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三跡」之「羲之再世」小野道風墨跡
小野道風《玉泉帖》
《玉泉帖》因首行有「玉泉南澗花奇怪……」而得此名。全文由四枚楮紙組成。書寫的內容是從白氏文集卷六十四中精選出四首,楷書、行書、草書相互交織在一起,濃淡乾溼、大小錯落、極盡變化,釀出渾然一體的調和美。書風自由奔放,就道風自身而言也是會心之作,從中可以感知他對王羲之書法的繼承並非停留在簡單模仿的層面上。所謂「再生」,指的正是他的創造。他對空海的借鑑和對唐懷素《自敘帖》筆法點畫的參照,無不說明了他的革新精神。在卷末自跋中他寫道:「以是不可為褒貶緣,非例體。」這或許是他樹立的新書風?
玉泉帖釋文:
玉泉南澗花奇怪
不是似花叢似火堆
今日多情只我到
每年無故為誰開
寧辭辛苦行三裡
更與留連飲兩杯
猶有一般孤負事
不將歌舞管繞來
早夏遊平泉回
早夏日初長
南風草木香
肩輿頗平穩
澗路甚清涼
紫蕨行看採
青梅旋摘嘗
療飢兼解渴
一盞冷雲漿
宿天竺寺回
野寺經三宿
都城復一還
家仍念婚嫁
身尚系官斑
瀟灑秋臨水
沈吟晚下山
長閒猶未得
逐日獻長句
侍中晉公欲到東洛
先蒙書問
斯宿龍門
思往感今
輒獻長句
昔蒙興化池亭送
今許龍門潭上期
聚散但慘長見念
榮枯安敢道相思
功成名遂來已久
臥雲山遊去未進
聞說風情與筋力
只如初破蔡州時
以是不可為褒貶
緣非例體耳
小野道風《智證大師諡號勅書》
延曆寺第十代住持增命和尚圓寂時,由朝廷賜予「靜觀」之諡號,同時,增命之師、已故之圓珍(814-891)和尚則被升晉為僧人中地位最高的「法印大和尚位」,並賜予「智證大師」之諡號。時為延長五年(西元927年),也就是圓珍和尚圓寂後第三十六年的事。
本卷即是當時用來宣告醍醐天皇(885-930,897-930在位)御令之詔書。據記載,內文是由藤原博文起稿,小野道風(894-966)謄寫。在淡藍色的紙上,施以淡墨界欄,並以具有量感的渾厚和樣化書風及充滿氣魄的筆勢所寫成。被視為和樣化書法創始者的小野道風,謄寫本詔書之時,年三十四,正任中務省少內記之職,擔當書寫詔書或位記的工作(位記指授予官吏位階時所頒發的文書)。本詔書正面共鈐有「天皇御璽」朱文方印十三處,背面有二處。
圓珍是延曆寺第五代住持,也是天台宗寺門派的開山祖師,由於他的努力,才使得園城寺(三井寺)再次興盛起來。
小野道風《屏風書稿》
小野道風《三體白氏詩題新居寄宣州崔相公》
小野道風《三體白氏詩吾廬》
小野道風《三體白氏詩夢行簡》
小野道風《白氏常樂裡閒居詩卷》
小野道風(Onono Michikaze,894-966) ,平安時代的貴族,書法家。參議小野篁的孫子,大宰大貳——小野葛弦的兒子。藤原純友討伐的那個小野好古是他的親哥哥。官職是正四位下內藏頭。「三跡」(三跡)中的一人。在摹仿我國王羲之字體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秀氣」風格,為「和(日)樣」書法的創始人,在日本書法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其書法真跡《智證大師諡號敕書》、《屏風草稿》等被視為國寶。其墨跡稱為「野跡」,與書法家藤原佐理的墨跡(佐跡),藤原行成的墨跡(權跡),譽稱「三跡」。
小野道風為太宰大貳葛弦之子,祖父為平安初期著名學者、漢詩人小野篁(802—852)。根據《古事記》和《新撰姓氏錄》、《小野氏圖》、《圖系纂要》等書籍記載,得知小野道風是推古天皇十五年(607)派遣的遣隋使小野妹子的後裔。延喜二十年(920)因善書法而被選人藏人所,歷任少內記、內藏權助、右衛門佐、木工頭至內藏權頭,敘正四位下之職。日本書道史上,繼平安初期活躍於書壇的三筆——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勢之後,時隔百年小野道風又隆重登場了。據《天德三年八月十六日對詩行事略記》載:「木工頭小野道風者,能書之絕妙也。羲之再生。」可以說,小野道風是以專業書道家的身份了此一生的,其書風風靡一世,走紅醍醐、村上、朱雀三朝。小野道風的書風正是在強調國風化的熱浪中產生的。他作為「三跡」傑出的代表,其書風標誌著「和樣」書法的確立。他接受王羲之書法字體中堅實的構築美,以求格調高古;運用蜿蜒豐潤的筆致,重筆和淡墨的參差變化,以增強節奏韻律的跳躍,形成了區別於他人的獨特書風。
道風的官職是中務省的少內記,在宮中用的是屏風寫字,就是做公文的謄清這個職務。作為擅長書法的道風的名聲在當時很高,在當時的宮廷和貴族之間被稱讚為「王羲之的再生」。《源氏物語》,評論道風的書「像現在美麗的風景看起來那麼耀眼」。死後,那個評價更加的被傳揚,據說被當做「書法的神」來祭祀。
他性情有激烈的一方面,《批判空海筆的額》等不好的評論也同時在傳播著,晚年經常損壞自己健康,感到非常的痛苦。
道風的作品,雄渾豐富且豔麗,典雅出色,草書寫的豪爽絕妙,他的筆跡被稱為「野跡」。醍醐天皇深深地愛好他的書法,使之寫了醍醐寺院的榜和行草法帖各一卷。
現存道風的遺品有:(1)《玉泉帖》一卷,宮內廳藏;(2)《三體白氏詩卷》一卷,正木美術館藏;(3)《屏風土代》一卷,宮內廳藏;(4)《智證大師諡號敕書》一卷,東京國立博物館藏;(5)《常樂裡閒居詩》一卷,前田育德會藏;(6)《白氏文集卷四》一幅,本間美術館藏;(7)《白氏文集卷四》一幅,春敬紀念書道文庫藏。
*點擊頁面頂端「中華書畫篆刻網」關注我們,每天收看美文!
*聯繫我們:
小編QQ/微信:359560784 |←長按複製|
公眾帳號:art2258 |←長按複製|
特此感謝!!!
您能看到這篇文章,是由於您好友的無私分享,您的無私分享能讓更多人看到此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謝有您!!!
溫馨提示!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