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故事》:說的是胡同,講的是情感,談的是文化

2020-12-18 瀟湘妍讀

《胡同的故事》,收集了冰心、季羨林、汪曾祺、梁曉聲、畢淑敏、王蒙等四十幾 位名家的散文,各人講述了有關北京胡同的故事。這些作家中,有些在胡同中居住了數十年,有些則只是於胡同中短暫居住,每人對胡同都有著不同的感情與感受。

為什麼作家喜歡寫北京的「胡同」,而不是其他地方的「胡同」。我們從「胡同」的起源說起。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為什麼叫作「胡同」?說法不一,多數研究者以為是蒙古話,意思是水井。胡同的名字起自元代,明朝嘉靖年間出版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裡舉其要者,即有一千二百多條,到了清代,有名有姓較為重要的胡同已發展到一千八百多條。現在有個說法,則是共有三千多條。經過歷史的滄桑,由於胡同的名稱屢有變化,現在的具體數目更是難以統計了。

北京城是一個四方四正的城,街道都是正東正西,正南正北。胡同是北京的毛細血管,也是北京的具體象徵。一般情況下,一提起北京,人民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故宮等,但是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北京的形象脫不出老舍筆下的《茶館》、《駱駝祥子》和《龍鬚溝》等,這些名篇佳作都構築在北京的小胡同的基礎上,如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開篇講到車夫們清楚北京的「萬壽山、雍和宮和八大胡同」。北京的胡同多得像牛毛名兒又是花樣繁多。從雅到俗,從官到民,從大到小……應有盡有。

各位文人志士,對北京胡同的懷念,就是對自己過往或是歷史文物的懷念。北京的胡同,碾過數不清的車轍,印過數不清的腳印,對歷史來說,它是寫不完,說不清,說不盡的。也曾留下過數不清的身影,迴蕩過無數的聲音。北京的胡同,是歷史、文化的結晶!

對於北京,我一直很喜歡也很嚮往。北京的胡同蘊含北京的文化,更是我旅遊北京自由行首選的地方,記得2010年我第一次去北京,在雍和宮附近的多個胡同竄來竄去,流連忘返,來回走了很多趟,不記得胡同的名字是什麼了。雖說北京現在高樓林立、層巒疊嶂,但古老北京的一些街道還有留存,尤其是承載著四合院的北京胡同,還完好地保存著,供後代及外國人員觀賞。

《胡同的故事》這本書都是我在吃完午飯後閱讀的。飽餐之後,給肚子一點消化時間,同時又能滋養一下腦袋,通常我是拿起一本書站在書桌前閱讀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然後睡意上來就去午休。《胡同的故事》由於是一篇篇的小短文,非常適合這個適合閱讀,看著作者們緩緩地描寫著他們自己曾經生長過的地方,寫的是胡同,實則是感情。一個個作者、一代代文人、一篇篇文章連在一起,就構成了北京胡同的文化。說的是胡同,講的是情感,談的是文化。

相關焦點

  • 胡同文化聽老北京講五道營胡同的歷史
    ,是北京文化的體現從乾隆之後的地圖上看,五道營已經形成了胡同,胡同北側的房屋比較少並且主要以兵營為主,而胡同南側的房屋相對較為密集主要以民宅為主。而從遺存下來的房子來看,五道營在清朝幾乎沒有達官顯貴的宅院,多為小門小戶普通百姓的居所。儘管在清朝中後期改變了舊制允許部分漢族官員住在城裡,但是在這條胡同中並沒有較高品級的官員住宅。
  • 安陽老城七十二胡同故事之----姚家胡同
    如鵝脖巷、梯家胡同、大夫鈴街、下凹街、短街等。8.是以主要建築和設施命名。如東、西鐘樓巷、白塔寺、戲樓後、大寺前、鐵獅口等。而相較這些命名方式來說,比較有故事的還是第二種。今天講一下我比較喜歡的一條胡同就是:姚家胡同。
  • 胡同裡的文創店:賣的是創意買的是故事
    賣的是文創產品,買的卻是一段北京故事,在北京大媽尚姐歡快的京腔中,豆汁兒什麼味兒、大碗茶怎麼品,仿佛已經躍上舌尖。在北京,這樣的文創小店越來越多,它們可能隱藏在犄角旮旯,但每一個都像跳動的音符。店主們不再只滿足於售賣沒有生命的文化紀念品,而是請消費者沉浸入胡同深處,在互動之中,體會活著的胡同氣息、北京文化。
  • 北京胡同故事 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
    要說北京最有特色的當屬一條條的胡同,胡同是歷史的產物,反應的是北京的風貌,不少外地遊客想了解北京的風土人情都會選擇走進胡同轉一轉。北京的胡同看上去都一個樣兒,但其實每條胡同都有各自傳奇般的故事,想一一了解這些胡同的故事還真得花一些時間。今天就隨小編看一看北京的特色胡同。
  • 整天說「胡同」,您未必知道「胡同」什麼意思
    在今後一段時間,趙老師將每周六晚上八點到九點,在「舊京圖說」讀者群中,分門別類地講述老北京文化。他說,做這個分享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讓更多人了解老北京文化;另一方面,也想對老北京文化的傳承,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有識之士來出謀劃策,群策群力,眾人拾柴火焰高,讓老北京傳統文化的傳承真正落到實處。「舊京圖說」也將會將講座內容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 2020高考:北京故宮,胡同,文化散文賞析方法
    2020高考:北京故宮,胡同,文化散文賞析方法2020年高考北京卷選擇趙園的同名散文《北京的「大」與「深」》命題,是典型的文化散文,習題較為創新,對全國捲地方卷都有較強借鑑作用。散文怎樣閱讀?文化散文怎樣閱讀?怎樣做對散文習題?
  • 京味老胡同 街頭巷尾下不同尋常的市井文化
    胡同把北京這座城市切成了四四方方的許多「小豆腐塊」,北京人就在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裡活著。可謂是了解了胡同文化,也就明白了北京這座城市獨有的歷史韻味。如果你來北京旅遊,想要逛逛這大大小小的胡同,那麼,一定要帶著這本書——《胡同的故事》。
  • 北京胡同裡的文創小店:賣的是創意,買的是故事
    店主們不再只滿足於售賣沒有生命的文化紀念品,而是請消費者沉浸入胡同深處,在互動之中,體會活著的胡同氣息、北京文化。買一件T恤,聽一段故事在五道營胡同中段,「創可貼8」的招牌並不算顯眼,但櫥窗裡紅白條紋的娃娃頗為搶眼,讓人頓時回憶起兒時的經典玩具不倒翁。走進店內,三面牆上掛滿了京味兒氣息濃鬱的各式文創產品。
  • 磚塔胡同:北京最古老的胡同,見證七百年的文化興衰
    這七八百年的歷史中,許多胡同都經歷過戰火與興衰。有的胡同變成了大街,原來的老房子推倒,修了樓房。有的隨著朝代更迭而換了名字,幾乎難以辨認過去的風貌。然而,卻也有那麼幾條胡同,在文獻的傳承中,還能依稀窺見久遠的歷史故事。比如,磚塔胡同就是一例。元代北京的胡同名稱,保留到今天的已為數不多。
  • 說不盡的開平胡同
    它們不僅是開平社會生活中的紐帶,連接貫通著開平的各個角落,更是開平老百姓生活的場所,是開平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舞臺,記錄了開平歷史的變遷。自元代稱呼小街小巷為胡同起,歷經六七百年的風雨滄桑,開平形成了內涵深厚的胡同文化,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開平老城區胡同一角胡同與水井彼此關聯。開平的每一條胡同裡原來均有一眼水井,究其原因是與蒙古民族有關。
  • 46位名家文人《胡同的故事》:胡同不會說話,卻是歷史的見證人
    這兩次相距近二十年的胡同記憶,卻因著胡同裡的幽香而融合在一起,讓季羨林老先生再也難忘,更有這般地情真意切不加掩飾,寫起胡同的故事來,首尾呼應,直抒胸臆——「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愛我。」恰如他一向的散文特點——「真」與「樸」。
  • 皇城根下的「御林軍」——胡同文化影響下的國安球迷
    「帝都、皇城、胡同」是筆者說起北京,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三個詞。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和經濟發達的首都北京,他的獨特個性和文化影響著京城的各個領域,今天就跟各位看官來聊聊京城裡的足球迷。而球迷的歸屬感其實就是球迷對所支持的球隊所產生的整體認可的情感,球迷歸屬感往往與地域認同和體育情感息息相關。京城球迷,具體來說指國安球迷更是如此。也正是國安球迷獨特的地域認同和體育情感,塑造了中國著名的球迷群體形象。同時,「足球、國安、工體」也在球迷文化的影響下成為北京城的城市名片。到了一趟北京,沒去工體看場國安的比賽,和國安球迷侃個大山像是白進了趟京城。
  • 鳳山古鎮的胡同文化
    鳳山古鎮的胡同文化有歷史的小鎮都有傷痕。前後做過五六百年老縣城的豐寧鳳山古鎮,風光早已是舊事,自民國後縣城這個桂冠是摘了戴,戴了摘,折騰來去,頗蹂躪鳳山人的情感,而老鳳山足夠淡定了。甭說,還就沒過去。清醒的不願被奴役的師生,令文廟的文化種子清氣內生,不為汙淖。但我讀一中時文昌祠魁星樓不在了,書院大殿改為食堂,「鳳山書院南窗下」那麼風雅的地方,是我們打飯的窗口,口福還是耳福?住宿在配殿,對鋪大炕,二十人一屋,因無知,夢中亦沒有聽見書生的子曰詩云。老瓦草蕭蕭,一晃二十多年了。一中的朱紅大門沒了,文廟大殿也沒了。
  • 北京歷史文化:胡同與四合院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縱橫交錯,織成了薈萃萬千的京城,胡同深處是無數溫暖的家,這就是北京人對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幾千條,它們圍繞在紫禁城周圍,大部分形成於中國歷史上的元、明、清三個朝代。在這些朝代的鼎盛時期, 帝王為了「建皇極而隆上儀」,「襲周官之制度地居民」。
  • 你知道「胡同」的兩種含義嗎?「文氣」胡同和「人情世故」胡同
    聽見「胡同」這兩個字,想必大家就會想到北京的胡同。北京「胡同」不僅僅是一條條巷道,更是一種文化底蘊。見證了隨時間而變化的歷史,更是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烙下了許多社會生活的印記。而且胡同裡沒又車水馬龍的喧鬧,有的是親切融洽的鄰裡關係。那小小的四合院,就是居民之間感情的載體。
  • 胡同記憶:乾麵胡同
    十多年前我又經過這裡,院裡一個老街坊說頭兩年凌家後人回來過。當年的凌府現在見縫插針擠著55戶人家,院子早已不復當年景象,可以想像凌家後人目睹祖宅之現狀情何以堪?1900年,民國才女凌叔華出生於此,結婚時其父將六進大宅的後二進送給女兒做嫁妝,大門是史家胡同24號。
  • 北京胡同|①燈草胡同:孟小冬與梅蘭芳的曾住地
    ,請跟我們一起逛胡同,了解胡同歷史,品味胡同故事。燈草胡同:孟小冬與梅蘭芳的曾住地東西走向的燈草胡同,位於北京東城區東四路口往南,路東第三條胡同,西口在東四南大街,東口與禮士和演樂胡同相通,由於1965年將南北走向的下窪子胡同併入,原本一條直線的燈草胡同變成T字形胡同。胡同得名於明代,因此地距燈市近,售賣燈草(燈芯)的店鋪多叫燈草胡同。
  • 鳳城有條小胡同,仁義流傳故事多!
    寧晉仁義胡同的故事在寧晉坊間,幾百年來流傳著一個由一條胡同引發的彰顯謙讓美德精神的「仁義胡同」的故事。仁義胡同在縣城新寧村的東邊,故事悠遠 ,精神永傳。今天,說的這個事在新寧村。如果您把新寧村、文化街、老廣播局對過、郵電局北面這幾個詞組放到一塊,很多寧晉人大概都知道今天要說的這個地方,就是「仁義胡同」。這是一條很小很窄的胡同,紅磚鋪路,藍色磚牆,厚重的木門,頗有情趣的各種花草,好像講述著那段不同尋常的歷史傳說。
  • 文華胡同:「紅色胡同」一步一景
    青灰色的老北京民居,古銅色的花壇,朱紅的窗框,胡同西口牆上鑲嵌的「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對聯,讓看似尋常的胡同卻又處處透著與眾不同,這就是位於西城區金融街街道的文華胡同。三年多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讓這裡從一條被「重點投訴」的胡同變成了一步一景的「立體博物館」。
  • 北京的「死胡同」與「活胡同」
    ——那麼,有「活胡同」嗎?——沒有。——北京的胡同沒有「活過」,怎麼就「死了」呢?——啊啊,你這是混淆概念了,北京的死胡同不是死亡的意思。聽我慢慢給你講。說是「死」胡同,卻不是死氣沉沉,實際上充滿生氣和活力。當下北京老城區許多胡同成片地倒下,隨著胡同的消亡,死胡同也在慢慢地消逝,只有在胡同裡生活過的老北京人在聊天兒時,才流露出對往日那些胡同,那些有名無名的死胡同以及死胡同裡生活經歷的悠悠懷念。(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