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大詩人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問世後,千百年來寒山寺便成了一大名勝之處。相傳寒山寺的得名是因為一位著名的詩僧:寒山子曾經在這裡擔任主持而得名的。至今寒山寺裡還保留有寒山子和他的朋友拾得的石刻像,那這個寒山子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呢?今天,熊貓就給大家聊聊:
據史載,寒山子大概生活在七世紀末到八世紀末,關於他的記錄最早見於宋朝初年,只是說他號寒山子,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姓,隱居在天台山,因為當時的天台山山高林密,就是在夏天,有些地方都還見得到積雪,所以又被叫做「寒巖」,這大概也是寒山子得名的來源吧。寒山子在這裡隱居時,非常愛寫詩,而且他還有有個怪癖,每次寫好一篇、一首乃至一句詩文後,便把它抄寫在樹林的石頭上。因為寒山子的詩很好,所以吸引了很多人來抄錄,流行於當時民間的抄錄詩就有幾百首之多,寒山子選材非常廣泛,有描寫山林之美的,有譏諷時弊的,有警示激勵世人的,……只要的情況大概過來十年,寒山子就在天台山消失不見了。
寒山子隱居出家前的情況,據明代白珽說,寒山子是「唐之士人,常應舉不利,不群於俗」,就是說他年輕時是讀書人,曾經也想通過科舉獲得功名,可惜沒有中榜,又不願做普通人,所以出家為僧。想有一番作為,這些在寒山子的詩文中有較多反映,如說「去家一萬裡,提劍擊匈奴」。為此,他「學文兼學武,學武兼學文」,「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正當他胸懷壯志,卻有一天突然「根遭陵谷變,葉被風霜改」,使自己落到「緣遭他輩責,剩被自妻疏」的地步。不僅事業上遭到同輩的責難,家庭也被拆散了,不得已隱居寒巖,過著「細草作臥褥,青天為被蓋,快活枕石頭」,「長伴白雲閒」的生活。
寒山子的詩根植於下層勞苦人民的土壤,又是在深山小廟裡長成,自然帶有它獨特的野氣。安史之亂是唐王朝歷史的轉折點,此後就是藩鎮割據,戰亂頻發,國勢日衰,各種矛盾複雜混亂,人民飽受戰亂之苦,這些都被寒山子記錄在他的詩文中了,所以他的詩為人民大眾所喜愛,他和他隱居的小寺廟也被大家所愛護,寒山古寺越來越盛的香火便是證明。
為了讓大家能多了解這位詩僧寒山子,特選錄他的詩文片段:
多少般數人,百計求名利。心貪覓榮華,經營圖富貴。心未片時歇,奔突如煙氣。家眷實團圓,一呼百諾至。不過七十年,冰消瓦解至。死了萬事休,誰人承後嗣。水浸泥彈丸,方知無意智。
寫世間有很多人為了貪圖榮華富貴,千方百計求取自己理想中的名利,他們的心沒有片刻休歇之時,每天奔走於權貴之門,乞求名利地位,等到得到了自己想像中的名利之時,又會頤指氣使,以滿足自己虛假的榮耀。可是人生七十古來稀,一旦到了發白面皺,年老多病之時,這些榮華富貴只會增加人的煩惱痛苦。人死之後所有的東西都得放下,也管不了子孫有誰能夠繼承他的遺願。勞苦一生為名為利,最終卻是像被水浸泡過的泥所做的彈丸毫無用處,這時才知道沒有真正的智慧,只可惜為時已晚。
【參考文獻《太平廣記》、《寒山子詩集》、《古詩源》等,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