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2020-12-23 騰訊網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

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

閒魚平臺作為一個用戶群體非常龐大的二手交易平臺,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愛,在閒魚平臺上出售二手物品相對說是比較方便的,但是,閒魚市場也存在一些不好的情況。

部分犯罪分子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認為在線上平臺出賣他人信息只是小事情,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只要做出違法行為,就有被繩之以法的一天。在二手平臺購買違法信息的買家一樣需要承擔責任。

個人信息被低價出售

線上二手交易平臺,例如閒魚、轉轉等,都對一些違規行為有著明確的抵制和禁令,但是許多賣家總是在平臺底線的邊緣不斷試探,讓平臺規則防不勝防。

一些不合規的交易出現在平臺上,儘管平臺加大了打擊力度,依舊會有漏網之魚。閒魚上有用戶6毛一條出售個人信息, 這些違法者宣稱的信息令人震驚,包括姓名、身份號碼、電話甚至住址。

除此之外,還有更可怕的信息查詢服務,嚴重侵犯隱私,發布者宣稱可以查別人的身份信息。

低俗內容披上「學習資料」外衣

人們將自己閒置而又有利用價值的東西放在二手平臺上,轉手給有需要的人,本是一件環保有而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利用平臺進行一些違法交易,甚至蔓延成線下的違法行為。

部分違法分子宣稱轉手「學習資料」「網課視頻」等一系列幌子進行不當交易,許多賣家表示可以提供代找低俗視頻的服務。

目前尚無專門監管二手交易平臺的法規,這就讓這些犯罪分子鑽了空子,線上平臺絕對不是法外之地,違法犯罪行為必定會受到懲罰。平臺有責任對違規用戶的行為進行禁止,維護好平臺的良好交易環境。

如何讓二手交易平臺能夠清除障礙,更好的發展,是一個值得深思、並需要付諸行動的問題,各大二手交易平臺應該更好的規劃軟體,保證軟體的合法良性運營。用戶也更加應該遵循平臺規則,不應為了實現自己利益而侵犯他人隱私。

(版權說明:本文由大時代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相關焦點

  • 個人信息待價而沽,二手交易平臺難辭其咎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二手交易平臺的「坑」:信息不對稱 平臺監管不到位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如何避免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成為「假劣貨集市」,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宋佳、顏之宏「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調查:個人信息6毛一條,付費可查開房記錄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閒魚上有用戶6毛一條出售個人信息,有用戶聲稱可代查開房記錄,「呼死你」等非法催收與防催收服務發布共存,甚至有涉黃內容從線上資源交易延伸到線下服務。 違法違規信息交易,側面反映了平臺的監管及審核不力。背靠淘寶的閒魚、源於58同城的轉轉,能否將傳統電商建立的審核機制全盤複製到平臺之中?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
  • 不能任由二手票務平臺野蠻生長
    對於二手票務平臺而言,理應堅守商業道德規則。國家相關部門也亟須將二手票務交易納入監管體系,如此消費者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也開始在一些文娛類活動上投入,比如觀看演唱會、話劇、音樂劇、展覽等。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消息,「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嚴懲借交易平臺倒賣個人信息行為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新華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4個部門今年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近期以來,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隱私信息
    原標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隱私信息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隱私信息( 2020-12-23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聞縱深「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
  • 6人二手平臺發布低價出售信息,誘導私下交易詐騙3萬多
    近日,哈爾濱市公安局巴彥警方成功打掉了一個活躍於二手交易APP裡的電信網絡詐騙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6人,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69起,涉案金額達3萬餘元。5月28日,巴彥縣公安局工作中發現線索,多名群眾在某二手交易平臺APP上被騙。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屢禁不止?閒魚「動真格」了,「出手」整治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一些人會選擇將衣服就那樣閒置在家裡;而有一部分人則會將衣服拿到二手平臺上去賣,希望能夠賺一點錢。據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到了2020年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萬億元規模。閒魚應該是不少人都會使用的二手交易平臺,據阿里曾經公布的財報顯示,閒魚年交易額已經突破了2000億元。
  • 賣「原味」絲襪 二手交易平臺閒魚涉嫌情色交易
    「葷段子」「打嘴炮」二手平臺充斥汙言穢語最近,南京市民周先生把女友閒置的幾條全新內褲放到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出售,結果收到奇怪的留言李小姐說,她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自己閒置的一雙高跟鞋,然後發了一張自己穿著鞋子的照片,結果引來大量留言。「他們的關注點根本不在鞋子上,而是我的腳。」李小姐氣憤地向平臺投訴,那些留言才被刪除。半月談記者在某頁面看到,一賣家曬出一款低胸連衣裙,並配有穿著此款衣裙的不露臉女性照片。
  • 觸目驚心!「信用優秀」商家6毛賣個人信息,提供身份證號即查開房...
    儘管平臺大多對商品發布禁區有所規定,但「擦邊球」交易仍然屢禁不止。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閒魚上有用戶6毛一條出售個人信息,有用戶聲稱可代查開房記錄,「呼死你」等非法催收與防催收服務發布共存,甚至有涉黃內容從線上資源交易延伸到線下服務。違法違規信息交易,側面反映了平臺的監管及審核不力。
  •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受到很多買賣閒置物品的買家及賣家的青睞,為了保障交易安全,正規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都有自己應對機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不法分子想方設法鑽空子,規避正常交易流程,實施詐騙,滿滿的套路等著毫無防備的買家
  • 二手平臺盛行「面交」騙局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有不少消費者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遇到欺詐事件,在線上平臺上談攏回收電腦價格後,誘導賣家當面交易,但見面後便猛砍價,並且要求不通過線上平臺的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付款,付款後以各種裝機費為由要求追加更多費用。對此,工商和消協部門均表示,個人交易行為不在監管範疇內,應由平臺負責。
  • 揭秘二手交易平臺「潛規則」,超九成消費者中過招!
    此外,二手交易平臺雖然明確規定禁止發布涉及人身隱私、色情低俗、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等商品信息,但是,在體驗調查中,體驗人員閒魚、轉轉、閒轉等多個平臺仍然發現盜版網課、盜版影音、低俗漫畫、名牌產品空瓶等相關信息,甚至有二手交易平臺成為色情交易引流平臺
  • 警惕通過二手交易平臺實施購物詐騙
    近些年來,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人們的閒置物品也越來越多,在對閒置轉讓的市場需求下,二手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但是隨著二手交易市場越發繁榮,二手交易平臺也產生了很多問題,通過二手交易平臺進行購物詐騙的犯罪行為越發猖獗。
  • 隱秘的角落:大量疑似二級保護動物售賣信息頻現轉轉二手交易平臺
    隱秘的角落:大量疑似二級保護動物售賣信息頻現轉轉二手交易平臺 今年4月,北京通州警方就破獲一起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查獲39隻「藍和尚」鸚鵡、「小太陽」鸚鵡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而就在上個月宣判的一起案件中,商家在電商平臺販賣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事實浮出水面。在保護動植物交易鏈條中,電商交易平臺似已成為隱秘的角落?
  • 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
    本報訊(記者 施琛耀)閒置物品收集買賣平臺,正日益成為二手貨買賣的「主陣地」。但各種問題也不斷湧現,暗藏陷阱,買賣假貨,釣魚詐騙……為規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的市場秩序,進一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1月14日上午,省消保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調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