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下遊遭擱淺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及其68家子公司列入美國的出口管制清單,不得向美國公司購買零部件和服務。
通過這簡單的一段話,我們知道,華為的產品銷售應該會遭遇困難,就拿華為的手機來說,一部沒有谷歌提供服務的手機比一塊磚還不如,畢竟不是大哥大時代了。
但是華為不可以向美國公司買,它可以向中國公司買啊,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都是可以的,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半導體產業美國最開始先玩,最後就是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那玩得一個比一個溜。
尤其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日本在材料和技術上都讓美國坐立不安,當時日本最有的企業就是被日本人稱為「民族之光」的尼康,別以為人家只有照相機。
2019年的制裁對華為的影響主要還是產品的銷售,從禁止華為手機登陸美國市場、要求美國運營商拆除華為設備等等,針對的主要集中在華為的下遊。
但是不管怎麼要華為在整個2019年還是收穫是一千多億美元,損失也是有一百來億美元。
華為上遊斷流?
2020年5月15 日,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區發布公告,要求採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生產出的晶片,必須先經過美國批准才能出售給華為。
這一次為什麼說美國政府出手極重,因為這次美國政府是朝著華為的心臟下刀,就是華為的上遊供應商。
首先,美國方面吸取了2019年的「教訓」,下遊弄不死華為,那就朝華為的供應商動手,而且不再是美國公司,而是所有使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的公司和機構。
美國本身在半導體行業起步就是最早的,而且美國的雷射技術在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晶片)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晶片製造上有一個設備很重要,佔了整個成本的三分之一,就是光刻機,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雷射技術有多重要了,順帶一提,美國的雷射武器前些年也吹得很厲害。
倒黴的就是中國臺灣的臺積電,臺積電主要從事晶片加工,簡單來說就是晶圓廠,它負責把華為、高通、聯發科這些晶片設計公司送來的光罩給曝光到晶片材料商(整個過程十分複雜,比原子彈還複雜)。
華為是臺積電的大客戶,十幾億訂單都不在話下,而且還是美元。
同時美國方面也要求臺積電過去美國建廠,臺積電也積極響應,可能臺積電也是無奈,畢竟臺積電是上市公司,是美資控股的。
華為為何遭惦記
首先要明白華為為什麼遭美國惦記,很多人都可以說出一個5G,經常上網瀏覽的人能說出5G對未來的種種變革或者是聯繫目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做個分析。
我覺得華為被美國惦記上的只有一個地方,就是華為旗下的海思,海思的地位就跟當年能源對於阿爾斯通一樣。(阿爾斯通是華為的前車之鑑,法國工業巨頭,後被美國動用政府力量打壓,公司被分拆收購,其中能源被美國通用電氣以超低價收購)
海思讓美國政府難受的地方在於,它在晶片上的設計能力太強了,但是大家可能只知道麒麟,其實麒麟只是其中一部分,海思用山海經命名的全家桶系列晶片幾乎囊括了整個行業,構成了一個生態。
再者,華為這家公司有些特別,它的管理模式不是精英管理,而是一種特別的管理方法,有人說來自於美國,其實不然,華為的管理方法也是「自主研發」,來源於中國,但是這裡不方便說,如果你知道任總崇拜的兩位偶像當中有一位是中國人,那麼這種管理方法應該是猜得到的。(歡迎大家在評論留言)
所以說華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像美國眼紅華為的市場份額也沒有用,美國資金進不去,分不了蛋糕。
臺積電另類響應美國
今年5月15日,在美國企圖斷流華為的上遊供應在之後,華為方面的反應也十分迅速,第一時間向臺積電方面增加了訂單。
你說臺積電是接受還是不接受,能夠生產5納米晶片的只有臺積電,三星暫時還是不夠看。
雖說華為是大客戶,但是因為只有一家臺積電生產高精尖的晶片,像高通、博通、聯發科、英偉達、AMD都是找的臺積電,所以臺積電完全可以用產線不夠來推掉華為的訂單。
甚至前一段時間網上謠傳臺積電停掉了華為方面的訂單,當然臺積電馬上出來闢謠。
面對華為的緊急訂單,臺積電方面可不管你美國,照收不誤,同時,積極地協調其他客戶,要把產線騰出來給華為,照我說,其他客戶就是不想騰產線也沒有辦法啊,只有你臺積電能生產,你說啥就是啥,還能咋辦?
當然,關於這一點臺積電官方沒有明確回應,這畢竟是商業秘密,但是不管怎麼樣,有這個好消息傳出,臺積電方面也冷處理,估計是八九不離十,總之,在接下來的120天緩衝期裡,華為可以緩口氣,臺積電也可以緩口氣,畢竟有可能因為美國政府的介入而失去一個優質的客戶。
對於這件事,網友們也都驚呼:張忠謀,我們錯怪你了。
突然傳來的好消息,恐怕這下要輪到川普睡不著了,眼看任期也差不多了,華為依舊活得挺滋潤,現在美國國內又一團糟,失業率又飆升,真是始料未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