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幕後故事,40年了,究竟影響了多少人?

2020-12-09 一隻美大叔

1982年,一毛錢一張的電影票,竟然能賣出1.6億票房?甚至有人看了不下四五十遍?

這就是由張鑫焱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中國觀眾觀看,後來甚至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

然而四十年後,84歲的張鑫焱再次談起這部電影的時候,他只說了一句話:「為了爭一口氣」。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張鑫焱導演說出這句話,這部《少林寺》背後又經歷了什麼?

01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雖然內地電影還處於舉步維艱的狀態,但是香港電影已經在蓬勃發展,洪金寶、成龍等一些武打明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再加之李小龍這樣的巨星,打開了國際影響力,中國功夫這樣的詞已經成為熱點話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打造出一些功夫電影,一定吃香。

所以在一次香港電影座談會上,有人提出,我們可以把少林功夫拍成電影,搬上大熒幕,以此來復興國產武俠電影。

經過各種研究和談論,《少林寺》由香港新聯公司拍攝。

其實一開始選的導演是陳文,演員也都是些戲劇演員。

那時候的少林寺滿院子的雜草,破舊不堪,而且電影開拍的時候是冬天,大家都凍得手哆嗦,打鬥場景和畫面一點不真實。

所以他們花了將近四十萬港幣,拍回來的的電影完全不合格。

這時候製片方決定重新拍攝,才邀請著名導演張鑫焱來救場。

而張鑫焱這時候發話說:「要想讓內地電影一鳴驚人,就必須動真格的」。

而且還將之前拍攝的全部推掉,重新開始,開拍的時間也重新選在了春季,導演換了,演員也全部換,既然要動真格的,演員也必須得有真功夫才行。

張鑫焱導演的這些決定都得到了支持,而且為了能夠滿足張鑫焱導演的條件,體委發動全國武術界一批優秀運動員和教練,相繼到達鄭州市集結,這些人還被拉去一起集訓。

這批人中就包括了蟬聯五屆冠軍的李連杰,以及「劍術大師」于承惠,「螳螂拳王」於海,「劍術冠軍」王常凱等等武術高手,一共18人,好像還被稱之為「十八羅漢」。

這些人每天都要訓練,還要熟悉劇本,了解各種情節。

那時候的李連杰雖然只有十七八歲,但是他的身材和身手,都是電影中主角「覺遠」的最佳人選。

張鑫焱導演直接拍板,李連杰擔任主演。

當時挑選大反派王仁則的時候,還是費了一番功夫的,不過最終于承惠還是在張鑫焱導演的軟磨硬泡之下答應了出演王仁則這個角色。

還有一個反面角色禿鷹,當時張鑫焱正犯難,這個角色到底誰來演,那時候計春華生過一場病,導致他頭髮和眉毛都掉了,躲在人群後的他一眼就被張鑫焱看中。

不管是外形還是長相,都很適合禿鷹,兇狠勁十足,外形也霸氣。

那時候的計春華才十九歲,這部戲也讓計春華開啟了他的反派之路,不過計春華出演的反派角色都很經典,飾演正派總感覺他會叛變,所以計春華的一生基本都是出演的反派角色。

十七歲的李連杰,十九歲的計春華,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小鮮肉了,但是人家可都是真打,每個動作都要好幾遍。

021981年春天,《少林寺》正式開拍,這個匯集了五湖四海高手的劇組已經準備好了。

可能是因為這些人都是武術高手,此前也常常參加一些競爭類的比賽,所以這個劇組裡總是充滿了一種競爭的氣氛。

而且那時候沒有動作指導,也不會有什麼電腦特效,不管是臺詞還是動手,都必須實打實的拍出來。

這幫人都有著爭強好勝的心,拍攝的時候都很認真,也很拼命,用替身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羞辱。

其中有一場戲,是李連杰和于承惠的決鬥,這場戲是在冬天拍的,而且是在冰冷刺骨的水裡。

他們有一個從水裡冒出來的鏡頭,所以開拍之前兩個人的身體都完全浸泡在水中,開拍了才能冒出來。

由於水流比較急,他倆打著打著就會影響動作的美感,所以這個鏡頭也是重複拍了很多次,上來之後身上都結冰了。

為了拍好騎馬打鬥的動作,演員們專門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來學習騎馬,當時還有人從馬背上摔下來斷了胳膊。

拍攝過程中還有很多感人瞬間,不過最讓人感動的還是大家都知道要拍攝國產武打片的時候,不管劇組走到哪裡,各地都無條件支持,無論是拍攝場地還是道具都免費使用,沒吃的就送大米到劇組去。

拍攝的時候沒有什麼經濟壓力一說,因為有很多人支持,所以劇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景,張鑫焱導演都下足了功夫,精雕細琢。

當時作曲家王立平半個月就寫出了《少林寺》的主題曲《少林少林》,同時又編寫了《牧羊曲》的歌詞。

但是剛剛寫好沒兩天,王立平自己就跟導演提出,要推導重寫,因為中國戲曲形成也就四百多年的歷史。

但是《少林寺》講的卻是一千多年的故事,創作必須符合歷史,重新改過的《牧羊曲》也被列入了經典。

1981年7月,這部電影終於完成, 1982年春節,《少林寺》在香港首映,上映之後,直接打破功夫片最高紀錄,海外版權總收入達到兩千萬港幣,陸續發行了日語,英語,泰語等各種語言的版本。

在內地上映後,直接炸開鍋,觀影人數超過五億人次,于承惠的雙手劍、於海的螳螂拳、計春華的鷹爪拳、以及主角的故事讓億萬觀眾為之著迷。

那時候各地都開始流行練武熱潮,書店也是各種有關武術的書籍,不過不是什麼武林秘籍之類的哈。

有些農村放露天電影的時候,第一遍人滿為患,第二遍依舊是擠滿了人。

那時候《少林寺》真的是影響了無數年輕人,甚至有的直接跑去少林寺,被警察叔叔給帶了回來。

結語:

從1980拍攝至今,《少林寺》的故事已經過去了快四十年,這部電影的影響,已經超過了所有人的想像。

電影帶火的不僅僅是演員們,也帶火了河南嵩山,讓千年古剎和少林功夫名揚四海,更讓世界知道,有個地方,不僅有厲害的功夫,也有著慈悲的心腸。

相關焦點

  • 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究竟是誰?為何能在少林寺中隱藏40多年?
    他能夠瞬間以高超的武功和修為,化解蕭遠山的「家仇」和慕容博的「國恨」,並能從不同的層面來化解在場的諸色人等,可以說,他真乃神人也。但是在這裡面也存在著兩個細節問題;首先來說,為什麼掃地僧要在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等人從「藏經閣」盜取少林寺武學絕技(《伏魔杖法》等)的地方放置佛家經典(《法華經》和《雜阿含經》等),希望能讓這些人也一併借去研習參悟呢?
  • 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創下1億票房,對等現在是多少
    《少林寺》票房神話1982年,李連杰當年憑藉一部《少林寺》紅遍大江南北,當時《少林寺》的票價是1毛錢!而如今的電影票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只能說現在的物價高啊。一個明確的記錄是,《少林寺》八十年代初公映後,觀影人數高達5億人數!這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據。要知道,1982年全國人口才只有10億人,也就是說,當時全國有一半的人都進影院看過這部電影。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估計,當年很多農村地區是看不太到電影的,而城市中的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兩遍以上,因此才達到5億人次的數字。
  • 電影外的影響:《八佰》帶火了四行倉庫,《少林寺》成就了少林寺
    《八佰》【電影之外的影響力:《八佰》帶火了四行倉庫,《少林寺》成就了少林寺】 一部電影的成功,最直觀的標誌是獲得多少電影獎項和票房成績;然後就是電影的主創人員,導演和演員在事業上獲得怎樣的提升,等等。2010年,姜文的《讓子彈飛》講的是四川的故事,卻帶紅了取景地廣東開平碉樓,和臺山端芬鎮的梅家大院。2010年,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讓周冬雨、竇驍和取景地湖北宜昌遠安縣一炮而紅。
  • 一百個必去的地方,第五篇——少林寺
    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少林寺,是多少個孩子童年最嚮往的地方,記得小時候與別人嬉戲時,總是擺幾個造型,大喊少林龍爪手!然後自己配著音,與別人追鬧起來。那時候,總夢想自己機緣巧合下進了少林寺,學得一身精湛的武藝,除惡揚善,威震四方。這些都源自於當年的一部電影《少林寺》,它是李連杰的第一部電影,也是一步登天的電影。
  • 隱藏少林寺40年,究竟是為了什麼
    縱觀整部作品,即便是加上前言後續也只不過堪堪五十個章節,但其中金庸老爺子所描述的人物之眾多卻讓人眼花繚亂,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整本書中大家最感興趣的一個角色——掃地神僧。作為整本書中最為神秘的存在,掃地神僧一經出場就技驚群雄成為了沒有人敢於挑戰的存在,他通過短短幾句話就將整個江湖分析得十分透徹,這也讓慕容博與蕭遠山最終放下了恩怨成為了佛門中人。
  • 拍攝《少林寺》時經歷了什麼?40年後導演張鑫焱說只為爭一口氣
    02 1981年春天,《少林寺》正式開拍,這個匯集了五湖四海高手的劇組已經準備好了。 可能是因為這些人都是武術高手,此前也常常參加一些競爭類的比賽,所以這個劇組裡總是充滿了一種競爭的氣氛。
  • 《少林寺》播出38年演員現狀,李連杰蒼老,計春華于承惠去世
    1982年電影版的《少林寺》一經上映,就火遍了大江南北。整部電影看完讓人覺得熱血沸騰,很多人看完之後都有了學習武功的想法,王寶強就是其中之一。當年他就是看完《少林寺》後,才開始學習練武的。
  • 少林寺要被賣了?11年紛爭浮出水面!
    近年來,少林寺成為了不少「功成名就」之人的最終選擇。「斬斷三千煩惱絲,獲得清淨般若智」,使少林寺成為了人們心中的清淨聖地。 然而,在當下經濟社會中,佛門清淨地,真的能得清淨嗎?
  • 掃地僧到底是什麼人?隱藏在少林寺長達40年,到底有何目的
    書中掃地僧以鬼神莫測的武功瞬間化解了蕭遠山和慕容博的家仇國恨,還在不同層面上化解了在場諸人的紛爭,真乃神人也,不過在這存在兩個細節問題,一是掃地僧為何要在蕭遠山和慕容博等人從藏經閣盜取少林寺絕學的地方放置佛家經典?還有掃地僧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何能在少林寺隱藏四十年之久?
  • 漫畫大師<蔡志忠>少林寺出家,曾被稱為是「拯救中國漫畫的人」
    「我成為漫畫家,影響我的絕對不是美術學院,而漫畫狂潮。」—— 蔡志忠昨日,72歲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了。其「諸子百家」系列數年來持續熱銷,至今仍不斷再版。蔡志忠蔡志忠-《莊子國學經典故事》蔡志忠-《唐詩宋詞》「我成為漫畫家,影響我的絕對不是美術學院,而漫畫狂潮。
  •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是個怎樣的人?他為少林寺做出了什麼貢獻?
    釋永信在選擇寺廟修行的時候,同樣受到父母的影響。除了這兩個原因,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相比五臺山,少林寺距離安徽潁上更近一些。最終,經過深思熟慮的釋永信選擇了嵩山少林寺。二,理想與現實的差異釋永信來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少林寺。來到此地的釋永信,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 《渴望》劇組30年後再聚首 重溫經典誕生的幕後故事
    十二月,適逢曾經影響了中國改革開放後幾代人的電視劇《渴望》播出30周年,為此,CCTV-4《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特別策劃了「電視劇《渴望》30年後重相聚」的錄製活動。伴隨著當年《渴望》電視劇的導演魯曉威、趙寶剛及演員藍天野、李雪健、張凱麗、黃梅瑩近40位臺前幕後藝術家的到來,時光的腳步仿佛漸漸慢了下來。
  • 40年來,人民幣購買力究竟貶值了多少?
    大家都知道信用貨幣時代,紙幣長期都是持續貶值的,那麼人民幣的購買力這些年來究竟貶值了多少呢?1978年是改革開放的元年,我們就從這年開始好了,取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2013年這五年的1萬元進行對比。
  • 蔡志忠:4歲半定位人生,曾閉關10年研究物理,72歲少林寺出家!
    他4歲半就已經定位人生,15歲成為職業漫畫家,曾因不服愛因斯坦,閉關10年研究物理學,取得相當高的成就。但數日前,72歲的他卻到少林寺出家了。欲知詳情,本期解讀。    蔡志忠1948年出生於臺灣彰化縣花壇鄉(花壇,這個地名好,一看就出藝術家)。小時候的他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神童。他一出生就受洗,所以他從1歲開始就經常跟著村裡的20多個小孩,到教堂聽講聖經了,從創世紀到耶穌復活,他聽得津津有味。那時候他的記憶力就非常強,記住了數百個聖經故事,他是把聖經故事全部用畫面記在腦子裡,奠定了他一生的畫面思考能力。
  • 鄒相:少林寺第三代秦槐
    近年來,因一份美好的機緣,我得以從事少林文化的相關工作。春季裡,少林寺滿院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怡;夏日裡,少林寺名木綻放的花朵讓人流連忘返;秋季裡,少林寺千年古銀杏周身的「金葉」讓人讚不絕口;冬日裡,少林寺廟宇建築上的皚皚白雪讓人喜出望外。少林寺很美,美在其厚重博大的文化底蘊,美在其古樸典雅的風格,美在其與時俱進的活力。然而,每次去少林寺,我都會去一個地方,都會去看望一位老朋友,它,就是少林寺古秦槐,即第三代秦槐。
  • 少林寺一年億元香火錢,究竟花哪去了?釋永信:我月薪就700!
    關於少林寺的相關影視作品也是不計其數,一提到少林寺就會想到少林功夫,想到寺院僧人,想到佛教文化和建築。少林寺可謂是歷史悠久,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至今也有1500餘年,可是少林寺發展至今也經歷過很多的挫折困難,從風光到落魄再到今天的輝煌可謂一波三折, 漢代以來,佛法東傳,至南北朝時,已達鼎盛。
  • 1928年,馮玉祥火燒少林寺,他為何要與佛家寺廟過不去?
    1928年3月21日,一場大火在河南燒起,菩提垂淚,僧侶沉默,整個世界一片寂靜,只剩下火光沖天的噼裡啪啦聲,千年的少林寺,在漫天的大火中化為了灰燼。放了這把大火的人叫做石友三,是當時的軍閥馮玉祥的部下。
  • 《少林寺》中國電影神話,功夫片難以逾越的經典
    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是中國電影的神話,以0.1-0.3元/張的票價,當年取得1.6億的票房,觀影人次達5億,而1982年全國人口也剛過10億人,也就是有一半人口觀看了這部電影。以近年來最便宜的20元電影票價計,相當於現在的48億。
  • 深扒一下電影《一九四二》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今天我們來深扒一下電影《一九四二》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我本人喜歡《一九四二》這部影片,從故事的題材,人物的塑造,劇情的製作都是一部十分不錯的電影。該片是由華誼兄弟公司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一部劇情片。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那些有趣的幕後故事,看看你知道多少?
    時隔19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再度上映,兩天時間,票房已經達到了1.2億,在當下因為疫情,上座率最高只有50%的情況下,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一共分為7部,上映時間從2001年至2011年,跨越了10年的時間,《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第一部,也是口碑最好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