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霜帝國︱本是敦煌牧馬人,西遷烏滸成霸主

2021-02-13 當代敦煌

話說貴霜帝國——

本是敦煌牧馬人,西遷烏滸成霸主


文/ 羅帥

目前,上海博物館正在舉辦「歐亞衢地:貴霜王朝的信仰與藝術」特展。對我們來說,貴霜王朝是一個古老而陌生的國度,不過,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歷史事件,比如張騫鑿空、絲路貿易、佛教東來等等,都同它有著密切聯繫。有關這個西域國家的文獻記載非常稀少,致使其歷史充滿傳奇色彩,諸多問題難以定論。

貴霜王朝大約建立於公元30年,在公元230年前後遭到新興的波斯薩珊王朝的侵襲而瓦解,餘部一直延續到4世紀下半葉。可見,該王朝與我國的東漢大致同期,二者與帕提亞帝國(安息)、羅馬帝國(大秦)一起,並稱為絲綢之路上的四大帝國。該王朝鼎盛時期的疆域囊括了今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絕大部分,土庫曼斯坦東部和塔吉克斯坦西部,以及印度北部的恆河流域。貴霜王朝位於絲綢之路的樞紐地帶,上博特展謂之「歐亞衢地」,恰如其分。以下,筆者將從多個方面向大家介紹這個神秘古國的來龍去脈。

 ▲貴霜王朝疆域和位置圖

大月氏西遷

《後漢書·西域傳》簡明扼要地記錄了貴霜王朝的發家史:
初,月氏為匈奴所滅,遂遷於大夏,分其國為休密、雙靡、貴霜、肹頓、都密,凡五部翖侯。後百餘歲,貴霜翖侯丘就卻攻滅四翖侯,自立為王,國號貴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滅濮達、罽賓,悉有其國。丘就卻年八十餘死,子閻膏珍代為王。復滅天竺,置將一人監領之。月氏自此之後,最為富盛,諸國稱之皆曰貴霜王。漢本其故號,言大月氏雲。

從中可知,貴霜王朝是由貴霜翖侯丘就卻建立的。關於貴霜翖侯等五部翖侯的族屬,學界曾有爭議。所幸,在甘肅敦煌所出的懸泉漢簡裡,有兩枚明確提到「大月氏雙靡翖侯」和「大月氏休密翖侯」,可見五部翖侯為大月氏人。此外,《後漢書》等漢文史籍「本其故號」,稱貴霜為大月氏;曹魏曾封貴霜君主波調為「親魏大月氏王」。凡此種種,均表明貴霜王朝的統治階層為大月氏人。

大月氏源出於中國西北。《史記》與《漢書》記載,月氏原系遊牧部族,「本居敦煌、祁連間」。匈奴呼「天」曰祁連,此祁連指今天山,而非河西走廊的祁連山。敦煌祁連間乃指天山東部的草原地帶。近些年,我國考古工作者發掘了東天山巴裡坤草原的東黑溝遺址,在這一帶尋求月氏故地。

公元前2世紀早期,蒙古草原的匈奴人崛起。月氏為匈奴所敗,被迫離開天山故居,大部分向西遷徙。它們先是擊敗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塞種部落,佔據其地。未幾,同樣原居東天山的烏孫在匈奴的支持下追擊月氏。大月氏被迫經費爾幹納盆地向西南遷徙,擊敗大夏,在阿姆河北岸建立王庭。公元前1世紀,月氏人又渡過阿姆河,定居於巴克特裡亞,分五部翖侯而治。

張騫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和前119年,張騫兩次奉命出使西域,史稱「張騫鑿空」,學界通常將這一事件作為絲綢之路正式開通的標誌。實際上,張騫西使是漢武帝討伐匈奴方略中的重要一環,其最初目的是為了聯絡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漢書·張騫傳》記載:

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隴西。

月氏居東天山時,與匈奴相攻伐,結下世仇,西遷之初曾有反擊匈奴之志,但苦於實力不夠,又無盟友相助。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即位,積極籌劃徵討匈奴,當他獲知這個消息之後,喜出望外,即有聯合月氏夾擊匈奴之意。為此,張騫應募,受命西使。不幸的是,使團在河西走廊被匈奴遊騎發現,張騫被扣留在匈奴十年之久而不屈服,終得機會逃脫。《史記·大宛列傳》寫道,「居匈奴中,益寬,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大宛」。經大宛和康居嚮導指引,張騫終於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後抵達月氏王庭。不過,由於大月氏西遷多時,迷戀於大夏這塊溫柔富貴鄉,已然忘卻復仇匈奴之心了。張騫逗留了一年多,終究沒能說服大月氏與漢朝結盟,遂於公元前126年返回長安。

▲張騫出使西域圖

通過這次出使,張騫了解到大宛、康居、大月氏等西域國家嚮慕漢朝富饒,欲相往來。於是建議漢武帝經營西域,一為斷匈奴之右臂,二可加威德於四海。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次命張騫西使。此次使團規模龐大,使者到達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闐等國,各國亦紛紛遣使回訪。絲綢之路終於因此正式開通了。張騫出使大月氏,可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貴霜王系

貴霜王系是貴霜史的基本問題之一,學界長期為此聚訟紛紜,迄今仍無最終定論。能提供相關線索的材料包括以下三類:《後漢書》《三國志》等漢文史料,羅巴塔克(Rabatak)碑銘等古代銘文,以及貴霜錢幣。《後漢書·西域傳》記載了兩位早期貴霜王的名字,即開國君主丘就卻及其子閻膏珍,《三國志·明帝紀》則提到了末代國王波調。

1993年,阿富汗北部羅巴塔克地方偶然發現了一件古代碑銘,其銘文用巴克特裡亞文書寫,對貴霜史的研究極具價值。貴霜王朝早期使用希臘文,中後期使用三種官方文字:書寫巴克特裡亞語的巴克特裡亞文,書寫犍陀羅語的佉盧文,以及書寫梵語和俗語的婆羅迷文。這三種文字的使用地區各有側重,巴克特裡亞文流行於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裡亞地區,佉盧文流行於阿富汗東南和巴基斯坦北部的犍陀羅地區,婆羅迷文流行於印度北方。

 ▲羅巴塔克碑銘

羅巴塔克碑銘經著名伊朗語專家辛姆斯—威廉士(N. Sims-Williams)解讀,由此可知貴霜前四王分別為丘就卻、維馬·塔克圖、維馬·卡德菲賽斯和迦膩色迦,依次均為父子關係。其中,維馬·卡德菲賽斯即閻膏珍;維馬·塔克圖在貴霜錢幣裡被稱作索特·美伽斯(Soter Megas,意為「偉大的救世主」)。根據錢幣和其他銘文,迦膩色迦和波調之間還有一位貴霜王胡毗色迦。

各貴霜王的在位年代亦難確定,問題的關鍵在於迦膩色迦紀元元年。羅巴塔克碑銘記載,迦膩色迦在徵服整個恆河流域之後,開啟了一種新紀元,今天一般稱之為迦膩色迦紀元。德國印度學家福克(H. Falk)根據古代星相學材料,將迦膩色迦紀元元年推定為公元127年,此觀點為許多學者接受。從現存的貴霜紀年銘文中,我們可統計出各貴霜王的在位年數範圍。根據各王在位年數和迦膩色迦紀元元年這個標杆,就可推算出貴霜諸王的在位時間。綜合近年學界研究成果,列貴霜王系大致如下,以供參考:丘就卻(Kujula Kadphises,30—80)、維馬·塔克圖(Vima Taktu,80—110)、閻膏珍(Vima Kadphises,110—127)、迦膩色迦(Kanishka,127—150)、胡毗色迦(Huvishka,150—187)、波調(Vasudeva,187—230)。

貴霜的軍事擴張

根據前引《後漢書·西域傳》的記載,貴霜王朝自誕生起便對外進行軍事擴張:丘就卻稱貴霜王之後,舉兵南下,越過興都庫什山,逐步攻滅印度—帕提亞王國,佔領了今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即所謂「侵安息,取高附地。又滅濮達、罽賓,悉有其國」。閻膏珍時期,「復滅天竺」,吞併了整個印度河流域。去年在故宮、目前正在成都博物館展出的阿富汗文物精品,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貝格拉姆(Begram)遺址。該遺址有兩間密室出土了大批異域奇珍,如中國漆器,印度象牙雕刻,羅馬玻璃器、青銅器和石膏製品。它們被稱作「貝格拉姆寶藏」,正是在丘就卻攻打印度—帕提亞王國的戰火中被匆匆掩埋的。

 ▲貴霜王朝的軍隊

迦膩色迦時期,貴霜進一步向東擴張,席捲恆河流域。事實上,羅巴塔克碑銘正是迦膩色迦徵服和撫慰恆河流域的紀功碑,其中寫道:

在(迦膩色迦紀元)元年已經對印度、對剎帝利諸城宣告,佔領了[  ]、[  ]、沙祇大、拘睒彌和巴連弗邑,遠至室利瞻波;在他和其他將軍們所到達的任何〔城市〕,〔他〕使〔他們〕服從於〔他的〕意志,而且他使全印度服從於〔他的〕意志。沙祇大、拘睒彌、巴連弗邑(華氏城)和室利瞻波自西向東依次分布於恆河中下遊,頭兩個無法識別的城市大概位於恆河中上遊地區。碑銘羅列這六座城市,來代表迦膩色迦對整個恆河流域的統治權。至此,貴霜王朝的勢力到達頂峰,成為一個橫跨中亞和印度次大陸的區域性大國。

貴霜的經濟

貴霜王朝的農業和商業均較發達。在農業地區,官府修建了完善的灌溉系統,因而耕地、果園和葡萄園面積廣大。在塔克西拉等遺址出土的大量黛硯上,經常可見葡萄豐收和飲酒狂歡的場景。月氏人原是遊牧部族,因此貴霜亦以出產良馬著稱。三國時期,康泰《吳時外國傳》記載,「外國稱天下有三眾:中國為人眾,秦為寶眾,月氏為馬眾」;萬震《南州異物志》則雲,大月氏「國中騎乘常數十萬匹」。

 ▲石制宴飲調色板

貴霜商品經濟相當繁榮,貿易物資以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為主,既有日常消費品,也不乏奢侈品。貴霜王朝擁有完整的貨幣體系,主要發行銅幣和金幣,兼有少量銀幣。貴霜錢幣深受羅馬的影響,其金幣借鑑了羅馬錢幣的重量標準和幣面圖案,並且通過貿易順差,將流入境內的羅馬金幣融化並重新打制發行。

 ▲維馬·卡德菲賽斯銅幣

1990年代初,一批來自阿富汗北部的古代文書流入文物市場,大部分被收藏家哈裡裡(N. D. Khalili)收購,其中有150餘件為巴克特裡亞語文書。此種文書寫於羊皮紙、皮革、布片、樹皮和木簡上,內容包括契約、信函、收據、帳本、稅單、法律判決書以及佛教文獻等。文書提到的紀年範圍相當於公元342—781年,屬後貴霜時期,但反映的很多經濟法律制度顯然與貴霜王朝是一脈相承的。從這批文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獲知當地農業生產和賦稅的情況,而且也可以了解到貴霜王朝流傳下來的一些商業規則。例如,其中的經濟法律文書均使用一種特殊的保密措施:就契約和收據而言,羊皮紙或皮革的上部書寫文件的底本,下部抄寫一份副本,文書寫好之後,底本捲起,用線繩纏繞並用3—5塊封泥進行密封,封泥上面有賣主、證人和收款方的印章或指甲印痕,這樣可以避免底本被篡改,而下部的副本則保持公開,以便查閱;就信函而言,信件寫好後捲起並用線繩捆好,繩結處覆蓋封泥,使用寫信人的印章鈐印,在封印旁邊寫下地址信息。這種密封方式源自古代地中海世界。其印章是一種凹雕印章,乃利用微雕技術在印面上陰刻各種神像、人像和動物紋樣。貴霜特展中的銅製四面體人物印押即屬於這種印章,它擁有四面印紋,可以方便地在不同場合使用對應印紋。貴霜的這種印章和封印方式後來傳播到了塔裡木盆地。在樓蘭和尼雅出土的佉盧文簡牘中,有一類形同我國古代的封檢,它們與巴克特裡亞語文書的密封方式亦有異曲同工之妙,特別是二者使用的印章為同一類型。

 ▲巴克特裡亞語契約

 ▲銅製四面體人物印押

 ▲佉盧文封檢

貴霜的藝術

貴霜藝術具有多元性,融合了月氏人自身的遊牧文化藝術和波斯、希臘、羅馬、印度等多種外來藝術因素。建築藝術方面,雖然目前尚未找到貴霜宮殿遺蹟,但在蘇爾赫·科塔爾(Surkh Kotal)等地發現了多處貴霜王家神廟和家廟遺址,其廊柱和雕塑等都反映了貴霜對大夏希臘化藝術的繼承。

 ▲蘇爾赫·科塔爾神廟遺址

故宮和成都博物館展出的阿富汗文物珍寶中,也有很多出自提爾雅特佩(Tillya Tepe)的貴霜先王墓地。這些公元1世紀初期的隨葬品有的來自羅馬、安息、印度和漢朝,亦有不少是大月氏自己的工藝品,特別是那些絢麗的雙龍母題黃金藝術品,展現了大月氏貴族的藝術風格。

 ▲提爾雅特佩所出馭雙龍金步搖

貴霜藝術還集中體現在犍陀羅和秣菟羅兩大藝術流派上。秣菟羅藝術雜糅了印度本土的佛教、婆羅門教和耆那教藝術風格;犍陀羅藝術則吸收了印度、波斯、羅馬和希臘的藝術因素,主要表現為一種佛教藝術。犍陀羅地區出土的佛教造像,如貴霜特展中的禮拜佛陀浮雕和供養天人像,通常使用當地出產的一種藍灰色片巖來雕刻,或者使用灰泥來雕塑。

 ▲供養天人像

參考文獻:
林梅村《西域文明》,東方出版社,1995年。
郝樹聲、張德芳《懸泉漢簡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年。
楊巨平《「Soter Megas」考辨》,《歷史研究》2009年第4期。
羅帥《阿富汗貝格拉姆寶藏的年代與性質》,《考古》2011年第2期。
羅帥《羅巴塔克碑銘譯註與研究》,《西域文史》第6輯,科學出版社,2011年。
徐文堪、芮傳明譯《中亞文明史》第2卷,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1年。
餘太山《貴霜史研究》,商務印書館,2015年。
N. Sims-Williams, 「The Bactrian Inscription of Rabatak: A new reading,」 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 18, new series, 2004 (2008), pp. 53-68.
C. Benjamin, The Yuezhi: Origin, migration and the conquest of northern Bactria, Turnhout 2007.
H. Falk (eds.), Kushan Histories, Bremen 2015.

來源:澎湃新聞

根據「絲路遺產」文章編輯

封面設計:一田

本期編輯:遠 近   水中天 

文章校對:蘇龑    

往期文章點擊推薦 

莫高探秘|原來敦煌石窟是這樣建造起來的!

孫儒僩 | 潛心深山佛窟   一生守望敦煌

高平 | 從青藏高原到黃土高原的大詩人

柴劍虹|恩情不忘,學無止境

佛窟匠心  緣跨兩界  |  用信仰雕塑的別樣人生

常沙娜│我的根在敦煌

一對莫高伉儷的執著情懷

馮其庸先生敦煌學二三事

我的敦煌情緣|她在洞中追尋生命的意義

穿越到敦煌的才情女子|劉琴琴詩詞與薩克斯

古風夾雜著華麗色彩|敦煌壁畫中那些隱藏的故事

歡迎轉發個人朋友圈。

網絡、微平臺轉載須經當代敦煌授權。

擅自轉載必究。

投稿信箱:

m18093703434@163.com

TEL:13993752595  13629379093

酒泉市敦煌藝術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貴霜帝國
    一、貴霜帝國的建立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是大月氏人建立的,我國古稱之為大月氏國。
  • 月氏人與貴霜帝國1
    月氏於公元前二世紀為匈奴所敗,西遷伊犁河、楚河一帶,後又敗於烏孫,遂西擊大夏,佔領媯水(阿姆河)兩岸,建立大月氏王國。月氏西遷伊犁河、楚河時,逐走了原居該地的塞種人(即在亞洲的斯基泰人),迫使塞種人分散,一部分南遷罽賓,一部分西侵巴克特裡亞的希臘人王朝,建立大夏國。後來月氏復佔大夏,並南下恆河流域建立貴霜王朝。1、起源關於月氏的來源﹐中外史學家看法頗不一致。
  • 絲路四大帝國之一的貴霜王朝今何在?
    當時,歐亞大草原東部風起雲湧,遊牧於我國西北的大月氏人遭到匈奴的打擊而西遷,後來在今阿富汗和印度半島北部建立了這個龐大國家。貴霜與同時期的漢朝、帕提亞帝國、羅馬帝國一起,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四大帝國。羅帥:《史記》和《漢書》記載,月氏人原來居住在敦煌、祁連間。過去將「敦煌」理解成今天敦煌市一帶,「祁連」理解成河西走廊的祁連山,因此說月氏人原來居住在河西走廊。但是河西走廊並沒有足夠多的草場來承載大型遊牧部落。現在很多學者主張,敦煌和祁連指天山,敦煌祁連間指天山東部草原,如新疆的巴裡坤草原。
  • 貴霜帝國,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殖民國家
    貴霜帝國國土面積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印度大部分地區。貴霜帝國、中國漢朝、羅馬、安息,當時是歐亞四大強國。如果按照貴霜帝國起源來說,可以算是中國人建立的;因為大月氏人最早生活在中國河西走廊一帶。但是,印度人則認為貴霜帝國是古印度的。是古印度文明的一部分,並引以為傲。我認為,貴霜帝國與印度的關係,是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嚴格來說,貴霜帝國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殖民國家。
  • 中國古民族在印度大陸建立的國家——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是印度歷史上比較強盛的帝國,他鼎盛時期在公元127年-230年,這一階段恰好是東漢中後期和三國時代,此時的東漢王朝正面臨著多重的危機挑戰。而當時的貴霜則是國力強盛,文化發達,佛教獲得了極大發展,當時流入東漢三國的僧人和佛典大都出自貴霜轄下的領地。鼎盛時期的貴霜帝國雖然未能具有整個印度,但是卻整合了中亞、南亞的大片土地,曾擁有人口近七百萬,士兵三十多萬。
  • 絢麗奪目的貴霜王朝金幣
    中國歷史上把生活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遊牧民族稱為大月氏,公元前176年左右,大月氏人被匈奴人擊敗被迫西遷,沿途擊破敦煌附近另一個小遊牧部落烏孫
  • 十大帝國之「雄霸世界」的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是中國歷史在科學成就、技術進步、經濟、文化、和政治穩定等多方面的黃金時代,當時漢民民風尚武,漢初功勳三傑兼三大名將,在年輕落魄之時就經常佩戴一把劍,雖然有過胯下之辱,只能說明韓信氣量大不和那蠢貨一般見識而已。當時在歐亞大陸同時期和大漢帝國並存的有羅馬帝國、波斯的安息帝國、中亞和印度西北部的貴霜帝國。
  • 貴霜人和吐火羅人是什麼關係呢?
    貴霜人沒有啥「吐火羅」的東西,貴霜是一個集合了希臘文化、印度文化、伊朗文化和塞人文化的帝國,統治者是塞人。幾乎可以說跟吐火羅毫無關係。 至於說為什麼會有貴霜=吐火羅的情況,是這個錯誤推理導致的: 1、唐代的貴霜故地,被稱為「吐火羅斯坦」。
  • 【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上):建立
    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千萬,被認為是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與漢、羅馬、安息三個同一時期的帝國並列。令貴霜帝國的疆域西起伊朗邊境,東至恆河中遊,北起錫爾河、蔥嶺、南至納巴達河,迦膩色伽一世又將都城遷至犍陀羅地區的富樓沙(即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使這一地區成為帝國的統治中心。在100年時貴霜帝國的統治下的人口達到一千零二十萬人,在180年時,貴霜帝國統治下的人口達到1380萬人。
  • 【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下):迦膩色伽一世2
    此後,他在位22年,成為貴霜帝國的黃金時代。 和之前的阿育王一樣,他出生在一個強大的王族世家中。其曾祖父庫久拉 伽德菲西斯,是貴霜帝國的創建者。曾在公元1世紀中後期,將原本只是北方巴克特裡亞一個翕侯封地的小地盤,擴張為橫跨中亞與南亞交匯處的強權。
  • 絲路霸主——月氏-貴霜簡史(上)
    以往學者皆以為月氏原駐地在敦煌、祁連山附近,但是據考證,其王庭所在地應該是位於東部天山地帶的巴裡坤草原,祁連即天山也。被開發成旅遊景點的巴裡坤蘭州灣子,據說是月氏王庭所在地。有關月氏的族源問題,說法是多種多樣的,歸納下來無外乎以下三種情況:吐火羅說、塞種說、羌人說。類似於馬薩格特說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結論則不予考慮。
  • 匈奴嚇跑的一支「中國人」,竟建立了印度帝國,還與漢朝齊名
    西元前5世紀—前2世紀,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西域最強勢力,多次擊敗匈奴,是匈奴勁敵。但在漢朝之初,匈奴老上單于上臺之後,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此後,大月氏部落開始分化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西遷到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繼續號稱大月氏;一部分留在當地,號稱小月氏。西元前139~前129年間,烏孫王獵驕靡長大,而大月氏是其殺父仇人,於是大月氏在烏孫鐵騎攻擊之下,又一次遷徙,從伊犁河流域被迫南遷,過大宛國,定居於土地肥沃的阿姆河北岸。
  • 絲綢之路上的貴霜帝國,發展犍陀羅藝術文化,與中國友誼源遠流長
    他說是貴霜帝國。而把佛教犍陀羅藝術發展到極致貴霜帝國的前身,就是先秦時期的大月氏人。 敦煌白畫祆教女神像 大月氏人在此休養生息一百年後,方才南下到印度河流域,建都於犍陀羅地區,然後舉步旁遮普平原,開創了貴霜帝國的嶄新天地。
  • 基本處於同時期的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都是依附在這些大帝國之下生存。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貴霜、安息和羅馬帝國。貴霜帝國貴霜帝國很少有人知道,貴霜帝國其實是中亞一部分和南亞,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南亞次大陸加上阿富汗。不過比我國同時期的漢朝要存在的久遠,當時漢朝開始衰落,而貴霜帝國依然強悍,最終延續到了中國的南北朝時期。貴霜帝國的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恆河流域。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幾百萬,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
  • 1900年前,這一帝國曾進犯中國,7萬大軍聲勢浩大,最後差點餓死
    但是即便如此,中國也曾有數次和其他大帝國交戰的經歷。而且有一次,更是大捷獲勝。公元前2世紀,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崛起,不斷打壓著其他遊牧民族的生存空間,而當時的大月氏,屢次和匈奴戰鬥都以失敗告終,最終不得不不斷西遷,越過蔥嶺,抵達中亞地區。
  • 班超平西域時擊敗的貴霜帝國有多強?為何能位列四大帝國之一
    那麼,相對於給世界歷史都留下深刻影響的另外三個帝國,貴霜帝國這個名聲最小的帝國,究竟給世界帶來了什麼影響呢?這一點在貴霜帝國身上表現的最為淋漓盡致。貴霜帝國的發展,可以說本身就是受到了來自希臘移民、大月氏,以及波斯和印度地區的影響。以貴霜帝國為中轉站,這些各個文明特色的武器裝備,由傳播到了其他文明地區,因此促成了人類軍事史上,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技術交流。
  • 貴霜王朝建立者為大月氏而非大夏說
    關鍵詞:大月氏;大夏;五翖侯;貴霜帝國  一、問題的提出 貴霜帝國由貴霜翖侯發展而來。關於貴霜翖侯的淵源,目前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源於大夏或大月氏。關於貴霜王朝建立者的問題,學者們研究可憑依的漢文史料,最為重要的當屬兩漢書《西域傳》之大月氏記。
  • 被匈奴人打的滿中亞跑的甘肅人,一不小心竟建立了世界最強帝國
    因為我相信,不管是當時武力狂碾大月氏的宿敵匈奴,還是戰略天才漢武帝,更或是他們自己,都無法相信在200年後,他們會建立一個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帝國,他們的都城「白沙瓦」在隨後的100年時間裡成為了毫無爭議的「宇宙中心」,這個帝國有同樣非常霸氣的名字—貴霜(這是因為大月氏人在中國被稱為大月氏人,而在西方則被稱為貴霜人)。
  • 號稱「世界四強」的貴霜帝國為什麼不揮師中原,滅了東漢、三國?
    大夏位於阿富汗北部,又稱「中亞希臘王國」,是一個古希臘人建立的奴隸制國家,民族是塞種人,被大月氏人徵服後,被拆分為五部,叫做休密、雙靡、貴霜、肸頓、都密。題目中的貴霜帝國就是在貴霜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他們統一了各部,推翻了大月氏人,建立了貴霜帝國,在全盛時期,他們西起伊朗東境,東至恆河中遊,北起錫爾河、蔥嶺、南至納巴達河的廣大疆域的帝國。
  • 匈奴爭姓劉,贏了貴霜帝國
    不要懷疑,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有很獨特的地位,這是一個強大的帝國,這是一個值得懷念的帝國,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帝國。公元202年,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長安,建立漢。漢朝分西漢與漢朝,西漢共分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