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試題權威解讀

2020-12-22 郝老師談教育

新課標大語文從教育部考試中心獲得權威解析。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

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全國Ⅲ卷實用類閱讀材料《對話〈鍾南山:蒼生在上〉作者》、全國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宋史蘇軾傳》等都體現出可貴的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

2.關注人類未來,拓展國際視野

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世界,共創未來」將學生帶入全球抗疫的進程之中,引導學生從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入手,思考人類的危機應對之道,進而思考人類的發展未來,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機情境下的責任與擔當,要求學生展現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採,發出中國聲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3.發掘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精神標識,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全國Ⅰ卷作文題「歷史人物評說」,材料有齊桓公、管仲、鮑叔君臣合作、共成霸業的歷史性陳述,有後人對歷史人物的不同評騭,讓學生感受歷史,品評人物,觀照現實,思考個人發展,從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汲取精神力量,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個人品德修養的提高。天津作文題「中國面孔」包含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中國科技的世界貢獻、普通民眾的奉獻精神,可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民族發憤圖強、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家庭倫理與『孝』」(全國Ⅰ卷)、「《古文觀止》」(全國Ⅲ卷)、「中國歷史地理學」(新高考Ⅰ卷),語言文字運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國Ⅱ卷)、「中華文化」(全國Ⅲ卷)、「中華文明史」(江蘇卷)等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此外,為全面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要求,試題命制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理念,將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入試卷。例如古代詩歌閱讀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齡、陸龜蒙、陸遊、韓駒的詩,文學類閱讀中海明威、沈從文、劉慶邦、葛亮、于堅、梁衡的小說和散文,語言文字運用中篆刻藝術、濰坊風箏等語料,都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運動等素材,傳達著「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體育意識。蔣子龍《記憶裡的光》、白居易《觀刈麥》等素材,則蘊含著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傳統。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

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依據《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關鍵能力是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在面對與學科相關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時,必須具備的高質量地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六項關鍵能力為突破點,探索學科能力考查的科學途徑。

1.取材多樣,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

閱讀是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認知的基本途徑,關係著一個人德、才、學、識的完善和提升。在考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試題重視對「讀什麼、如何讀」的引導,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水平。以全國Ⅰ卷的文學類閱讀為例,材料節選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說《越野滑雪》,小說長於對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細微的心理描寫,試題由此出發,引導學生突破傳統閱讀慣性,與作品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各類信息時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甄別信息、整理信息、評估信息、利用信息成為重要的語文能力。全國Ⅰ卷實用類閱讀聚焦「新基建」,引導學生從多個文本中全面獲取這項政策的出臺背景、基本內涵、發展前景和國際反響等相關信息,試題主動適應資訊時代特點,加大了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2.巧設情境,聚焦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

應用寫作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凡是個人、集體、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書面交流與表達,都可以成為應用寫作的考查內容。以今年的作文試題為例,既有過去常見的應用性文體,如全國Ⅰ卷寫一篇參加「歷史人物評說」主題班會的發言稿,全國Ⅱ卷寫一篇「攜手世界,共創未來」的演講稿,全國Ⅲ卷給高一新生寫一封「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的信;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學生以《中華地名》節目主持人身份,寫一篇「帶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詞。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語言文字運用模塊重點考查語句補寫、文段壓縮、語病辨析、成語和標點符號的使用等,突出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有助於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如新高考Ⅰ卷第20題要求學生分析不同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從語言環境、語體風格、邏輯重心等方面進行思考,考查學生對語言表達正誤好壞的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更強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浙江卷的第6題給出兩組宣傳抗疫的圖片,要求學生為圖片擬出標題,並簡要評價圖片的創意,既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語言發揮空間,又能考查出語言表達的概括力和精確度。

3.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屬於高階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在面對各種複雜問題時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審慎思考、分析推理。辯證思維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在思維領域的鮮活表徵,要求學生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試題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國Ⅲ卷作文「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通過設置充分的思辨空間,由淺入深地考查了學生對這兩項能力的綜合運用。首先,學生需要對試題材料進行細讀辨析,挖掘其中內含的邏輯關係:認識自我的困難,如何克服這一困難,以及認識自我的意義,這三個環節構成辯證統一的整體。其次,學生還要運用辯證思維從中提煉出三對重要的辯證關係:自我作為認識的主體與客體、鏡子與自畫像、個體與社會。最後,寫作任務將學生拉到生活實踐中,一方面促使學生批判性地探究,「畫好像」中「好」的標準何在、具體內涵是什麼;另一方面啟發學生認識到,「畫好」的關鍵在於處理好上述三對關係。整個作文題的材料、情境和任務設置,就在「如何」的思考與「畫好」的求索中,使學生體會到理論思辨與現實實踐的辯證統一。上海卷作文「轉折」從個體、群體和人類等角度,引導學生關注發展進程中的轉折,思考人在轉折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全國II卷第15題,要求學生回答王安石《讀史》詩所闡述的道理,引導學生保持批判精神,善於分辨,切忌盲從。

三、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

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1.加強教考銜接,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增強試題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協同性,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及課程標準等文件精神,是語文考試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舉措。試題在材料選取、設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與高中語文教學高度契合,情境設計注意聯繫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新高考II卷作文題,設計了寫一篇主持詞的語文實踐活動,直接對接課標中「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運用題對接「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觀察具體語言現象,從中發現問題並體會語言文字運用規律,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語言表達、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從而使教考銜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學,實現教、學、考的有機統一。

2.堅定改革步伐,推動新高考平穩落地今年考試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堅持高考內容改革的正確方向,努力體現高考綜合改革精神,既考慮到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參加新高考的實際,又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的結構模式,保證了新老高考的平穩對接,助力新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在試卷的結構上,布局更為均衡。將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閱讀調整為現代文閱讀Ⅰ(信息類閱讀)和現代文閱讀Ⅱ(文學類閱讀),既能涵蓋中學教學的閱讀類型範式,又能與現實生活中的閱讀對象、閱讀方式對接,增強了閱讀對象的豐富性,便於設計更為靈活的問題情境。在試題設計上,增加主觀題的設置,對語文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現代文閱讀I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論證能力,文言文閱讀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語言文字運用模塊中以問答題的方式考查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些以主觀題形式呈現的新題型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能更好地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如全國新高考I卷信息類閱讀題「歷史地理學」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需要學生準確解讀全部閱讀材料,篩選整合文中信息,並對材料準確理解、分析和綜合,同時需要學生知道定義的要求,這符合課程標準提出的「在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促進方法、習慣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展」「多設置主觀性、開放性的題目」的要求,有利於鼓勵學生發揮與創造,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穩字當頭,堅定學生作答信心

試卷堅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原則,便於學生發揮,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從而能夠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作答;堅持公平原則,把考查重點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上,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考平穩進行。

1.穩預期,符合學生對試題的期待試卷結構穩定。全國Ⅰ、Ⅱ、Ⅲ卷試卷結構與2019年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新高考I卷、II卷試卷結構與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現代文閱讀I、現代文閱讀II、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考查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符。全國I、II、III卷的考查內容依據上一版語文課程標準,新高考I、II卷考查內容遵照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以名篇名句默寫試題為例,全國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離騷》《琵琶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國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荀子·勸學》《醉翁亭記》《赤壁賦》,全國III卷出自《論語·述而》《觀刈麥》《阿房宮賦》,均為上一版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背誦篇目;新高考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論語·先進》《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菩薩蠻(鬱孤臺下清江水)》,新高考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登嶽陽樓》《六國論》,均為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推薦的背誦篇目。

2.穩難度,利於學生正常發揮

試題從素材選取、試題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揮出應有水平。精選背景熟悉的材料。一是在選取試題閱讀材料時,將所涉內容是否在學生熟悉的範圍、學生生活中能否接觸到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以論述類文本為例:全國I卷的材料主題是「孝」的內涵形成及歷史演變,文章中提到的家庭倫理問題與每一位學生都息息相關;全國III卷的材料對《古文觀止》備受讀者歡迎的原因進行分析,條理清楚,而《古文觀止》為廣大學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選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北京卷作文「一條信息」取材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審題難度不大,但富有思考層次。二是不迴避熱點話題。以寫作試題為例,疫情防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是備考過程中普遍關注的熱點,這些內容都納入了高考作文命題的範圍,學生對此不陌生。三是日常生活入題。以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為例,語料話題分別是有氧運動、噪音、食物消化、電子閱讀、風箏等,均取自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試題平實,有延續性。試題平易樸實,立意明顯,指向清晰。以古代詩歌閱讀的問答題為例,或者問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者問詩歌闡述的道理,均著眼於詩歌最突出的特點、最基礎的內容。考點和題型更多體現延續性。全國I、II、III卷考點和題型與2019年保持一致,新高考I、II卷的考點和題型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並根據調研反饋進行了合理調整。

3.穩情緒,照顧學生的考場心情

語文試題的命制依託於各種類型的語言文字材料,而材料、特別是文學性材料的情感取向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答題時的情緒產生一些影響。材料選擇強調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對於學生來說,親切友好、樂觀積極。以文學類文本閱讀為例,全國I卷的《越野滑雪》講述的是普通年輕人對運動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全國II卷《書匠》刻畫的是普通匠人對職業道德的堅守,全國III卷《記憶裡的光》探討的是普通勞動者對信仰的追求,新高考I卷《建水記》呈現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詩意,新高考II卷《大師》表達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體現的親情。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對於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剛剛和全國人民一起經歷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來說,既是親切的,也是彌足珍貴的。再以古代詩歌閱讀為例,所選唐詩或表達對生病朋友美好的祝福,或表達對即將分離的朋友的不舍,所選宋詩探討讀書、學詩、育才的方式方法,均健康向上。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不忘鑄魂育人的考試初心,牢記為國選才的崇高使命,貼近時代、貼近學生,關注思想導向、情感薰陶、人格養成,確保試題經得起檢驗,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相關焦點

  •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權威解讀:緊貼時代,突出考查語文關鍵能力
    7月7日,全國高考拉開序幕,首科語文試題引起熱議。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教育部考試中心獲得權威解析。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
  • 教育部考試中心:2020高考語文試題解讀
    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 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三、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 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 2020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1 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試題緊扣時代脈搏,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  1.1 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  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 權威專家解讀2020年語文高考五大亮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高考語文科目結束後,第一時間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及考試專家,對語文高考試卷進行了分析。專家們指出,今年的試題從總體上看把握了時代精神,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總的來說有五大亮點。
  • @高考生 2020年高考語文和數學試題特點的權威分析(新高考I卷)來啦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8日訊 今天高考第二天,第一天考試的語文和數學題目考得怎麼樣?省招考院發布上述兩科的試題解析。緊貼時代培根鑄魂,深化改革行穩致遠——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
  •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1試題解讀
    2020年新課標一卷的語文試題在命題的特點:設計精妙,暗合時事。  這是一套將文學和現實生活巧妙結合的經典試卷。將語文考試的文學性和時代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從中深刻地體現出語文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  第一部分:文學性特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 2020高考語文試題精講
    哈嘍小夥伴們,2020年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對於2020年參加高考的同學們來說,高考試題成了他們高中時代最後一張榮譽證書,也成了他們邁向新階段的入場券。除此之外,可能意義寥寥。但是對於我們參加2021年高考的同學可就不一樣了。
  • 今年語文試卷命題有哪些特點趨勢?這些名師給出權威解讀
    三湘都市報7月8日訊( 記者 黃京)一套語文試卷,如何通過命題注重考查學生關鍵能力,有哪些命題特點和趨勢?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邀請長沙市長郡中學、周南梅溪湖中學的多位名師進行解讀。對語文根本的一次固守,向新高考「隔空召喚」【王衡保】長郡中學語文教研組長、2020屆高三語文備課組長雖然今年這套試卷是做為現行高考模式的最後一考,很難在形式上看出它有較大變化。
  •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透露哪些語文教育未來趨勢?
    新華社北京7月7日消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
  • 專家點評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合理而出人意料的「內幕」
    全國高考語文試卷10套,教育部考試中心訂購5套,分別為國家卷一、國家卷二、國家卷三、新高考卷一(今年在山東使用)、新高考卷二(今年在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訂購5套。專家評價: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強化關鍵能力考試,符合課程標準,與高中教育方式改革齊頭並進,有助於高考綜合改革順利實施。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融入試題是中國命題的應有之義。
  • 高考語文,全國2卷作文試題分析及例文示範
    今天簡單講一講全國2卷的作文試題,由一位語文學得不錯的剛剛走出考場的同學撰文,並提供一篇例文。教師簡評2020年全國Ⅱ卷作文試題,與疫情有關,文體是演講稿,主題可以是大愛,可以是人類文明共同體。看到試題的真身,不少人高興起來,覺得今年的高考試題又沒有跑偏。
  • 有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函授試題嗎?
    那麼,有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函授試題嗎?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語文》練習題及答案一第Ι卷(選擇題,共40分)一、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24分。答案:D點擊查看: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語文》練習題及答案匯總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熱點推薦:2020年成人高考歷年真題2020
  •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模擬試題十一_專升本成人高考...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模擬試題十一11.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是A.韓愈 B.杜甫C.白居易 D.李賀12.「三蘇」是A.蘇洵、蘇軾、蘇舜欽  B.蘇洵、蘇軾、蘇轍C.蘇洵、蘇舜欽、蘇轍 D.蘇軾、蘇轍、蘇舜欽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熱點推薦:2020年全國成人高考志願填報
  • 2020北京高考適應性測試考題語文學科解析
    形式換難度——敲定高考考察題型,部分試題難度下降解讀專家:北京高考語文研究與輔導專家、精華學校高考語文主講老師、學科帶頭人 王丹寧今天上午舉行的2020年北京市高考適應性測試語文考試到底釋放了哪些新高考語文學科命題新趨勢?
  • 「試題評析」2020年高考語文、數學(全國全國II卷)、英語(全國全國...
    1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特點分析緊貼時代培根鑄魂,深化改革行穩致遠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
  • 高考語文試題評析來了——緊貼時代培根鑄魂,深化改革行穩致遠
    根據省招考院提供的試題解讀與分析背景材料,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 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考前預習試題及答案六_高起點成人...
    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考前預習試題及答案六1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A.帳簿(bù) 徇私(xùn) 鍥而不捨(qì) 瞠目結舌(chēng)B.潸然(shān) 果脯(fǔ) 荷槍實彈(hè) 千載難逢(zǎi)C.檢疫(yì) 咯血(ké) 稗官野史
  • 2018全國卷2高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全國二卷語文真題解析(官方版)
    2018全國卷2高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全國二卷語文真題解析(官方版)  2018年6月7日今日高考。三個希冀的春天,我們播種了三次;三個金黃的秋天,我們收穫了三遍;我們曾經受了三個火夏的磨礪和三個嚴冬的考驗,請別忘記這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時光。高考,加油。
  • 2020高考語文、數學和英語試題新變化和新題型匯總
    如果你是2020屆考生,下面這些一定要看!因為它指明了接下來的備考方向; 如果你身邊有明年參加高考的孩子,此文 請務必轉給他或家長,因為裡面有最新、最全的高考資訊; 如果你是手執教鞭的辛勤園丁,也煩請收藏一下, 因為它最實用、最簡便,對指導教學不無裨益。
  • 試題解析 | 新東方版2020青島中考語文試題解析(組圖)
    為了更好的服務廣大考生及家長,樂學網(www.alexue.com)聯合"青島學習公社"微信公眾平臺(ID:qdjyj0532)攜手進行中考播報,第一時間發布權威準確的中考報考信息,幫助廣大家長和考生掌握第一手權威中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