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顏呀!日本竟有此等書法高手!

2021-02-13 書畫微報


日本平安「三跡」之「羲之再世」小野道風墨跡




















小野道風《玉泉帖》

《玉泉帖》因首行有「玉泉南澗花奇怪……」而得此名。全文由四枚楮紙組成。書寫的內容是從白氏文集卷六十四中精選出四首,楷書、行書、草書相互交織在一起,濃淡乾溼、大小錯落、極盡變化,釀出渾然一體的調和美。書風自由奔放,就道風自身而言也是會心之作,從中可以感知他對王羲之書法的繼承並非停留在簡單模仿的層面上。所謂「再生」,指的正是他的創造。他對空海的借鑑和對唐懷素《自敘帖》筆法點畫的參照,無不說明了他的革新精神。在卷末自跋中他寫道:「以是不可為褒貶緣,非例體。」這或許是他樹立的新書風?

玉泉帖釋文:
玉泉南澗花奇怪
不是似花叢似火堆
今日多情只我到
每年無故為誰開
寧辭辛苦行三裡
更與留連飲兩杯
猶有一般孤負事
不將歌舞管繞來

早夏遊平泉回
早夏日初長
南風草木香
肩輿頗平穩
澗路甚清涼
紫蕨行看採
青梅旋摘嘗
療飢兼解渴
一盞冷雲漿

宿天竺寺回
野寺經三宿
都城復一還
家仍念婚嫁
身尚系官斑
瀟灑秋臨水
沈吟晚下山
長閒猶未得
逐日獻長句

侍中晉公欲到東洛
先蒙書問
斯宿龍門
思往感今
輒獻長句
昔蒙興化池亭送
今許龍門潭上期
聚散但慘長見念
榮枯安敢道相思
功成名遂來已久
臥雲山遊去未進
聞說風情與筋力
只如初破蔡州時
以是不可為褒貶
緣非例體耳














小野道風《智證大師諡號勅書》

延曆寺第十代住持增命和尚圓寂時,由朝廷賜予「靜觀」之諡號,同時,增命之師、已故之圓珍(814-891)和尚則被升晉為僧人中地位最高的「法印大和尚位」,並賜予「智證大師」之諡號。時為延長五年(西元927年),也就是圓珍和尚圓寂後第三十六年的事。
  本卷即是當時用來宣告醍醐天皇(885-930,897-930在位)御令之詔書。據記載,內文是由藤原博文起稿,小野道風(894-966)謄寫。在淡藍色的紙上,施以淡墨界欄,並以具有量感的渾厚和樣化書風及充滿氣魄的筆勢所寫成。被視為和樣化書法創始者的小野道風,謄寫本詔書之時,年三十四,正任中務省少內記之職,擔當書寫詔書或位記的工作(位記指授予官吏位階時所頒發的文書)。本詔書正面共鈐有「天皇御璽」朱文方印十三處,背面有二處。
  圓珍是延曆寺第五代住持,也是天台宗寺門派的開山祖師,由於他的努力,才使得園城寺(三井寺)再次興盛起來。

















































小野道風《屏風書稿》


小野道風《三體白氏詩題新居寄宣州崔相公》



小野道風《三體白氏詩吾廬》



小野道風《三體白氏詩夢行簡》




小野道風《白氏常樂裡閒居詩卷》


小野道風(Onono Michikaze,894-966) ,平安時代的貴族,書法家。參議小野篁的孫子,大宰大貳——小野葛弦的兒子。藤原純友討伐的那個小野好古是他的親哥哥。官職是正四位下內藏頭。「三跡」(三跡)中的一人。在摹仿我國王羲之字體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秀氣」風格,為「和(日)樣」書法的創始人,在日本書法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其書法真跡《智證大師諡號敕書》、《屏風草稿》等被視為國寶。其墨跡稱為「野跡」,與書法家藤原佐理的墨跡(佐跡),藤原行成的墨跡(權跡),譽稱「三跡」。
小野道風為太宰大貳葛弦之子,祖父為平安初期著名學者、漢詩人小野篁(802—852)。根據《古事記》和《新撰姓氏錄》、《小野氏圖》、《圖系纂要》等書籍記載,得知小野道風是推古天皇十五年(607)派遣的遣隋使小野妹子的後裔。延喜二十年(920)因善書法而被選人藏人所,歷任少內記、內藏權助、右衛門佐、木工頭至內藏權頭,敘正四位下之職。日本書道史上,繼平安初期活躍於書壇的三筆——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勢之後,時隔百年小野道風又隆重登場了。據《天德三年八月十六日對詩行事略記》載:「木工頭小野道風者,能書之絕妙也。羲之再生。」可以說,小野道風是以專業書道家的身份了此一生的,其書風風靡一世,走紅醍醐、村上、朱雀三朝。小野道風的書風正是在強調國風化的熱浪中產生的。他作為「三跡」傑出的代表,其書風標誌著「和樣」書法的確立。他接受王羲之書法字體中堅實的構築美,以求格調高古;運用蜿蜒豐潤的筆致,重筆和淡墨的參差變化,以增強節奏韻律的跳躍,形成了區別於他人的獨特書風。
道風的官職是中務省的少內記,在宮中用的是屏風寫字,就是做公文的謄清這個職務。作為擅長書法的道風的名聲在當時很高,在當時的宮廷和貴族之間被稱讚為「王羲之的再生」。《源氏物語》,評論道風的書「像現在美麗的風景看起來那麼耀眼」。死後,那個評價更加的被傳揚,據說被當做「書法的神」來祭祀。
他性情有激烈的一方面,《批判空海筆的額》等不好的評論也同時在傳播著,晚年經常損壞自己健康,感到非常的痛苦。
道風的作品,雄渾豐富且豔麗,典雅出色,草書寫的豪爽絕妙,他的筆跡被稱為「野跡」。醍醐天皇深深地愛好他的書法,使之寫了醍醐寺院的榜和行草法帖各一卷。
現存道風的遺品有:(1)《玉泉帖》一卷,宮內廳藏;(2)《三體白氏詩卷》一卷,正木美術館藏;(3)《屏風土代》一卷,宮內廳藏;(4)《智證大師諡號敕書》一卷,東京國立博物館藏;(5)《常樂裡閒居詩》一卷,前田育德會藏;(6)《白氏文集卷四》一幅,本間美術館藏;(7)《白氏文集卷四》一幅,春敬紀念書道文庫藏。

*點擊頁面頂端「中華書畫篆刻網」關注我們,每天收看美文!

*聯繫我們:

小編QQ/微信:359560784 |←長按複製|

公眾帳號:art2258 |←長按複製|

特此感謝!!!

您能看到這篇文章,是由於您好友的無私分享,您的無私分享能讓更多人看到此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謝有您!!!

溫馨提示!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民國第一高手,書法得「二王」真傳,這字足以令當代書家汗顏!
    常讀書法史的朋友不難發現一個規律,書法的基本體系奠定與漢魏時期,在唐朝達到了一個巔峰,再往後的宋朝、元朝、明清、甚至於民國,筆法一直在式微,縱然個中有幾個大師級人物,但也是難挽狂瀾於既倒。但在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取法於特色,這與當時的社會與文化環境息息相關,但有一點是大家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上追魏晉,學習「二王」,書法不入「二王」基本就等於「野狐禪」,這是千百年來書法人共識。
  • 一位清朝大臣的書法,字體端莊嚴謹,讓很多書法家感到汗顏!
    說到書法,大家並不陌生,從古至今出現很多書法家,書法作品也是讓人稱讚不已。但是有一個人名氣不大,書法功底卻很深,他的書法讓很多書法家感到汗顏。這個人就是張百熙,他是清末大臣,一生勤勤懇懇。雖然張百熙並不是以書法為業,但是他的書法絲毫不遜色於書法家。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書法家用大拖把寫巨幅書法,動輒幾十平米,最後讓人看不懂。還有用噴墨書法,一邊寫一邊大吼,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如何運筆,最後寫完墨色淋漓,最後大家直呼看不懂。如果這些書法家看大張百熙的書法,會不會感到汗顏呢?張百熙的書法布局合理,在字與字之間的布局疏朗,字之間的距離平均得當。
  • 一位清朝大臣的書法,字體端莊嚴謹,讓很多書法家感到汗顏!——張氏名人故事
    說到書法,大家並不陌生,從古至今出現很多書法家,書法作品也是讓人稱讚不已。但是有一個人名氣不大,書法功底卻很深,他的書法讓很多書法家感到汗顏。
  • 書法史中的最美行楷,這麼好的字,足以讓當代書法家汗顏!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這樣的一個發展現狀,那就是循環的拋物線結構,且峰值會越來越低,從兩漢到魏晉,從隋唐到宋元,從明清到當代,每一個時代的高手都難以同前代相比肩。我們今天談元代最了不起的一位大家,他完全「吃透」了唐人之法,將楷書寫到了一個至高境界,在書法方面,雖然影響力不及趙子昂,但是實力卻猶有過之。
  • 趙子昂的一幅行書作品,於日本東京問世,此作令當今書法家汗顏
    表示趙子昂的書法多半是學了王羲之、王獻之書法才會有所心得,而後蔚然成家的。而趙子昂筆下的《臨蘭亭序及十三跋》的由來,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趙子昂《臨蘭亭序及十三跋》巧的是,一路同北上的好友吳森亦恰好有一本《定武蘭亭》,有著兩本書,這漫漫北上之路,趙子昂的生活變得有趣、充實了起來,他仔細比照這兩本《定武蘭亭》,細細鑽研
  • 農民右手殘疾,左手苦練楷書30年,書功甚佳,讓書法專家汗顏!
    農民書法家仕金正在當代,農民書法家可謂層出不窮,也給書壇增色不少,因此常有人說「書法高手在民間」。這其中,就包括當代知名的左手書法家仕金正同志。屈指算來,仕金正同志苦練楷書至少已有30年,成就非凡。但為了繼續生存下去,他終於變得堅強起來,並找到了生存的希望——書法。「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仕金正就用左手苦練楷書,不知不覺,這一練就是30年過去了,留下的是仕金正持之以恆的毅力和豐碩的收穫。還有個小插曲,就是仕金正左手殘疾用左手苦練楷書的勵志故事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四面八方,感動了無數人,也傳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書法家耳裡。
  • 令人汗顏!這些字竟出自1500年前的一位普通抄寫員之手
    「今年太山崩壞,須鬼兵萬萬九千人……」內容有點小恐怖哦~從字的長相看,應該是初唐的。繼續膜拜…《三希堂》匾額法帖共分32冊,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書法叢帖,集歷代書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晉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書法大家的作品,以歷史順序編纂,囊括了當時宮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跡珍寶。
  • 梅蘭芳的15幅書法真跡欣賞,字如其人,網友:他的字讓書法家汗顏
    梅蘭芳梅蘭芳的書法見過的人比較少,畢竟人家的專長不是書法,而是京劇。我們今天就要避重就輕,聊一聊我們自認為的梅蘭芳的短板——書法。若是將梅蘭芳先生的書法和當今的明星相比那簡直就是一幅慘不忍睹的景象,對不起!小編說的慘不忍睹的不是梅蘭芳,而是當代的影視明星。應網友的要求,我們在之前的內容裡,對當紅演員、歌手的毛筆字做了報導,能夠稱得上書法的小編和網友們都一致認為是徐靜蕾的書法,雖然徐靜蕾的字摻雜了很多的硬筆的東西,整體上很有欣賞價值的。而我們的梅蘭芳的字不只是欣賞價值,而且還有很強的實用價值。既能欣賞,又能作為字帖使用。
  • 看看日本!中國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學書法?
    說起中國的青年人字寫得潦草,對書法的興趣不如日本青年時,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最主要是文化斷代了,重拾不易。另一個原因是電腦的普及,誰還拿著毛筆寫字呀?五六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練書法的在採訪日本《墨》月刊主編酒井明先生時,《環球時報》記者得知,關於日本的書法愛好者,沒有一個精確的數字,一般認為有兩三千萬,也就是說五六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練書法的。稱得起書法家,能舉辦個展、出作品集的人,全日本大約有100萬之多。在經銷文房四寶的東京銀座「鳩居堂」三四層畫廊,一年到頭,天天有書法家的個展。
  • 祁小春|唐代書法及其風潮對日本的影響
    大化二年(646)日本天皇下詔改新,一切製法歸皆依唐為準則,大有全盤唐化的趨勢。此時期日本的書風自然也向初唐書風轉化。書法由實用性開始走藝術向性。由於當時百濟和高句麗國相繼滅亡,以前由此為中轉站向日本傳播中國南北朝文化的途徑消失。於是日本開闢了新的直接通往中國大陸的交通渠道。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傳播和影響也變得更具直接性了。
  • 嚴仲良書法秀暢飄逸,雄奇豪放,又古樸精妙,不愧是書法高手!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位書法家,他就非常注重字體結構,故而他的書法盡顯秀暢飄逸,雄奇豪放,又古樸精妙,令人佩服!那麼,這位書法家是誰呢,他就是1956年生於上海的嚴仲良。嚴先生的簡歷顯示,他從小愛好書法,嗜好古典詩文,才華橫溢。在書法研習上,他勤於臨帖,耕耘不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成就不俗,成為在全國頗具知名度的一位書法高手。
  • 田楷算不算書法?從近代歐楷高手看歐體才知道寫字與書法的差距
    田楷到底算不算書法?從近代歐楷高手看,歐體的「獨門絕技」給你不一樣的體驗。從近代歐楷高手看,陳益椿的書法比較有特色,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相對而言歐楷成就也更高一籌,對歐體的理解也相對深入一些,但是田蘊章老師的書法也大放異彩。下面我們看一下。
  • 日本文豪的書法!
    ▲ 內藤湖南書法由於內藤湖南有著深厚的漢學造詣,他對於中國書畫的也有著相當的鑑賞力,日本許多公私機構收藏的中國古代書畫幾乎都經過他的鑑賞,並且在卷尾都會有他的題跋文字。▲ 內藤湖南書法內藤湖南的書法可以看出深厚的傳統中國書法的影子,其中的提按、轉折都留有唐宋書法的印記,如果不看落款一定不會認為這是日本人所為。
  • 「農民書法家」王玉寬的楷書讓人羨慕,有顏楷的渾厚,筆筆驚豔
    我們經常說高手在民間,其實,各行各業都有民間高手的存在,書法界亦是如此,有不少的民間高手寫得一手精湛的書法,雖然不以書法家的名號名世,但是其書寫水平絕對不屬於書法家,而他就是最典型的一位,他八歲學書,經過近八十年的苦練,一手精絕的楷書讓人書法家汗顏,被網友們譽為」農民書法家「,他就是來自山東莒縣的王玉寬老人
  • 五臺女校創辦人書法治印高手趙斐成
    趙斐成書法他勤於實踐,又有自己主張。他認為:「學古人之筆,不必專宗一家,務在苦練熟嫻,擷諸家之優點,發一已之功能,達於自然。」他一生書法以此為訓,筆法自然流暢,俊逸多姿,所長楷隸合體之「八分」,尤為秀雅美觀,很受省內書法大家趙昌燮讚賞。
  • 他籍籍無名,一位湮沒在盛唐的書法名家!
    比如寫下《靈飛經》的那位小楷高手(傳為鍾紹京),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位。敬客,生卒年不詳,亦不知為何處山林逸士,《寶刻叢編》與《寶刻類編》皆無其名,唐高宗時人,書名不顯,然其書可居唐人大家而不遜色。比歐、虞、褚略晚(敬客寫此銘時,歐虞已逝約20年),但他所處的時代正值初唐諸家如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書法的全盛時期,因此敬客所書此銘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們的影響。
  • 書之道——日本書法簡史
    比如聖德太子的《法華義疏》,一般被學術界認為是日本最古老的書法文物(除金石文以外)。字體師承南朝佛經體,有輕微的波磔,見漢隸遺風。日本人從中國的草書中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假名,同時也開創了漢字書法的衍生藝術——假名書法,不拘泥於白紙,也選用有色紙作為書法藝術的媒介。
  • 中國書法界的「泰山北鬥」,在日本被封神,專家:這字算三流水平
    中國書法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審美觀念,這些觀念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差異的地方,是整體的文化環境和主導方向,引導了一種書風的發展!到了明代,許多人在書法上進行了探索,王鐸、傅山、黃道周、倪元璐、徐渭、張瑞圖等人,也有一個人卻是傳統書風的集大成者,他就是文徵明!文徵明如今的絕大部分名作真跡,在上個世紀被日本人劫掠,在國內所餘精品不多,他的作品流落日本之後,被奉為神作,文徵明也被日本封神的少數書法家之一。但是在當代許多專家的眼中,文徵明的書法只能算是三流水平!
  • 當老外迷上中國書法……
    她的丈夫魯大東也是一位書法家,兩人因書法結緣,堪稱中國書法界的「神仙眷侶」。1990年,尤麗還是瑞士蘇黎世大學東亞美術史的學生。「那個時候,我們學校有個日本教授,她是一位書法家。在她的課上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書法。」尤麗說,雖然只是出於愛好,簡單練習書寫幾個漢字,卻被這種來自東方的古老藝術深深吸引。
  • 【龍靈書道】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有很多書友留言說:寫行書很難,運筆不夠自然。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總的來說,行書的用筆具有靈活性、伸縮性、多樣性,了解這些特點,寫起來便自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