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三四代才有文景之治,為何朱元璋一代就有盛世了?

2021-01-09 文史殘卷

所謂盛世其實吹的成分比較大,因為改朝換代必然經歷戰亂,戰亂就必然人口大減,土地荒蕪,新朝建立,社會步入正軌,順從自然規律,不要過多幹預,自然就會恢復。

為什麼漢朝三四代才有文景之治,而明初就洪武盛世了呢?

首先,人口基數不一樣。

在早期以人力為主的社會,人口是社會發展的根本。

漢初一千萬人口,到漢武帝的時候也才3600萬。

而明初洪武14年人口已達5900萬,所以朱元璋立國的時候,人口3000萬是沒有問題的。

明初的人口比漢初多。所以經濟發展必然比漢初快,那麼盛世自然來的早。

其次,國際環境不同

漢初面對的是巔峰的匈奴,明初面對的是衰落的蒙古。

劉邦雖然統一了全國,但是秦末動亂的摧毀性是巨大的,人口基數也低,所以戰鬥力自然不強。

面對巔峰的匈奴,劉邦險些喪命,匈奴的威脅始終存在。

強敵環伺的國際環境,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人家要來搶你的財富,掠奪你的人口,沒有實力主動出擊,就必須花費很大的代價進行防禦,這個成本是非常高的,因為要往邊境輸送大量糧草。

而明初呢?殘元勢力被驅逐,深入大漠,短時期內不敢犯邊,邊境相對太平。

而且朱元璋的軍戶制度,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不需要輸送大量物資,防禦成本非常低。

再次,內部政治環境不同

劉邦稱帝的時候已經五十多了,精力有限。

同時,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為了打敗項羽,分封了大量的異姓王,這些諸侯都是社會不安定因素。

在漢初這些諸侯牽制了中央的實力,同時中央的政策也被打了很低的折扣,朝廷要防著他們,這些都需要很高的成本,而且還動不動這個反那個反的,政治始終不穩定。

而朱元璋時期,沒有這些問題,朱元璋封功臣基本上是虛封,相當於只領工資,沒有軍權,所以威脅很小,不安定因素很低。

同時朱元璋殺伐果斷,把這些不安定因素降到了最低,通過殺功臣,穩定了政局。

而且登基的朱元璋正值壯年,精力充沛,完全有能力也有精力搞經濟建設。

綜合對比,明朝比漢朝早出現盛世就不覺得稀奇了,其實古代的盛世也只是相對而言,從廢墟上建立的新朝廷,只要不過多幹預民事生產,經濟恢復是必然的,只是快慢的問題。所以盛世,跟皇帝個人的關係不大,任何朝代,只要不是特別昏庸的皇帝,你把他放在王朝初年,他一樣可以締造盛世,在歷史長河中,個人的作用是渺小的,沒有那麼誇張。

相關焦點

  • 明朝為何沒有大盛世?皆因朱元璋的2個安排,永無盛世
    但是,這麼一個強大的王朝,為何沒有出現盛世呢?因為朱元璋的這2個安排!永無盛世!「大明無盛世」現代國人比較驕傲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大一統王朝,也就只有漢朝,唐朝和明朝,而漢代有文景之治,唐代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可謂都是最牛逼的時候。而唯獨大明沒有盛世!首先我們要知道,盛世產生的條件,國家統一,經濟發達,人民幸福。
  • 古代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真如書上吹的那麼美好?背後全是假象
    01引言在古代歷史上,一個王朝發展水平比較高,我們常常將其稱為是盛世,其中以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最為著名,成為了帝王們歌頌自己功績的一種標誌。02漢朝的文景之治古代歷史上最早的一個盛世,就是漢朝時期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出現,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秦末的連年的戰火,人民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數的老百姓流離失所,急需要對原來的秩序調整。
  • 漢朝和明朝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劉邦依託陳勝吳廣起義崛起,之後又有實力比他強很多的項羽與他爭奪天下;朱元璋藉助元末紅巾起義具備了爭霸天下的實力,但他面前依舊有著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等一眾強敵。「鳳凰男」的唯一缺點就是嫉妒和猜疑,這也是他們後來誅殺功臣的重要原因之一。你既然能和我打天下,就同樣可以去輔佐別人,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的。
  • 出身並不高貴,相貌平平的女子薄太后,為何能託起文景之治的盛世
    文景之治前的漢朝,儘管有過呂后稱制時期短暫的休養生息,但是經歷了對匈奴作戰長期軍事劣勢,國力仍舊比較虛弱。呂后去世後,在經歷了宮廷一系列的爭鬥,最終遠在山西代地的薄太后,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子坐穩了大漢朝廷。
  • 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又如何呢?
    康熙親政以後,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三徵噶爾丹,文治武功可謂彪炳後世。因而他在位的中後期,被稱之為「康熙盛世」。古代封建王朝,常有盛世景象,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百姓的生活又是如何呢?是否超越了前朝呢?
  • 文景之治,黃老無為
    西漢「文景之治」是中國古代史的著名盛世。所謂「文景之治」,就是西漢前期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兩個皇帝在位期間,推行的黃老無為之治,使天下至於小康的治理。它一直被後世所推崇,認為是無為而治的典範,仁治愛民的最高標準。
  • 文景之治,帝國時代第一個盛世
    制定非劉姓稱王,天下共誅之的「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劉邦死後呂后掌權,再往後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了,今天分別從呂后,漢文帝,漢景帝為大家逐一介紹。呂后劉邦駕崩。17歲的太子劉盈繼位,呂雉為太后。劉盈年幼仁弱,大權被呂太后掌握。 呂后兇狠毒辣,為剪除異己,毒殺趙王如意、將戚夫人做成人彘。劉盈不滿其母呂后的殘忍,棄理朝政, 最後憂鬱病逝。
  •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文景之治
    教學目標   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西漢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國之亂。   二、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措施的實施與文景之治局面出現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 恕我直言,要論古代的盛世,或許只有「開元盛世」才真正夠資格!
    「文景之治」和「康乾盛世」算盛世嗎? 先來說說「文景之治」,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勘定為「盛世」的時期,「文景之治」的歷史地位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公元前202年,劉邦結束了楚漢戰爭並建立起統一的西漢王朝。 由於秦二世殘暴的統治和長期的戰爭破壞,國內社會經濟嚴重衰退,生產和生活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整個國家幾乎陷於崩潰之中。
  • 「文景之治」盛名下的真實漢景帝
    唐朝詩人劉長卿在《長沙過賈誼宅》中有詩云: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賈誼在盛世漢文帝朝因各種原因不得重用,反覆成為後世文人騷客為文作詩的題材,但是縱觀漢文帝的一生,要說他「恩猶薄」還真是冤枉了他。這「恩猶薄」三字,倒是特別適合「文景之治」的另一主角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劉啟,不信?那我們就來說說漢景帝一生中那些「恩猶薄」的故事。
  • 歷史上共有多少大一統盛世?從盛世數量看一個王朝的強盛!
    那麼,中國歷史上又有多少個這樣的「盛世」呢?從這些大一統「盛世」中,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情況! 漢朝鼎盛時疆域一、漢朝(前202年——220年)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40年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54年昭宣中興(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40年
  • 文景之治
    老大劉淝是婚前與曹寡婦生的。劉邦分給他的土地最多,齊國八個郡都給他了。老二劉盈,是呂后所生。當然,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了。稱慧帝。呂后最恨戚夫人。因為她年輕貌美,劉邦又最寵愛戚夫人。老五老六一個被毒死(古代的人咋這麼愛下毒呀。)一個被餓死。
  • 歷史 歷史上共有多少大一統盛世?從盛世數量看一個王朝的強盛!
    那麼,中國歷史上又有多少個這樣的「盛世」呢?從這些大一統「盛世」中,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情況!漢朝鼎盛時疆域一、漢朝(前202年——220年)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40年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54年昭宣中興(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40年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32年,明章之治(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31年永元之隆(漢和帝劉肇
  • DAY趁早 25:紀錄片中國通史,文景之治
    漢初統治者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大力發展經濟,經過幾十年苦心經營,公私倉廩,俱豐足,米價最低達到每石數十錢,後世史官評價這一時期,周曰成康,漢雲文景,美矣,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確切記錄的盛世,去感受它的富庶與安寧。
  • 女俘之子,因為政賢明而上位;開啟盛世局面,成為一代明君
    在中國歷史上,有些繼承者本無任何希望成為一代帝王,卻偏偏就成了一朝之主。但有的得之幸運,有的獲之艱難,甚至伴隨著血雨腥風。若說幸運,還得說是西漢王朝的漢文帝劉恆。一、背景不佳的劉恆成為了代王。1、生母是女俘。
  • 文景之治與七國之亂
    漢文帝即位後,首先封賞了推薦自己上位的有功之臣,並且進一步分封劉姓諸侯王。西漢初年,劉邦開創的漢朝並不是一個風華的盛世,經過秦末動亂與楚漢相爭,中華大地已經是滿目瘡痍,以至於「 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天子出門乘坐的馬車不能找到一樣顏色的馬匹,宰相出門坐的也是牛車。漢文帝在位期間看到了這個國家需要休養生息,於是減輕百姓的賦稅,廢除苛刻的刑法,並且其本人非常善於納諫。
  • 文景之治是如何「治」的
    了解文景之治對於我們學習傳統文化,把握時代脈搏,認識歷史發展規律,具有深遠的意義。西漢初期,經濟蕭條、人煙稀少,一片荒涼。經過劉邦呂后的初步治理,社會經濟開始恢復。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恆做了皇帝以後,把重農抑商作為基本國策:「農天下之大本也」,「道農之路,在於務農」,文帝親自下田耕作,給各級官員做出榜樣,人民受到很大鼓舞。
  • 初中歷史教案:《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文景之治》
    教學目標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西漢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國之亂。二、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措施的實施與文景之治局面出現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 大明王朝的仁宣之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盛世,能跟貞觀之治相比麼
    仁宣之治,是一個什麼樣的盛世?去年有個電視劇叫做《大明風華》,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故事所處的背景就是明朝的仁宣之治。關於仁宣之治,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而它的名氣也不如貞觀之治、文景之治這樣有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仁宣之治,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盛世,這個盛世能跟貞觀之治相比麼?仁宣之治既然叫做「治「,說明更突出內政。最重要的就是撥亂反正。明朝初年,一口氣經歷了兩次政治高壓+一次全面內戰。社會各階層都被折騰得死去活來。
  • 西漢有文景之治,東漢有明章之治,為什麼東漢出不了漢武帝式皇帝 ?
    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全面對外用兵,大破匈奴,遠徵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一說漢宣帝設置西域都護才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至此,西漢版圖東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奠定了漢朝疆域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