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父母真的是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卻常常無法讓孩子感受到這一份愛。反而把這些焦慮還有這些不安的情緒送到孩子的心裏面,剝奪了孩子的安全感。例如我昨天就看到一個爸爸帶著他的女兒出遊,結果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指著他的女兒跟他講,說我有欠你嗎?我有欠你嗎?我們要見你,你為什麼要這樣子?乾脆離開這個家算了,這些都叫做情緒勒索,會造成孩子心理面的傷痕。你以為這種教法最快最有效嗎?快來看看親子間的情緒勒索六大劇情,你做了沒?
第一種情緒勒索,是我都是為你好啊,難道我會害你嗎?這出現在很多大人教育寶寶的場景中,我都是為你好。其實這一類的語言呢,是一種綁架孩子的語言,常常讓孩子不知所措。而且她的情緒起伏會更大。
第二種情緒勒索,你怎麼都講不聽你是不是要把我氣死?你才高興呀。其實孩子不聽話,根本就沒有要把你氣死的感覺是你自己把自己氣死了,所以這一類情緒勒索的話會讓孩子很焦慮,很緊張。然後呢,她的情緒起伏也會更大。
第三種情緒勒索,你表現這麼差,真的讓我很丟臉呢。這一類的語言呢?無形中充滿了比較會讓孩子自我否定,而且會讓他自信心低落。
第四種情緒勒索,當孩子說我最討厭麻麻了,這個時候大人可能也會回嘴,說我也很討厭你。這一類的語言會讓孩子懷疑親情,因為大人用親情這件事情來當賭注,希望孩子聽話。所以這一類的語言我們要少說。
第五種情緒勒索,是我對你這麼好,你是怎麼對我的這句話呢?會讓孩子心理過度的羞愧,他有可能接下來會暴怒,也可能會有逃避的行為。因為你讓孩子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第六種情緒勒索,別人可以聽話,為什麼你就是做不到呢?這句話呢?你以為傳達的是希望孩子可以聽話,可是聽在孩子耳朵裡面是充滿了失望,還有放棄的語氣。最後呢,孩子會覺得自己自不如人。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情緒勒索的語言,他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色,第一個就是都沒有具體的建議,沒有告訴孩子接下來要怎麼做,第二個就是讓孩子都沒有安全感,而且會讓孩子情緒起伏更大,第三個就是通通都是氣話,不是大人心中真正想要說的話。所以這些情緒勒索的話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一定要少說來自父母的情緒勒索的話,其實是因為大人不懂得怎麼愛,所以呢,用這些情緒勒索的方式並不會讓孩子變好,反而容易養成一個怨天尤人的孩子,而且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的價值感。這些情緒勒索還可能會造成三個嚴重的後果。第一個可能會讓孩子的情緒起伏很大,而且會造成他反彈。長大之後會跟父母嚴重的衝突跟對立第二個呢,其實會讓孩子懼怕權威,讓他很容易就服從別人,尤其是有些孩子呢。聽到別的同學跟他講說,如果你不把玩具帶來給我玩的話,我就不跟你當朋友,有些孩子可能就會造作。哎,第三個是很多的孩子會模仿這種情緒勒索,跟大人說出一樣的話,譬如說你如果不怎樣的話,我就不聽你話來逼大人。就範的教養是要教孩子從錯誤中去反省自己,而不是逼孩子就範。學會擁抱哭泣的孩子是大人的課題,不要讓他們情緒起伏更大。
所以我們在一起,不是要教孩子怎樣跟父母反抗跟對立,而是要教父母不要用控制的方法破壞了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