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閱讀是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重要文體之一。近年來,很多同學在高考備考中忽視散文閱讀的備考,他們認為,散文難度大,高考考查的機率小,所以集中火力集訓小說去了。但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的學習任務群5——文學閱讀與寫作裡,在學習目標與內容中明確寫到:
根據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
而且近些年的高考,散文的考查頻率也逐步加強,特別是改革先行區,如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區。如何彌補散文學習的缺失,從而進行有效的散文備考?筆者在此以2020年山東卷為例,談談散文閱讀備考策略。
【2020年山東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建水記【注】(之四)
於 堅
看哪,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創造出來之際,藏在一座朱紅色的、宮殿般的城樓後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磚石,周圍六裡,高二丈七尺。為門四,東迎暉,西清遠,南阜安,北永貞。」(《建水縣誌》)如果在城外20世紀初建造的臨安車站下車,經過太史巷、東井、洗馬塘、小桂湖……沿著迎暉路向西,來到迎暉門,穿過拱形的門洞進城,依然有一種由外到內,從低到高,登堂入室,從蠻荒到文明的儀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從此刻開始。
高高在上的是朝陽、白雲、鳥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樓。一圈高大厚實的城牆環繞著它,在城門外看不出高低深淺。一旦進入城門,撲面而來的就是飛簷鬥拱、飛閣流丹、鈎心鬥角、樓臺亭閣、酒旌食館、朱門閭巷……主道兩旁遍布商店、酒肆、廟宇、旅館……風塵僕僕者一陣鬆弛,終於卸載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飲茶了,可以閒逛了,可以玩物喪志了,可以一擲千金了,可以淺斟低唱了,可以秉燭夜遊了……忽然瞥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那類女子——建水的賣花女與江南的不盡相同,這邊的女性身體上洋溢著一種積極性,結實、健康、天真——正挑著一擔子火紅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鋪成的街中央飄著呢。不免精神為之一振,先去買幾個來解渴。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橫過,大搖大擺,扶老攜幼,走在正中間,儼然是這個城的君王。滿大街的雕梁畫棟、攤販食廊、耄耋之輩……令司機們縮頭縮腦,不敢再風馳電掣。城門不遠處就是有口皆碑的臨安飯店,開業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滸傳》裡描寫過的那種。鋪面當街敞開,食客滿堂,喝湯的喝湯,端飯的端飯,動筷子的動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幹酒的幹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湧,肚子不餓也忍不住抬腿跨進去。拖個條凳坐下,來一盤燒賣!這家燒賣的做法是明代傳下來的,肥油和面,餡兒是肉皮和肉糜。大鍋猛蒸,熟透後裝盤,每盤十個,五角一個。再來一土杯苞谷酒,幾口灌下去,夾起一枚,蘸些建水土產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輕溢,爽到時,會以為自己是條梁山泊好漢。
臨安飯店後面,穿過幾條巷子走上十分鐘,就是龍井菜市場,那鄭屠、張屠、李屠、趙屠……正在案上忙著呢。如果是七月的話,在某個胡同裡走著,忽然會聞見蘑菇之香,環顧卻是老牆。牆頭上掛著一窩大黃梨,哪來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館的廚房裡找到,叫作乾巴菌,正亮閃閃的,在鍋子中央冒油呢。這臨安大街兩邊,巷子一條接一條流水般淌開去。在電子地圖上,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電子地圖很不耐煩。只是標出一些大單位的地點和最寬的幾條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細節,給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個荒涼不毛之地。其實這個城毛細血管密集,據統計,建水城3.3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有30多條街巷,550多處已經被列為具有保護價值的文物性建築。這是很粗疏的統計。許多普通人家雕梁畫棟的宅子、無名無姓的巷道並不在內。在巷子裡面,四合院、水井、老樹、門神、香爐、雜貨鋪、紅糖、胡椒、土紙、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蘋果、桂花、蘭草、綿紙窗、涼粉、米線、青頭菌、炊煙、祖母、媳婦、嬰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飯袋、閒雲野鶴、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環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齒、慈眉善目、鶴髮童顏……此起彼伏,鱗次櫛比。
在這個城裡,有個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們還能夠像四百年前的祖先們那樣安居樂業。不必操心左鄰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繞過曲曲彎彎的小巷,提著在龍井市場買來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種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滾油翻炒數秒起鍋,甜脆)、萵筍、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尋思著要怎麼搭配,偶爾向世居於此的鄰居熟人搭訕,彼此請安。磨磨蹭蹭到某個裝飾著鬥拱飛簷門頭的大門前(兩隻找錯了窩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開安裝著銅質獅頭門環的雙開核桃木大門,抬腳跨過門檻。繞過照壁,經過幾秒鐘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鳥語、陽光燦爛的天井。從供銷社退休已經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紅木躺椅上。借著一棵百年香樟樹的蔭庇瞌睡呢。
(有刪改)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章引用《建水縣誌》的記載,將今日建水與其「原始之城」的風貌關聯起來,寫的是建水綿延不斷的歷史傳承。
B. 文章以「仁者人也」來承接並形容進城的「儀式感」,是借儒家經典語句來觀照城的規劃與人的活動,凸顯建水保有傳統的人文氣息。
C. 文章引用詩句「深巷明朝賣杏花」,是由街頭所見引起的詩意聯想,意在轉向描寫建水女子的「結實、健康、天真」。
D. 文章以《水滸傳》中的相關描寫來類比臨安飯店食客滿堂的場面,是借梁山好漢的形象來展現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獷不羈。
【解釋】本題考查考生鑑賞作品中的文學形象的能力。D項,根據原文「城門不遠處就是有口皆碑的臨安飯店,開業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滸傳》裡描寫過的那種,鋪面當街敞開,食客滿堂,喝湯的喝湯,端飯的端飯,動筷子的動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幹酒的幹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湧,肚子不餓也忍不住抬腿跨進去」可知:原文意在展現「鋪面當街敞開,食客滿堂」的熱鬧場面。D項錯,故選D。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章以「看哪」開頭,確定了全文的描寫角度,即始終以一個導遊者的旁觀視角來鋪敘建水城,使敘述語調顯得既熱情又客觀。
B. 文章寫「電子地圖很不耐煩」地忽略了建水毛細血管一樣密集的巷子,這種表述意在強調建水的巷子豐富生動,只有通過實地遊走方可感知。
C. 文章最後一段寫歸家,提及「曾祖父」「祖母」,並以「香樟樹的蔭庇」作結,意在說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
D. 文章最顯著的文字特點是常常大量堆疊同類詞語或詞組,以此形成繁複恣肆的修辭效果,同時也表現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氣象。
【解釋】本題考查考生鑑賞作品的語言和手法的能力。A項,根據原文「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鳥語、陽光燦爛的天井。從供銷社退休已經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紅木躺椅上,借著一顆百年香樟樹的蔭庇瞌睡呢」可知:這個地方是以一個建水當地居民的「主人翁」口吻在進行敘述,因此選項中「始終以一個導遊者的旁觀視角來鋪敘建水城」錯誤。A項錯,故選A。
8. 本文記建水城時,在飲食描寫上花費了大量筆墨,對此你如何理解?(4分)
【答案】寫飲食,就是寫建水城獨具特色的地方風物及其歷史傳承;寫飲食,就是寫人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煙火氣息,這是文章所要表現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解釋】本題考查考生分析和鑑賞文學作品內容的能力。回答本題時,應抓住文章相關內容和題幹要求作答,切不可因為看到題幹中的「對此你如何理解」就完全按考生個人主觀理解作答。首先,從本題題幹上來看,可以看出「飲食」與「記建水城」的緊密聯繫,因此可以推測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再去原文中找到相應依據。然後由「飲食」可以聯想到與「人」的關聯性,這樣就將「飲食」與「城市」「人」等要素進行關聯,找到文章具體內容,用對應詞語修飾即可得出答案要點。
9. 本文採用空間和時間兩條線索行文,請分別加以簡析。(6分)
【答案】文章以空間的轉換為行文結構,展開對建水的描寫,從城外的臨安車站開始,依次寫穿過城門,經過街道、市場、胡同小巷,最後進入家庭院落;文章以時間的延續為思想線索,將建水同時置於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下日常生活中來寫,表現這座古城經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解釋】本題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空間的線索是較為明顯的。從文中圈出相應的地點名詞然後進行梳理整合可得出答案要點。時間線索方面並不明顯,但我們可以從第7題C選項中得到一些啟示,進而得出「歷史」與「當下」兩個時間概念,表現出建水城「歷史文化底蘊」與「當下生活氣息」並存的特點。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談談高考散文應該如何備考?
一、首先了解散文的類型
散文往往在寫作中會融入自己的感動、感想、感情,融事、情、理為一體,時空互動,凸顯作者對社會、人生、宇宙、自然、歷史、文化、文明等的深刻思考。其特點為形散而神不散。所謂「形散」,是指散文選取材料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組織材料,結構成篇自由;表現方法不拘一格。所謂「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都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主題。
一般會分為三種類型:
1. 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又可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裡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
2. 寫景散文:是以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兼用記敘、抒情、議論、說明等寫作手法,以表現人文環境、自然景觀和特定物件為主要內容的散文。
3. 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除此以外還可分哲理散文和文化散文。在這些散文類型中,敘事散文、在考試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
二、樹立整體閱讀意識
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命題,有一個命題原則,叫作主題輻射。一切現代文閱讀的設題,不論是有關內容的、結構的,還是有關語言的、形象的,或者是有關表現手法的,都是從彰顯文章主旨的角度提出問題,或者是從著眼於表現文章主旨思想的作用和好處的角度而設計的問題。再加上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徵,決定了散文內容的廣闊和豐富性,全文好像只是一些片段、一些場面或景物組合。
因此在鑑賞散文時,一定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其內部的相互關係,從宏觀上駕馭文章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神」與「情」。
三、牢記散文的常考題型
高考對散文的考查往往是以一兩道選擇題加兩道主觀題的形式。選擇題往往考查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主觀題往往重點圍繞散文在主旨、語言、寫作手法等散文文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考查。考查中的散文取材一般具有篇幅短小,取材廣泛,筆法靈活,情文並茂的特點。但考點比較靈活。
我們要有重點地掌握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理解(賞析)文中重要詞語、重要句子。
理解(賞析)文中重要詞語、重要句子,要牢牢地掌握一種方法「六看法」。
句內三看,看關鍵詞、結構、表達;句外三看,看相鄰、段意、主旨。其答題格式可以歸納為:詞語本義+語境義(手法,修辭等)+在結構、情感、主旨等方面作用或表達形式(手法、結構)+表達內容(情感)+表達效果。
二是文章結構與線索的分析。
1. 尋找線索的方法:
(1)要了解文章的體裁分類和表現手法。寫景散文一般以遊蹤或者某一景物為線索,敘事記人散文一般以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或與人交往的過程為線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為線索。閱讀時抓住線索,有助於我們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2)要注意文章標題,有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
(3)要注意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句子;
(4)要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部分,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
2. 分析線索的作用:
(1)組織材料貫穿全文;
(2)結構清晰,情節集中;
(3)揭示主題;
(4)使行文富於變化。其實作用題主要考慮結構上的作用和內容上的作用。
三是標題與主題的考查。
標題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其含義和作用,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題步驟。如:首先理解標題的表層含義、其次體會標題的語境義(即比喻義、象徵義、雙關義和象徵義等)。最後聯繫全文內容,結合文章主旨,探究標題與文章中心的關係。
四、熟知散文的寫作表現手法
如烘託對比、欲揚先抑、象徵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所以對表現手法的考查是高考的重點之一,遇到這種題型,考生要學會掌握散文中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作用和表達技巧的效果。
五、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語言有鮮明的特徵,富有表現力,所以這個考點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為敘述方便分為兩點,可以分析如下:首先體味語句,不能孤立地看,而要聯繫上下文,聯繫文章的主題。既要先回答語言上用詞的本義,又要充分考慮詞語所在的語境,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解釋該動詞在表達上的作用。其次要賞析散文語言的不同風格。散文語言的不同風格是指平實、華麗、自然、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辛辣、憤激等明顯帶有作者風格特徵的語言形式。
面對新的高考形勢,單靠就題練題是難以適應新高考對散文閱讀的高要求的,因為散文閱讀是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我們在備考中應強化對審題和答題技巧以及答題規範,更應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和文學積澱,然後形成自主感悟。同時,同學們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接觸文質兼美的散文作品,豐盈自身的文化底蘊,培養優秀的閱讀品質。
因此在平時的備考中,多去讀散文,讀不同時期的散文;在閱讀廣度、數量、速度上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養閱讀能力、文學素養和思維品質,才能笑傲今後的高考考場!多關注散文中常見的主題,多關注散文名家的作品;閱讀時注意「形散神聚」特點,重點關注議論、抒情的句子,要明確寫景、狀物、敘事是抒情、言志、析理依憑。
爭取每天閱讀一篇散文,培養「散文感」,因為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散文的考查想必在未來幾年將會成為高考重要方向。在平時的備考過程中,多讀散文,堅持每天閱讀一篇散文,培養對散文的理解能力、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