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媽媽高跟鞋!學爸爸刮鬍!寶寶這是搞什麼?

2021-01-10 百家號

(ZH 作品)糕媽有一個特別愛美的閨蜜,大學時就是出了名的護膚小達人。她有個女兒叫朵朵,一歲多了,長得那叫一個萌呀!朵朵最近有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行為。閨蜜的習慣是每天早晚洗完臉都要拍爽膚水,拍足一分鐘,促進皮膚吸收。忽然有一天,閨蜜發現,不管是水杯、臉盆裡的水,還是不小心灑在桌子上的牛奶,朵朵只要看到液體就要沾一些,往自己的小臉蛋上拍拍拍個不停,那動作簡直和閨蜜一模一樣!這「小小達人」真是親生的啊,我先笑一會兒……各位娘娘,小時候穿過媽媽的高跟鞋沒?弄斷過媽媽的口紅沒?穿過媽媽的長裙沒?反正糕媽小時候都佔全了……哈哈,小朋友生來就是最佳小小模仿家,我們的寶寶通過模仿,從啥都不會到可以自己拿著牙刷刷牙,用小毛巾擦臉,開龍頭洗小手......喜大普奔!有木有一種寶寶終於長大了的感覺!然鵝,模仿也有雷區,經過媽媽正確的引導,寶寶才能避免踩雷,好好探索這個世界哦。

模仿是一把雙刃劍

模仿是寶寶學習的一種方式,他們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學到了許多新技能。比如,說「再見」的時候會揮一揮小手,不喜歡某個東西的時候會搖頭,選擇的時候會用手指等等。寶寶的小腦袋裡有完整的一系列步驟:觀察看見的人,聽他們說的話,處理這些信息,最後試著模仿,有時還加上一些自由發揮。其中,寶寶最愛模仿的是家庭日常活動,大家想想,小時候我們玩得樂此不疲的「過家家」遊戲,炒菜燒飯、穿衣打扮,不就是在模仿大人們的日常生活嘛!模仿是個好技能,但寶寶還沒有分辨的能力,他們才不懂什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於是寶寶就把他們看到、聽到的不管好的壞的信息一股腦兒全吸收了。

某天,你從寶寶的嘴裡聽到了粗俗難聽的話語,「#¥%@……&」,此時媽媽的內心是崩潰的!「天啦嚕!我的寶寶怎麼會說出這種話呢,我一直教寶寶要做一個講文明的乖孩子呀!這些話到底是跟誰學的?」媽媽們集體蒙圈。你忘記了一些細節。當你和娃他爸吵架,遭遇堵車變得暴躁,或是咒罵堵塞的下水管時,在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髒話,可能你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寶寶一下子就記住了。寶寶超強的模仿能力在這時候體現地淋漓盡致!他觀察了你的一舉一動,並且快速進行模仿。另一個影響因素就是寶寶最愛看的電視。現在的電視節目魚龍混雜,寶寶不免會接收到一些負面信息,比如暴力、爭吵、虛假宣傳的廣告等等,這些負面信息可能會讓還不具備分辨能力的寶寶盲目模仿。

模仿的正確打開方式

正確的模仿需要大人們的引導寶寶的語言能力漸強,經常會模仿爸爸媽媽說話,媽媽們可以把重點放在「請」和「謝謝」這些禮貌用語上。有許多幼兒電視節目包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但寶寶根本不會注意,這時候媽媽們不妨提醒一下寶寶,比如「貓咪幫小刺蝟摘了蘋果之後,小刺蝟說了什麼呀?是謝謝。」為寶寶創造安全的環境當寶寶興致勃勃地模仿身邊的一切,隨之而來的危險也越來越多。比如,寶寶看到媽媽拿刀切菜,也會去拿刀,如果媽媽沒有及時發現,寶寶就可能會傷到自己。為了避免危險的發生,危險物品必須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還有,無論多忙都要保持警惕,不要讓寶寶在你的視線之外搞「小動作」。讓寶寶參與到家務中來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很重要,媽媽們可以讓寶寶做一些像扔尿不溼,收拾玩具,擦桌子等等沒有危險性的小家務。寶寶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習到責任感,還可以發展精細動作和認知能力。媽媽們如果不清楚寶寶可以做些什麼小家務,可以參考糕媽以前發過的一篇文章《獨立自信的寶寶,1歲就開始做家務了》。向別人家的好孩子學習拋開「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拉的大把大把的仇恨不說,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還是可行的嘛。有時候,寶寶的小夥伴或是大哥哥、大姐姐都可以成為他最好的榜樣。小夥伴安安靜靜地玩拼圖,寶寶會坐在邊上一起玩,吵鬧明顯減少了;看到大姐姐在掃地,寶寶也會吃力地拿起掃把躍躍欲試,儘管,他還沒有掃把高呢。要注意的是,媽媽們可以稱讚別家寶寶的好行為,但是別拿自家寶寶去和他們進行比較哦。

糕媽說說起模仿呀,還有個比較嚴肅的話題,大家是不是覺得身邊玩手機的小孩越來越多啦?原因是啥,不就是家長們的親身示範麼,陪娃的時候請放下手機哈。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實純淨如水的寶寶也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所有不自知的優缺點。人都有情緒不佳、需要發洩的時候,但一時沒忍住的「尼瑪」,下一秒鐘寶寶就學會了,也是rio心塞……不說了,我反省一會兒去……

最後,認真小廣播一下:

從後臺留言可以看到,很多寶媽的孩子大了,開始關心更「高階」的問題:上幼兒園的各種問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怎樣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情商?怎樣和有脾氣、有個性的熊孩子和平相處?

老媽子在不斷學習、上課、進修的同時,也希望把更多的2歲以上寶寶的教育知識分享給大家,「年糕媽媽教育」這個新的微信公眾號,也隨之誕生啦!上周已經正式開始推送,快長按二維碼關注吧!

當然,咱們的「年糕媽媽」會繼續推送好玩有用的0-2歲育兒知識,小寶媽媽們請繼續關注哦!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為啥寶寶愛穿大人鞋?背後暗藏的小心機你讀懂幾分?要學會利用
    要學會利用就拿同事家悠悠寶寶來說,從小就很特別喜歡穿媽媽的鞋子,是個愛美的小姑涼,經常看著媽媽穿著職業裝,穿上高跟鞋,就羨慕不已,常常蹭著媽媽不在家,把鞋櫃裡的鞋子統統拿出來,一雙一雙的試,時不時還照著鏡子自己臭美。
  • 寶寶「學走路」該穿什麼鞋?硬底好還是軟底好?新手媽媽須知
    但其實由於每個寶寶有個體差異,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時機是10個月左右,但推後2個月也是正常現象,所以家長不需要過分擔心。不過,在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媽媽一定要買對鞋,不然很容易束縛寶寶的行動,鞋子不舒服寶寶會逃避學走路,所以,當寶寶開始學走路時,鞋子一定要選好。
  • 小姐妹「偷穿」老媽高跟鞋走紅,穿尿不溼的成了最靚的仔
    可是每次都是學個四不像,所以特別的滑稽。這每每成為大人們茶餘飯後最快樂的笑料談資。 這不,就有這麼一對姐妹倆,對於媽媽的高跟鞋充滿活力好奇,於是紛紛「偷穿」媽媽的高跟鞋。被媽媽發現拍了下來,看著兩人走路的姿勢真是太有喜感了,尤其是穿尿不溼的妹妹更是絕了,不愧是最靚的仔。
  • 新買的鞋子,寶寶穿上就哭,媽媽生氣,爸爸卻從中摳出一物
    文/依肯的爸爸許多父母在為孩子購買衣物上都會仔細的挑挑揀揀,又擔心質量不過關、又怕孩子穿了不舒服,但對於鞋子的選擇上、相對來說就會馬虎很多,有的父母更是會覺得:鞋子不重要,孩子那麼小,穿鞋的時候少,買什麼都行不用太挑剔
  • 兩歲半的男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拜拜」,這情況是正常的嗎?
    但也有的寶寶由於各種的問題影響,導致語言發展比較的遲緩,所以,有媽媽就會擔心兩歲半的男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拜拜」,其他都是閉嘴巴哼哼,這情況是正常的嗎?其實,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正常的,也有可能是寶寶出現了異常。
  • 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寶寶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再不回來有你好看
    其中一個阿姨從包裡拿出一顆棒棒糖,並對寶寶說要不要吃糖啊。寶寶說要的。於是一顆棒棒糖就打破了陌生的尷尬,寶寶吃得很有味道。辦好入住,到了酒店的房間,寶寶把房間的每個角落都檢查一遍。然後對爸爸說,這就是我們在酒店和家嗎?爸爸說是的,今天晚上我們就住在這裡。晚上的自助餐跨年宴設在酒店的42樓,食物很豐盛。爸爸先抱著孩子把所有的食物都欣賞了一遍,看看都有一些什麼好吃的。
  • 這7種鞋子很傷腳,別再給寶寶穿!
    媽媽們注意啦!寶寶的小腳丫很嬌嫩,很多鞋子並不適合給他們穿。比如下面這些鞋子就不適合2歲以下沒學會走路的寶寶穿哦~1.機能鞋經常穿這種腳踝缺少支撐的鞋子會阻礙孩子走路時的正常足部的彎曲動作,不利於孩子足部發育和良好走路姿勢的形成,同時還增加了絆倒的風險。而且,廉價的塑料洞洞鞋、拖鞋材質不安全,容易引起皮膚炎症,相信媽媽們也都聽說過孩子穿洞洞鞋搭扶手電梯,腳被卷進夾縫的新聞吧?是的,這也是不給寶寶穿著洞洞鞋的原因之一哦。3.毛毛蟲鞋
  • 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是什麼歌?李榮浩《爸爸媽媽》試聽入口
    相信很多小夥伴最近都有在都刷到很多視頻的背景音樂用的都是「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這首歌,歌詞表現出來的東西是感謝父母這麼多年的付出,那麼這首歌的歌名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咖綠茵小編一起看一下《抖音》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歌曲介紹吧。
  • 寶寶脫尿布後應該穿什麼?這種內衣需要更多
    對於男孩和女孩,爸爸媽媽應該有助於寶寶從他們脫尿布的那一刻起建立性別意識。穿寶寶內衣的目的是幫助寶寶建立性別意識,讓寶寶知道內褲的部分非常秘密,應該受到保護。此外,內褲還可以保護隱私,幫助寶寶上廁所。說男孩的內衣會影響他們的發育,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雖然陰囊溫度是男生體內最低的,但很怕熱。如果你為寶寶穿內衣,爸爸媽媽一定會讓寶寶穿上合適的內衣,怎麼會怎麼樣?
  • 媽媽外出,爸爸發來喜訊「一天娃胖了2斤」,看到照片媽媽氣笑了
    這是我家的真實寫照,不知道你家是不是也是如此,爸爸們有多少參與到給寶寶換尿片的這個過程中呢?她離開家大半天,外出辦事情,中間收到爸爸發來的信息:「還說我不會帶娃,告訴你,這大半天寶寶就胖了2斤!」緊接著發來寶寶的一張照片,原來這2斤是長在了尿不溼上!媽媽瞬間氣笑了,責令爸爸馬上給寶寶換尿片,爸爸的回答是:寶寶覺得很好,不需要換,再說又沒有拉大便,等你回來換吧!
  • 愛發脾氣的媽媽是如何煉成的,改掉媽媽的脾氣,爸爸用了這1招
    每一個暴脾氣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爸爸的缺席是導致孩子和媽媽暴脾氣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媽媽一個人承受的太多,沒有人替她分擔。你認同麼?媽媽的重心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孩子和家庭,特別是全職媽媽,遇到任何事情沒有人商量只能自己做,一天24個小時沒有自由,那種煩躁,鬱悶,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懂。創作來源於生活,《小頭爸爸大頭兒子》這個動畫片演繹媽媽的易怒是淋漓盡致的,在我看來,這是生活赤裸裸的真相,是為人媽媽的心酸。
  • 幼兒園寶寶對老師「拋媚眼」,動作熟練,網友笑稱:跟爸爸學的
    人們常說剛出生的寶寶就像是一張乾淨的白紙,那麼上幼兒園的寶寶這張白紙上面就已經有了些許的色彩,當然了,這些色彩來自於寶寶的爸爸媽媽。在寶寶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之後,他們就喜歡模仿身邊的人,而爸爸媽媽自然就是首選,於是乎,寶寶在生活中的一些表現,往往會有爸爸媽媽的一絲影子。這與人們常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崽子會打洞」不謀而合,最近就有一個寶寶在幼兒園的表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爸爸臨時帶娃一天,「愛心小發明」獲媽媽點讚,網友:別人家老公
    這不,媽媽就將寶寶臨時託付給了爸爸,在媽媽看來,寶寶悲催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可是事實證明,寶寶這一天過得不僅不悲催,反而還很充實。由於寶寶還小,所以在離開媽媽的懷抱之後都會變得不安分,甚至會出現哭鬧的狀況。而爸爸明顯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爸爸就決定人工打造一個「媽媽的懷抱」。
  • T2寶寶讓人抓狂,這個爸爸用3招完敗媽媽!
    我聽了Lynn說的三個事例以後,發現爸爸使用的看似是一些小技倆,背後卻有非常科學的邏輯:T2寶寶很多時候不聽話,不是我們說的道理不夠多,也不是他們不懂道理,而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會有這樣的心理:你說的我偏不做。所以最好的應對方法是把掌控權交給孩子,當然這中間也涉及到很多具體的小技巧。三個小狀況很常見也很接地氣,也是平時很多媽媽會問到的狀況,所以分享給大家。
  • 【說事】親愛的爸爸媽媽,你要乖乖聽寶寶的話
    近日,一位政協委員提議,中國父母應「持證上崗」:從準備生孩子的準父母抓起,先上「備育學院」學習,有了充分的生育知識後再生孩子;然後,小區應有「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學校應有「家長學校」,持續開展針對家長的相關培訓和學習,讓每一個家長都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做好爸爸媽媽。
  • 寶寶尿褲子被爸爸批評,邊哭邊頂嘴,爸爸:突然不知道該怎麼接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不錯,所以寶寶出生後,都會給寶寶用上尿不溼。但是在寶寶過了一歲之後,如果還在用尿不溼,常常會受到身邊人的質疑:這麼大還用尿不溼?羞羞臉哦。媽媽也會遭到別人的質疑:孩子這麼大還用尿不溼,是不是懶得給寶寶洗褲子?如果是冬天還好,到了夏天質疑的聲音就更多了。
  • 寶寶褲子破了,媽媽要扔掉,寶寶說了一句話讓媽媽自愧不如
    要穿秋衣加外套。雨兒在衣櫃裡給寶寶找到了春天穿的加絨褲子。「寶寶,今天天氣冷了,穿這件衣服好嗎?你穿上試試看,看短不短?還能不能穿?」孩子長的太快了。經常是春天買的衣服,到秋天就變的又窄又小穿不上了。四歲的鵬鵬拿過來就往腿上套,「媽媽,這褲子不短,剛剛好。」「那就好,你先穿著。
  • 寶寶多大會喊「爸爸、媽媽」?若在這個時間,暗示孩子智商高
    寶寶多大會喊「爸爸、媽媽」?是很多寶媽急著想知道的事,光是想像一下寶寶奶聲奶氣你的喊自己「媽媽」,就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襪子一穿就扯掉,寶寶們的心思你搞明白了嗎?
    不少媽媽發現,自己剛給寶寶穿好襪子,稍不注意就被他扯下來,不是拿在手裡玩,就是放在嘴裡啃……再穿上再扯,反反覆覆,孩子玩得不亦樂乎。那麼,寶寶為什麼這麼喜歡扯襪子呢?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寶寶們的小心思:
  • 寶寶第一句叫爸爸還是叫媽媽?先叫媽媽的話,你別高興太早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生下寶寶後,寶媽還要忙著照顧他的吃喝拉撒,每天半夜餵奶換尿布。雖然辛苦,但看著寶寶每一天都在成長,特別是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寶媽的內心是無比欣慰的。但寶寶第一聲喊的是「爸爸」還是「媽媽」,多數寶媽還是十分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