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裡的文創小店:賣的是創意,買的是故事

2020-12-14 北京日報客戶端

英國老闆,北京大媽店員,「豆汁兒、炸醬麵、大碗茶」——滿牆T恤都印著北京元素。如此混搭的風格在一家位於五道營胡同的文創小店和諧共生。賣的是文創產品,買的卻是一段北京故事,在北京大媽尚姐歡快的京腔中,豆汁兒什麼味兒、大碗茶怎麼品,仿佛已經躍上舌尖。

在北京,這樣的文創小店越來越多,它們可能隱藏在犄角旮旯,但每一個都像跳動的音符。店主們不再只滿足於售賣沒有生命的文化紀念品,而是請消費者沉浸入胡同深處,在互動之中,體會活著的胡同氣息、北京文化。

買一件T恤,聽一段故事

在五道營胡同中段,「創可貼8」的招牌並不算顯眼,但櫥窗裡紅白條紋的娃娃頗為搶眼,讓人頓時回憶起兒時的經典玩具不倒翁。走進店內,三面牆上掛滿了京味兒氣息濃鬱的各式文創產品。

「很難想像吧,我們的老闆是英國人。他在中國生活了27年,特別喜歡老北京文化。於是就把北京普通人生活中的傳統元素跟現代時尚結合起來,推出原創設計的產品。」

與很多店鋪喜歡招聘年輕女孩做銷售不同,這家店特意選擇剛退休的阿姨來當店員,53歲的尚姐正是其中一員。

「每一款背後都有故事和講究,並不是直接把網絡流行語印在衣服或鞋帽上,而是提煉出最具老北京特色的語言,再加上跟專業插畫師合作,形成獨特的產品。比如,京劇系列的臉譜,小吃系列的豆汁兒、炸醬麵、大碗茶等。」

作為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尚姐無須刻意培訓,便可以對產品背後的文化信手拈來,「比如『哪兒涼快哪兒呆著』、『人五人六』,這都是老北京話,我們可以張口就來,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給顧客講起來也更自然。」尚姐說,店裡賣的是產品,但更希望傳播一種文化,而這也恰恰是現在很多人所追求的附加值。

疫情期間,店鋪不得不暫停營業,但尚姐欣慰地發現,胡同重新開放以後,顧客也很快又回來了。

「之所以能夠扛過來,靠的主要還是回頭客,他們一直都很喜歡老北京文化,認同這樣一種風格。」

店鋪甚至結合現狀,推出了「病毒殺手」主題插畫的T恤和印有「百毒不侵」字樣的襪子。

「走原創路線,註定成本會很高,但價值也在於此。那些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商品在這次疫情中逐漸被淘汰,也可以看出人們的消費理念在發生轉變。」尚姐相信,會有更多人不再只是選擇冷冰冰的產品,而是更鍾情於產品中所承載的文化底蘊。

畫幅油畫,體會中西文化碰撞

在馬園胡同深處,有一家剛開業兩個月的畫館「喬和安」。即便用導航軟體,也很難找到它的位置。但這家不賣產品而賣體驗的胡同小店,卻有忠實的追隨者,願意眾裡尋它千百度。

摁響門鈴,做舊的木門緩慢開啟,一百多平方米的小院在眼前展開。無憂無慮的金魚,在地面上不規則的魚池裡閒遊。落地窗內,一個女孩手持畫筆在畫布上自由揮灑。魚、畫、人、舒緩的音樂,整個小院的氣氛,能讓人立刻在燥熱中安靜下來。

「我們這裡就是讓人體驗繪畫的地方,甚至不需要任何基礎。」老闆彭葉說話的語速像背景音樂一樣是緩慢的,自幼學畫的她,考察了很多胡同,最終找到這個被胡同藏起來的小院。確實有一些顧客會找不到畫館的位置,但「想來的一定會排除萬難找來」。這似乎成了一種篩選顧客的方式,找來的都有可能成為黏性很高的回頭客。

花三百塊錢,在這裡靜靜畫四個小時,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最終帶走一幅自己的畫作,對現在的年輕人,有獨特的吸引力。「尤其受情侶歡迎,他們喜歡兩個人合作一幅。會有交流,甚至有小摩擦,但最後攜手繪成,生活不就是這樣嗎?」彭葉說,買一幅畫可能也不止三百,何況這幅畫還是自己親手完成且獨一無二的,「一幅畫,有了作者本人的經歷,她就活了。」

彭葉學的是中國畫,但她特意選址在胡同裡的畫館,主要提供的卻是油畫體驗。「你看北京的天際線,這裡隨時在發生文化碰撞」,在畫館的天台上,彭葉指著遠遠近近的屋頂,「在最能代表北京的胡同裡,體驗這種碰撞,正合適呀。」

居民參與,打造「胡小同」形象

印有胡同舊景的明信片、畫著胡同故事的帆布包、喚起胡同記憶的瓦片畫……在史家胡同文創社裡,數十種獨具胡同特色的文創產品擺放在原木色貨架上,讓這個僅有四十平方米的小店煥發出與眾不同的魅力。

史家胡同文創社負責人馬牧思介紹,這裡有一個「社區藝術家計劃」,讓胡同居民參與到胡同文創產品的設計中,「他們的作品鮮活而生動,極富感染力,能讓大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事實上,每條胡同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我們希望把這些寶貴的元素挖掘出來,更好地傳播古都文化。」馬牧思表示,文創社在去年推出「胡小同」文創IP,正是希望以此為載體,進一步提升胡同的文化品位和遊覽趣味。

疫情發生以來,地處胡同裡的文創社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暫停營業,但團隊成員並沒有閒下來。

「考慮到很多對胡同感興趣的朋友在此期間不方便進來,而居民有故事有才華也沒辦法展示,我們就從三月份開始,推出『北京胡同故事』的抖音號,邀請居民錄製短視頻,由他們來講述北京故事,目前已經做了幾十期。」在馬牧思看來,這些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故事不僅接地氣,而且有溫度,恰恰是文創產品背後的源泉所在。

此外,文創社還持續開發新的文創產品,同時特意進行了一次裝修改造,開闢出圖書區、手工區等空間。「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坐下來讀一讀有關胡同的書,親自動手做一些文創產品,在互動中真正體驗胡同文化。」馬牧思憧憬著,文創社在未來也能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採納顧客意見,縫一件手工旗袍

方家胡同46號,是原中國工具機廠廠址所在。2008年,這裡被打造成了跨界文化藝術群落,又稱「胡同裡的798」。一間做旗袍的小店「靈犀坊」從那時候一直經營到現在。

「我們的創始人徐冬是那氏旗袍的傳承人。」設計師露露說,那氏旗袍是典型的京派旗袍,其特點是端莊。電影《花樣年華》裡張曼玉穿著的是海派旗袍,特點是婀娜。

電商的衝擊、疫情的影響,讓賣場裡的服裝店歷經考驗,但講究手工和定製的靈犀坊,卻有固定的客源。

不只是款式,還有面料、刺繡等等,設計師都會採納顧客的意見,露露說:「很多外國女孩,喜歡到我們這裡來,定製一件濃濃中國風的旗袍,作為旅遊紀念帶回國。而我們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她們不僅為了辦婚禮、赴宴席挑選旗袍,還能找到適合上班或居家的款式。旗袍原本就是日常穿著,現在,又漸漸回歸日常。我們覺得,這樣旗袍文化才能有生命力。」

專家點評

消費者更願為體驗付費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現在電商這麼發達,以前那種流水線生產的手鐲、中國結、鼻煙壺等旅遊紀念品,在網上買比在景區買還便宜。所以體驗式的文化消費,將是大勢所趨。」

他認為,消費者到實體店,越來越需要沉浸式的體驗,大家不僅是想買一件文創產品,而是想了解這件產品背後的故事、製作的過程,可以擺在家裡,還能向親友講述。「消費者願意為這種體驗付費,相應的產品也能實現增值。」

單純的擺放和售賣,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文創產品的需求。同時,對文創藝術家來說,更好地與消費者交流,也能幫助他們實現藝術與商業的平衡。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毅 宗媛媛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胡同裡的文創店:賣的是創意買的是故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北京胡同裡的文創小店:賣的是創意,買的是故事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毅 宗媛媛英國老闆,北京大媽店員,「豆汁兒、炸醬麵、大碗茶」——滿牆T恤都印著北京元素。如此混搭的風格在一家位於五道營胡同的文創小店和諧共生。
  • 文創冰棍亮相北京前門大街
    有錢您買前門樓子去!」老北京人喜歡稱正陽門箭樓為「前門樓子」,在人們心目中,這個代表老北京歷史的標誌性建築任誰花多少錢也買不來。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現在「前門樓子」不光能逛,也能買了!8月21日下午,在前門大街正陽門下的漢白玉走道上,兩名消費者正拿著一黑一白兩支「前門樓子」冰棍,以身後的箭樓為背景比出各種姿勢拍照。
  • 這條500米的胡同,藏著北京最受歡迎文藝小店,才不是南鑼鼓巷!
    楊梅竹斜街這條500米的小胡同藏著北京最受歡迎的文藝小店和熱鬧的南鑼鼓巷和五道營比起來更加有逼格那就是——楊梅竹斜街從民國時期就是文青的聚集之地不少文豪名流都曾是這條街的常客康有為、魯迅、梁實秋等名人都曾來此飲酒作樂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風月場所喲
  • 鑽進北京胡同裡,尋找販賣「人間溫暖」的解憂小店
    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42號時間: 10:30-20:00電話: 010-64011855北京的梵幾客廳位於充滿歷史底蘊和文化氣息的國子監街寬闊的胡同裡,這間全木結構的傳統中式院落更添文人雅致新中式風格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雅致,像極了舊時胡同小院兒裡的那份愜意。這家不愧是總店,真的是把中式美感演繹到極致了。室內空間及其開闊,有很大的中庭,秋天院子裡的葉子都黃了,更有蕭瑟的美感。除了梵幾的家具之外,這裡還出售家紡、香氛洗護、收納雜物等各種家居用品。
  • 北京胡同裡的貓擼貓地圖
    >本期選景地:北京各胡同老北京胡同貓北京的胡同裡,最常能偶遇的便是貓。大部分時間它們或穿梭於胡同中或靜坐於門墩、房脊之上,又或在汽車底下偷瞄你。少了些乖巧多了幾分傲氣,這種貓一般都被稱為「老北京胡同貓」。給這些胡同裡的貓拍照的拍攝師叫貓賊,是在北京做了10年流浪貓救助公益的貓賊攝影主理人。今年9月在東城的燈草小院辦過胡同貓展,北京很多愛貓人都去打過卡。
  • 三條胡同,三座北京.
    北京胡同名字很怪,有一個叫「時刻亮」的胡同,據說原名叫屎殼郎胡同,覺得不雅便按諧音做了改動。北京胡同名人很多,米市胡同裡有康有為故居,護國寺街有梅蘭芳故居,後圓恩寺胡同有茅盾故居。北京胡同時間久,文化深。三條胡同,代表的是三種北京文化。
  • 選址測評|臥虎藏龍,北京這5個文創園顏值超高
    01 | 嘉誠胡同創意工場(青龍板塊)胡同是北京街巷的地方特色,與北京一起經歷千年風雨洗禮,流連其中,依稀能感受到這個千年古都的市井民俗。2007年,坐擁優厚胡同資源的北京東城區,將第一批閒置的胡同工廠推出社會,以政策和貼身服務成功引資,並鼓勵社會資本從空間改造、產業植入到全方位服務,打造「胡同創意工廠」文創發展模式,現已將古舊胡同「活化」成文創產業裡一個知名品牌。其中,嘉誠在藏經館胡同裡打造了「嘉誠印象文化產業園」(以下簡稱嘉誠印象)。
  • 北京胡同故事 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
    要說北京最有特色的當屬一條條的胡同,胡同是歷史的產物,反應的是北京的風貌,不少外地遊客想了解北京的風土人情都會選擇走進胡同轉一轉。北京的胡同看上去都一個樣兒,但其實每條胡同都有各自傳奇般的故事,想一一了解這些胡同的故事還真得花一些時間。今天就隨小編看一看北京的特色胡同。
  • 重逛豫園商城,邂逅街頭巷尾的「寶藏」文創小店
    提起豫園商城, 你總會脫口而出綠波廊、南翔饅頭店、 梨膏糖、湖心亭茶樓…… 而本期,我們要帶你去豫園商城走街串巷, 探索那些好逛又有趣的文創小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  新華社記者李德欣、戴小河、張漫子  從北京前門南行不遠,就來到了楊梅竹斜街。不同於前門大街的熱鬧喧囂,走進這條不到500米的胡同內,身邊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
  • 細數北京胡同裡的那些美食
    北京鼓樓的每條胡同都遺留著大大小小的歷史古蹟,南鑼北鑼的每條小巷也都藏匿著數不勝收的特色餐廳。芥末章魚就是—秋刀魚之味,這家看上去就很有復古味道小店裡的必點招牌菜。它不是用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綠芥末做為拌料,少了辛辣味道的同時,先感受到的是章魚入嘴後新鮮爽滑的口感,後面才是微微嗆鼻的芥末味。喜歡芥末的人一定不要錯過~除非你不愛吃芥末。
  • 什麼值得買協力人民日報文創,科技賦能「中國潮創意概念節」
    7月2日,由人民日報文創主辦、什麼值得買特別支持的大型文化IP活動「中國潮創意概念節」正式啟動。此次活動由人民日報文創主辦,什麼值得買作為支持單位,旨在打通線上線下雙渠道,為優秀文化創意跨界品牌搭建聚合傳播平臺,促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持續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打造文創產業前沿發展風向標,引領全行業創意跨界新理念。
  • 爆紅的北京故宮文創產品,不只是是顛覆性的創意
    北京故宮一直是大家印象中氣勢恢宏、莊重肅穆的存在,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頂峰的代表。近年來,隨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電視臺出品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的播放以及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大熱推廣,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產品逐漸被大眾所關注,從紙膠帶、翠玉白菜陽傘,到朝珠耳機等等,獨有的創意設計也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 這條號稱北京最美的胡同,到底美在哪?
    如果要把北京的胡同分個類,我想大概可以分成普通胡同、213胡同、文藝胡同和楊梅竹斜街四大類。普通胡同是現在二環裡老百姓還在住著的地方,沒什麼能拿出手的景點,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文藝胡同上周六我去號稱「北京最美胡同」的楊梅竹斜街逛了一圈,發現這兒簡直就是北京胡同界裡的一股清流。
  • 一條胡同半個中國!北京超牛牛牛牛氣胡同,700米藏著700年歷史!
    北京有名的胡同很多其中有一條最特別它總長不過756米卻擁有700多年的歷史這條胡同聚集百年歷史數眾名人
  • 胡同裡的復古工業風,在城區最小眾的文創園區,感受老北京的魅力
    這座小而美的文創園隱藏在老北京的胡同之間,掩映在一片古樸的灰磚街牆之中,頗有些有點「大隱隱於市」的味道,地址是「美術館后街77號」,門牌號就順手拿來作了名號。這處文創園區是由原北京膠印廠整體改建而成,2014年才建成,整體的設計概念和理念都比較新。
  • 創意新生活 潮聚北京坊——2020北京文創市集北京坊站正式開集
    正陽門外,時髦街區坐落於正陽門外,中軸線西的北京坊是立足於大柵欄社區鄰裡共生,定位「中國式生活體驗區」而打造的具有人文溫度的文創街區。這裡匯聚了閱讀體驗、電影文化、創意居住生活、創意餐飲和藝術空間等多元文化及體驗業態,是大柵欄地區最熱鬧的時髦街區,年輕人的打卡新地標。
  • 北京十大風味小吃傳奇故事
    那時候,往往天一擦亮,全家人就齊上陣,先是從朝陽門外的「湯鍋」(指屠宰牛羊的地方)裡買來新鮮的牛羊肚,然後拿到井臺上去一遍遍地洗,尤其到了冬天,水涼刺骨,雙手被凍得紅腫紅腫的。最後,還得步行五六裡路把洗乾淨了的牛羊肚兒送到東安市場去應市。就這樣,爆肚兒王在京城的名氣與日俱增,回頭客越來越多,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這家鋪子就搬出了市場。這以後,便就有了朝內小街的西德順及爆肚兒王。
  • 46位名家文人《胡同的故事》:胡同不會說話,卻是歷史的見證人
    這兩次相距近二十年的胡同記憶,卻因著胡同裡的幽香而融合在一起,讓季羨林老先生再也難忘,更有這般地情真意切不加掩飾,寫起胡同的故事來,首尾呼應,直抒胸臆——「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愛我。」恰如他一向的散文特點——「真」與「樸」。
  • 外地遊客逛北京胡同,發現了新趣事樂得笑開懷,到底看到了什麼?
    北京胡同,是北京獨有的一種文化,一種地標,很多老北京人都是在這裡出生長大繁衍生息,對這些胡同深愛著。對於外地人來說,到北京旅遊,除了固定的幾個景點,如天安門、故宮、天壇、長城等,還有北京的胡同,也是必去看一看的地方,這裡是了解老北京的最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