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盛世,指的就是國家繁榮昌盛,「盛世」的表現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統治者的文治武功都達到巔峰。因此,「盛世」的數量是衡量一個王朝,一個國家興盛程度的基本標準。
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奴隸制社會雖然也有天下太平的時候,但由於社會本質與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的落後性,以及人類發展水平比較低,因此奴隸制時期所謂的「盛世」和封建社會大一統的「盛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墨雨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因此文本只大致列舉封建社會的大一統「盛世」。
那麼,中國歷史上又有多少個這樣的「盛世」呢?從這些大一統「盛世」中,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情況!
漢朝鼎盛時疆域
一、漢朝(前202年——220年)
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40年
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54年
昭宣中興(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40年
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32年,
明章之治(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31年
永元之隆(漢和帝劉肇),17年合計183年,約佔二分之一
漢武帝畫像
二、晉朝(265年——420年)
太康之治(晉武帝司馬炎),10年合計10年,約佔十五分之一
三、隋朝(581年——618年)
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20年合計20年,約佔二分之一
四、唐朝(618年——907年)
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23年
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6年
武周之治(武則天),15年
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28年
元和中興(唐憲宗李純),15年
會昌中興(唐武宗李炎),6年
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14年合計107年,約佔三分之一
唐太宗畫像
五、宋朝(960年——1279年)
建隆之治(宋太祖趙匡胤),4年
鹹平之治(宋真宗趙恆),6年
仁宗盛治(宋仁宗趙禎),42年
乾淳之治(宋孝宗趙昚),27年合計79年,約佔四分之一
六、明朝(1368年——1644年)
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31年
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22年
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11年
弘治中興(明孝宗朱佑樘),18年
萬曆中興(明神宗朱翊鈞),10年合計92年,約佔三分之一
七、清朝(1616年——1912年)
康乾盛世(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15年
同光中興(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慈禧太后),34年合計149年,約佔二分之一
小編曰: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大一統盛世只有七個朝代做到了,其中除了宋朝的統一度存在疑問(以古人的觀念,宋朝也是統一的),以及短暫的晉朝外,各朝代的「盛世」時間基本都在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漢朝和唐朝的「盛世」最多,所以後世以漢唐並稱是有道理的,中國的封建社會也在漢唐兩朝達到巔峰。與漢朝並長的清朝康乾盛世雖然持續時間很長,但由於處於封建社會末期,其真實性也存在爭議,故難以具體體現清朝的發展情況。
至於最少的晉朝,其盛世時間的短暫也反映了晉朝的實際情況,即混亂佔據了大部分,因此晉朝除了為民族融合作出了貢獻外,在歷史上也就默默無聞了。
【免責聲明】此篇文章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靈異檔案館
微信號:lydag120
▲長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