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情感勒索」,你有出現過嗎?

2021-01-19 老張歷史臺

很多的父母真的是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卻常常無法讓孩子感受到這一份愛。反而把這些焦慮還有這些不安的情緒送到孩子的心裏面,剝奪了孩子的安全感。例如我昨天就看到一個爸爸帶著他的女兒出遊,結果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指著他的女兒跟他講,說我有欠你嗎?我有欠你嗎?我們要見你,你為什麼要這樣子?乾脆離開這個家算了,這些都叫做情緒勒索,會造成孩子心理面的傷痕。你以為這種教法最快最有效嗎?快來看看親子間的情緒勒索六大劇情,你做了沒?

第一種情緒勒索,是我都是為你好啊,難道我會害你嗎?這出現在很多大人教育寶寶的場景中,我都是為你好。其實這一類的語言呢,是一種綁架孩子的語言,常常讓孩子不知所措。而且她的情緒起伏會更大。

第二種情緒勒索,你怎麼都講不聽你是不是要把我氣死?你才高興呀。其實孩子不聽話,根本就沒有要把你氣死的感覺是你自己把自己氣死了,所以這一類情緒勒索的話會讓孩子很焦慮,很緊張。然後呢,她的情緒起伏也會更大。

第三種情緒勒索,你表現這麼差,真的讓我很丟臉呢。這一類的語言呢?無形中充滿了比較會讓孩子自我否定,而且會讓他自信心低落。

第四種情緒勒索,當孩子說我最討厭麻麻了,這個時候大人可能也會回嘴,說我也很討厭你。這一類的語言會讓孩子懷疑親情,因為大人用親情這件事情來當賭注,希望孩子聽話。所以這一類的語言我們要少說。

第五種情緒勒索,是我對你這麼好,你是怎麼對我的這句話呢?會讓孩子心理過度的羞愧,他有可能接下來會暴怒,也可能會有逃避的行為。因為你讓孩子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第六種情緒勒索,別人可以聽話,為什麼你就是做不到呢?這句話呢?你以為傳達的是希望孩子可以聽話,可是聽在孩子耳朵裡面是充滿了失望,還有放棄的語氣。最後呢,孩子會覺得自己自不如人。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情緒勒索的語言,他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色,第一個就是都沒有具體的建議,沒有告訴孩子接下來要怎麼做,第二個就是讓孩子都沒有安全感,而且會讓孩子情緒起伏更大,第三個就是通通都是氣話,不是大人心中真正想要說的話。所以這些情緒勒索的話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一定要少說來自父母的情緒勒索的話,其實是因為大人不懂得怎麼愛,所以呢,用這些情緒勒索的方式並不會讓孩子變好,反而容易養成一個怨天尤人的孩子,而且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的價值感。這些情緒勒索還可能會造成三個嚴重的後果。第一個可能會讓孩子的情緒起伏很大,而且會造成他反彈。長大之後會跟父母嚴重的衝突跟對立第二個呢,其實會讓孩子懼怕權威,讓他很容易就服從別人,尤其是有些孩子呢。聽到別的同學跟他講說,如果你不把玩具帶來給我玩的話,我就不跟你當朋友,有些孩子可能就會造作。哎,第三個是很多的孩子會模仿這種情緒勒索,跟大人說出一樣的話,譬如說你如果不怎樣的話,我就不聽你話來逼大人。就範的教養是要教孩子從錯誤中去反省自己,而不是逼孩子就範。學會擁抱哭泣的孩子是大人的課題,不要讓他們情緒起伏更大。

所以我們在一起,不是要教孩子怎樣跟父母反抗跟對立,而是要教父母不要用控制的方法破壞了親子關係。

相關焦點

  • 你也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嗎?《情緒勒索》為你揭開情緒勒索的真相
    《風平浪靜的閒暇》中有一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主人公凪喜歡吃玉米,但是卻有點密集恐懼症,害怕看到排列著的玉米粒。媽媽看到她不好好吃玉米,沒有探究背後的原因就直接把玉米扔掉了,並且用「玉米好可憐」「都是你把它們害死了」等語言威脅她吃玉米。從此,凪在媽媽面前就必須裝作吃得很香的樣子,才能避免被媽媽責難。這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豆豆的成績一旦有了少許的下滑,媽媽就會大發脾氣,對豆豆一通大罵後哭著說:「我天天管著你都是為你好,你考成這樣對得起我嗎?」豆豆每次面對媽媽這樣的責難,都顯得非常的委屈,他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聽話了,為什麼媽媽還總是不開心呢?難道媽媽不愛我了嗎?
  • 你可能已經被「情感勒索」
    此書也成為暢銷全球20年的心理學經典,在書的推薦裡有這樣一句話:本書將幫助你終結以愛為名的操控遊戲,擺脫一再退讓的惡性循環。本篇文章將主要幫助你了解情感勒索的六個特徵,情感勒索者慣用的手法以及受害者的特質。
  • 你是不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如果是,你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你有沒有經歷過,另一半讓你感到快要抓狂瘋掉的戀愛關係呢?或者他們想去控制你的一舉一動,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你做什麼都是錯,對方做什麼都有理由,從而導致你在情感上受到了勒索?如果你有這種感覺,你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發現自己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但是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是情感勒索?
  • 關係中的情感勒索:我是為了你好,你卻毫不領情
    《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動中最有力的形式。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會用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我們如果不照他們說的做,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重心是最基本的威脅、恐嚇,它會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但大意就是「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你就不會太好過「。
  • 我最愛的人,傷我最深,避免情感勒索從拒絕開始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從情感上輕易控制我們,不是讓我們放棄自己的立場去取悅他們,就是被自己堅持立場帶來的罪惡感和自責壓的喘不上氣,而我們卻對這種情況毫無辦法。在心理學上,這類情況有一種專門的名詞叫「情感勒索」。「情感勒索」這個概念是由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博士首次提出的。
  • 什麼是情感勒索?一種很少有人察覺的情感虐待,請務必遠離!
    而此時對方卻說道:如果你現在不把話說清楚,我現在就去死...這就是最典型的情感勒索的案例:分手鬧自殺!情感勒索其實也算是一種「虐待」。一種很多人不知道其存在的情感虐待!如果你想明確生活中是否有情感勒索,分享給大家四種分辨出情感勒索的方法:1、理解情感勒索的本質Susan Forward博士在她的著作《情感勒索》中把這一概念描述為:「你生命中的人用恐懼義務和罪惡感來操控你的行為。」施虐者會用這種情感勒索的技巧威脅你,從而得到他們想要的。其要點是讓你感到恐懼,讓你認為自己有義務或有罪惡。這樣他們就能控制事情的走向。
  • 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冷處理」
    其實,孩子有時候會用哭鬧的形式"情感勒索"家長,然後家長在這樣的哭聲陣仗下不得不妥協,只不過很多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和孩子"較勁"的過程中輸了。 如果說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具體在哪些地方"勒索"自己,其實家長們看到孩子有以下這2種表現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是否被"情感勒索"了。
  • 北大女學霸自殺,是情感綁架嗎?父母該如何提升孩子的情感教育?
    2 情感綁架是毒藥很多感情在局外人看來是不合適的,分手是最明智的選擇,但是對於戀愛中的男女很難做到,他們就像是被關在一間房門緊鎖的房間裡,想出去但是卻找不到鑰匙,深陷愛情陷阱中,無法自拔。一、情感綁架,你意識到了嗎?情感綁架是戀愛中有心計的人最喜歡做也是最擅長做的事情。他們會問:「你愛我嗎?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朋友選擇了自己先到一邊,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很多人會覺得大人才有情緒勒索,但其實孩子也會。兩到三歲的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察言觀色,他們可以從父母的一些表情和行為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對於一些比較聰明的孩子,還可能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
  • 《情感勒索》:幫你走出「相愛相殺」的怪圈,活出完整的自己
    這本《情感勒索》一經出版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再版過8次,被翻譯成20種語言出版。著名作家梁文道在其節目《八分》中也曾經推薦過這本書。在這本書裡,蘇珊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真實案例向我們揭秘情感勒索是如何進行的,並竭力幫助我們建立嶄新而健康的關係。
  • 將孩子越推越遠的「軟暴力」,多數父母難逃「情緒勒索」的陷阱
    最後,喬英子得上了抑鬱症想要跳海自殺,好在最後媽媽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改正孩子以往對孩子的態度言語,幫助孩子走出陰影。不過,電視劇裡的結局很多時候都是美好的、圓滿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一定有這麼好的結局。很多家長都不了解「情緒勒索」的含義,更別提能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言語態度是一種「情緒勒索」了。
  • 《情感勒索》|情感背後藏著一個黑洞,連接它的只是一個情緒按鍵
    實際上,情感勒索發生的場景不僅僅限於婚戀關係,其陰影早已滲透進親子、父母、姐妹兄弟、職場上下級、生意夥伴、朋友之間,而且往往只有在親近關係下才會產生,這是因為沒有比親近之人更了解你的心理弱點和脆弱情感了,他們也正是利用了這些弱點才得以對你進行操控。
  • 《情感勒索》:心理傷害,才是毀掉人生的最大傷害
    生活中有一種來自親朋好友的傷害,輕則讓我們產生恐懼感和罪惡感,重則毀掉我們的幸福,這種傷害就是情感勒索。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以下現象:如果你要去工作,我們就一刀兩斷。如果你不答應我的條件,我的遺囑上就不會有你的名字。如果你要跟我離婚,你就別想見到孩子。別跟我吵,我要得抑鬱症了。
  • 中國式家庭的痛:「求你別再說愛我了」終止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
    在《情感勒索》這本書中,蘇珊結合自己從事心理諮詢方面二十多年的經驗,在書中以大量的例子和理論相結合,一步步撥開迷霧,向我們講述什麼是情感勒索,我們為何會陷入情感勒索以及如何走出情感勒索的迷霧。一、你被情感勒索了嗎?
  • 情感勒索:為什麼說父母皆禍害
    她想去紐約讀大學,母親偏偏想她留在身邊:「你爸公司各部門在裁員,你知道嗎?你根本不知道,因為你除了自己誰都不在乎……我怎麼養了你這麼個勢利眼……反正你也進不去那裡的學校,你連駕照都拿不到,你的學習狀態……或者說你不學習的狀態都不值州立學校的學費……你就應該去市立大學你知道嗎?
  •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比肢體打罵更可怕,可能每天在傷娃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喜歡用情緒控制孩子,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要是不好吃吃飯,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其實,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勒索」。什麼是情緒勒索?
  • 「媽媽你理一下我」,家長的「情感忽視」,是對孩子最大的暴力
    不一會兒,就有一個小男孩從校門口跑向她,開心的想要跟媽媽分享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但是這位媽媽卻非常焦急地對孩子說:"你快點兒,老是磨磨蹭蹭耽誤我工作的時間。媽媽的時間很寶貴,沒有時間聽你說。"小男孩臉色暗淡下來,有點委屈的向媽媽說:"媽媽,你理我一下好嗎?"可是這位媽媽卻依舊不以為然。
  • 最愛的人傷我最深:面對情感勒索,你要學會這3件事
    有句話叫做「最愛的人傷我最深」。有些時候,我們最關心、最深愛、交往最頻繁的人,往往是對我們殺傷力最大的人,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對我們進行「情感勒索」。因為他們足夠了解我們,所以很清楚如何利用我們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 「我都是為了你好」,常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應該如何擺脫困境
    0303看看你有沒有「情緒勒索」1)情緒轉移,對孩子造成勒索孩子想安慰,可媽媽正在氣頭上,一邊哭一邊罵「都是因為你,沒有你的話,我就沒有那麼累了」。也許你只是因為生氣才說了這話,可對孩子來說這就是媽媽的真心話,這是最常見的「情緒勒索」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