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成佛,六祖惠能菩提偈

2020-12-15 貓眼魔都

在中國思想史上,禪宗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讓禪宗思想真正走進人間的卻是一位不識字的和尚,他的名字叫惠能。

達摩一葦渡江到了中原,是為禪宗一祖。當時他的思想還是比較高深的,只能在讀過書的知識分子中流傳,這種情況一直到了五祖弘忍的時候還沒有大的改變。

五祖弘忍為了考察自己的弟子,讓弟子們各自寫一首詩(佛家稱為偈)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當時,大弟子神秀,寫了一首,並題在寺廟牆壁上,弟子們看了紛紛叫絕,覺得師傅衣缽定是大師哥了。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沒想到,旁邊一個舂米的和尚聽說了,就讓別人給他讀一下大師哥的高論,(惠能幼時家貧沒有機會讀書識字),聽了以後覺得禪理還不夠透徹,於是他跟著神秀的詩句回了一首,並請人也寫在牆壁之上,就是這首著名的詩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當五祖弘忍看到這個偈子後,心下明白這個不識字的編外和尚(那個時候惠能還沒有剃度)才是自己的衣缽傳人。但是,如貿然傳法給這個編外人員,眾弟子恐不服,反而害了惠能。

於是,趕忙把惠能偈子擦掉,到他舂米的地方,用法杖敲了三下就走了,惠能會意,當夜三更到弘忍房間,弘忍將衣缽傳給了惠能,並連夜送走惠能。這個橋段是不是很熟悉,對了,就是西遊記孫行者學道時候,菩提祖師敲了三下猴頭那個橋段。

惠能為何僅憑一首偈就可以傳承衣缽?

01 禪宗性空 惠能空的最徹底

佛家認為,一切皆空,世間無非鏡花水月,一場虛幻。禪宗講求「見性成佛」,認為人們不需要艱苦修煉,只要重視自己內在心性,就可以頓悟成佛。神秀的偈,表達的是要通過經常拂拭才可以成佛,而惠能說,本來就沒有什麼樹、鏡子什麼的,不需要藉助這些修行,照樣可以成佛。由此,神秀創立北宗,堅持要坐禪,循序漸進,說白了就是要走學術化的道路。惠能創立南宗,堅持不著文字,頓悟即可成佛。

02 中西合璧 惠能融合的最巧妙

佛家起源印度,是外來宗教,佛教強調的性空思想,很難得到中國士大夫的理解,開始其實是水土不服的。傳統的儒家堅持孔孟思想,重視塵世生活,堅持入世態度,因而對佛家多有批評。到了六祖惠能的時候,才把西方佛家和本土道家思想有機融合在一起,將道家強調的「自然」和佛家強調的「本性」結合起來,認為二者同一,有助於中國知識分子更好地理解佛教教義,有助於佛教思想的傳播。

03 頓悟成佛 惠能讓佛教成為中國人底層精神

惠能以前,佛教大多是在寺廟和士大夫之間流傳,要讀佛經,至少要看得懂文字,這個門檻在以前是非常高的。古代人們的識字率是非常低的,官方用語一直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一般老百姓根本無法了解佛教思想。惠能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思想,告訴世人,佛教可以不用藉助於文字語言的輔助,只要靠自己的領悟,就可以得道成佛,這對於佛教思想的傳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佛教、道教、儒教成為三足鼎立之勢,並逐步成為中國人基本思想底色,這與惠能在南方長時間弘法不無關係。現在,六祖惠能肉身還在廣東韶關南華寺,今生有緣,當去拜謁。

相關焦點

  • 六祖惠能禪師
    惠能從小就性情純淑遷懷,惠性間出,並沒有沾染南方的蠻風貌俗。因早年喪父,母親寡居,家裡很窮,沒有什麼產業。惠能每天都要背著一擔柴火到集市上去賣,掙錢養家。一天,惠能在集市上聽到有人在誦《金剛般若經》,惠能凝神聆聽,遲遲不肯離去,又問:"跟誰能學到《金剛般若經》?」誦經的人回答說:"蘄州黃梅馮茂出的弘忍禪師動特此法,說是即得見性成佛。"惠能牢牢記住了這些話,就象一個乾渴的人飲瓊漿一樣。
  • 六祖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今日恭逢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惠能大師,中國禪宗六祖。承襲五祖弘忍法脈,強調自性清淨、皈依自性、自修成佛。
  • 恭迎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六祖壇經》傳世,中土唯此一人
    南嶽數傳後衍為臨濟、溈仰二派,青原數傳後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派,形成禪宗五派法流,稱「一花開五葉」。還未出家受戒的惠能,聽到有人在誦念神秀的偈子,覺得神秀的偈語,雖然也有利於修行,但還未能契悟佛意,領悟心性空寂的道理,於是也作偈一首,請人代為書寫在牆上:神秀的偈語肯定自己身心的存在,認為只要不斷修行,就能達到覺悟成佛,而惠能的偈子,認為自己的身、心,以及萬事萬物都是空幻不實的,只有人人都具有的佛性,才是唯一真實的存在,最終,惠能憑藉這首禪偈,憑藉自己對佛法洞徹的理解,贏得了五祖的賞識。
  • 農曆正月十五 六祖惠能大師出家紀念日
    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諡大鑑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              惠能大師父親名盧行瑫,早逝,母李氏,自幼以賣柴為生。《六祖壇經》中,大師自述其籍貫為範陽(今北京大興), 其父為範陽盧氏,後貶於嶺南,故惠能大師為範陽盧氏後裔。但是五祖弘忍曾稱他為「獦獠」(未開化的蠻人),惠能也自稱「語音不正」。
  • 六祖壇經第二:惠能聞經開悟,背後卻是前世無量佛前中下的善根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今天咱們繼續分享《六祖壇經》,上次提到了六祖惠能被韶州刺史恭請到了城裡去講法,下面是佛道儒三家的一千多名弟子在頂禮聽法。然後惠能大師開門見山說了十六個字——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恭迎六祖惠能大師聖誕|黃梅天下禪,六祖天下曉 !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 · 六祖惠能大師農曆二月初八(2019年3月14日),六祖惠能大師聖誕!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六祖惠能,俗姓盧,祖籍範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瑫,武德年間遭貶官,徙居到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貞觀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惠能就出生在新州。
  • 六祖惠能畫傳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惠能,是中國禪宗的第六祖。俗姓盧,先世河北範陽(今涿縣)人,其父謫官至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東),唐貞觀十二年(638)生惠能,遂為廣東新州人。惠能幼年喪父,後移南海,家境貧困,靠賣柴養母。
  • 六祖惠能的行誼法難
    六祖的一生,是鼓舞人們向上的勵志史,具有寧靜致遠的人生意境。今以下列四點,略說六祖的行誼:  1、求法具有大行力:惠能大師得到慈善人士安道誠的布施,遠從南方的廣東前往湖北的黃梅縣,整整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此千辛萬苦的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五祖弘忍的法堂。這時,不僅沒有得到五祖的一句安慰,反而被恥笑「獦獠身怎可作佛?」
  • 禪宗六祖——惠能故裡考
    怎樣的祖父母墓和父母墓,才出得了惠能這個聖人?佛教禪宗祖師——六祖慧能,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讚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 菩提樹下菩提僧——六祖惠能大師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聖誕日。
  • 禪宗祖師 | 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
    惠能大師的禪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倡導的修心養性,與人為善,忠孝忍讓倫理道德,對今天構建「和諧社會」,仍有積極意義。六祖家境貧寒,三歲喪父,與母親遷居南海。稍長,賣柴養母。一次聽人誦讀《金剛經》,有悟。於是辭別母親,決心學佛出家。於公元672年到湖北黃梅參拜弘忍大師學法。惠能初見五祖弘忍,弘忍便問他:「你是哪裡人?來此山中禮拜,所求何物?」
  • 故鄉心目中的六祖惠能
    在禪宗六祖惠能的故鄉新興縣,百姓都尊稱禪宗六祖為「祖爺」或者「六祖老爺」,在他們心目中
  • ​六祖惠能的金剛不壞之身
    從佛陀到大迦葉、阿難尊者,直到後來的二十八祖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都以衣缽相傳。但是到了六祖以後,衣缽不傳了、為什麼呢?因為常常為了衣缽相傳,大家爭執不舍,就是六祖大師,為了得到這衣缽,三次命如懸絲。因此六祖惠能大師就說:「得我法者,即得我的宗旨,不要再傳衣缽了。」
  • 惺惺相惜的六祖和惠能,但下面腦殘粉卻爭鬥不休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咱們繼續聊,上一次講到五祖三更傳法,惠能果然不負所望,當下大徹大悟,並發出了「何其自性,本自具足」的感悟之言。五祖自然非常欣喜,當下就把禪宗祖師的信物袈裟傳給了他,從此以後惠能終於成為了禪宗新的祖師,也就是六祖。
  • 六祖惠能千古之謎:廣東人還是河北人?武則天要他什麼?
    文 | 百川惠能,男,漢族,公元638年生,壽命76歲。屬相狗,星座為雙魚座,廣東新興人。六祖惠能千古之謎:廣東人還是河北人?武則天要他什麼?新舊唐書均沒有惠能的列傳。唐代文學名家,也是佛學研究大師王維的《六祖能禪師碑銘》記載:「禪師俗姓盧氏,某郡某縣人也。
  • 六祖惠能的傳奇人生:八月悟道,黃梅受法,神偈傳世,超然護衣缽
    六祖惠能(638-713)為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具創造力的思想家,也是一位生平經歷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下面,根據相關史料分幾個部分為讀者揭秘六祖惠能的傳奇人生,以下為第二部分:惠能在寶林寺住了不久,又至樂昌西石窟,從智遠禪師學禪,智遠勸他到黃梅東禪寺去從弘忍學禪。
  • 六祖壇經|惠能講摩訶般若波羅蜜
    於是六祖惠能為大家講解摩訶般若波羅蜜,幫助各自得到智慧。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摩訶是大的意思。心量廣大,好比是虛空一般,包容天地萬物,卻又無邊無際,無方圓大小,非青黃赤白,無上下長短,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頭無尾。諸佛剎土,都好比是虛空一般。本性也好比是虛空一般,但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著空相。
  • 《六祖壇經》全文、譯文、解讀——眾生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圓滿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惠能嚴父,本貫範陽,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 老外來造訪六祖惠能啦!
    惠能,尊稱六祖惠能。他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相信大部分中國人對六祖惠能大師一定不陌生,但大家未必知道六祖惠能來自哪裡。今天,小馬大哈就帶大家去到六祖惠能的出生地和圓寂地——雲浮市新興縣六祖鎮龍山塘村,一起去看看吧。All Chinese people have heard of the sixth great patriarch of Zen, Huineng.
  • 六祖惠能:十九段偈語,直指人心!
    傳播六祖文化嶺南探尋惠能潛隱迷蹤嶺南大地,有著千百年的禪宗文化積澱。曹溪南華寺,與乳源雲門寺、新興國恩寺等,皆因禪宗六祖慧能曾踏訪這片土地弘揚佛法,而為世人所傾慕。——《朝禮六祖大師聖跡》線路1:嶺南六祖十大聖跡時間:10月2日—9日1、廣州光孝寺:六祖大師出家地2、韶關南華禪寺:六祖大師弘法地3、六祖故居:六祖大師出生地4、新興國恩寺:六祖大師涅槃地5、藏佛坑:六祖大師奉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