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北京故宮,胡同,文化散文賞析方法
2020年高考北京卷選擇趙園的同名散文《北京的「大」與「深」》命題,是典型的文化散文,習題較為創新,對全國捲地方卷都有較強借鑑作用。散文怎樣閱讀?文化散文怎樣閱讀?怎樣做對散文習題?我們從散文閱讀方法、散文習題做錯原因、散文習題滿分對策三個角度說明。
文化散文閱讀方法
方法一理清散文的形,抓住散文的神。散文形散神聚,文化散文表現特別突出。《北京的「大」與「深」》就是從空間、時間與文化三個角度分析北京的「大」與「深」,弄清空間時間轉化,就容易理清文化散文形的內在聯繫,進而理解散文的神。
方法二抓住散文景物,理解散文情感與哲理。無論是記人敘事還是哲理散文,幾乎都有景物描寫。同學們鑑賞散文容易理解膚淺,停止在景物層面,忽略了景物背後的情與理。我們閱讀景物,對景物的冷暖色調、景物的特徵詞語要特別敏感,透過景物特徵,分析象徵意,感悟景物深處蘊藏的情感。
方法三理解散文的虛與實。散文閱讀重點不僅是作者寫了什麼內容,更重要的是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弄不清寫作目的,散文的虛,就難以理解散文。散文的實是為虛服務的,虛實相生,以虛為主。眼前人物景為實,情感哲理為虛。抓實悟虛,是理解文化散文的重要方法。
實戰訓練
趙園《北京的「大」與「深」》為例
(散文參考2019年北京卷高考習題)
抓空間轉化,從北京故宮到北京胡同,從北京周圍山脈到北京市民生活。作者空間轉化主要突出北京空間的闊大,大而和諧,大而包容;突出北京的深,看空間的縱深,歷史的深遠,生活的文化氣息。抓住空間轉化,理解了散文文化的形。
抓時間,從北京的過去現到在,從北京的晚上到北京的冬季,從北京的士大夫到現在的市民,歷史變化,展現北京文化的生命活力,北京文化的精彩。抓住了時間變化,就容易理清作者的情感變化,就容易弄明白作者寫這篇文化散文的目的。趙園喜愛北京的悠久歷史,也喜歡北京當代的活力。
抓引用,理解文化色彩。作者引用日本鶴見祐輔作品《北京的魅力》,汪曾祺的香港見聞,老舍的《四世同堂》,鬱達夫的《北平的四季》。文化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大量引用,體現描寫對象的文化內涵,所以我們閱讀文化散文,不能忽略引用。作者引用大量文化材料,突出了北京的「大」與「深」,從文化層面說明了北京的精神內涵。
散文習題錯誤原因
一不能聯繫教材與文本。B大致都在形勝之地,形勝解釋為外形優美。聯繫文本,形勝之地說明北京周圍群山環繞,不能解釋為外形優美;聯繫教材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形勝可以理解為地勢優越壯美。
二不能弄清行文脈絡理解關鍵句子與詞語。C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鬱達夫的《北平的四季》,是為了說明北京之「大」。這一選擇項在散文最後幾段,作者意在說明北京之「深」。B 作者從京畿一帶的地理形勢,談京城氣象的「森嚴」。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講的是北京之「深」,分析作用錯誤,不理解作者寫地理形勢的意圖。
三不能聯繫散文文化主旨理解胡同描寫的深層文化特徵。胡同生活代表著一種文化,包容,體諒,秩序。故宮是北京文化,胡同代表市井生活,更是一種文化。走進胡同,更能體驗北京文化。
總之,文化散文要有全局意識,根據散文主旨,理解散文景物描寫;抓住時間空間與引用,通過景物表象理解文化散文的寫作意圖;多聯繫文本與教材,多角度研判習題,做對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