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記者從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文明辦了解到,該縣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軟硬體」建設,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軟體」方面,近年來,羅城加強文化志願服務團隊建設,建立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3個文化志願者服務站,建立11個鄉鎮文化站志願服務站點。全縣在文化部門登記備案、經常開展惠民演出的有188支農村業餘文藝隊。各個志願服務團隊充分利用各級文化服務平臺,完成「戲曲進校園」「戲曲進鄉村」200多場,完成「歡樂仫佬族鄉·周周演」文藝展演400餘場,完成文化扶貧惠民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文藝志願服務19場,惠及群眾100萬餘人次。
「硬體」方面,該縣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建設。建有文化館、圖書館、仫佬族博物館、于成龍廉政文化展示館,並對群眾免費開放;全縣141個行政村(社區)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建有體育健身場所1472個(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01平方米;建成農家書屋186個。(廣西日報記者/卿要林 實習生/田琰銣 通訊員/韋如代)
責任編輯:楊立君
【來源:廣西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