就能互相觀摩切磋,討論如何精進茶藝,加上茶種、茶區的多元,讓我可以一直在茶的世界裡遊歷,每回喝茶都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般,總有驚喜藏在其中,等待覺察。3.
  • 講好陝茶故事,陝茶上「網」讓茶博會成為常態
    首屆陝西網上茶博會由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和共青團陝西省委指導,陝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辦,陝西省園藝技術工作站、陝西省發展特色與休閒農業指導中心、陝西省農業宣傳信息中心協辦,陝西農業品牌網承辦,西部網茶業頻道等單位支持,活動通過全媒體報導+直播+短視頻方式,向全國消費者展示推介陝茶優良的生長環境和獨特的品質,講好陝茶故事,助力陝茶品牌提升和市場銷售
  • 他和她的那些故事,從一杯茶開始………
    他和她的那些故事,從一杯茶開始………… 他和她的那些故事 從一杯茶開始 對的禮物,送對的人 給TA有意義的
  • 利港喜來登「茶亦江湖」品鑑會圓滿結束 聆聽一場和茶有關的故事
    4月22日下午3點,一場和茶有關的故事,在合肥新站利港喜來登酒店採悅軒中餐廳拉開帷幕。茶文化學者、當代茶宴創始人、大學客座教授—朱曉龍教授,以妙趣橫生的演說方式,與大家交流了自己與茶的故事和對茶的研究,並解答了大家關於茶的類別,品茶、泡茶的方式等諸多方面的疑惑。
  • 和老虎喝下午茶聽熊熊講故事
    1《老虎來喝下午茶》 陪伴英國人半個世紀的兒童故事 《老虎來喝下午茶》(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是一部23分鐘短片,雖然播出了一段時間,但目前豆瓣網上標誌看過的觀眾也不到950人。
  • 名人故事|歐陽修與茶
    歐陽修與茶1 歐陽修(1007- -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人,宋天聖年間進士,性格剛直,不畏權貴,因為替範仲淹辯誣詩中這位親自烹茶斟茶、以茶自得其樂的嗜茶老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感到十分親切。詩中「論功可以療百疾,輕身久服勝胡麻」,反映出宋代茶人對武夷茶的養生功效已有了深刻的認識。歐陽修在《龍茶錄》後序一文中,對武夷茶之貴重有一段極有史學價值的記載。他寫道:「(宋)仁宗尤所珍惜,雖然輔相之臣未嘗輒賜。
  • 「茶奶奶」張淑珍的故事
    她就是被商南百姓稱為「茶奶奶」的張淑珍。  儘管已年過八旬,張淑珍最喜歡做的事,還是到茶園裡走走看看。這裡不僅有讓她痴迷的茶香,還見證了她奮鬥了一個甲子的時光。陝西省商南縣如今是我國西部最北端的新興優質產茶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茶葉之鄉」。商南縣位於北緯33度,傳統意義上,茶葉的適宜生長區在北緯30度以南。
  • 一茶,一故事 ▏單叢茶
    在長期的茶葉生產中,鳳凰茶農深深地體會到茶樹的經濟價值和藥物價值,因而,也就深深地愛惜、擴種和褒揚,編成了許多故事在民間流傳,充分反映了茶農對茶樹的崇敬和熱愛
  • 渭河,未講完的故事丨且以新火試古茶——茯茶鎮裡的古今對話
    琴棋書畫詩酒茶,茶歷來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文明的象徵。伴著絲路駝鈴,茯茶從涇陽出發,一路向西,以顯赫的「官茶」「貢茶」身份成為以茶易馬的重要戰略物資,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重要一席。「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茯茶。」這個不產茶的地方,卻有著悠長的制茶史。幾度興衰,弦歌不輟,沐浴著新時代的晨光,涇陽茯磚茶正在續寫新的榮光。
  • 今夜我有好茶,你有故事嗎?
    《七碗茶歌》是《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的美妙意境:一杯清茶,讓詩人潤喉、除煩、潑墨揮毫,並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山泉煎茶有懷唐·白居易坐酌泠[líng,清涼]泠水,看煎瑟瑟塵。詩人似乎處在一種無所事事之狀態,惟有以煎水煮茶為樂,還要把這種特殊飲茶享受傳遞給愛茶友人。
  • 茶展熱茶?表面兄弟的背後故事
    「喝著我的茶,還要挑我的毛病。治平,你這脾氣,也太臭了些。」名喚子勳的老者雖然已經垂垂老矣,但言語中卻還帶著少年氣息。一時相顧無言,二人也未見尷尬,都只是靜靜喝著自己手裡的那杯熱茶。不知過了多久,一壺茶已經見了底。
  • 譽為「茶中之王、半壁江山」的大紅袍的傳奇故事,一文全收藏!
    說起大紅袍,人們不單是嘖嘖稱奇它的湯色滋味,也對大紅袍蘊藏的傳奇故事津津有道。大紅袍的故事主要說大紅袍名字的由來,那麼大紅袍有哪些動人且神奇的故事呢?且看下面。二、狀元感恩說在武夷山有一座天心寺,一日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來了,卻病倒在寺中,後來天心寺的方丈用生長在九龍窠的神茶為秀才治好了病,秀才得以按時上京考試,結果這位秀才考中了狀元。為了報答天心寺方丈用神茶的救命之恩,秀才回到武夷山後直奔這神茶的產地九龍窠,脫下皇上恩賜的大紅袍,披在神茶樹上。
  • 茶書網:《臺灣有機茶地圖》
    臺灣茶名聞世界,尤其是觀光客愛採買的特產之一,近年由於環境保育的觀念逐漸抬頭,以有機農業法種植栽培作物亦漸受矚目,加以自然養生的食品愈受重視,有機商店以及食用有機產品的人口也逐步擴大,而目前圖書市場上仍未見全面性介紹臺灣的有機茶著作,本書即以臺灣的有機茶種植產地、品種、故事與茶農生命故事,帶出有機茶園栽培現況與茶人理念。
  • 茗正堂李政明:給力推廣「皇金芽」 書寫更精彩茶品牌故事
    日前記者走訪京城馬連道茶市場,交談中,不少茶商均反饋今年生意不好做。「雖然市場不太景氣,總體銷售額不如往年,但是我們單品「皇金芽」茶葉銷售額較之去年卻翻了一倍。」北京茗正堂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茗正堂」)董事長李政明說。茗正堂董事長李政明茗正堂是北京頗負盛名以經營安吉白茶為主打產品的知名茶企。
  • 喝茶的時候講一講|十大經典茶故事
    所謂「茶蘇」,是一種用茶和紫蘇調劑的飲料。4、王濛與「水厄」王濛是晉代人,官至司徒長史。他特別喜歡茶,不僅自己一日數次喝茶,且有客人來,便一定要客同飲。當時,士大夫中多不習慣飲茶,因此去王濛家時,大家總有些害怕,每次臨行前,就戲稱「今日有水厄」。《世說新語》有曰:「王濛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雲『今日有水厄』。」
  • 民間故事:泰山女兒茶的傳說
    文/姜廣富泰山女兒茶,中外馳名,說起泰山女兒茶的名字,還是大清朝乾隆皇帝給賜的名哩!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來泰安祭祀泰山,下榻岱廟東御尊。泰山知縣前來伺候,乾隆皇帝心血來潮,非要品當地名茶,那時北方地區不適宜種茶,山上本無茶樹,上哪裡去找當地名茶,可又怕乾隆爺怪罪,急得團團轉。縣衙內有一師爺,見縣太爺為茶而發愁,稟報他外出辦案時,見過泰山上一人家晾著茶葉,說是他女兒從深山用口唇採摘的青桐芽。
  • 茶書網:《臺灣吃茶》
    《臺灣吃茶》精選六大都、五大縣市特色茶館、連鎖茶飲名店;讓你一次享受品茶、賞器、吟詩、觀畫……的精採吃茶空間!從茶鄉之美到茶器之,阿亮造訪全臺八十餘間新舊茶館,深入探求其背後的茶文化與茶精神。來自不同領域、背景迥異的茶館主人們娓娓述說各自對茶的熱情、理念與堅持,以及茶館的掌故與變遷。每一間茶館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程,這些故事默默的打造出臺灣茶如今耀眼奪目、享譽全球的成就。
  • 煙茶
    揀老茶葉的時間裡,媽媽會給我們講對門嶺上有個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這個故事,總是這樣開頭,對門嶺上有一個小和尚,小和尚要老和尚講故事。老和尚就講,對門山上有個小和尚,小和尚要老和尚講故事這個故事永遠沒有情節和結尾,一直這樣循壞下去。我們兄妹好像也從沒有追問過「媽媽,小和尚長什麼樣子?老和尚長什麼樣子?」
  • 美國故事:波士頓傾茶事件
    一般人家哪裡喝得起英國茶呢? 你看,人家荷蘭人就想得開。荷蘭政府對進口茶葉不徵稅,也沒那麼多中間環節,這一下就讓荷蘭茶葉成了最便宜的。英國和北美殖民地的商人都不約而同地跑到荷蘭去走私茶葉。在北美,市場上大部分茶葉都是從荷蘭走私來的,特別是紐約和費城,簡直就是走私的天堂。東印度公司可慘了,大家都走私,沒人買他們的茶葉,他們收購的那些貨全砸在手裡了。
  • 重慶特產傳說(22)| 遺失的古茶:老鷹茶
    川渝地區人民的一天也是從茶開始,在流動的時間裡,傳達著一種獨特的情態和情感。也許對西湖龍井、普洱茶等名茶你是耳熟能詳,但還有一種茶,有閱歷的人一定還記得,幾經消失的「老鷹茶」……關於茶>>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著名飲品,遍銷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