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如今,在江蘇農村這片創業創新的廣闊天地,一大批新農人大有所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在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召開之際,我蘇網聯合江蘇新聞廣播推出系列報導《金秋迎豐收 點讚新農人》,一起聆聽江蘇新農人的創業創新故事。
我蘇網訊 九月初,在揚州市江都區三五鬥優質食味稻聯合體的水稻種植基地,稻浪翻滾,接連成片,顆粒飽滿的稻穗綠裡透黃,即將成熟,葛忠奎正在仔細地查看稻子的生長情況。
作為全國農業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揚州中月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忠奎用十年時間,帶領當地農戶開闢了一條種糧致富路。
眼前的這大片農田,將近3000畝,還有25天左右,稻子就可以開鐮收割,預計畝產1400斤。葛忠奎興奮地說,他的稻米品種優選,味道好、質量佳,這得益於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
懷揣農業夢
「讓種糧成為賺錢的行業」
葛忠奎原來是做建材生意的,但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他,一直有一種情懷,就想做糧食產業,「無論什麼時候人們都要吃糧食,只要把品質提高了,市場就會越來越廣闊,所以我選擇了農業行業。」
2010年,葛忠奎從城裡來到鄉下,創辦了揚州中月米業有限公司。他發現,農戶們分散種糧,品質無法保證,而且還賣不上價格。「讓種糧成為賺錢的行業」,抱著這樣的想法,葛忠奎在區政府的牽頭下,與周邊種植大戶落實收購訂單種植,根據市場的需求去種優質大米,打造品牌,如今種植面積已達6萬餘畝。
「同樣種一畝田,別人的大米賣2塊5,我的大米賣3塊,為什麼我的大米能賣3塊?是因為我在種植過程和管理過程中,用的肥和藥都是綠色的,大米的口感好了,價格自然就上去了。」葛忠奎公司的主打產品南粳9108,一推向市場,就以軟糯香甜的口感,徵服了上海食客們挑剔的味蕾,在長三角地區供不應求。
跟著葛忠奎種糧,農戶效益越來越好,手上有1000畝田的種植大戶胡永康深有體會,「加入葛總訂單生產之後,我們沒有後顧之憂了,大米的生產成本低了,銷售價格高了,近幾年,我們每畝地可以穩定增加收入400塊錢左右。」
耕耘天地間
打造「產供銷一條龍」農業聯合體
「產中一條龍,通過技術指導、科學種田,每畝可以提高產量100斤左右。產後一條龍,從烘乾、倉儲、加工、銷售環節,為種植戶提高畝產利潤,通過聯合體的模式,我希望帶領更多人幹事創業,培育出一批農民老闆。」
葛忠奎聯合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成立了「優質食味稻聯合體」,以優惠價格,為訂單種植的大戶提供統一購買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耕作管理等服務,降低了農戶種植成本,保障收購糧食的品相和質量。
培育帶頭人
厚植農業創新創業土壤
明年,葛忠奎還打算建立一個10萬畝良田生產基地,將大米的產業鏈進一步延伸拓展,讓留守在家的老人、婦女都能夠參與進來,製作生產米糕、大米麵膜等等深加工產品,勞有所得,怡然自樂。
揚州市江都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周蕾表示,為厚植創業創新土壤,吸引人才留下來,對於像葛忠奎這樣的農業創業創新帶頭人,農業部門給予了信貸支持、技術服務、設施用地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數據顯示,江都區農業創業創新帶頭人有480多人,農村創業創新人員達3050人,累計帶動3萬5千多戶農戶就業,今年以來,江都區發放涉農雙創貼息貸款3500多萬元。(不包含非農貸款)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孫昕 我蘇特稿編輯/孟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