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寶寶讓人抓狂,這個爸爸用3招完敗媽媽!

2021-01-09 媽咪OK

OK媽說:

我的好友Lynn的兒子最近進入了T2期,經常跟我吐槽她家兒子,雖然只是個兩歲半的小不點,但有個性得很,只聽從自己的想法,完全不care旁人。她說也知道T2這個時期,娃有這些表現很正常,對此她是有所準備的,但實際碰到一些狀況還是會有種無力感~反而孩子爸爸好幾次在她束手無策的時候,用出其不意的一些招數搞定小屁孩,表現讓她覺得很「驚豔」。

比如兒子本來很抗拒上早教班,即使去了表現也很被動,Lynn一遍遍給兒子講道理兒子根本不接招,先生卻用一個小技倆找到了「突破口」。兒子現在愉快地接受了上早教班,表現也越來越棒。

我聽了Lynn說的三個事例以後,發現爸爸使用的看似是一些小技倆,背後卻有非常科學的邏輯:T2寶寶很多時候不聽話,不是我們說的道理不夠多,也不是他們不懂道理,而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會有這樣的心理:你說的我偏不做。所以最好的應對方法是把掌控權交給孩子,當然這中間也涉及到很多具體的小技巧。

三個小狀況很常見也很接地氣,也是平時很多媽媽會問到的狀況,所以分享給大家。

文:by Lynn

你說的我偏不做!2歲孩子也需要掌控感

我一直很想教會兒子「分享」這個概念。

我知道對兩歲多的娃來說,佔有欲是天生的,他只會想著: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我喜歡的都是我的!

但每當看到差不多大小的娃,會把手裡好吃東西的遞給自己媽媽,說:「媽媽吃!」我就從內心生出「嫉妒」。

所以我不奢求他當下就能學會分享,只想達成一個小目標:讓他知道分享是怎麼一回事。

某個周末我和先生帶娃出去玩,因為天很熱,所以就去買了兩個冰淇淋吃。

我吃的是抹茶味,兒子當時手上拿的是巧克力味。

我和兒子說,「你的冰淇淋給我吃一勺吧,讓媽媽嘗嘗味道?謝謝寶寶呢!」

縱然我甜言蜜語,兒子也還是很緊張,牢牢護住冰淇淋,硬是沒答應。

我嘆了口氣,心想真的是時機還未到!

這時先生在旁發話了:「寶寶,如果你把這杯冰淇淋分給媽媽吃一勺的話,媽媽就會把她的冰淇淋也分給你吃一勺,要不要試試呢?」

我原本沒抱希望,卻沒想兒子就這麼把一勺冰淇淋塞給了我。

先生有些得意,不管是誰,都不喜歡被命令,不喜歡處於被動。你給他一個建議,讓孩子決定和選擇,他就有了主動權,不會覺得被支配。

我雖然覺得好有道理,但還是不服氣:「我之前也沒命令他啊,只是請求他餵給媽媽吃一口啊。」

先生呵呵噠:「你那麼說表面上是請求,實際上就是讓他照著做,他根本沒別的選擇啊,所以還是被動的。」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在這之後,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但大多數時候,兒子都會樂意分享他手裡的零食。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講,他置之不理,其實不是不懂道理,而是你讓我怎麼做我偏不,這種時候,把主動權交給他就沒錯了。

讓孩子「玩」起來:掌控的感覺太棒了!

兒子兩歲生日過後,我們開始送他去上早教課。結果幾次課上下來,怎麼聽課沒學會,倒開始厭學了:進了課堂就喊著要出去,上課完全不肯坐下來,就在旁邊一個人玩滑梯。

我和兒子一遍遍說:要好好聽老師的話,照著老師說的做。從獎勵辦法「你好好上課媽媽給你買冰激凌」,到懲罰恐嚇「你再這樣我不給你買冰激凌了哦」,結果是統統無效!

看著一起上課的更小的娃都能很好地配合老師做動作,當老師的小助手,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後來我索性就不再陪著去上課了,眼不見為淨。先生只好一個人帶著兒子去。

沒想到隔了兩周後,出門去上課時還唧唧歪歪的兒子,回來時卻很開心,先生和我說,小傢伙上課表現也很不錯。

我問先生為什麼會有這個大變化。先生「揭秘」:「老師不是都會給兩枚貼紙嘛,貼紙本身對孩子是有吸引力的,但對我家娃可能興趣一般,但是貼在他手上當手錶,他就來勁了,因為他看的動畫片裡手錶就是這樣的啊。」

後來我和先生聊起這事,問他怎麼來的靈感,答曰:打遊戲。

「我們小時候聽到上課啊上學啊,聽著也頭大,就想著上學要變成遊戲該多好。遊戲最大的特點就是好玩,過關就有獎勵,貼紙變成手錶,他很有目標感,也會覺得很好玩。」

「我也說好好上課獎勵一隻冰淇淋啊。」

「冰淇淋的相關性不夠強,就好比我們玩遊戲,進階一關獎勵的肯定是和遊戲相關的裝備,如果是金幣,也是一樣可以換作裝備或其他和遊戲高相關性的東西。那麼獎勵娃早教課表現得好,獎品最好是和早教課高相關性的,貼紙在早教班裡有,娃知道,上好課就能拿到,這個因果關係很牢靠,而且他又很喜歡這個做手錶玩這種形式!

但如果是冰淇淋,它相關性就會弱一些。早教班是沒有的,如果獲得了獎勵,那就得去買,這個到最後可以吃到之間的變數很多,如果大人說話不算話了咋辦,就算大人不變卦,去買冰淇淋的路上或許得走點路,萬一那天趕時間?又或許到了那,冰淇淋賣光了?太多因素孩子覺得不好掌控!」

得,還是掌控感!

把掌控權交給孩子≠完全讓孩子做決定

兒子的T2期比一般的娃要晚,但真的來了,也是來勢洶洶。

比如這天睡覺前,兒子居然開始說不要穿睡袋。因為他從出生就開始穿睡袋,過程中也從來沒有表示過不適,所以我根本沒料到有這麼一天。

不過我好歹也算是科學育兒派,在兒子兩歲還沒到之前,就未雨綢繆準備了一大堆應對T2期的技巧,加上前面幾件事情我自認為也掌握了對付T2寶寶的秘訣:把掌控感交給孩子,所以立馬實施起來。

我從衣櫥裡又翻出了一件睡袋,把兩件睡袋放在兒子面前,說:「寶寶,那你是想穿這件睡袋,還是那件睡袋呢?」

本以為兒子糾結一陣後,會隨便選其中一件。誰知事情完全沒有朝我預想的方向發展,兒子把兩件睡袋都扔開,拼命說不穿不穿不穿!我繼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連打針威脅都搬出來了,還是沒用,最終只好選擇最不願意的方式,粗暴地直接給他穿上。

第二天洗完澡後,這一幕又重現了,我正頭痛是不是又要強權鎮壓時,先生出陣了。

他的做法跟我一樣,把兩件睡袋放兒子面前給他選擇:「寶寶,那你今天是想穿這件有小狗的睡袋,還是這件有小兔子的睡袋?小狗的睡袋看起來更好玩對不對?上面有灰色的小狗、綠色的小狗、黑色的小狗,爸爸也更喜歡這件。」

先生說完這番話後,兒子糾結了下,接著居然很順從地接受了那件他之前一直在拒絕的「小狗」睡袋。

這次我是真服氣了。我跟先生用的雖然是同樣的方法,但得到的反饋卻完全不一樣。

「明明我也是給他選擇,給他掌控感了啊。」

先生卻一語中的:

」你想想自己開年會選衣服就知道做決定有多難了。」

正當我一臉懵逼若有所思思而不得之時,先生繼續解釋:

「你說選這個,還是選那個,小孩子其實也不太明白,看看都差不多,你把具體圖案描繪出來,然後給到一點點傾向性建議,孩子就容易做決定。」

經先生這麼一說,我想起自己上次開年會糾結了半天,最後還是先生一句「我覺得還是這件紫色的襯你的膚色」,直接終結了我的糾結。

2歲的小孩,雖然需要掌控感,但畢竟認知有限,掌控能力還很弱,需要大人給到引導和提示,你給的提示越清晰,他越能做決定。大概就是這樣。

畢竟看了那麼多育兒書,「升華」總結能力是沒毛病的了~

OK媽說:平常我們對於T2寶寶的各種麻煩狀況,更多討論的是「怎麼辦」,今天Lynn分享的這些事例,我會覺得比較有啟發的一點是,在怎麼辦之前先了解下為什麼,孩子「不聽話」是因為T2時期的寶寶大多有這麼個心理特點:你說的我偏偏不做。這背後是孩子對掌控感的需求。了解了這一點,在處理孩子具體狀況時,就容易理解孩子的一些表現,也更能用有效的方式解決。

一般在帶娃中,媽媽們喜歡盯著目標,喜歡立竿見影馬上奏效的方法。但其實每種方法背後都有更深的邏輯,這一點可能爸爸相對來說更有「優勢」,因為大多數爸爸不用直接面對「一線戰場」,可以有時間更冷靜地思考,心態也更放鬆,相對來說也更會「玩」,更有「遊戲」的思維。

相關焦點

  • 寶寶總向小床外「越獄」,機智爸爸一招解決,網友:殺雞儆猴
    導語:大家好,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從寶寶學會爬行之後,就開始想要探索這個世界。而寶寶需要克服的第一道難關就是自己小床上的圍欄,所以寶寶就經常想要在小床上「越獄」,不過這樣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家長們非常擔心。最近有位機智的爸爸想出了對策,一招就解決了問題,媽媽對於爸爸想出的辦法也是讚賞有加。
  • 寶寶多大會喊「爸爸、媽媽」?若在這個時間,暗示孩子智商高
    寶寶多大會喊「爸爸、媽媽」?是很多寶媽急著想知道的事,光是想像一下寶寶奶聲奶氣你的喊自己「媽媽」,就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吃手手」「摸蛋蛋」「咬媽媽」,寶寶「怪癖」背後的秘密!
    在孩子手部敏感時期,特別喜歡用手去探索世界,他們喜歡用手去觸摸感受事物,例如抓媽媽的頭髮,捏一些軟的東西,撿起各種零零碎碎的小東西。 其實,爸爸媽媽們大可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寶寶的這些「癖好」大多出自本能,只是ta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而已。
  • 愛發脾氣的媽媽是如何煉成的,改掉媽媽的脾氣,爸爸用了這1招
    每一個暴脾氣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爸爸的缺席是導致孩子和媽媽暴脾氣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媽媽一個人承受的太多,沒有人替她分擔。你認同麼?媽媽的重心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孩子和家庭,特別是全職媽媽,遇到任何事情沒有人商量只能自己做,一天24個小時沒有自由,那種煩躁,鬱悶,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懂。創作來源於生活,《小頭爸爸大頭兒子》這個動畫片演繹媽媽的易怒是淋漓盡致的,在我看來,這是生活赤裸裸的真相,是為人媽媽的心酸。
  • 孩子2歲叛逆期讓人抓狂?利用好特定學習模式,媽媽輕鬆寶寶可愛
    說到兩歲的孩子,估計所有的父母都會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就是可怕,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管父母說什麼,他們都會對著幹。而且,這個時期也被稱作為是孩子人生中的第1個叛逆期,所以你會發現,父母讓他往東他偏往西,父母覺得危險的東西不能碰,他偏要去嘗試。
  • 冬季寶寶洗澡成難題,媽媽爸爸產生分歧,到底幾天給寶寶洗一次澡
    冬季氣溫下降快,寶寶洗澡成難題,爸爸媽媽產生分歧 洋洋寶寶9月份出生,如今快入冬了,氣溫隨時會大幅度下降 洋洋和老公都是新手爸媽,寶寶都出生兩個月了,面對這個小小軟軟的肉團,還是會有些不知所措。
  • 寶寶第一句叫爸爸還是叫媽媽?先叫媽媽的話,你別高興太早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生下寶寶後,寶媽還要忙著照顧他的吃喝拉撒,每天半夜餵奶換尿布。雖然辛苦,但看著寶寶每一天都在成長,特別是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寶媽的內心是無比欣慰的。但寶寶第一聲喊的是「爸爸」還是「媽媽」,多數寶媽還是十分在意的。
  • 寶寶見什麼抓什麼,年輕媽媽不講武德,綁住雙手,勸你耗子尾汁!
    大家好,我是悅洋,自律的成長型媽媽。每天帶你:科學育兒,成就自我。上一篇我們分享了關於寶寶吃手的問題。在寶寶口的敏 感期,家長要注意哪些事項。(詳見:這時,孩子開始迫切的想要用手。有的家長問,既然是這樣,為什麼還願意把東西往嘴裡放呢?這太讓人抓狂了。這是因為,孩子開始熱衷用手去拿東西,但是拿到以後,他還不知道這是什麼。
  • 寶寶皮膚「黑的發亮」,被爸爸COS包青天,媽媽:我也很無奈
    文/小雪媽媽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在媽媽肚子裡泡的時間太久,皮膚皺巴巴的,看起來「醜醜」的,因此很多寶媽寶爸有些難以接受。甚至有位準媽媽做完四維彩超,被寶寶給醜哭了,邊哭邊說:「太醜了,沒見過這麼醜的孩子」。
  • 爸爸在家帶娃,媽媽不放心臨時查崗,看到這個畫面簡直氣瘋了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爸爸們帶娃總是能花樣百出,讓人看了又好氣又好笑。當初我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喜歡趴在人身上睡覺,出生後頭一個月是媽媽幫忙帶娃,一個月之後媽媽走了,老公才有機會上手帶娃,也才敢讓他帶娃。 寶寶趴在他身上幾分鐘,還當新鮮,時間長了就各種抱怨,這一天洗澡之後回到臥室他正在悠然自得玩手機,寶寶竟然趴在玩偶大象上,睡得怡然自得,這個畫面讓我笑了好久。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寶寶3歲為什麼叛逆?到了3歲小朋友愛哭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自我意識,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安排自己的來,如果被拒絕就會用哭鬧來達到目的。但是三四歲的小孩這時還沒有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時候的叛逆其實是一種任性。他們發脾氣可能是因為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是由於忽視他們了,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重視也會發脾氣或者哭鬧。
  • 寶寶3個月叫媽媽,是說話早嗎?2歲前,教寶寶說話要分3個階段
    3個月寶寶會叫媽媽,是說話早嗎?「寶寶快3個月了,有一天奶奶抱著他,嘴裡一直哼哼唧唧的,像是餓了想吃奶。我正在上廁所,奶奶抱著他在門外面等。突然,聽見寶寶一聲清脆的「媽媽」,特別清晰特別著急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寶寶這算是會叫媽媽了嗎?
  •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吃肉?從這個時候開始,媽媽這樣為寶寶添加肉泥
    寶寶剛添加輔食,需要先嘗試嬰兒營養米粉,大概1~2周後添加2~3種葉狀菜和2~3種塊狀菜,再嘗試添加2~3種水果。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胃腸道得到鍛鍊,功能也逐漸完善。在接受了前面這些食物後,就可以嘗試給寶寶添加肉泥了,這個時間大概就是寶寶7個多月。當然,這個推薦順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 穿媽媽高跟鞋!學爸爸刮鬍!寶寶這是搞什麼?
    朵朵最近有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行為。閨蜜的習慣是每天早晚洗完臉都要拍爽膚水,拍足一分鐘,促進皮膚吸收。忽然有一天,閨蜜發現,不管是水杯、臉盆裡的水,還是不小心灑在桌子上的牛奶,朵朵只要看到液體就要沾一些,往自己的小臉蛋上拍拍拍個不停,那動作簡直和閨蜜一模一樣!這「小小達人」真是親生的啊,我先笑一會兒……各位娘娘,小時候穿過媽媽的高跟鞋沒?弄斷過媽媽的口紅沒?穿過媽媽的長裙沒?
  • 吃奶愛摸媽媽乳房?4招應對「流氓」寶寶
    哺乳期的女性都經歷過這樣尷尬的事情,餵寶寶吃母乳時,他還非常的不老實,一邊吃奶,一邊用軟萌軟萌的小手摸乳房,能被小寶寶這麼依賴,媽媽顆心都融化了。但是開心之後,媽媽還是會有些煩惱,寶寶吃奶總摸胸會不會養成習慣?下面就教寶媽們幾招,如何應對「流氓」寶寶?
  • 為何寶寶只對媽媽笑,這麼小就會認母了?其實寶寶天生就會找媽媽
    文/紅樓無夢我們常用「一哭二笑三認母」來概括寶寶3個月內的成長規律。看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走路......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在父母看來都異常珍貴。父母愛孩子這點是毋容置疑的,但其實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父母。
  • 寶寶經常打嗝怎麼辦?教你3招!
    寶寶在3個月之前,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在吃奶的時候吃進了空氣,就會打嗝。聽著寶寶發出嗝嗝的聲音,小肚子還一動一動的,爸爸媽媽們看了都會很心疼,但又不知如何是好。今天就給新手寶媽詳細的說一下寶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以及緩解方式,不了解的寶媽趕緊看下。
  • 寶寶到底是遺傳爸爸基因多,還是媽媽基因多?答案來了!
    「眼睛要像我,我眼大,孩兒他爸眼睛就一條縫」,「鼻子還是像你好些,鼻梁高」,「可千萬別遺傳了我的臭脾氣啊」,寶寶降生前準爸爸準媽媽之間這樣的對話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父母各佔一半寶寶的身高有70%的因素是由父母的基因遺傳共同決定的,這部分因素中,爸爸佔35%,媽媽佔35%,要是父母雙方個頭都不高的話,那就需要靠寶寶剩下的30%的後天努力。
  • 嬰兒是如何區別爸爸媽媽和陌生人的?居然不是用眼睛,好神奇
    看到一位新手媽媽興奮的留言:我懷的是龍鳳胎,懷孕時經常叫他們baby,他們出生那天,我從手術臺下來回病房醒了聽到他們在哭,我隔著一堆人在一邊叫了一聲baby,他們就安靜下來了,難道這麼小就能認出我是媽媽了?
  • 寶寶身高到底由誰決定?爸爸還是媽媽?
    這個鍋媽媽們可不背。關於寶寶身高的問題是很多家長都會頭疼的事,媽媽們會擔心自己和孩子爸爸身高都不算太高,害怕會遺傳給孩子,會導致孩子沒有長成大個子,最終限制了孩子的興趣愛好、職責選擇,甚至包括孩子的婚姻,但遺傳因素真的是孩子長高的決定性因素嗎?不妨和小貝一起來看一看!遺傳到底能不能決定孩子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