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一直跟孩子「講道理」了,《顏氏家訓》給你育兒正解

2020-12-14 鄧朝芬說歷史

法國著名的教育家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

「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我們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往往在教育上也會用錯方式,父母常常把說教掛在嘴邊,告訴孩子你不應該這樣,你應該這樣……

我們家長有沒有考慮過我們講了千萬遍的大道理,孩子記住了幾個?還有內心是不是真的想聽?

我國著名的影視演員孫儷在微博上發過這樣一段話: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

父母講的道理孩子聽進去幾分?

我們父母總是以為自己的經歷比孩子多,有些道理就一口氣全部講給孩子聽,往往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們父母只顧自己說,卻忘記了去考慮孩子的感受。

有一句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但是,這也將是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才能夠明白的道理,在他們現在的年齡段中,還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我們父母單純的靠說教有時候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所以,無論家長給孩子灌輸多少的人生哲理,在他們的心中自己想的才是最對的。

那麼我們父母除了講道理之外,還有什麼好的教育方式呢?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顏氏家訓》中有一句話: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教化這件事,是從上向下推行的,是從先向後施行影響的。一個家庭當中好的教育,是應該是從長到幼的教化方式,育人先育己,只有父母自身做好了,才能夠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好孩子。

娛樂圈裡被譽為好爸爸的黃磊,多才多藝,廚藝了得,既溫暖又照顧家,而我們再看看他的女兒多多,我們發現在多多的身上就有黃磊的影子

多多小小年紀便看英文書,不僅看還翻譯,而鋼琴的彈奏更是迷人,可以說黃多多對於舞臺的熱愛完全來自於父母的影響。

而就在去年,黃多多搭檔何炅完成了屬於她自己的話劇首秀。

共情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顏氏家訓》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父母在孩子面前有威嚴又能關愛他們,不多溺愛,也多訓斥,子女就會對父母敬畏、謹慎而孝順。

脫口秀《奇葩說》中有一期關於「是否要給孩子一個完美的人生」的辯題,

傅首爾說:「自己給兒子買兩千多塊的鞋子,兒子說醜,還問她為什麼沒有買有鎧甲勇士的圖案的鞋子,那是世界上最帥的鞋,最帥的鞋35塊錢一雙。

傅首爾說,「我眼中的完美,他視若糞土。如果全部都按照我的標準來,他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呢?」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也有被傾聽、被理解的需求,而父母的共情傾聽能力尤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且永生不離校。

這也就意味著孩子在家庭當中的教育尤為重要,現在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開闊眼界、樹立自信、培養能力、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家長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越想教育好孩子越不理想,這就是家長在教育的方法上遇到的阻礙,那我們父母該怎麼去找到真正的教育方法呢?

《顏氏家訓》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名著,被千古流傳,對於今天的孩子的教育仍存在很多借鑑的意義。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創作的家訓,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古今家訓,以此為祖」這句話後代人廣為引用,可見這本書的影響力。

這本書不僅會使父母在其中得到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而且還涵蓋了顏之推的家庭規矩,俗話說「不成規矩,不以方圓。

《顏氏家訓》裡面還包含了以家庭道德為主的朱子家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家語。

除了《顏氏家訓》外,還有《曾國藩家書》、《了凡四訓》兩本經典,僅需69元,就能擁有這套書的智慧。讓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再迷茫,能夠讓孩子在這個繁雜的社會中能夠堅守住自己的本心,有自己的底線,幸福快樂的成長。

相關焦點

  • 顏氏家訓:一個成功的家庭,必然要有的細節
    ——《顏氏家訓·教子篇》我見到世上那種對孩子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麼,要幹什麼,任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該訓誡時反而誇獎,該訓斥責罵時反而歡笑。到孩子懂事時,就認為這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直至驕傲怠慢已經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加以制止,此時縱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樹立不起威嚴,憤怒得再厲害也只會增加怨恨,直到長大成人,最終成為品德敗壞的人。
  •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之「教子篇」
    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稱他是,「南北兩朝最通儒、最有思想的學者。」《顏氏家訓》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以告誡教育子孫的著作,也是他一生關於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對其子孫及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 聰明的父母,很少給孩子講道理!教你3招,改改孩子的壞脾氣
    不少家長和我抱怨,教育孩子真是個千古難題。打罵一時爽,心理建設火葬場;苦口婆心地說教,感動了自己,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孩子不聽話,你會怎麼辦?這真是一個千古難題,就連育兒高手黃磊老師也有翻車的時候。前段時間天,黃磊發微博,說妹妹(二女兒)早餐沒吃完,就順勢跟妹妹談談"不浪費"的事情。
  • 誰說不能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乖乖聽完講道理,我用了這些招
    現在也有很多育兒書籍倡導"不要給孩子講道理",因為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孩子很敏感,不會輕易地接受父母的道理。思想家盧梭提及:"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事實上,真的不能給孩子講道理麼?其實不是孩子聽不進道理,而是家長不懂得如何正確地和孩子講道理,也就是講道理的技巧。
  • 顏氏家訓
    非唯婦人懷嫉妒之情,丈夫有沉惑之僻,亦事勢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與我子爭家,提攜鞠養,積習生愛,故寵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學婚嫁,莫不為防焉,故虐之。異姓寵則父母被怨,繼親虐則兄弟為仇,家有此者,皆門戶之禍也。
  • 跟孩子講道理就是不聽?因為最無效的教育,就是跟孩子講道理
    最沒用的教育方式正如思想家盧梭所說:「世界上最沒用的教育方式就是:發脾氣、講道理和刻意感動。「但是這幾種教育方式卻是很多父母長輩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用的,想想當你的孩子犯錯、不聽話的時候,你是不是就是這樣做的?
  • 整齊門內 提撕子孫——《顏氏家訓》的齊家觀
    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出身仕宦世家,從小學詩習禮、博覽群書,著《顏氏家訓》教誡、鞭策子孫。《顏氏家訓》開家訓之先河,從治家理念、家庭倫理、人生修養等方面展開論述,涉及家庭成員的行為規範、教養方式、懲誡方式等教子治家的諸多問題,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題旨宏大、內容豐富、體系完備的家訓著作,有「古之家訓,以此為祖」之譽。
  • 家庭教育用講道理的方式真的好嗎?學會3點,你也可以不用講道理
    經過媽媽的再三苦勸,孩子仍舊還是僵持著,不聽媽媽的,最終媽媽實在是忍不住發火了,大聲呵斥道:「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呢?哪有一個人一直玩的啊?」說完直接就把孩子給拽開了搖搖馬,此時,小男孩「哇」的一聲就大哭了起來。其實,在當下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父母都能意識到,用「打」的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似乎真有點太原始粗暴了,那就採用講道理吧。
  • 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01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大多數父母嘮叨的目的都是為了教育孩子,讓孩子把自己的話記在心上。有育兒專家認為,「低層次父母」才會跟孩子喋喋不休講道理。李玫瑾教授也認為,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但當孩子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
  • 「低層次」的父母,喜歡跟娃講道理,而「高層次」的父母會這樣做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家孩子不聽話,自家孩子太叛逆等等,而且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父母們總是會遇到難題。比如:越是讓他們洗手吃飯,他們反而坐在那裡不動彈,越是說天氣太冷要穿衣服多一點,他們反而會把薄的衣服穿在身上。反正父母越和孩子講道理,他們越逆反,有的甚至直接公然和父母對抗,玩起了離家出走。
  • 《顏氏家訓》,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告訴家長:請一定要孩子遵守規則
    孩子的教育培養,更要把樹立規矩放在首位。 把打得贏別人,霸佔不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當成勇猛,肆意弄壞公共場所設施,在需要安靜的地方大聲喧譁,只是當做機靈好動而已,把目無尊長,滿口髒話當成不以為然,打著不要埋沒孩子的個性發展的幌子而不以為然,只要孩子會讀書就是社會的佼佼者。 《顏氏家訓》記錄了梁元帝時的一位學士,聰明而又有才華,但從小父親對他非常寵愛,管教失當。
  • 《哈佛家訓》經典箴言: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親口讀給自己的孩子聽
    《哈佛家訓》經典箴言:希望你的孩子, 也能有幸聆聽到,來自世界頂級名校的啟發哈佛大學曾經對校內生做過一項問卷,評選「對你影響最大的哈佛家訓」,上榜的是下面這13句經典箴言。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親口讀給自己的孩子聽,讓你的孩子能從小聆聽到,來自世界頂級名校的啟發。
  • 《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毫無疑問,家訓文化是江蘇文脈的重要一脈,撰寫一部江蘇家訓史,批判繼承這筆文化遺產,是存續江蘇文脈乃至中華家訓文化的重要任務。」陳延斌說。  江蘇家訓,歷經五個發展階段  歷時數年編纂的《江蘇家訓史》,對江蘇家訓歷史脈絡做了完整梳理。陳延斌將江蘇家訓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分為萌芽、定型、拓展、繁榮和轉向五個階段。  先秦至魏晉時期,是江蘇家訓的萌芽階段。
  • 「育兒寶典I」孩子態度不好,愛對父母生氣怎麼教?
    育兒寶典I感覺好多孩子老是對親密的人大吼大叫,好多孩子總是生氣爸媽,難道是我們不會教小孩嗎?其實觀察現在的父母,大多都把教養做的很好,都儘量對孩子溫柔,都儘量好好的跟他們講道理,但孩子任性就是任性,常常把父母當做出氣筒。這種不對等的狀態,讓許多父母教的好累。
  • 反覆講道理會養出「媽媽的聾子」:別做扭曲的父母,讓語言失效
    「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亂扔衣服,把它們掛起來!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吃飯期間不要到處亂走,怎麼就不聽呢?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作業沒寫完,不允許看電視,你到底聽到沒?這樣的話,你說過嗎?你說這句話的時候,感受是什麼?除了孩子極其不聽話之外,有沒有一些挫敗、沮喪,和無力感?
  • 聰明父母教導孩子更有套路,比起講道理,這幾招孩子幾乎招架不住
    說起講道理來,很多讀者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吧,我們這一代人幾乎是聽著父母講道理長大的,我們的父母很喜歡跟我們講道理,小時候是這樣,長大以後還是這樣。很多人都有個錯誤的觀念,以為跟人講道理講贏了,對方就會對自己心服口服。其實真相果真如此嗎?
  • 家長越是喜歡講道理,孩子就越是不聽話,那麼家長該如何去做?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以前家長教育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講道理」,因為這些家長覺得,孩子又不知道,都不會說話,有什麼道理可講的呢?他們根本不懂。朋友小付像很多人一樣,覺得和孩子講道理,可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而且他一直以來都覺得,孩子的教育環境非常重要,小的時候讓孩子任性胡鬧,長大後想要改變孩子這樣的習慣就很難。所以,他從寶寶開始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講道理了。剛開始的時候,是告訴孩子這些東西不要碰,那些東西不能拿,會傷害到自己。
  • 讓這篇家訓告訴你答案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一篇家訓是《顏氏家訓》,它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顏之推所作,這部家訓可以說包羅萬象,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全部囊括在內。直到今天,這本書依然受到大家的喜愛,成為大家喜歡的國學經典著作。書中記錄了作者對兄弟之間如何友好相處的諄諄教導,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不管說多少次,孩子就是聽不進去!」「真的是要氣炸了!孩子怎麼就這麼不講道理?」而從科學角度講,孩子3歲前,給他講道理其實是根本沒有用!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少家長都好奇,為什麼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總是感覺在對牛彈琴,沒有作用?其實,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並不是不聽我們講道理,他們也不是故意想要惹我們生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不成熟。
  • 還在天天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別落伍了,精英父母都這麼做
    在我看來,儘管孩子犯錯的類型在不斷變化,可是其本質永遠不變:小孩子不好,那就是父母的責任。社會主流教育方式,還停留在幾十年前思想家盧梭說過,教育中最無能的表現,莫過於:憤怒、講道理與刻意感動。遺憾的是,這三招從幾十年前開始,一直被人們沿用至今,而且可以預見,很多家長未來還會繼續使用下去,他們並不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