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2020-12-26 網易新聞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宋佳、顏之宏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依然有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記者了解到,戶籍類身份信息查詢起來相對較快,價格也便宜。有賣家表示,「260元,10分鐘出結果。」他隨後發來一張電腦截圖,聲稱是剛剛幫人查詢的,截圖裡的10個人同名同姓,而標紅者就是被查詢人員。這些身份信息包含了姓名、證件照、民族、戶籍地和身份證號。在名字下面,一行灰色小字顯示上述結果來源於「全國人口基本信息」資源庫。

「查開房記錄一般需要一兩天,2000元可以查5年內的。」賣家提供的截圖中,一套信息包括入住者姓名、手機號、入住時間、房間號、酒店名稱和地址等。

「提供手機號碼可以查淘寶地址、美團地址、快遞地址,找人肯定沒問題。」賣家說。

一般來說,在二手平臺上發布商品信息是先發布後審核,這就給了一些不法賣家可乘之機,比如規避平臺的關鍵詞過濾系統。

記者注意到,為規避平臺關鍵詞監管,一些賣家在平臺以「代查信息」為商品名招徠買家,再通過QQ或微信進一步溝通。還有一些人在其他賣家的評論區留言發布「代查信息」,逃避監管。

違規違法交易為何屢禁不絕?

記者發現,二手平臺上,有的賣家從7月開始便持續發帖,一直未被封號處理,有的則是最近才註冊的帳戶。

業內人士認為,平臺對這類交易沒有盡到「守土有責」的監管義務。

記者查閱相關二手平臺的用戶協議,協議中聲明,用戶協議的籤署不代表平臺對交易雙方的行為合法性、有效性等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擔保。

「雖然部分平臺用戶協議中有所謂的『免責聲明』,平臺方也不直接參與用戶之間的交易,但作為二手交易的重要載體,平臺方對於平臺上的違法行為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北京孟真律師事務所律師胡佳成認為,平臺方應當嚴守法律底線,主動承擔起遏制平臺違法交易的責任,自覺履行應盡的法定義務。

此外,平臺對發布違規違法商品的賣家處罰力度也不夠,一般只是通過下架商品、封號等措施予以處罰。一些不法分子換一個號便可再次入駐。

雖然平臺要求,用戶在註冊時需要提供真實的身份資料並進行實名認證,但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賣家為了隱匿自己的身份,常常使用由他人實名認證的帳號進行交易。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商家還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販賣「帶實名認證」的平臺帳號。「單個帳號70元一個,有交易記錄的200元至320元不等,均已實名認證。」

堵住信息洩露源頭,加強審核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要想杜絕二手平臺上的個人信息買賣,應從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堵住信息洩露源頭。記者調查發現,二手平臺上被倒賣的個人信息不少來源於黑客盜取和「內鬼」洩露。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當前,部分平臺的應用程式接口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擊。不法分子通過一些平臺的信息接口,非法訪問其資料庫,繼而造成信息洩露。

調查中,有的賣家稱自己就能直接查詢,有的稱要聯繫在相關部門做事的「上家」具體操作,有些就是行業「內鬼」。

一名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著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

此前,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過一起派出所原民警受賄提供公民信息的案件。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某派出所原民警聶某夥同輔警郭某等人私自違規使用公安數字證書登錄公安內部信息網查詢系統,查詢不特定人員公民個人信息54618條,非法獲利32萬餘元,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罰金30萬元。

其次,業內人士表示,二手平臺應切實承擔起審核、監管的義務。何延哲建議,監管部門要督促二手平臺加強事前、事中監管,嚴格把關。平臺應進一步加強技術手段進行監控和防範,維護平臺生態健康。

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表示,立法機關應針對二手電商交易市場的現狀和問題,完善頂層設計,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執法機關應加強執法和普法宣傳,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與素養。

胡佳成提示,非法獲取、提供他人信息,不僅侵犯公民的隱私權,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刑法規定,將相關工作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提供給他人的,將依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原標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責任編輯:王海鑫_LF04)

相關焦點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隱私信息
    原標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隱私信息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隱私信息( 2020-12-23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聞縱深「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消息,「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
  • 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 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
  • 個人信息待價而沽,二手交易平臺難辭其咎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四中微動漫 |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
    四中微動漫 |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點擊了解「在二手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案情介紹原告娜娜在閒魚平臺上從小張那花了七千元買了個知名品牌二手女包,娜娜收到貨後,去奢飾品鑑定機構鑑定為假貨。娜娜申請退貨退款,但小張拒絕,娜娜便將小張告上了法院,請求法院判決小張退還貨款,並承擔三倍賠償責任及賠償鑑定費。
  • 嚴懲借交易平臺倒賣個人信息行為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新華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4個部門今年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近期以來,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 整治嚴打不斷為何還能買賣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3到5年內的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都可以查詢,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甚至有的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
  • 整治嚴打不斷,為何還能買賣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3到5年內的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都可以查詢,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甚至有的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著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
  • 你的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也許就值幾百元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調查:個人信息6毛一條,付費可查開房記錄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閒魚上有用戶6毛一條出售個人信息,有用戶聲稱可代查開房記錄,「呼死你」等非法催收與防催收服務發布共存,甚至有涉黃內容從線上資源交易延伸到線下服務。 違法違規信息交易,側面反映了平臺的監管及審核不力。背靠淘寶的閒魚、源於58同城的轉轉,能否將傳統電商建立的審核機制全盤複製到平臺之中?
  • 印媒:禁令之下,不止個人,政府機構也在繼續使用中國App
    禁令之下,不止個人,政府機構也在繼續使用中國 App印度moneycontrol財經網12月1日文章,原題:儘管遭禁,但不僅個人甚至(印度)政府機構仍在繼續使用中國App 當印度政府決定禁止中國App時,肯定把
  • 買優質二手手機,上找靚機APP!
    手機除了日常使用之外,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手機的重要性,大家對於手機要求也變得更高了,但是面對如此高昂的手機價格,總是更換經濟條件跟不上,更多人都會選擇購買二手手機,而找靚機成為了大家的首選交易平臺。
  • 女子從二手平臺買到假名牌,賣家不知是假該不該3倍賠償?
    女子花7000元在二手平臺買的名牌包被鑑定為假貨,賣家卻稱自己也是從代購那裡買的,不知是假,那麼該不該退款並3倍賠償?今天北京四中院提醒廣大消費者,在二手平臺買到假貨應當如何維權。在閒魚平臺上,娜娜花了7000元,從小張那裡買了一個知名品牌二手女包。收到貨後,娜娜去奢飾品鑑定機構鑑定,鑑定結果為假貨。娜娜申請退貨退款,但小張拒絕,娜娜便將小張告到了法院,請求法院判決小張退還貨款,並承擔3倍賠償責任及賠償鑑定費。庭審中,小張舉證證明她也是在代購那裡花了1萬元買的,自己並不知道是假貨。
  • 畢業設計-二手物品信息分享平臺
    每到學期末就有不少畢業或者要搬家的同學在群裡發自己的二手物品信息。小到文具,大到汽車,大家都想讓自己的物品賣個合理的價格,給它們找個合適的新主人。有的人發純文字,有的人發文字和圖片,還有的同學用備忘錄非常辛苦地做了長圖。「不好意思打擾一下」,他們這樣開頭,然後連著在三五個群裡發了同樣的信息。
  • 你甚至可以買到個人信息和「原味」內衣
    愛的是你可以在這個最大的二手交易平臺上隨意買賣閒置物品,恨的是越來越多的職業賣家充斥了整個平臺十分影響購物體驗,真正賣閒置物品的個人感覺越來越難找了,而且還得時刻警惕遇到的各種套路跟騙局」,來自於一位閒魚重度用戶小白向新浪科技的吐槽。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屢禁不止?閒魚「動真格」了,「出手」整治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一些人會選擇將衣服就那樣閒置在家裡;而有一部分人則會將衣服拿到二手平臺上去賣,希望能夠賺一點錢。據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到了2020年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萬億元規模。閒魚應該是不少人都會使用的二手交易平臺,據阿里曾經公布的財報顯示,閒魚年交易額已經突破了2000億元。
  • 二手平臺有些「坑」防不勝防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本周發布的《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過93%的消費者表示在二手交易中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假貨冒充二手物品現象仍然存在,部分平臺涉嫌默許售假;盜版、低俗、假證、個人信息等禁止發布內容頻現
  •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未來二手交易平臺如何監管?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閒置物品網絡交易平臺,日益成為二手貨交易的「主陣地」。從傳統的二手家具、電器、衣物以及首飾、古玩、老物件,到新潮的遊戲帳號和裝備、電子產品、手辦等等,交易平臺上閒置物品的種類不斷增加。喜愛淘貨的人群,年輕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