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鐸王朝Part I 亨利七世
我們不能跟他似的對一個人簡單下定義,亨利七世不是一個傳統上的國王形象(如果傳統的國王形象必須是好戰、有征服欲的),但他確實很會賺錢。通過前面六篇,我們了解到亨利七世跟其他君主最大的不同是——白手起家。雖然如亨利四世、徵服者威廉等,也是靠武力奪取的英格蘭王位,但他們背後都有著雄厚的家族力量以及財產。大概就是他的家庭背景,加之從小顛沛流離、被各種「軟禁」的經歷,令他明白財富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鞏固政權的重要性。亨利八世對他父親最大的不滿,就是身為一個英格蘭國王沒怎麼跟法國打仗——後來我們會發現隨著年歲增大,亨利八世越來越贊成他父親的治國理念。亨利七世很容易給人一種熱愛和平的印象,他不輕易發兵,喜歡派特使去談合約來籤。但其實他從戰爭中賺到了很多錢。攻打法國不止是英格蘭國王自己的愛好,這是全英格蘭的呼聲。貴族們盼望以此機會封爵分地,百姓們也等著英國軍隊從法國帶來財富,他們還記得自己爺爺輩講的故事——亨利五世時代,靠著從法蘭西擄來的戰利品和贖金,英格蘭人過上了好日子!所以亨利七世發愁的不是如何調配軍隊攻打法國,而是在他認為不應該發起戰爭時,如何平息這股國內的高亢情緒。雖然並沒有確切的證據留下來,國王將一部分稅收中飽私囊,但史學家們相信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當然也有人質疑國王,畢竟收完錢不幹活,群眾都看著呢。國王當然不傻,肯定還是會發兵的。一邊打一邊談判,往往是談判更有效率。1491年10月,布列塔尼的安妮女公爵請求亨利七世幫助對抗法蘭西。但由於英法兩國籤訂了休戰協議,亨利七世宣布以個人名義攻打法蘭西。當然,這需要議會進行戰爭撥款,也需要民眾繳納稅金。與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各種扯皮推諉後,終於在1492年8月,英格蘭正式出兵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戰績斐然。兩個月後亨利七世親自登上法蘭西的國土時,已經在思索如何回復法國國王的求和信了。不過英格蘭人民並不為和平歡呼,他們繳納了大量稅金,是等著收穫戰利品的,而不是幫國王裝滿錢袋;很多軍官為了把握這次出人頭地的機會,甚至抵押了房產來購買裝備,結果根本沒用上。雖然已經被識破了套路,但每次戰爭前、或者說每次宣布要進行戰爭前,國王還是會下令繳稅。如果你是一個生活節儉的人,那你一定有積蓄交稅;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奢華的人,這顯而易見的富裕當然證明你有錢交稅。說這句話的人是約翰∙莫頓,還記得這個名字嗎?那位對亨利七世忠心耿耿的主教,後來被封為坎特伯雷大主教。這個理論就是大名鼎鼎的「莫頓的餐叉」,後世用來形容「不管咋說你就一條路可以走」這種情形。備註:莫頓說的稅單指benevolence,這是15到17世紀時的一種慈善稅,可理解成「獻愛心稅」,國王可不通過議會徵繳這份稅。一個「白手起家」的國王,勢必要面對很多叛亂,因為總會有人也想有樣學樣,試試登基做國王。前面我們也介紹過兩位假冒皇親國戚的叛亂者,除了他們也有如假包換的真王室後裔起兵叛亂,比如亨利七世母親瑪格麗特不願意承認的第一任夫家(de la Pole),其後裔擁有約克家族血脈。曾經立下大功協助亨利七世登上王位的威廉∙斯丹利(他繼父的親弟弟),也因為牽扯進叛亂而被國王下令處決。就連愛德華四世的王后、亨利七世的嶽母,也被認為參與了叛亂而被禁錮起來,很快就過世了。「二小姐」嫁給了de la Pole家的兒子,與此同時她也是愛德華四世的親侄女;到底是誰慫恿誰叛變的,怕也是個千古之謎了待續…
朋友們,喜歡就加個星標或點個"在看"(Wow)吧,以免我們就此別過在茫茫人海~
走,我們一起出去玩!
我們堅持原創,用自己的親身經驗
總結髮布最實用可靠的信息
為你展現一幅真實的英倫歐陸場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
微信公眾號:英倫歐陸深度遊 (verytraveler)
官方微博:TanSuo英倫歐陸深度遊
聲明:本號所有關於文化、歷史類的原創文章,都為我們查閱、交叉驗證許多資料,用時良久寫就,歡迎轉載,謝絕抄襲!!請尊重我們的時間和付出,謝謝!碼字可以恰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