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可以掌握時空,而凡夫卻被時空所限制。
前言
有人說在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你這一生要幹哪一行,也許你會聽說這樣的話:這個人天生就是吃著碗飯的。有的人信而有的人並不信。 其實這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內心,有些人渴望平平淡淡。而有些人則希望功成名就。成為什麼的人這完全是由自己來決定的。只有自己想並且努力。這樣才能成為自己所要想成為的那個人。而不是有別人去說。畢竟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也算是屬於自己精彩。
01
一九八零年浙江省楠溪江畔這個風景如畫的小鎮一位叫釋明心孩子出生了。在這個小真正大多都民風淳樸善良,隨著歲月的流逝,在這個小鎮中已經沒有了佛法的信仰。全鎮中已經沒有了佛教的傳承。哪怕偶爾街頭中來了幾個道士。大家也不知真假,無從判斷。從而並不是很感興趣。以為之前來過一個騙子道士,所以小鎮中人對他們殘留的唯一印象就是說這些人是坑蒙拐騙。釋明心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環境中成長,小時候的他在屋頂看星星時,總滿腦子無邊的問題所困擾。
星光的無限美好好像並不能吸引他,也許他總是這樣胡思亂想,會問一些自己所不能理解的事情。而這外人並沒有給他足夠的幫助,他自己也解決不了。有意思的的是就是因為這樣事的情發生在釋明心內心中留下了一絲空虛,而這空虛所帶來的結果,所造就了一個沉默寡言的的男孩。再後來歲月中釋明心他報考了政府的公務員當時錄取嚴格但他仍舊成功了。對於釋明心的成功最高興的無疑是他的父母,在父母心中自己孩子能有一個鐵飯碗不用為以後的工作發愁,無疑是最好的表達吧。
02
可是這一系列的發生對於釋明心來講都是虛無的。公務員鐵飯碗的工作並不能滿足釋明心的內心,因為他甚至可以想像在自己未來十年,二十年之後的生活而這樣的生活對於生命新來講這無疑是不願意接受的。對於一些在生活工作中的人來說見過了事態的醜惡可能他的內心並沒有真正安寧過。釋明心考上公務員這是父母對他的的期望,而這並不是自己的追求,生活還會繼續每個人都會在自己適合的位置來施展才華。
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因緣際會,來當這位有著公務員鐵飯碗的小夥子在網上無意識地聽到一首《輪迴》。也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當他聽到這樣的聲音時,他漸漸地被這樣的聲音所吸引,而這其中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更高是讓他想到青燈古佛,比如清代·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第一一八回:"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深山藏古剎這樣世外生活。不被外物所擾。這不禁讓他眼含熱淚,也許許多人並不明白這是為何。可能是這樣的生活,讓他的心靈得到了滿足。
03
就像是一位遠方可以回家的遊子。在這一刻終於可以回家了的喜悅。沒有人會理解,但他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內心能過得到安寧。二零零六年十二月,釋明心決定第一次出價,最後的結果並不是不能想像,他失敗了。父母的理由就像孟子曾經說過的那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實這可以理解對於小鎮中人來講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傳宗接代,而在一次回到家鄉的釋明心他的心一早已不在這裡,他的心早已與古佛相伴。
但事情總沒有絕對時光飛逝,可能真的是佛度有緣人。也可能是冥冥緣分,最後的釋明心還是順利的出了家,在出家之後他又潛心研究佛法最後考上了中國最高佛學院。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可能對於他的內心來講才是真正的安寧吧。後來的事件經過各種路徑得到傳播,這才讓人們認識到了這位"最帥的和尚"有網友指出,可能真有冥冥緣分他的耳朵是最像佛的,天生就是這碗飯。所以這位大耳朵最帥和尚成功地進入到了大家的視線。但對於釋明心來說他所嚮往的只是深深的佛法。
結語
釋明心是出家進佛可能是內心深處深深渴求的吧。他入佛門,從此青燈古佛,孑然一身,也正如李汝珍的《鏡花緣》第四八回所言到:"我現在離鄉背井,孑然一身。"。可能和他是一樣的吧。佛理高深,希望他可以得以參悟。從而將佛家發揚光大。有網友指出他這輩子可能就是為佛而生,只是時機未到所以才會在第二次才能踏入佛門。因緣際會。這世間萬法都離不開一個"緣"字。釋明心放棄了世界燈紅酒綠,換來了深山古寺的悠遠生活這是他的追求,讓我們祝福他。
參考文獻:
《鏡花緣》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