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茉莉平靜地走向陽臺,翻過陽臺跳樓自殺。
這是臺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最悲傷的一個故事。
茉莉在一個月前才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優異的女孩選擇自殺。
媽媽接受不了事實。媽媽在房間的衣櫃裡裝有一個很大的監控屏,可以看到茉莉和可莉姐妹倆在家的一舉一動。媽媽自認為很了解自己的女兒,女兒很乖,為什麼會選擇自殺。
電視劇虛構了可以找回茉莉的記憶,於是媽媽試圖要找回茉莉的記憶。在記憶中她發現茉莉患有抑鬱症,會去看心理醫生;有和一個男生參加讀書會。在尋找記憶之初,她猜測女兒一定是做錯了什麼事情不敢告訴她才選擇自殺的;又或者跟讀書會的那個男生有關。
隨著茉莉的記憶一點點復現,媽媽精神接近崩潰,原來害死女兒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01 孩子的成績代表父母的面子
茉莉的媽媽是留美研究生,就如她說如果不是生茉莉姐妹倆,她現在的身份就是教授。爸爸是學校裡的主任。媽媽說,如果女兒學習不好,他們夫妻倆的臉面何在。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虛榮心,仿佛子女的成就一定要超過父母,才算是教子有方。然而真正教子有方的父母都不這麼想。
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不這麼認為。她的女兒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因此走藝考這條道路。現在也只是大學裡一名普通的音樂老師。李玫瑾老師選擇快樂教育,尊重孩子的喜好,做孩子喜歡的職業,名聲不超過媽媽又有何妨。每天生活得開開心心就好。
02 成績是父母唯一關心的,考不好就要挨打。
茉莉考不好的時候,會忍痛在自己的手腕上割一道,她以為這樣回家再挨打就不會疼了。可是還是會很痛很傷心。她期待媽媽打她的時候能看到她手腕上的一道道疤痕,可是媽媽卻從沒有注意到。
很多父母在孩子考試考不好的時候,也總忍不住會懲罰孩子,更誇張的是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教訓孩子。
我曾經在地鐵上看到一位父親管教自己的孩子。當時地鐵上一車廂滿滿的人,父親大聲呵斥孩子,問孩子考試為什麼沒考好,還時不時揚起巴掌要打孩子。我很慶幸,還好我不是這樣的媽媽,被打的也不是我的孩子。
父母總以為孩子不打不懂事,幾天不揍身上皮都痒痒。可是每打一次,孩子內心的防線就又多了一道,會變得害怕,變得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因此問題會變得更棘手。
03 剝奪孩子的喜好
茉莉媽媽在尋找茉莉的記憶時,看到她撕掉了茉莉看的文學書籍,她覺得學文科沒有出息。後來茉莉寫的文章獲獎了,她也沒有和家人分享這個喜悅,因為媽媽不會支持她這小說。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很多父母會不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有些孩子很小就要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很多都是家長跟風去報的,並沒有真正去了解孩子喜歡什麼。
我曾經多次想要說服四歲的兒子和姐姐一起學畫畫,因為我覺得畫畫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可每次問到的答案都是「我不要畫」,於是就放棄了。一味的堅持只會讓自己和孩子痛苦。後來他選擇學樂高,每周都盼著去上,還說:「媽媽,樂高課不能請假」。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可以抵上父母的苦口婆心說教。
讓孩子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而不是父母認為有前途的專業。
04 無法正確與孩子溝通
在茉莉記憶復現,跳樓的時候她說:「反正也沒有人愛我,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再見。」媽媽讀到這部分記憶的時候傷心欲絕,痛哭著對死去的茉莉說:「媽媽,愛你!」。可這份遲到的愛茉莉已無法感受。
我讀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學習成績很差。在學習裡被老師打不敢告訴家長,因為告訴家長還要再挨一頓打。每次老師讓他回家請家長來學校,他都不敢。他會偷偷從大門溜進去。爬上平房,趴在平房上面,直到等到放學才敢下來。寒冬如此。酷暑也是如此。
如今這位同學因精神不正常,奔四的人還沒有找到另一半。媽媽說,小的時候看著還挺機靈的一孩子,長大怎麼就變成傻子了。這跟小學時候的記憶有很大關係。童年缺少父母的正確溝通,總是被罰會產生自卑感,所有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精神疾病的誘發。
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母親很令人敬佩。在《窗邊的小豆豆》裡她寫到,小的時候她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一年級就被學校退學。但媽媽並沒有責罵她,也沒有告訴她被退學的事情,而是幫她找到新的學校。就是在新的學校—巴學園裡黑柳徹子度過了最美好的童年時光。這段時光對她今後的成就有深刻的影響。
05 結語
茉莉的悲劇只是電視劇而已,而電視劇來源於生活,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大連理工的研究生留下遺書,選擇深夜上吊自殺。
近日,上海一名六年級學生因作業沒做好,和媽媽賭氣跳樓身亡!
9月17日武漢一名初三學生因在教室玩撲克,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
這些自殺背後無疑都和父母的教育有關。看似一時的賭氣,其實是日積月累長期壓抑的結果。
看彈幕上很多人在罵茉莉的父母,說明大家是不認同茉莉媽媽的教育方式的,可一管教起孩子來就沒法這麼冷靜的思考,正確對待了。
父母看似正常的日常管教,也許每一句刺耳的話,每一次揚起的巴掌都是在往孩子傷口上撒鹽。性格活潑的孩子可能會反抗,就像茉莉的妹妹可莉那樣,敢於說出內心的想法,敢和媽媽對抗。可茉莉這樣乖巧懂事的孩子只會選擇承受,壓抑自己,當頂不住壓力時就會選擇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父母要從這些案例中學會自我反思,從中吸取教訓,不要讓悲劇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