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後悔地說「孩子,媽媽愛你」的時候,孩子卻聽不到了

2020-12-23 韓韻兒快樂教育
茉莉跳樓

一天晚上,茉莉平靜地走向陽臺,翻過陽臺跳樓自殺。

這是臺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最悲傷的一個故事。

茉莉在一個月前才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優異的女孩選擇自殺。

媽媽接受不了事實。媽媽在房間的衣櫃裡裝有一個很大的監控屏,可以看到茉莉和可莉姐妹倆在家的一舉一動。媽媽自認為很了解自己的女兒,女兒很乖,為什麼會選擇自殺。

電視劇虛構了可以找回茉莉的記憶,於是媽媽試圖要找回茉莉的記憶。在記憶中她發現茉莉患有抑鬱症,會去看心理醫生;有和一個男生參加讀書會。在尋找記憶之初,她猜測女兒一定是做錯了什麼事情不敢告訴她才選擇自殺的;又或者跟讀書會的那個男生有關。

隨著茉莉的記憶一點點復現,媽媽精神接近崩潰,原來害死女兒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01 孩子的成績代表父母的面子

茉莉的媽媽是留美研究生,就如她說如果不是生茉莉姐妹倆,她現在的身份就是教授。爸爸是學校裡的主任。媽媽說,如果女兒學習不好,他們夫妻倆的臉面何在。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虛榮心,仿佛子女的成就一定要超過父母,才算是教子有方。然而真正教子有方的父母都不這麼想。

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不這麼認為。她的女兒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因此走藝考這條道路。現在也只是大學裡一名普通的音樂老師。李玫瑾老師選擇快樂教育,尊重孩子的喜好,做孩子喜歡的職業,名聲不超過媽媽又有何妨。每天生活得開開心心就好。

02 成績是父母唯一關心的,考不好就要挨打。

茉莉考不好的時候,會忍痛在自己的手腕上割一道,她以為這樣回家再挨打就不會疼了。可是還是會很痛很傷心。她期待媽媽打她的時候能看到她手腕上的一道道疤痕,可是媽媽卻從沒有注意到。

很多父母在孩子考試考不好的時候,也總忍不住會懲罰孩子,更誇張的是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教訓孩子。

我曾經在地鐵上看到一位父親管教自己的孩子。當時地鐵上一車廂滿滿的人,父親大聲呵斥孩子,問孩子考試為什麼沒考好,還時不時揚起巴掌要打孩子。我很慶幸,還好我不是這樣的媽媽,被打的也不是我的孩子。

父母總以為孩子不打不懂事,幾天不揍身上皮都痒痒。可是每打一次,孩子內心的防線就又多了一道,會變得害怕,變得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因此問題會變得更棘手。

03 剝奪孩子的喜好

茉莉媽媽在尋找茉莉的記憶時,看到她撕掉了茉莉看的文學書籍,她覺得學文科沒有出息。後來茉莉寫的文章獲獎了,她也沒有和家人分享這個喜悅,因為媽媽不會支持她這小說。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很多父母會不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有些孩子很小就要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很多都是家長跟風去報的,並沒有真正去了解孩子喜歡什麼。

我曾經多次想要說服四歲的兒子和姐姐一起學畫畫,因為我覺得畫畫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可每次問到的答案都是「我不要畫」,於是就放棄了。一味的堅持只會讓自己和孩子痛苦。後來他選擇學樂高,每周都盼著去上,還說:「媽媽,樂高課不能請假」。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可以抵上父母的苦口婆心說教。

讓孩子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而不是父母認為有前途的專業。

04 無法正確與孩子溝通

在茉莉記憶復現,跳樓的時候她說:「反正也沒有人愛我,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再見。」媽媽讀到這部分記憶的時候傷心欲絕,痛哭著對死去的茉莉說:「媽媽,愛你!」。可這份遲到的愛茉莉已無法感受。

我讀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學習成績很差。在學習裡被老師打不敢告訴家長,因為告訴家長還要再挨一頓打。每次老師讓他回家請家長來學校,他都不敢。他會偷偷從大門溜進去。爬上平房,趴在平房上面,直到等到放學才敢下來。寒冬如此。酷暑也是如此。

如今這位同學因精神不正常,奔四的人還沒有找到另一半。媽媽說,小的時候看著還挺機靈的一孩子,長大怎麼就變成傻子了。這跟小學時候的記憶有很大關係。童年缺少父母的正確溝通,總是被罰會產生自卑感,所有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精神疾病的誘發。

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母親很令人敬佩。在《窗邊的小豆豆》裡她寫到,小的時候她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一年級就被學校退學。但媽媽並沒有責罵她,也沒有告訴她被退學的事情,而是幫她找到新的學校。就是在新的學校—巴學園裡黑柳徹子度過了最美好的童年時光。這段時光對她今後的成就有深刻的影響。

05 結語

茉莉的悲劇只是電視劇而已,而電視劇來源於生活,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大連理工的研究生留下遺書,選擇深夜上吊自殺。

近日,上海一名六年級學生因作業沒做好,和媽媽賭氣跳樓身亡!

9月17日武漢一名初三學生因在教室玩撲克,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

這些自殺背後無疑都和父母的教育有關。看似一時的賭氣,其實是日積月累長期壓抑的結果。

看彈幕上很多人在罵茉莉的父母,說明大家是不認同茉莉媽媽的教育方式的,可一管教起孩子來就沒法這麼冷靜的思考,正確對待了。

父母看似正常的日常管教,也許每一句刺耳的話,每一次揚起的巴掌都是在往孩子傷口上撒鹽。性格活潑的孩子可能會反抗,就像茉莉的妹妹可莉那樣,敢於說出內心的想法,敢和媽媽對抗。可茉莉這樣乖巧懂事的孩子只會選擇承受,壓抑自己,當頂不住壓力時就會選擇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父母要從這些案例中學會自我反思,從中吸取教訓,不要讓悲劇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

相關焦點

  • 孩子對大人的愛,遠比你想像的更多,媽媽聽了都會很感動
    說起當媽媽的艱辛和付出,真的是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可是當媽的就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媽媽的幸福和回報。相信這幾天,已經有很多媽媽收到了孩子親手準備的禮物,不管是用歪歪扭扭的拼音加漢字寫得「媽媽,我愛你」,還是用紙做成的一朵花或項鍊。在我們眼裡,這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
  • 「孩子,我是唯一真正愛你的人」「媽媽,請你先愛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小雨媽媽,他們以愛之名控制孩子,不容許孩子質疑和反駁,從不覺得這樣是錯誤的。同時,又有多少「小雨」在痛苦地活著,他們面對媽媽的愛,毫無反抗能力,因為一旦反抗拒絕媽媽的愛,那將背上一輩子的內疚感過活。「我不知道媽媽離開我該怎麼活?」
  • 當孩子說「我知道你討厭我」,含辛茹苦的媽媽懵了:我明明最愛你
    突然我娃跟我說「我不想讓你當我媽了,你不是我親媽」,我有點發愣,嘴邊一句「你還不是我親孩子呢」差點脫口而出。定了定神後我問孩子「為啥這麼說?我要不是你親媽,會給你買玩具買衣服買書?會不管再困再累還要先顧著你?」一時間老母親的心酸一齊湧來。 結果我那七歲的娃說「我知道你最討厭的人就是我」。我徹底懵了,第一反應是想反駁。我怎麼會討厭我的孩子,我最愛的人就是你好不好?
  • 「你該聽媽媽\爸爸的!」父母的育兒觀念不一致,受傷的會是孩子
    平時,這位媽媽會給孩子立規定,讓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但丈夫看著女兒在打掃衛生時,忍不住在女兒面前抱怨:"你媽媽整天就知道叫你幹活,你才多大?來,爸爸幫你做。"妻子很生氣,丈夫不以為然地對妻子說:"女兒才多大,你就讓她做這麼多事情,你真的是愛女兒嗎?"
  • 孩子做錯了事,你不吼不叫地講道理給他聽,就一定是好媽媽?
    最初是那個大約7歲左右的小男孩,玩的甚是嗨,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吼叫,用滿身滿頭的汗,無處不在的釋放著這個年齡段小男生的充沛活力。他的媽媽跟在後面,在小男孩放飛自我的時候,給孩子倒了一杯水,不停地讓孩子喝。奔跑中的孩子哪裡停得下來?媽媽就想要拉著小男孩到我們坐的那個長椅上休息一會兒。
  • 讓人感動的小故事,你永遠想像不到,孩子究竟有多愛你
    我說,「已經十二點多了,你可以先睡啦,我還想看會兒明天考試的題。」而她卻說,「我要跟媽媽一起,媽媽你要不給我講講你的題吧~」我說「這些題你不會感興趣的,因為你可能聽不懂。」,實際上,真的會聽不懂,因為拗口的內容,對於我來說也是難理解的。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就是不聽。孩子是越來越大,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有時候也想打破局面,但是總找不到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看著孩子不聽話,難免會生氣,會責罵,這樣如此循環下去,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差。
  • 「你是壞媽媽」,孩子總說狠話,或許和「無力感」有關
    早上,她給孩子端了一碗粥,可是孩子不好好喝,總是到處亂跑,朋友說了幾遍也不聽,朋友只好跟在後面餵她,後來孩子沒注意,一轉身就把粥給打翻了,這下子朋友更生氣了,本來孩子不好好吃飯就夠讓她頭疼、生氣,現在這碗撞翻的粥,更是火上澆油,朋友一下子就打了孩子幾下,結果孩子就哇哇大哭起來,邊哭還邊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地說:「你是壞媽媽,我討厭你!」
  • 孩子愛說壞媽媽該怎麼教育?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孩子愛說媽媽壞該怎麼教育? 孩子總愛說壞媽媽,無論給孩子強調多少遍,強調媽媽多麼愛你,都沒有用,還是依然改不了。 那麼這是孩子在進入語言暴力期,也就3~5歲的時候特有的現象。為此,大家不用過於介意,因為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
  • 你想要好孩子,孩子想要好媽媽,你清楚孩子對好媽媽的定義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很熱播的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在其中,霍思燕和她的兒子嗯哼的互動讓大家覺得非常溫暖。節目中的嗯哼簡直就是一個"寵媽狂魔",把自己的媽媽寵成了小公主。兩個人非常有愛的互動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在玩手機的時候,嗯哼會突然對霍思燕說"媽媽,我愛你"。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說好你的潛臺詞才是關鍵
    不愛乾淨的孩子不好看,我們幫她洗洗乾淨吧!」玲玲當然樂意玩水了。在洗娃娃的時候,媽媽可以把洗的顏色抹一點在玲玲鼻子上,說:「你看,抹在玲玲臉上,玲玲就不好看了,抹在玩具身上,他們也會變醜的。我們不在它們身上塗顏色,讓它們和玲玲一樣乾淨漂亮,好不好?」這樣,避免了講道理和責罵導致的傷害,還讓孩子運用「共情力」,理解了玩具的「感受」,是不是更好呢?
  • 孩子吸手指、依戀小毯子……知道真相後,媽媽後悔了
    當媽媽把毯子拽開,她馬上拽回去,繼續摸索小毯子。「孩子都7歲了,還有這種怪癖……」朋友惋惜地說。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類「怪癖」。孩子的行為,就是我們常說的「摸奶睡」,其實,是一種「退行」行為。當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那麼,他們的行為就有可能退行到嬰兒時期。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到:「有退行現象的孩子,一方面說明有心理創傷,另一方面也說明父母給予的愛和自由多了,孩子開始相信愛了,才敢將創傷釋放出來了。」
  • 讓孩子討厭,拖累孩子的這幾種媽媽,你中招了嗎?
    媽媽們不管再怎麼忙,也還是要好好收拾收拾打扮一下自己,乾淨清楚的形象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最最基本的尊重,媽媽的形象不僅僅代表著自己,也代表著孩子,代表著家庭,千萬不要做讓孩子「沒面子」的媽媽。二、總是喜歡和他人進行比較。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媽媽都有這種情況,當孩子滿心歡喜的向你訴說他取得的好成績或者受到的表揚的時候,本想得到表揚肯定。
  • 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收拾完東西,我走過去抱抱兒子:「剛才媽媽不該那麼大聲吼你,對不起。嚇著你了吧?」兒子在我懷裡,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我鼻子一酸,也忍不住掉下淚。我以前是個一點不順心就發脾氣,想打孩子就絕不手軟的暴躁媽媽。每次想發脾氣時,一分鐘之內我還能忍著。
  • 「壞媽媽,我討厭你」,孩子喜歡說狠話,可能是「無力感」作怪
    可是近來孩子的一個舉動卻讓同事有些「失望」。一天,同事要給孩子洗臉,可是孩子卻不願意配合。一會兒去玩玩具,一會兒去吃零食。眼看著要遲到了,同事有些急躁起來。「你快點啊!寶貝!不然媽媽要生氣了!」同事話音剛落,沒想到平時很乖巧的孩子居然狠狠地說了一句「壞媽媽,我討厭你」。這突如其來的回嗆讓同事有些傷心。一、為什麼孩子喜歡說狠話?
  • 孩子愛不愛你,出場順序很重要
    少了童年時期最關鍵的愛和陪伴,沒有時常在孩子身邊、時常抱他、時常陪他玩,在孩子心裡的排名自然就靠後了。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很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他們終於有一天想要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發現竟然無法與孩子進行溝通,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已經變得無足輕重。不帶孩子,就要做好孩子不愛你、不親近你的心理準備。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行的時候,您的回答很重要,影響了孩子的未來
    有的爸爸媽媽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畢竟孩子還小,動手能力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差,不會不行做不到實屬正常,自己隨手幫助一下就好了。而且隨著孩子長大,各種能力的提升,以後說不行或者不會的次數就會少了,真的沒有必要上綱上線;有的爸爸媽媽們則是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所謂的不行到底是自己真的做不到呢,還是根本就不願意去做,做不到的話這是能力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學習,以及練習等方式來完善自己的能力,慢慢的就能做到了。
  • 孩子哭喊著:「媽媽別打了,我聽你的」;真的別再逼孩子了
    所以在他們有了孩子以後,自己的後代也就成了希望的載體,他們就會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許他們比自己曾經更加努力,這樣才能超過他們,達到他們所達不到的高度。2.跟風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補課,報班,課後輔導等等一系列的課外活動,在孩子身上流行了起來!每天放學後的時間被補課所佔據,每周周六日的假期又被各種班取代,孩子仿佛成了家長擺布的機器。
  • 哭得厲害的孩子,為何會馬上抱著你求安慰?媽媽看懂這些就明白了
    一天幼兒園放學的時候,楚楚的媽媽去接她放學回家,楚楚非要在幼兒園的滑梯那玩一會在回去。無奈之下,媽媽只能在一旁等著楚楚玩盡興了再回家。可是在家長沒注意的時候,楚楚把另一個小女孩推倒在地上,把那個小姑娘惹哭了。媽媽趕緊把那個小姑娘扶起來,看了看沒有什麼其他大礙,就和孩子的家長道了歉。
  • 「孩子,我不會在你哭的時候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
    似乎在跟孩子進行無聲的對峙:你哭你的,我們看著,看你能堅持多久?不得不說,這對年輕父母的「狠心」,值得點讚。很多時候,我們要不聽不得孩子哭,要不經不住孩子鬧。你被孩子的情緒挾持過嗎馬雅舒在綜藝《媽媽是超人》中說:「我應該是一個很好妥協的媽媽,每次只要孩子哭,我的這個堅持就已經掉到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