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聽媽媽\爸爸的!」父母的育兒觀念不一致,受傷的會是孩子

2020-12-12 騰訊網

每個人的育兒觀念都不相同,很多夫妻就算三觀再相符,在育兒的時候,也會產生育兒分歧。雙方各執己見,甚至還會因為彼此的育兒觀念不相符而起爭執。這時候孩子夾在中間,會顯得很無助,不知道該聽誰的才是正確的。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媽媽忍不住發帖吐槽丈夫就是她在育兒路上的"攔路虎"。平時,這位媽媽會給孩子立規定,讓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但丈夫看著女兒在打掃衛生時,忍不住在女兒面前抱怨:"你媽媽整天就知道叫你幹活,你才多大?來,爸爸幫你做。"妻子很生氣,丈夫不以為然地對妻子說:"女兒才多大,你就讓她做這麼多事情,你真的是愛女兒嗎?"

然後轉身對女兒說道:"女兒乖,以後聽爸爸的,不要管你媽媽,你媽媽只會整天命令你做事情,亂發脾氣。"丈夫一句話讓妻子沒了威嚴,妻子生氣地對女兒說:"女兒,不要聽你爸爸的,你該聽媽媽的,你爸爸整天只會帶歪你。"結果,夫妻之間又少不了一頓爭執,女兒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

"你該聽媽媽的"、"你應該聽爸爸的!"當父母的育兒觀念不一致,孩子夾在中間最為難,最後受傷的只會是孩子。

父母育兒觀念不一致,受傷的只會是孩子

家庭教育專家薛立新曾說過: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觀念產生分歧,爸爸讓孩子往東,媽媽會讓孩子往西,父母的分歧會讓孩子無可適從,孩子也會因此不懂得辨明是非。

1、父母會遷怒於孩子

當父母的育兒觀念產生分歧時,這時候孩子會處於左右為難的地步。如果孩子選擇聽媽媽的,將會激怒爸爸; 如果聽爸爸的,也將會激怒媽媽;如果孩子不做選擇,父母也會遷怒於孩子。這時候孩子的處境是最為難的,這時候不管孩子如何做選擇,都會被父母遷怒。

2、孩子內心惶恐不安

父母的育兒觀念產生分歧,父母在面前各執己見,這不但讓孩子左右為難,影響孩子的判斷力。當父母因為彼此育兒觀念不符而爭得面紅耳赤時,孩子看著父母爭執的畫面,內心也會變得惶恐不安。他會驚慌失措,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孩子的安全感也會被破壞。

3、形成雙重人格

父母的育兒觀念產生分歧,父母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好分歧,孩子也會因此形成雙重人格。雙重人格就是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分開並且獨立的人格,孩子其中一個人格會努力地迎合媽媽,另一個人格會努力地去迎合爸爸。雙重人格也是一種心理障礙,它不利於孩子成長。

父母沒有處理好育兒觀念的分歧,影響重大

1、夫妻之間互相質疑

當夫妻之間的育兒觀念產生了分歧,卻沒有處理好分歧,這帶來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夫妻之間甚至會歷為沒有處理好育兒觀念的分歧,而面臨信任危機。夫妻之間會互相質疑,覺得對方不能理解自己,在育兒的過程中總與自己作對,從而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

2、影響家庭的和睦

父母沒有處理好育兒觀念的分歧,兩人總因為養育孩子的事情而爭吵不休,他們不但彼此質疑,影響夫妻感情,還會影響家庭的和睦。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觀念產生了分歧,使家庭變得不再溫暖和諧,這將會影響家庭的氛圍,影響家庭的和睦。

3、影響家庭成員幸福感

如果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發生了育兒觀念的分歧,兩人總因觀念的分歧而吵鬧不休,甚至因此拳腳相向,這也會影響家庭成員的幸福感。在這個家庭裡,夫妻會因為彼此育兒觀不同而爭辯不休,夫妻之間也難以感受到幸福感,孩子平在中間,更很難感受到幸福感。

父母育兒觀念產生分歧時,要如何正確處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家長肩負著教育兒女的責任,當彼此的育兒觀念發生分歧時,家長之間要團結起來,教育孩子的觀念最好要一致,至少在孩子面前,要一致,事後要求同存異。

1、不在孩子面前爭執

曾有個機構做過這樣一項調查:你會因為教育觀念與對方產生分歧嗎?結果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父母都表示:這個問題已經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時,大多數都會有育兒觀念產生分歧的時候,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當父母的育兒觀不同而產生分歧時,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起爭執,更不要逼著孩子做決定,這樣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父母這時候要冷靜下來,在孩子面前不要爭論這件事情,在彼此的情緒有個緩衝的時間。等兩人的情緒都穩定下來時,再好好地跟對方溝通,這時候溝通效果也會比較好。

2、找一個令雙方都信服的"第三方"

當夫妻之間的觀念不同時,這個時候彼此爭論得面紅耳赤。這不但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還會影響夫妻感情以及家庭的和諧,到最後也找不到良好的解決方法,這樣的做法不可取。

這時候,父母可以找一個令雙方都信服的"第三方"。比方說:找一些有育兒專家或者專業人士的觀點,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科學的,這樣也能讓對方更好地接受,畢竟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孩子好。

3、採用"迂迴戰術"

當父母雙方的觀念不同時,不要和對方較勁,也不遷怒於孩子,或者和對方大動幹戈。這時候父母可以採用"迂迴戰術",在表面上,不反駁對方,和對方的觀念保持一致,這樣也不會影響孩子的判斷能力。

隨後,可以私下和對方好好溝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和對方溝通的時候,態度一定要溫和,表達方式要委婉一些,最好讓對方看到事情的效果,才能打動對方,讓對方的育兒觀念和自己保持一致。

父母的育兒觀念不一致,受傷的只會是孩子,沒有妥善處理好,影響的會是整個家庭。父母的育兒觀念不一致時,要懂得求同存異,和對方好好溝通,才能齊心協力地養育好孩子。

相關焦點

  • 媽媽向左,爸爸向右?手錶定律提醒:沒有統一的價值觀,育兒難
    導語由於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不同,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有意見發生分歧的時候,也難以有統一的價值觀,這樣只會增加育兒的難度。孩子會顯得很迷茫,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價值觀也會受到影響。01、媽媽向左,爸爸向右?孩子該聽誰的?
  • 育兒中媽媽理應「挑大梁」?耶魯大學:爸爸帶的孩子智商更高
    有沒有過不停地抱怨娃爹不負責任,只知道玩手機的時候? 在你喋喋不休地抱怨之下,如果娃爹真的站起來說要帶孩子,你會踏實安心的去臥室休息嗎?還是依然形影不離地跟著他們,又或者豎起耳朵來聽著外面的動靜?
  • 和伴侶的育兒觀念總是有分歧怎麼辦
    有一對夫妻在群裡吵得不可開交,一個同學的爸爸把妻子綁起孩子雙手修理孩子的照片發到了群裡,詢問大家「這樣教育孩子對嗎」?孩子的媽媽隨後發了一串語音,痛訴孩子爸爸過於溺愛孩子,絲毫不管教以至於孩子現在都敢打媽媽了,孩子爸爸卻睜隻眼閉隻眼,她不得已才用了這個暴力的方法。
  • 跳水冠軍田亮怎麼做爸爸,這幾個育兒觀念,養出出色好孩子
    本文由麗寶的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色,都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其實孩子的培養,不單純在於富足的物質,育兒理念的差異,會讓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人生。
  • 《安家》二胎媽媽海清:兩代育兒觀念差異面前,寶媽真的很無助
    凡是觀念,就是多年生活經驗的總結,一旦形成一個觀念,人們是不容易改變的。前兩天一個很久不見的同學跟我聊天,很久沒聯繫,她打電話跟我傾訴她和公婆之間難以處理的關係,矛盾主要也是出在帶娃觀念上。她作為一個從書中學育兒知識的新手媽媽,堅持的自然是科學育兒。
  • 孩子不聽話,父母育兒理念不同怎麼辦?
    由於成長經歷、知識水平和價值觀的不同,夫妻會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觀念產生差異。所以在很多家庭中,夫妻之間往往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產生矛盾,最終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吵架,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撒貝寧綜藝吐槽妻子,因育兒觀念不同起爭執,難忍妻子育兒方式
    育兒觀念不一致,多半與成長背景有關夫妻之間育兒觀念不同在很多家庭是十分常見的,而實際上這多半與夫妻不同的成長背景有關。在綜藝節目《世界爸媽說》當中,主持人表示,中國家庭很多的父母會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危險,所以孩子年齡很小的時候是不讓他們出去的。
  • 【說事】親愛的爸爸媽媽,你要乖乖聽寶寶的話
    近日,一位政協委員提議,中國父母應「持證上崗」:從準備生孩子的準父母抓起,先上「備育學院」學習,有了充分的生育知識後再生孩子;然後,小區應有「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學校應有「家長學校」,持續開展針對家長的相關培訓和學習,讓每一個家長都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做好爸爸媽媽。
  • 因輔導孩子作業,32歲媽媽被丈夫毆打:育兒最難的是老公和你對著幹
    要說育兒中最讓人感到無力心累的,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伴侶與自己的步調不一致。我想起先前的一則新聞,蘇州一妻子遭丈夫家暴,原因竟是因為「陪孩子寫作業」。育兒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意見不統一,孩子很容易失去判斷,從而形成錯誤的觀念。現在很多家庭都很崇尚「虎媽貓爸」的育兒模式,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派出「母老虎」出來鎮壓。
  • 孩子說:爸爸晚上總是打得媽媽直叫,姥姥聽了以後不知道說什麼
    小美通常睡得早,所以當她走進父母的房間時,父母正在睡覺。第二天早上,當他們起床的時候,這對夫婦鬆了一口氣,對姥姥說:「媽媽,我們後幾天晚上還是要關心小美。這些天一直在調養身體。否則,會很尷尬。」姥姥心領神會地點點頭,而小美好奇地問,「有什麼尷尬的?爸爸媽媽有什麼事嗎?需要調理嗎?」
  • 夫妻間育兒觀念不一致?別等娃有雙重人格,才知手錶效應的重要性
    每當表姐去制止,婆婆總是不屑一顧,甚至還和她老公去告狀,可表姐的丈夫卻和婆婆站在同一戰線上,覺得孩子年齡還小,餵飯吃沒什麼。正是表姐和婆婆的育兒觀念不一致,才導致孩子出現不同的狀態,每次表姐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孩子,他兒子就會稍微聽話一點,可是若表姐的婆婆和丈夫都在家,表姐去管教孩子根本不聽。
  • 家庭教育就怕父母互相拆臺,你和另一半的觀念是否一致,很重要!
    經常會看到有些父母因為教育觀念不同而引發矛盾,前段時間就有這麼個新聞:一位媽媽因為孩子寫作業問題,訓斥了孩子,丈夫勸說妻子讓孩子停下數學作業,做會語文調解一下,妻子並沒有理會,為此夫妻兩人一言不合就打起來,妻子被打成二級重傷……
  • 媽媽的音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每個媽媽都該看一看!)
    在喬喬媽的眼裡,吼、罵、打是教育孩子最直接的方式。喬媽的座右銘是:「心裡不爽就是要吼出來。」正面的親子溝通,在他們家是沒有的。本該是喜歡膩在媽媽懷裡撒嬌的年紀,喬喬卻和媽媽一點都不親。孩子還小的時候,需要父母去引導他,等待他,不要急於求成。小孩的觀念裡沒有對錯,當你對孩子大吼時,他不知道他為什麼錯了,會感到迷茫和恐懼。次數多了以後,小孩會不知道哪些他能做,哪些不能做,看父母臉色行事,沒有自己判斷事情對錯的能力。
  • 無能的父母用打罵孩子,來宣洩自己的情緒,最後受傷的只有孩子
    在這個時代,「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觀念已經不再適用了。父母教育孩子不應該把「棍棒教育」「暴力教育」當成是教育孩子的人生信條,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而進行道德綁架,肆意宣洩自己的情緒,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內心的傷怎麼癒合呢?
  • 《父母的覺醒》:顛覆育兒認知,讓父母重生,讓孩子新生
    我陪了一會,累得氣喘籲籲,責怪兒子:「你真是越來越不聽話了。」說完,我自己心裡一驚。孩子有錯嗎?他想站立,這是他身體發展必經階段,他沒有錯。只因為他給我造成了困擾,所以被我認定為不聽話的孩子。我回想起對他說得最多的話竟是「要聽媽媽的話哦,這樣才是媽媽的乖寶寶。」 原來,我的潛意識對孩子有一個要求:「聽話」。
  • 爸爸姓周,媽媽姓李,雙胞胎名字或成全國唯一,不擔心會重名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但全國這麼多人口之中,想要讓寶寶的名字不重名,相當困難。爸爸姓周,媽媽姓李,雙胞胎名字火了有對夫妻倆最近喜迎一對雙胞胎,但在取名字上引起了爭執,全家人都拿不定主意,孩子姥爺堅定的說:既然是雙胞胎,那就各隨一個姓吧,一個姓周,一個姓李。因為爸爸姓周,媽媽姓劉,這樣劃分在姥爺那看來比較公平。
  • 孩子要上一年級了,該不該辭去工作,做全職媽媽陪孩子?
    曾經有一位全職媽媽做過一個時間表:按照這張時間表來看,媽媽們一天的任務確實很繁重,而且上班和接送孩子的時間會有所重合,看起來似乎做全職會更有利於平衡家庭與孩子教育的問題。那麼該不該辭職做全職媽媽?其實要平衡家庭與孩子的教育問題,沒有該不該。就像羅伯特的《發展心理學》中講到關於兒童中期舉了美國實驗案例,媽媽是全職還是職場媽媽這件事情本身,對孩子的影響差別不大,關鍵在於媽媽對自身狀態的滿意程度。
  • 「PUA式育兒」影響孩子,但部分父母沉迷其中不自知,值得深思
    「PUA式育兒」對娃影響很大,可悲的是,中國部分父母沉迷其中不自知其實,中國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PUA式育兒」。所謂「PUA式育兒」也很好理解,就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聽話,用「打壓」的方式責罵、貶低甚至是直接否定孩子。喜歡「PUA式育兒」的父母心裡,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就如《少年說》某一期節目裡,一個小女孩,就哭訴了自己的經歷。女孩對媽媽說:「你能不能別總是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 《萬箭穿心》:做成熟父母,拒絕用「過山車式育兒」
    馬學武單位分了新房,李寶莉開心的做了一大桌子飯菜來慶祝,等大家就座,李寶莉突然想讓小寶背詩助興,小寶抬頭看了爸爸一眼,見爸爸沒有要聽的意思,於是開口反駁媽媽:爸爸不想聽,我不背!小寶的一句話直接破壞了媽媽剛才的好心情,於是放下碗筷,揪著小寶的耳朵生氣地說:你還真是姓馬的啊?媽媽一個人想聽行不行?
  • 把老婆當孩子寵,把孩子當大人養,于謙的育兒方式讓郭德綱都心疼
    但妻子白慧明特別反對于謙的育兒理念,認為這樣對孩子,孩子與父親的距離會越來越遠,父親還是多一些陪伴和寬容,孩子的心靈才不會受傷害。 而爸爸是力量的象徵,恰恰不能對孩子動手打罵,使用暴力會讓孩子心靈受傷,破壞父子關係,日後的教育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