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至少造成4萬人失明,病毒性角膜炎復發致盲難題有了新突破口

2021-01-19 騰訊網

蔡宇伽(右)與洪佳旭

病毒性角膜炎復發致盲的難題有了新突破口。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和《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接連發表。

單純皰疹病毒(HSV)是人類最常見的病原體,在人群中的感染極為普遍,至今是尚未被攻克的醫學難題——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以根治。

HSV病毒

HSV根據抗原特性不同可分為HSV-1和HSV-2兩種血清型。HSV-1的感染可引起多種疾病。若眼角膜被HSV-1感染,會引起皰疹性基質性角膜炎(HSK),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首要原因。

部分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能通過接收角膜移植恢復透明,但危機並未解除。在全球範圍內,估計每年有150萬個角膜HSV復發案例,至少造成4萬人失明。

「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直接降解病毒的基因組,甚至從根源上「剔」除潛伏的HSV,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該研究團隊通過基因編輯和遞送技術的融合,全球首創基因治療遞送載體——類病毒體-mRNA(VLP-mRNA),並利用該遞送技術進行了CRISPR基因編輯治療病毒性角膜炎的臨床前研究,在急性和復發感染的小鼠模型中實現了從角膜到三叉神經節的逆行運輸,終於將潛藏在神經節的HSV-1病毒庫清除。

該項治療技術的英文全稱是「HSV-1-Erasing Lentiviral Particles」,於是,研究團隊將其命名為「HELP」,即「幫助」,期待這種全新的抗病毒療法能夠幫助難治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給他們有機會重獲光明。

隨著基因編輯工具的不斷發展,如何將這些工具更好地遞送進入病灶內,並降低這些工具在細胞中產生的長期風險,成為基因治療領域日益凸顯的新挑戰。研究團隊此次開發的新技術,創新性地將病毒顆粒(VLP)和基因編輯工具的遞送結合起來,在病毒性角膜性的動物模型中實現了有效且安全的基因編輯。

HELP在病毒感染的治療模型上的治療效果展示

「不僅解決了傳統遞送平臺存在的尺寸限制,且將基因編輯工具的表達載體由長期存在的DNA替換成了瞬時表達的mRNA,極大提高了工具使用的靈活性和安全性。」特邀評論員、阿斯利康(瑞典)基因治療項目高級科學家李松沅博士總結道。

病毒性角膜炎並非無藥可醫,但無論是阿昔洛韋(ACV)等小分子抗病毒藥物,還是角膜移植,都無法對潛伏的皰疹病毒庫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使其成為難以根治之症。該項研究便為此類頑疾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

作為我國首個基因治療方面的原創性抗病毒新技術,從細胞水平研究到動物水平研究,再到捐獻者角膜研究,都實現了步驟完備、論證可靠的臨床前研究。HELP技術以mRNA的形式完成CRISPR/Cas9的工具遞送,使得基因編輯酶Cas9在體內的停留時間很短,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脫靶風險、減少免疫反應。

正如特邀評論員、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袁進教授所言,將基因編輯運用於單皰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療是從0到1的創新突破。該研究證實,在單皰病毒性角膜炎動物模型上通過基因編輯可抑制HSV病毒的轉運和複製,有希望成為一種病毒性角膜炎的全新療法,解決病毒性角膜炎復發這一臨床難題。」

這些結果都有力地支持了HELP作為一種新的抗病毒療法的臨床潛力,將幫助體內基因編輯治療時代的真正到來,為無藥可治有有藥難治的遺傳性、獲得性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長期以來,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臨床診療方面居於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論證及許可下,洪佳旭團隊正在主持開展基於本項技術的初期可控的臨床應用研究。未來或將應用拓展至其他遺傳性眼科疾病的治療上。

作為國家衛健委所屬唯一一所三級甲等眼耳鼻喉專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始終向著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的一流眼耳鼻喉專科醫院和五官疾病亞洲醫學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

「我院作為全國知名的三級甲等眼耳鼻喉專科醫院,70%的患者來自滬外的全國各地,疑難雜症的佔比高,醫院以患者為中心,十四五期間更要堅持科研創新,為上海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建設,貢獻五官科人的力量。」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表示。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院長則談到,將繼續秉持「東西兼蓄、拓新達濟」的院訓精神,力爭將研究院建設成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基地,創新型人才發揮才能的場所,支撐上海乃至全國高水平生物醫學研究的高地,新型重大疾病預測、預防和治療策略和方法的策源地。

作者:唐聞佳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每年4萬人因病毒性角膜炎復發失明,專家:基因編輯有望根治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合作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基因治療再次實現創新突破,病毒性角膜炎有望因此得到根治。
  • 基因治療新突破,病毒性角膜炎有望根治
    單純皰疹病毒(HSV)是人類最常見的病原體之一,也是至今仍未被攻克的一道醫學難題,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以根治。HSV包括HSV-1和HSV-2兩種血清型,其中,HSV-1的感染可引起多種疾病,包括眼角膜感染引起的皰疹性基質性角膜炎(HSK),後者是導致感染性失明的首要原因。
  • 新突破!HELP療法有望幫助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重獲光明
    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接連發表,為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帶來福音。
  • 什麼是病毒性角膜炎 4個偏方治療病毒性角膜炎
    什麼是病毒性角膜炎?由於病毒感染了眼睛的角膜而使角膜發炎,這叫做病毒性角膜炎。患了此病,會有流淚、眼睛酸痛、怕看日光的症狀。那麼,病毒性角膜炎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病毒性角膜炎?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什麼是病毒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角膜淺層有豐富的三叉神經末梢,故該病常有明顯的刺激症狀,有畏光、流淚、酸痛等。
  • 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有望通過HELP療法...
    因此,HSV在人群中的感染極為普遍,至今仍是尚未被攻克的醫學難題,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以根治。HSV根據抗原特性不同可分為HSV-1和HSV-2兩種血清型。HSV-1的感染可引起多種疾病。若眼角膜被HSV-1感染,會引起皰疹性基質性角膜炎(HSK),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首要原因。部分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能通過接收角膜移植恢復透明,但危機並未解除。
  • 病毒性角膜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當前位置: > 專題 > 華夏健康 > 世界愛眼日:愛護心靈的窗戶 > 眼病常識(結膜角膜病變) 病毒性角膜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2010-06-03 16:03:44
  • 東莞眼科醫院簡單治病毒性角膜炎的方法
    核心提示: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種由病毒可以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它對眼睛造成環境刺激,而眼睛不能被風或光刺激,並在企業一定發展程度上影響視力。一般根據患者會選擇作為一種方法簡單操作方便的藥物臨床治療,以下小系列為您介紹幾種病毒性角膜炎的藥物研究治療。
  • 寒冷冬季,眼睛也怕冷,嚴重時可能失明!有視力下降、視物模糊、變形...
    天氣寒冷,大家都會注意身體各個部位的保暖,卻容易忘記給我們的眼睛保暖,實際上我們的眼睛也怕冷,很多眼病在冬季表現得更加明顯:眼睛乾澀酸脹、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變形,眼前有黑點飄過……這些看似很平常的症狀,不僅影響視力和生活,嚴重的還會造成失明!
  • 六旬老農採摘板慄被砸眼,傷及角膜險失明
    角膜移植專家王科華主任為患者進行手術近日,邵陽63歲的曾爺爺在自家門口採摘板慄時,不慎被掉落的板慄砸傷右眼,導致右眼真菌性角膜炎,險些失明。什麼是真菌性角膜炎?愛爾眼科角膜與眼表學組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與眼表科主任王叢香教授介紹,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種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極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真菌性角膜炎起病緩慢,病程可持續2-3個月,常在發病數天內出現角膜潰瘍。
  • 經常有這幾個壞習慣,難怪角膜炎會經常纏著你
    在說到角膜炎時,大部分人都聽說過角膜是眼睛很重要的物質,一旦它發炎感染會帶來一系列症狀,導致生活工作受影響,有很多人因為角膜炎反覆發作而備受困擾,也有很多疑惑角膜炎為什麼會反覆發作?其實大部分角膜炎反覆是因為存在壞習慣導致,了解清楚並且改正遠離,才能避免。什麼是角膜炎?
  • 國際盲人節:這些眼病都是致盲「狠角色」!
    要想避免眼睛出現失明的情況,重點在於「防」,很多眼病在沒有經過專業檢查前都不容易被發現,而一旦有典型症狀出現,往往已回天乏術,所以平時就要對可能會導致失明的疾病進行及時的篩查和防治。提醒大家,以下這些眼病都是致盲「狠角色」。白內障——世界第一致盲眼病問什麼是白內障?
  • 中醫如何治療角膜炎 3招治好角膜炎
    角膜炎是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眼部疾病,角膜炎的發生通常是來著自身或者外界感染,你知道中醫如何治療角膜炎嗎,引起角膜炎的原因是什麼,角膜炎如何護理呢,下面一起來看文章介紹吧。3、羌活防風湯治角膜炎[處方組成]羌活,防風、桔梗、荊芥、白芷、柴胡、前胡;黃芩、板蘭根、菊花等。[功能主治]祛風清熱。主治淺層點狀角膜炎。引起角膜炎的原因有哪些1、全身性疾病是一種內在性的因素。例如結核、風溼、梅毒等引起的變態反應性角膜炎。
  • 六旬村醫小看這件事險失明,醫生提醒致盲「殺手」不容小覷
    數據統計,我國約有1000萬以上的糖網患者面臨著失明的風險,在聯合國糖尿病日來臨之際,眼科專家呼籲廣大糖友關愛眼健康,定期測血糖,定期查眼底,早期治療會對延緩病情發展、減少視力下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院眼底病科李鑫醫生經檢查發現劉明亮眼部情況不容樂觀,雙眼玻璃體出血並且有纖維增殖,左眼更加嚴重,已經出現了牽拉性視網膜脫落,左眼視力僅剩光感,右眼視力只有0.2,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否則會面臨雙眼失明。由於劉明亮的視網膜脫落情況比較嚴重,拖延的時間也比較久,延誤治療時機,視力損傷無可挽回,只能保住現有視力。
  • 警惕國人高發的5大致盲眼底病
    反覆感染沙眼可導致瞼結膜瘢痕及倒睫,倒睫可以對透明的角膜造成機械性損害,直至角膜混濁而導致視力損傷,甚至完全失明。  王寧利介紹,我國防治沙眼工作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的,醫療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整體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以及衛生生活習慣得到廣泛推廣,使得我國的沙眼流行狀況得到有效遏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已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標準。
  • 「糖網」預防比治療更重要,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查一次眼底
    楚天都市報12月3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裴霓裳 彭怡曠)糖尿病患者致盲率是普通人的25倍,一旦患上糖尿病,應到眼科建立自己的眼健康檔案,每年檢查眼底和視力檢查。30歲「糖友」患「糖網」險失明30歲的周先生家住洪山,兩年前查出患糖尿病,平時使用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控制血糖,從沒有想過糖尿病還會引發眼病的他,提起自己的經歷不禁後怕:「我差一點就變成『睜眼瞎』了!」周先生是名「糖友」,兩年前就查出患上了糖尿病,平時一般用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控制血糖,因為覺得年輕,也沒太在意糖尿病併發症。
  • 「眼睛是風溼病的窗戶」,風溼病可造成眼乾、眼痛甚至失明!
    眼睛與風溼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恰恰是相愛相殺的冤家,輕者眼乾、眼紅、眼癢,甚者眼痛、欲哭無淚,重者失明殘疾。  1.乾燥症候群  不少病人自覺眼乾澀,有異物感,自以為是用眼過度所致,自行使用滋潤型或抗菌消炎的滴眼液,以緩解症狀。
  • 青光眼是導致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如何篩查?
    青光眼是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總人群發病率為1%,45歲以後為2%。臨床上根據病因、房角、眼壓描記等情況將青光眼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三大類。原發性青光眼是我國比較常見的青光眼類型,按照房角開放與否分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和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
  • 21歲女孩糖尿病致盲 專家:此類患者須每年查視力
    該院副院長陳海波表示,視力好並不等於沒有病變,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眼前有黑色「漂浮物」、「蝌蚪」、「蜘蛛網」,要馬上就診。  21歲年輕女孩糖尿病致盲  上午,省眼科醫院派出知名的眼底病、青光眼、白內障、眼表疾病、眼整形及青少年眼保健等專科的專家現場會診。
  • 五種致盲性眼病 第一種人人可得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下較常見的 5類致盲眼病 願失明能遠離每一個人 一、人人可得的白內障 各種原因導致晶狀體由透明慢慢變得混濁,阻礙光線和圖像進入,引起視物模糊,甚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