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微動漫 |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

2020-12-26 澎湃新聞

四中微動漫 |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

2020-12-24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撿漏,撿漏

7000元在二手平臺買到了某名牌包

然而收到貨經權威機構鑑定

這是假貨啊!

非得討個說法不行

點擊了解「在二手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

案情介紹

原告

被告

娜娜在閒魚平臺上從小張那花了七千元買了個知名品牌二手女包,娜娜收到貨後,去奢飾品鑑定機構鑑定為假貨。娜娜申請退貨退款,但小張拒絕,娜娜便將小張告上了法院,請求法院判決小張退還貨款,並承擔三倍賠償責任及賠償鑑定費。

庭審中,小張舉證證明她也是在代購那裡花了一萬元買的,自己並不知道是假貨。

法官講法

小張應當承擔三倍賠償責任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不過,在二手交易平臺買賣閒置物品出現問題,只有這些情況下才可以適用三倍賠償責任:

01

通過買賣雙方的聊天記錄、賣家的銷售信息、商品交易數量、評價數量、銷售動態等信息綜合判定,賣家只有屬於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者,才能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02

故意欺詐: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

2、主觀上有從事上述行為的故意。

3、相對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

4、相對人錯誤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有因果關係。

經營者要知假售假,故意欺詐,才需要承擔三倍賠償責任。

所以,小張既不是經營者,又不存在欺詐故意,不用承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三倍賠償責任。

不過,因娜娜網購的二手包包鑑定為假,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小張構成違約,應當退貨退款並賠償娜娜鑑定費等損失。

法官提示

目前,二手閒置物品網絡交易平臺上的普通賣家和經營者較難分辨,買家在購物時也應當擦亮眼睛謹慎選擇,同時增強證據意識、法律意識,及時利用平臺規則及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讓二手平臺成為經營者規避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避風港」和躲避違約責任的「擋箭牌」。

北京四中院

長按左邊二維碼

感謝您的關注

原標題:《四中微動漫 |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買到假貨怎麼辦 網購退換貨流程介紹
    買到假貨怎麼辦 網購退換貨流程介紹在網購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很多人買東西都會選擇網購。但是網上信息魚龍混雜,很多黑心商家看到了網商這塊肥肉,把假貨放到網上來進行兜售。那麼買到假貨怎麼辦?怎樣能夠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網購退換貨流程是怎麼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普法視頻 | 朋友圈買到假貨怎麼辦?
    微信作為當下最火的社交工具之一,吸引了不少商家利用該平臺進行產品營銷。然而,依託「朋友」這層關係,利用朋友賺錢,發生在朋友圈內的「陷阱」也越來越多。交友須謹慎,買東西也需謹慎,在朋友圈買東西,就更要謹慎了,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買到假貨。
  • 【以案說法】網購買到假貨還不讓退怎麼辦!?
    【以案說法】網購買到假貨還不讓退怎麼辦!?是假貨!!另外,自營類網絡購物平臺直接從事商品經營活動的,其在網絡購物合同中即為標的物的賣方,是合同的直接當事人,故對其法律責任的認定應按照上述賣家的權利義務進行判斷。相關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 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
  • 買賣假貨,釣魚詐騙……閒魚、拍拍、閒轉等12家二手交易平臺將被...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把不用的東西在二手平臺轉賣已經成為年輕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但由於門檻過低、管理不到位頻頻出現買賣假貨、盜版網課、內容涉嫌色情低俗、釣魚詐騙、非法銷售「贓物」等亂象來看一組權威調查江蘇省消保委近日開展網絡二手交易市場消費調查,選取包括閒魚、轉轉、閒轉
  • 揭秘二手交易平臺「潛規則」,超九成消費者中過招!
    記者了解到,本次調查線上有效樣本為10591份。本次線上案例徵集獲得有效案例2295例,其中消費者講述買到假冒偽劣的物品包括手機、化妝品、口罩、衣服、鞋子等。  在體驗調查中,體驗員發現12個二手交易平臺均明確規定禁止發布假冒商品信息,否則平臺將做下架產品、限制交易、封禁帳號等處理。但是,部分平臺該規定尚未落實到位,銷售假包、假表、假鞋等現象依然存在,甚至還有平臺面對售假行為姑息縱容,默認該行徑合理。
  • 女子從二手平臺買到假名牌,賣家不知是假該不該3倍賠償?
    女子花7000元在二手平臺買的名牌包被鑑定為假貨,賣家卻稱自己也是從代購那裡買的,不知是假,那麼該不該退款並3倍賠償?今天北京四中院提醒廣大消費者,在二手平臺買到假貨應當如何維權。在閒魚平臺上,娜娜花了7000元,從小張那裡買了一個知名品牌二手女包。收到貨後,娜娜去奢飾品鑑定機構鑑定,鑑定結果為假貨。娜娜申請退貨退款,但小張拒絕,娜娜便將小張告到了法院,請求法院判決小張退還貨款,並承擔3倍賠償責任及賠償鑑定費。庭審中,小張舉證證明她也是在代購那裡花了1萬元買的,自己並不知道是假貨。
  • 缺標準、多套路……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暗藏隱憂
    隨著「網際網路+」延伸至各個領域,傳統的跳蚤市場也由大街小巷轉入網絡中,尤其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的活躍度也加速提升,但記者了解到,二手交易平臺繁榮之下隱憂頻現:買賣假貨、盜版網課、內容涉嫌色情低俗、釣魚詐騙、非法銷售「贓物」等亂象不斷。
  • 辛巴再遭質疑賣假雅詩蘭黛 網購買到假貨怎麼辦?
    因此以假貨名義向淘寶申請退款,開始維權時,淘寶店鋪不予退貨,但當「辛巴燕窩」事件爆出後,店方突然就同意退款了。(消費者向快通社爆料提供的證據圖)據2020年10月21日辛巴戰報顯示,該場帶貨,雅詩蘭黛棕瓶護眼霜銷售了3.5萬瓶。消費者在維權交涉的過程中,曾向店方索要報關單據,店方提供的單據卻顯示是2000個科顏氏,並非3.5萬瓶雅詩蘭黛眼霜。
  • 有哪些靠譜的二手交易平臺?95分閒置潮流交易值得擁有
    但這讓年輕人更輕鬆自豪享受潮流帶來的愉悅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比如相關的球鞋、衣服、手辦、數碼產品等一經上架就被搶購一空,很多潮流達人不得不轉向二手交易平臺!  現在市面上的二手交易平臺很多。但絕大多數的平臺都缺乏相應的鑑定服務,更由於買賣雙方在空間上的距離,從而容易造成消費者財產上的損失。
  • 網購買到假貨,商家不願意退貨該怎麼辦?
    網上購物也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在網購的同時,由於觸摸不到實物,很多人都有可能買到假貨。在收到假貨的同時,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退貨。但退貨真的這麼容易嗎?其實,不然,要不然小邱也不會鬧上法庭。雙十二當天,小邱第一時間就搶到了她心儀的產品,滿心期待地等待著他的包裹的到來,在拆開包裹的那一刻,小邱就覺得自己可能買到了假貨,因為打開箱體後一股刺鼻的味道襲來。於是小邱查偽驗證,還是被查出自己買的這款產品是高仿貨。
  • 二手交易平臺的「坑」:信息不對稱 平臺監管不到位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如何避免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成為「假劣貨集市」,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 買到假貨後,你會怎麼辦?
    假如買到假貨,你會怎麼辦?朋友一說:維權需要金錢和時間,錢不多的,就算了,跟店家扯皮太費時間,不划算。朋友三說:很多東西買的時候不確定是真貨假貨,都用了好長時間了,想想也不好再去找人家了,就算了。朋友四說:買到有問題的東西,給人家個差評,然後你就會收穫一堆奪命call,太麻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家願意退貨、換貨啥的就可以了,想著假一賠十不切實際。
  • 睛彩丨正品變山寨,買到假貨怎麼辦?
    但如今因網際網路給生活帶來的便利,網上購物更得大眾青睞,與此同時,網購的虛擬性也為假貨的流動披上了隱形外衣,與實體店購物不同,網購買到假貨或出現問題時維權之路更為艱難。 小林便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 二手平臺有些「坑」防不勝防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本周發布的《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過93%的消費者表示在二手交易中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假貨冒充二手物品現象仍然存在,部分平臺涉嫌默許售假;盜版、低俗、假證、個人信息等禁止發布內容頻現
  • 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能走多遠?
    原標題: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能走多遠?   既能「回血」又能省錢,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在疫情期間活躍度大增。公開數據顯示,部分平臺近期單月新發賣家數、新發商品量雙雙大增,日均成交筆數及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 網絡二手交易平臺亂象橫生 專家建議:平臺監管責任不容脫卸
    因為既能「回血」又能省錢,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在疫情期間活躍度大增。公開數據顯示,部分平臺近期單月新發賣家數、新發商品量雙雙大增,日均成交筆數及金額均創歷史新高。然而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平臺上有賣家公然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盜版網課、網遊禮包碼等物品,還有賣家違反平臺規定和相關法規售賣防疫物資,部分工作人員甚至為發展平臺「付費會員」姑息慫恿售假行為。記者親歷:部分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記者發現,部分二手交易平臺上各類假貨花樣繁多。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宋佳、顏之宏「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
    本報訊(記者 施琛耀)閒置物品收集買賣平臺,正日益成為二手貨買賣的「主陣地」。但各種問題也不斷湧現,暗藏陷阱,買賣假貨,釣魚詐騙……為規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的市場秩序,進一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1月14日上午,省消保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調查情況。
  • 6.18買到假貨或者殘次品怎麼辦?怎樣處理更能保護自己權益?
    6月18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購物節,各大平臺都會籌備大型活動。折扣、贈送等等各式各樣,從供貨商到零售店再到我們消費者手裡小到髮夾紐扣、大到家電車車,但在大背景下也隱藏著許多問題,總有避免不了買到假貨或者殘次品的情況,那如果我們在618以及其他時間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